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1 两种电荷 学案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77623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 两种电荷 学案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5.1 两种电荷 学案1(人教版九年级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导学目标】【课堂导学】1、小实验:用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笔杆靠近小纸片,你有什么发现?表明带电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完成或观察课本 P32 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来源:学#科#网3、怎机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它的结构和原 理分别是什么?来源:学科网4、电荷的多少叫 _,单位是_,单位的符号_.5、为什么摩 擦可以起电呢?你能否从原子的结构角度进行说明?原子由 和 构成。如图甲所示,该原子有 原子核,核外有 电子。由于正、负电量 ,所以对外不显电性。如果该原子抢运一个电子,如图乙所 示,则该原子带上 1个 电荷 。来源:学科网 ZXXK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

2、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电子的带 电,失电子的带 电。6、完成或观察课本 P34 的演示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据此你可以把物体分成哪两类?【课堂小结】甲 乙【课堂练习】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能_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电荷,与玻璃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_,异种电荷,_验电器是利用_的原理做成的。4、如右上图所示,一段下端散开,整体呈中性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洗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的捋几次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部分塑料带正电,另一部分塑料带负电,整个塑料绳仍是呈现电中性B、

3、整个塑料绳不会带电C、只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塑料绳受热变形呈散乱状态D、手与塑料绳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每根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散开5、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6、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 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A、人、大地、塑 料 B、金属、油、橡胶 C、玻璃、油、陶瓷 D、大地、金属、盐水来源:学+科+网 Z+X+X+K7、用绝缘线吊起三个小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来源:

4、Zxxk.Com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 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8、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梳头时,头发的的毛囊会收缩9、如下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金属棒将两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 )A、部分正电电荷从甲转移到乙上 面,乙带上了正电B、全部正电电荷从甲转移到乙上面,乙带上了正电C、部分电子从甲转移到乙上面,乙带上了正电D、部分电子从乙转移到甲上面,乙带上了正电10、带电与导电的区别是什么?甲 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