1、学案 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要点一 钠及其化合物,【例1】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 图所示。,(1)只根据图、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装置序号)。 (2)图、图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与实验 相比,实验的优点是 (填选项序号)。,2NaHCO3 Na2CO3+H2O,+CO2、CO2+Ca(OH)2 CaCO3+H2O,D,A.比复杂 B.比安全 C.比操作简便 D.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 (3)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2、(填化学式)。 (4)将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当石灰水过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 .; 当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NaHCO3,Ca2+OH-,+HCO3- CaCO3+H2O,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为 。请设计实验检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 。,取少量上层清液(或过滤后的滤液或所得溶液)于洁净(若无“洁净”也可)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变式训练1 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 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
3、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解析 本题通过多种鉴别方法,考查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的区别。其中,向两种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有沉淀产生,不能达到区分的目的。,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总结如下: (1)两种固体的鉴别。方法一: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两支试管中并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为NaHCO3固体,无明显现象的为Na2CO3固体。方法二:分别取等
4、质量的固体,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生成CO2较快较多的为NaHCO3,另一种则为Na2CO3。 (2)两种溶液的鉴别。方法一: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CO3溶液,无现象的为NaHCO3溶液(该方法必须取稀溶液)。方法二:测同温度下两种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如0.1 mol/L)的pH,pH大的为Na2CO3溶液,pH小的为NaHCO3溶液。,答案 C,要点二 镁、铝及其化合物,【例2】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 mol/L HCl溶液里, 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
5、OH溶液体积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图C,解析 由图A知,沉淀Al3+和溶解Al(OH)3所需NaOH溶液总体积为(90-80) mL4=40 mL,则沉淀Mg2+和中和可能剩余的H+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即a的取值范围为0a50;由图A知,n(Al)=nAl(OH)3=n( )=1 mol/L(90-80)10-3 L=0.01 mol。要求 n(Mg)/n(Al)的最大值,实际上就是求n(Mg)的最大值,即a=0时,n(Mg)最大且为1 mol/L5010-3 L/2=,A.若关系图按图A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为0a50B.若关系图按图A
6、所示,则 的最大值为2.5C.若关系图按图B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为80a90D.若关系图按图C所示,则a的取值范围为75a90,2.510-2 mol,不难求出n(Mg)/n(Al)=2.510-2 mol/ 0.01 mol=2.5;由图B知,沉淀Al3+、溶解Al(OH)3需NaOH溶液总体积为4(a-80) mL,使Mg2+、Al3+沉淀及Al(OH)3溶解需NaOH溶液总体积为(a-30) mL。即a-304(a-80),a290/3,故80a290/3;由图C知,沉淀Al3+和溶解Al(OH)3需NaOH溶液总体积为4(90-a) mL,而用于沉淀Mg2+、Al3+和溶解沉淀Al(O
7、H)3需NaOH溶液总体积为(90-30) mL,即(90-30)4(90-a),a75,故75a90。,答案 C,变式训练2 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到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 g 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 D.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解析 分析图可以看出:(1)沉淀中Mg(OH)2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则原金属混合物中
8、Mg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生成Mg(OH)2需要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溶解Mg需要的H2SO4为0.15 mol; (2)Al(OH)3的物质的量为(0.35-0.15) mol=0.2 mol,原金属混合物中的Al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使Al(OH)3沉淀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6 mol,使Al(OH)3沉淀溶解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体积为(240-200) mL=40 mL;(3)H2SO4过量。,根据上述信息,原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为0.15 mol24 g/mol +27 g/mol0.2 mol=9 g;c(NaOH)=0.2 mol0.
