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新闻两篇学案(教师用)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相关知识; 2、学习两篇新闻所运用的文学技巧; 3、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别了一文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奥斯维辛一文中进行和平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学习两篇新闻的文学特色。【学习方法】讲授学习、分组合作、互动探究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积累字词。 (见金版晨读晨练)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见金版常识我自知:写作背景)二、自主学习测试:1、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冉冉( ) 婆娑( ) 窒息( ) 紫荆花( ) 雏菊花( )2、为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履( )_ 嗑( )_ 瞌(
2、)_覆( )_ 磕( )_倍( )_ 陪( )_ 赔( )_ 剖( )_ 菩( )_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新闻文体知识1、新闻指 及 时 报 道 新 近 发 生 的 重 要 事 件 或 生 活 现 象 的 各 种 文 章 , 包 括 消 息 、 通 讯 , 和 兼 有新 闻 、 文 学 双 重 特 征 的 报 告 文 学 。 新 闻 的 六 要 素 是 时 间 , 地 点 , 人 物 , 事 件 的 起 因 , 经过 , 结 果 。 和 记 叙 文 一 样 。2、 国 际 通 用 的 新 闻 六 要 素 是 ( 用 中 英 文
3、 分 别 填 写 ) 什 么 时 间 ( when) , 什 么 地 点( where) , 什 么 人 物 ( who) , 什 么 原 因 ( why) , 什 么 事 件 ( what) , 结 果 怎 样 ( how) 。3、 新 闻 结 构 一 般 包 括 标 题 , 导 语 , 主 题 , 结 语 。( 二 ) 课 文 内 容1、 请 分 别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别 了 , 不 列 颠 尼 亚 和 奥 斯 维 辛 没 有 什 么 新 闻 的 主 要 内 容 。 别 了 : 1997 年 6 月 30 日 到 1997 年 7 月 1 日 , 中 英 政 府 完 成 政 权 交
4、接 , 末 任 港 督 黯然 离 港 。 奥 斯 维 辛 : 各 国 游 客 参 观 奥 斯 维 辛 集 中 营 遗 址 , 缅 怀 遇 难 者 。2、 奥 斯 维 辛 没 有 什 么 新 闻 一 文 的 导 语 是 哪 句 ? 结 语 是 哪 句 ?导 语 : 1-3 自 然 段结 语 : 最 后 一 段3、 别 了 一 文 的 写 作 顺 序 是 什 么 ? 请 用 连 贯 的 语 言 复 述 别 了 一 文 中 , 中 英 政 权 交接 的 过 程 。时 间 顺 序 和 空 间 顺 序 ;场 景 一 : 末 代 港 督 告 别 港 督 府 , 降 港 督 旗 帜 ; 场 景 二 : 添
5、马 舰 东 面 广 场 降 英 国 国 旗 ; 场景 三 : 中 英 交 接 仪 ,最 后 一 次 降 下 米 字 旗 ; 场 景 四 : 查 尔 斯 王 子 和 彭 定 康 离 开 。4、 请 简 述 奥 斯 维 辛 没 有 什 么 新 闻 中 作 者 游 览 了 哪 些 地 方 , 心 情 是 如 何 变 化 的 。女 牢 房 惊 惧 万 分 不 育 实 验 室 不 忍 开 放 纪 念 墙 同 情 、 尊 敬绞 刑 地 下 室 祷 告 、 恳 求 、 无 法 继 续四 、 问 题 探 究 :( 一 ) 别 了 , 不 列 颠 尼 亚 1、 如 何 理 解 “别 了 , 不 列 颠 尼 亚
6、”标 题 的 含 义 ? 双 关 , 字 面 上 是 查 尔 斯 和 彭 定 康 离 开 香 港 ; 另 一 方 面 象 征 着 英 国 殖 民 统 治 在 香 港 的 终 结 ,中 华 民 族 的 百 年 屈 辱 被 洗 刷 。2、 第 五 段 中 的 “日 落 仪 式 ”有 什 么 含 义 ?仍 然 是 双 关 。 晚 6 点 15 分 是 日 落 时 分 , 同 时 英 国 被 称 作 日 不 落 帝 国 ; 香 港 回 归 标 志 着 英国 在 香 港 殖 民 统 治 的 太 阳 落 了 ; 所 以 称 作 “日 落 仪 式 ”。同 意3、 最 后 一 段 作 者 详 写 三 个 时
