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2 菱形(第 1 课时)【教学任务分析】知识技能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过程方法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重点 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难点 菱形性质的运用.【教学环节安排】环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保持角的度数不变,改变边的长度能否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问题 2】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教师用
2、教具展示问题 1 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做一个学具效果会更好) ,学生观察边的大小变化;教师板书菱形的定义;学生回答,并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教师讲解菱形美感,为接下来的对称性的引出打基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 3】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1)它是轴对称图形吗?(2)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3)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问题 4】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求证:(1)AB=BC=CD=DA(2)ACBD,AC 平分
3、DAB 和DCB ,BD 平分ADC 和ABC.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可以合作)操作折剪.教师依次提出 3个问题;学生根据所剪图形,思考、合作、讨论,并依次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学生动手操作时,是否能恰当的质疑,探究的方向正确、合理,并合情地做出猜想.(2)学生口头表述性质时,所用的语言是否恰当、准确,若有出现语言表述不恰当时应当及时给予纠正.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口述证明过程;教师及时补充、归纳、鼓励.尝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 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2.菱形 ABCD 中BAD60 度,则ABD_.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 6cm 和 8cm,则菱形的学生
4、练习;教师矫正.4.教师提问:AO 、DO 的长分试应用边长是_.4.菱形 ABCD 中,O 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 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 AC、BD 的长.5.如图 1,菱形 ABCD 两条对角线 BD、AC 长分别是6cm 和 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别是多少?如何求出 AD 的长?5.菱形的面积如何求出?利用练习的结论引入讨论菱形的面积公式= ACBDBCDS菱 形 12成果展示1. 如图 2 是菱形花坛 ABCD,它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 AC 和 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 0.01m 和 0.01m2).2
5、.已知如图 3,菱形 ABCD 中,E 是 AB 的中点,且DEAB,AE=2. 求:(1)ABC 的度数;(2)对角线 AC、BD 的长;(3)菱形 ABCD 的面积.小组先讨论交流,师点拨疑点.找小组代表板演,点拨 1 题:花坛 ABCD 是菱形,ACBDABO= ABC=30.在 Rt21OAB 中AO=10m,BO= ,AC=2AO=2300m,BD=2BO=34064m2.点拨 E 是 AB 的中点,且DEAB,AD=BD 又AB=ADDAB 为等边三角形补偿提高1.菱形的一个角是 150,如果边长为 a,那么它的高为_.2.如果菱形的周长等于它的一组对边距离的 8 倍,那么它的四个
6、角分别是_度.3.菱形的一个内角是 120,边长为 4 厘米,则此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_.4. 小红所在学校里的一处花坛是美丽的菱形图案,如图 4 所示,小明发现,他沿着花坛的边走完一个菱形图案用了 12 秒钟,当他以同样的速度从 A 到 B 再到C(AB=BC),只用了 6 秒钟,小明说他知道了两个菱形间的夹角的度数了你知道1 的度数是多少吗?5.菱形周长为 40cm,它的一条对角线长 10cm.求菱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求菱形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求菱形的面积.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解疑小组交流 4 题方法5 题找学生板演作业设计必做题:教材:P102 页第 5 题 P103 页第 11,12 题选做题:利用所学过的四边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学生课下完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