9、040 L=5 mol/L, 沉淀最多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根据Na+与 的比 为21的关系,5 mol/L0.2 L=20.5 Lc(H2SO4),解得c(H2SO4)=1 mol/L。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5+ 0.21.5) mol22.4 L/mol=10.08 L。,答案 C,【例3】 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要点三 铁及其化合物,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化合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E: ,F: ,J: 。 (2)写出下列
1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Fe(OH)2,Fe(OH)3,NaAlO2,3Fe3O4+8Al 9Fe+4Al2O3,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2Al2O3(熔融) 4Al+3O2,(3)生成32 g H 需要转移 mol电子。,4,解析 C与NaOH溶液反应得E,且E在空气中转变 为F,结合学过的知识,如Fe(OH)2在空气中易被 氧化为Fe(OH)3,推测E为Fe(OH)2,F为Fe (OH)3; 又因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有同种 元素,故C为FeCl2,D为FeCl3;B中含铁元素,且 B中既有+2价铁,又有+3价铁,又因为A在氧气中 燃
11、烧生成B,所以B为Fe3O4,A为Fe;G为主族元素 的固态化合物,能电解,且与NaOH反应生成J,所 以G为Al2O3,反应为铝热反应;将以上推测物质 代入框图验证,知推测正确。,变式训练 3 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D、F、H均为单质,X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为淡黄色固体,J溶于酸得到黄色溶液。,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B的电子式: 。 (2)写出生成E的电极反应式: ,反应的现象是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实验室中引发反应的操作是 .。 (4)反应中若转移1 mol电子,则被还原的X是mol。,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Na+ 2-Na+,3
12、Fe+4H2O(g),Fe3O4+4H2,加入少,量KClO3,在KClO3上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1,Fe+2OH-2e- Fe(OH)2,解析 由题意可设X为H2O,B为Na2O2,J溶于酸得黄色溶液,可知J中含有Fe3+。再由框图中转化关系:反应B(Na2O2)+X(H2O) G+F知G为NaOH、,F为O2;据反应和反应A+X(H2O) C+D,可推知A可能为Fe,C为Fe3O4。由反应C(Fe3O4)+H A+I,可能是铝热反应,则H为Al;结合电解反应Fe作阳极必溶解:Fe-2e- Fe2+,Fe2+2OH- Fe(OH)2。反应为2Al+2NaOH+6H2O 2NaAlO2+3H2
13、+4H2O,6mol H2O被还原,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6 mol。最后验证各物质,符合题意。,1.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列操作步骤中恰当的组合是 ( )加盐酸溶解 加烧碱溶液溶解 过滤 通入 过量的二氧化碳 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加过量的盐酸A. B.C. D.,解析,答案 B,2.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 先生成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 液中加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蛋白质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 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硫酸,解析 先生成Al(OH)3沉淀,再生成可溶性 ;
14、 先生成Al(OH)3沉淀,再生成可溶性的Al3+;先生成 ,再生成Al(OH)3沉淀,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沉淀出现;蛋白质的变性,观察到有沉淀出现; 立即观察到沉淀出现;先生成AgOH沉淀,再生成可溶性的Ag(NH3)2+;胶体的凝聚现象,先出现Fe(OH)3沉淀,再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Fe3+。,答案 A,A. B. C. D.,装有铜片的孔穴中溶液呈蓝色 装有胆矾的孔穴中固体的颜色变浅 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绿色 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黄色 装有蛋清溶液的孔穴中呈浅黄色 A. B. C. D.,3.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药品的用量,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图中所
15、示的实验,点滴板上描述的现象正确的是( ),D,4.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可能包括多步反应,其总的离 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SO2:ClO-+SO2+H2O HClO+HSOB.AlCl3溶液中投入过量Na:Al3+4Na+2H2O AlO +4Na+2H2C.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4Br-+3Cl2 2Fe3+2Br2+6Cl-D.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恰好使SO 沉淀完 全:2Al3+3SO +3Ba2+6OH- 2Al(OH)3+3BaSO4,5.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直观形象、简明易记。 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平衡常
16、数与转化率关系:B.分散系的分类:C.AlCl3和NaOH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D.Na与O2反应的产物:,B,6.向某二价金属M的M(OH)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生成了MCO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 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 集到V L气体,如要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须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 )A.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与M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CO3的质量D.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再补充数据,C,7.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浓度为0.1 mol/L CuSO4溶液,温度升高,溶液 的pH降低B.一元酸与一元
17、碱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 存在c(H+)=c(OH-)C.浓度相同的AlCl3、NH3H2O、Ba(OH)2三种物质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没有沉淀生成D.在所有能够溶解Al(OH)3的溶液中,Cu2+、ClO- 、Cl-、Ca2+一定能够大量共存,A,8.一定体积0.01 mol/L的稀硝酸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两种金属均被氧化为最高价态,还原产物只有NO。若用0.01 mol/L的NaOH溶液溶解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当反应完全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稀硝酸溶液的1/5,则样品中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13 C.41 D.53,C,9.1 mol过
