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3898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百丈山记,诗海探珠出山道中口占朱熹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佳诗品韵清幽书香【赏析】朱熹是宋朝的大学者,终年埋首书房,研究学问,著作书籍。这首诗描写他偶然放下书本,到郊外散心,面对一片青山绿野,鸟语花香,胸襟为之舒展开朗,不禁感叹地说:“与其终日埋头在书堆里,好像永远没有尽头,还不如放下书本,到郊野去痛快地寻春吧!”终年埋首书堆的人,应该抽空到户外去散散心,多与大自然接近,才能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也有些不爱读书的人,常喜欢引用“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这两句诗,来表示自己的洒脱与放荡。,【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哲理?【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2、。,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第4课百丈山记,基础自主学案,基础自主学案,河流的上方,临,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乃为前所谓小涧者(者)(2)状语后置句而作神祠于其东(应为“于其东而作神祠”)七、名句默写等闲识得东风面,_。问渠那得清如许,_。,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有源头活水来,八、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_的集大成者。字_,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关。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

3、秘阁修撰等职。,理学,元晦,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历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著作有论语集注_童蒙须知。,朱子大全,2资料链接百丈山记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贯串,显得十

4、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主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此句为读者巧设悬念。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不值得观赏。而西阁楼又美在何处呢,让读者急于阅读下文,寻找答案。,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

5、怀?【提示】此句写出了作者自己夜宿听泉的感受。夜宿西阁,听着枕席下潺潺的流水声,久了也会让人感到悲凉。而作者笔锋一转,认为此情此景可爱之至,可见作者心胸之开阔,境界之高远。,3“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清晨白云缭绕下的群山,以动态的形式形象地展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感觉静止的群山也具有了生命的活力。,4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提示】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5为什么

6、作者笔下的山能写得极具层次感?【名师点拨】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6本文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名师点拨】文章的叙述方法基本上是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直叙写来。这样直线式的叙述思路,却因为其中贯穿着上述的可观和不可观的对衬性结构,遂使全文有迹可循,出现了纵向上顺接、横向上对

7、举的描述框架。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第四节与前文描述内在的这种结构呼应的特点,你就能发现前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脉络非常清晰。,细剖深析楼主百丈山记这篇文章中,朱熹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沙发作者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然后又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所以此篇文章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愉快的、轻松的、惬意的。,板凳作者的感情在表面上看来是快乐和闲适的,但他的内心也许因为仕途的坎坷和在学术上的不完全被认可,反对者也不在少数,所以内心充满了寂寞和悲凉。“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的美景竟然惹起悲思

8、,不恰恰证明作者心中有悲所致吗?,三楼其实,一篇文章的写成,避免不了各种感情的纠结。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不可能总是用一种感情去看待事物和问题。赏风景时,作者的热爱是真的,悲凉也是真的,可能是不经意间的一瞥,就会在快乐的时候添进悲的因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只要带着欣赏和理解去读去品就可以了。,写作素材积累,移步换景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贯串,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

9、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主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本文叙述的基本方法仍是传统游记的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直叙写来。这样直线式的叙述思路,很容易落入窠臼,无回复之力。而朱子却能于寻常中见巧思。,随堂练笔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的一次出游所见,不少于200字。,1课内素材开发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写百丈山记,描绘了百丈山的胜景,写出了山的灵动、俊秀与清丽。水是山之魂,山乃水之体。这石台之景,以涌动为形

10、,以光灿为色,其奇异、罕见均因百丈山之瀑,没有这山瀑,也就没有这炫人眸子的胜景了。百丈山因水流而美,而水流又因朱熹之笔而美。,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环境”“美”等相关话题及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将于2011年10月11日开幕。目前,活动的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拥有11万公顷湿地的无锡正为展现这座现代城市的湿地风采积极地做着准备。,据了解,与湿地文化节同期举行的亚洲湿地论坛,是亚洲地区规格最高的湿地学术交流平台之一。近日,一款名为“飞凤戏水”的图形已被正式确定为论坛会标。该图形中,梅花、玉飞凤和太湖水等无锡元素与鸟、鱼、芦苇等湿地元素紧密结合,凸显出“生态无锡”这一主题。论坛期间,各国与会专家还将围绕“湿地与人类福祉”的论坛主题展开讨论。,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环境与生活”“人类的未来”“和谐自然”等相关话题作文中。,知能优化演练,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