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82134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1溶液的形成 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 2 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地方法,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1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1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2【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课时分配】 二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喝过雪碧、可乐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结论:生活中的液体多数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下

2、面我们重复两个生活中的实验。【实验探究 1】食盐、蔗糖溶于水的情况。步骤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现象 食盐消失在水中 蔗糖消失在水中结论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质量关系 m(食盐)+ m(水)=m(食盐水) m(蔗糖)+ m(水)= m(蔗糖水)【解释】从微观角度分析。【思考】我们得到的液体都是混合物。每种液体各部分的性质都一样;只要条件不变,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每种液体都没有沉淀析出。如此,你能给溶液一个定义?一、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食盐、蔗糖等。3、溶剂

3、: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中) 。【质量关系】 m(溶质)+ m(溶剂)= m(溶液)【讨论】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 溶剂 溶质氢氧化钠溶液 水 氢氧化钠食盐水 水 食盐硫酸铜溶液 水 硫酸铜碘酒 酒精 碘【思考】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衣服上沾上油滴时,用水很难洗去,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实验探究 2】编号 溶剂 溶质 现象1 水 碘 几乎不溶解2 汽油 碘 溶解3 水 高锰酸钾 溶解4 汽油 高锰酸钾 不溶解【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这说明:同

4、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思考: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实验探究 3】乙醇溶于水。【实验步骤】取少量高锰酸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乙醇,观察现象。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形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水 乙醇 分层 不分层 不分层震荡前分层说明乙醇密度小于水,最后不分层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1、液液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2、通常:有水时,水无论多少都是溶剂,3、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

5、体。【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如汽水等。【溶液的用途】1 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2、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4、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思考】我们已经知道:汽油可以把衣服上的油脂洗去,是汽油可以溶解油脂。那肥皂水、洗涤剂也可以洗去油污,道理何在?【实验探究 4】油脂怎样溶解在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现象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震荡前 震荡后 静置后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分层 否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 浑浊 浑浊

6、但不分层 是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结论】1、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确切地说是类似于形成水合分子。乳化是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使大集团化解为“个体户”2、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现象。两者效果相同但原理不同。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NH4NO3 、NaCl 、NaOH 分别溶于水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步骤: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1向烧杯中分别加入 NaCl 、NH4NO3、NaOH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

7、2刻度并记录。实验现象:溶质 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加溶质后水的温度 / NaCl 24 24NH4NO3 24 17NaOH 24 57实验结论:NaCl 溶于水没有_现象;NH4NO3 溶于水时_; NaOH 溶于水时_。实验分析:溶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_;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_;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 _。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我们也可以设计装置探究溶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只是不太准确而已。这种方法叫做定性分析。四、课程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