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时【内容】 第一节 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基本电路及电路图的学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电路,并会作电路图。(2)通过自己亲手组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通过对电路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路的基本了解及基本电路图的学习,体会自己动手组装电路的乐趣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3)通过对电路的学习,养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会规范地画电路图及连接实物
2、图,了解基本电路图。【教学难点】 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仪器材料】 灯泡、开关、电池、导线、自制开关、硬纸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引入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1)高架输电线(2)跨越大海的电缆(3)台灯(4)电动玩具汽车师:这些现象中,都有电荷在电路中流动。今天,我们就学习电路的有关基本知识。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在教师引导下找到共同点:电荷的流动。最基本电路教师引导学生把桌上的电池、灯泡、开关和导线连接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并控制它的亮、灭。教师可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当指导。师: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其中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3、电源: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用电器提供电能;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师:电源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通过用电器,从负极回到电源。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可能情况:学生可能在连接的过程中使电路出现开路、短路等情况,使得小灯泡不亮。教师指导后,学生把两种情况加以比较,为下一步学习开路、短路相关知识做准备。电路电路各 以上面实验为基础,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 学生仔细观察、并体会各种情况。种情况 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总结: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开路因某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4、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注:短路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可能会烧坏电源,甚至造成火灾,是不允许的。电路图师:在设计电路时,画出电路中的电源、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连接的实物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家规定了统一标准,规定了电路图形符号。(说明电路中常用的图形符号)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教师示范电路图的画法。(以上面实验为例)学生仔细观察。课堂练习指导学生画图 4-1-7 的门铃电路图。指导学生动手做单刀双掷开关的实物连接。(以图 4-1-8 模型电路图为例)学生练习。课后练习 活动手册中的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节 电路的链接【教学目标】1.
5、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会根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2. 过程与方法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规范作图的意识及严谨认真的态度。【教学器材】 磁性黑板、投影仪、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 复习旧课 (l) 用磁性黑板上如图 1 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 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 请同学画图 1 的电路图。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6、参与,复习电路和电路图的相关知识。 师:在图 1 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用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指正)。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作图。 二、引入新课 师: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 图 2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 L1、L 2连接起来的呢? 师:图甲是先接 L1;再接 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 L3应怎样连入电路?
7、(接在 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甲的连接方式,得出结论。师: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 生:开关 S 的位置不同。 师: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 生:是。 师: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 A 和 B(图 3)。当合上开关 S 后,电路中的电流从 A 点分开,到 B 点汇合。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 L3应接在哪?( AB 两点间) 图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8、讨论得出所要的结论。 教师由上面分析引入串联和并联的定义。 板书: 一、 定义1.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2.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展示如图 4 电路元件(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 师: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 L1和 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连接好正确的实物图,并作出正确的电路图。师: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 4 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引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教师演示实验:合上、断开开关 S,观察现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三、进入新课 教师演示
9、实验:调换开关 S 的位置,观察两灯的发光情况? 师:开关 S 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有人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断开,灯也能亮,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里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教师加以总结。 板书:二、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师: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找一位学生到磁性黑板上连接 L1、L 2的并联电路。 学生做出正确的连
10、接。 教师演示实验: 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 S 控制几盏灯? 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以上的连接方式中开关 S 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如果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板书: 三、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师: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学生讨论 ,并形成一致看法。四、
1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串联和并联电路,探究了这两种电路各自的特点,并能用他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堂练习 “发展空间”之“自我评价”部分。 六、作业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内容】 第三节: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画串、并联电路(2)知道混联电路2、过程与方法:在电路创新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电路连接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吧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改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展示装饰用的小彩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并画出电路图。连接类似电路,随意将其中一个小灯泡拧松,将导致电路开路,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该电路的缺点是
12、如果有一个小灯泡烧毁了,将使整串小灯泡全部熄灭。并且提出问题:如何改进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不限制学生思路,只要方案可行都可由学生一试)。图 1 方案 1 图 2 方案 2二、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展示竞赛抢答器、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并展示如图用曲别针所做的简易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图 3 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并留出接线头 A、 B ,提问者把接线头 A 与左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提出一个问题,回答者把线头 B 与右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选出一个答案。只有选择正确答案时,小灯泡才亮,错误时灯不亮。让学生讨论硬纸板后面的电路连线,并对这个小制作进行评价。提出问题:能不能
13、设计出一个回答正确时绿灯亮,回答错误时红灯亮的装置?三、病房呼叫电路图 4 病房呼叫电路展示由学生设计的呼叫电路。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开关,每个开关与护士值班室里的一个灯泡相对应,某一床位病人按下开关后值班室中对应的电灯亮。提出问题:如果在值班室,当病人呼叫时,不仅有灯光显示,还需有声音呼叫,应当怎样改进呼叫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方案。图 5 参考方案 1图 6 参考方案 2四、拓展设计:可随手开关灯的电路为了节约用电,往往要我们能随手关灯,假如有一个长长的过道,只在中间安装了一盏灯。你能否设计一个电路,在过道两头各安装一个开关,使我们通过过道时,能够在一头把灯打开,走到另一头后又可以把灯关掉?让学生课后思考,并注意观察此类电路,猜想并画出它的电路图。参考电路图如下。五、作业: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