18、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和Na2CO3C.NaOH和Na2CO3 D.Na2O2、NaOH和Na2CO3解析 由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三个式子分析:2 mol NaHCO3分解生成1 mol CO2 和1 mol H2O,若1 mol H2O与1 mol Na2O2反应,则生成2 mol NaOH,2 mol NaOH又恰好与1 mol CO2 完全反应生成Na2CO3,
19、若1 mol CO2直接与1 mol Na2O2反应,也生成Na2CO3而不生成NaOH。,A,10.铜、银、金3种金属因很早就被人们用作钱币,因而有“货币金属”之称。由于铁的金属性比铜、银、金的强,相对而言,人类认识铁稍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1)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2)铁、铜和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3)足量的铁粉和铜粉分别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FeSO4和CuSO4。(4)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5)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6)把
20、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其中合理的有 ( ) A.2种方案 B.3种方案 C.4种方案 D.5种方案,B,11.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 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 氯气与铁粉反应,当Cl2足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与Cl2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一固 体物质,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请填空: (1)提出假设:假设1:该固体物质是FeCl2假设2:该固体物质是Fe
21、Cl3假设3:该固体物质是FeCl2和FeCl3 (2)设计实验方案:取少量固体物质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得到溶 液A,然后取两份A溶液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 结论如下表:,(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Fe+3Cl2 2FeCl3,FeCl2,溶液呈红色,A.在A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 B.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 答案 C (5)取100 mL 0.2 mol/L
22、 FeCl3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混合物,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剩余,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设溶液体积不变,不考虑水解因素)。 A.烧杯中有Fe无Cu,c(Fe2+)=0.2 mol/L B.烧杯中有Cu无Fe,c(Fe2+)=0.3 mol/L C.烧杯中有Cu无Fe,c(Cl-)=0.6 mol/L D.烧杯中Fe、Cu均有,c(Fe2+)=0.3 mol/L,CD,12.铜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表所列铜的化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取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2Cu2
23、O+Cu2S 6Cu+S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若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56 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Cu2S,15 mol,Cu2S,H2SO3为弱酸,2H2SO3+O2 2H2SO4; H2SO4为强酸,c(H+)增大,pH减小,(3)某同学采集酸雨样品并测其pH,发现在一段时间内其pH逐渐减小,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 。 . (4)铜制品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中,表面会产生一层铜绿,其主要成分与孔雀石相同。请写出采用化学方法除去铜器表面铜绿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Cu2O与Fe2O3都是红色粉末。Cu2O溶于稀H2SO4会生成Cu和CuSO4。一同学为鉴定某
24、Cu2O样品中是否混有少量的Fe2O3,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粉末,CuCO3Cu(OH)2+4H+ 2Cu2+CO2+3H2O,放入足量稀H2SO4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该同学通过实验认为: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Fe2O3。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简述你的理由(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论,还需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不正确,Cu2O+2H+ Cu+Cu2+H2O、,2Fe3+Cu 2Fe2+Cu2+,氯水(溴水或H2O2),试回答以下问题: (1)F是 ,H是 。(填化学式) (2)写出J与D反应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
25、,NaAlO2,Fe(OH)2,2Fe3+Fe 3Fe2+,13.下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为金属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将12.5 g A、D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2.7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恰好使A、D的最高价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 量为 g。,26.525,2Al+Fe2O3 Al2O3+2Fe,解析 A、D为金属单质,且A与B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中学范围内只有铝热反应符合要求。另外,根据DI的一系列变化,若D为Fe,则B为Fe2O3,其他物质随之推出,A为Al,C为Al2O3,E为AlCl3 ,F为NaAlO2,G为FeCl2,H为Fe(OH)2,I为Fe(OH)3,进一步确定推理正确,然后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答案。12.5 g Al、Fe组成的合金,Al质量为2.7 g,则Fe质量为9.8 g,根据元素守恒,AlAl(OH)3,Al(OH)3质量为7.8 g,FeFe(OH)3,Fe(OH)3质量为18.725 g,则A、D最高价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的质量是26.525 g。,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