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 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探究活动,并且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且小组合作做实验,通过 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 论,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 节,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设计的实验活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探究实验到位。而且本节课的几个实验器材都来自身边的不起眼的小东西,充分体现了,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完成物理规律和发现真理的思想。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实验多。为了防止实验过多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我将实验分成几个层次,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
2、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 学生层次的需要,我通过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设计。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在课堂上充分挖掘生活中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 实例,并用所学知 识解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体现了中考的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进一步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总结,真正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学情分析不够;没有注重学生分析,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老师的主观性教强,这也导致本节课前松后紧。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 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情的分析,才能提前预见,有 的放矢的对课堂进行引导,调 控课堂节 奏,老师成为幕后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