7、间 的 目 的 何 在 ?强 调 有 历 史 意 义 的 时 间 点 , 让 人 们 记 住 这 一 刻 ; 同 时 强 调 156 年 5 个 月 零 4 天 , 既 提 醒人 们 勿 忘 历 史 , 同 时 也 洋 溢 出 了 喜 悦 、 骄 傲 之 情 。4、 全 文 最 后 一 句 “大 英 帝 国 从 海 上 来 , 又 从 海 上 去 ”, 删 去 可 好 ? 为 什 么 ?删 去 不 好 。 这 句 话 表 面 上 是 陈 述 大 英 帝 国 在 香 港 的 来 去 , 实 际 上 还 包 含 了 作 者 对 历 史 的感 叹 。 历 史 总 存 在 着 偶 然 性 , 也 伴
8、随 着 必 然 性 。( 二 ) 奥 斯 维 辛 没 有 什 么 新 闻 1、 阳 光 明 媚 、 绿 树 成 荫 、 孩 童 嬉 戏 本 是 美 好 和 平 的 景 象 , 而 作 者 为 什 么 却 说 这 是 “最可 怕 的 事 情 ”?这 是 反 语 。 景 象 固 然 美 好 , 却 与 布 热 金 卡 的 历 史 不 相 配 ; 两 种 不 相 配 的 东 西 叠 合 在 一 起 体现 出 强 烈 的 反 差 , 因 此 感 到 可 怕 。 这 种 可 怕 让 读 者 感 到 压 抑 , 同 时 也 强 烈 地 表 达 出 了 作 者的 愤 懑 和 控 诉 。2、 为 何 作 者
9、要 说 奥 斯 维 辛 没 有 什 么 新 闻 , 但 却 有 一 种 非 写 不 可 的 使 命 ?这 是 作 者 身 为 记 者 的 良 心 在 催 促 他 写 。 “如 果 不 说 些 什 么 或 写 些 什 么 就 离 开 , 就 对 不 起 在这 里 遇 难 的 人 们 。 ”这 里 只 出 了 作 者 写 作 此 文 的 原 因 和 心 境 。3、 “在 德 国 人 撤 退 时 炸 毁 的 布 热 金 卡 毒 气 室 和 焚 尸 炉 废 墟 上 , 雏 菊 花 在 怒 放 ”这 句 话 有什 么 深 意 ?一 边 是 戕 害 生 命 的 毒 气 室 和 焚 尸 炉 , 一 边 是
10、生 机 勃 勃 的 生 命 , 这 两 种 反 差 极 大 的 事 物 摆 在一 起 既 让 人 难 忘 , 也 是 一 种 讽 刺 无 论 纳 粹 多 么 残 暴 也 阻 止 不 了 生 命 的 进 程 。4、 对 基 督 徒 来 说 , 上 帝 的 爱 无 处 不 在 , 而 作 者 却 说 “在 奥 斯 维 辛 , 没 有 可 以 作 祷 告 的 地方 ”, 这 是 为 什 么 ?作 祷 告 , 或 是 为 了 求 得 上 帝 的 谅 解 , 或 是 为 了 求 得 上 帝 的 保 佑 。 但 在 奥 斯 维 辛 , 刽 子 手 上市 了 人 性 , 他 们 不 会 向 上 帝 祷 告
11、忏 悔 自 己 ; 而 无 辜 的 人 们 成 为 刽 子 手 刀 俎 上 的 肉 , 无 计 可逃 , 也 没 有 办 法 求 得 上 帝 的 保 佑 。 所 以 在 奥 斯 维 辛 , 没 有 可 以 作 祷 告 的 地 方 。五 、 知 识 拓 展 延 伸( 一 ) 相 关 知 识 拓 展1、 关 于 中 英 南 京 条 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江宁条约 ,又称中英南京条约 。中 英 南 京 条 约 共 13 款
12、, 主 要 内 容 是 : 1、 宣 布 结 束 战 争 。 两 国 关 系 由 战 争 状 态 进 入 和 平 状 态 。 2、 五 口 通 商 。 清 朝 政 府 开 放 广 州 、 厦 门 、 福 州 、 宁 波 、 上 海 等 五 处 为 通 商 口 岸 , 准 许 英 国 派 驻 领 事 ,准 许 英 商 及 其 家 属 自 由 居 住 。 3、 赔 款 。 清 政 府 向 英 国 赔 款 2100 万 银 元 , 其 中 600 万 银 元 赔 偿 被 焚 鸦 片 , 1200 万 银 元 赔 偿 英 国 军费 , 300 万 银 元 偿 还 商 人 债 务 。 其 款 分 4 年
13、 交 纳 清 楚 , 倘 未 能 按 期 交 足 , 则 酌 定 每 年 百 元 应 加 利 息5 银 元 。 4、 割 地 。 清 朝 政 府 将 香 港 岛 割 让 给 英 国 。 5、 中 国 海 关 关 税 应 与 英 国 商 定 。 6、 废 除 公 行 制 度 , 准 许 英 商 与 华 商 自 由 贸 易 。 7、 领 事 裁 判 权 , 严 重 破 坏 中 国 的 司 法 主 权 。2、 关 于 人 类 历 史 上 恶 名 远 扬 的 几 次 屠 杀 事 件第十名:红色高棉 死亡平民:100 万第九名:卢旺达大屠杀死亡平民:100 万第八名:冉闵杀胡令死亡平民:保守估计 100
14、 万第七名:亚美尼亚大屠杀死亡平民:150 万第六名:罗马帝国屠杀犹太人死亡平民:150 万余第五名:德国屠杀犹太人死亡平民:600 万第四名:五胡乱华死亡平民:1000 万以上第三名:太平天国内乱死亡平民:1000 万以上第二名:满清入关大屠杀死亡平民:1 亿第一名:蒙古帝国大屠杀死亡平民:2 亿。估计中国直接死於屠杀的有 3000-4000 万。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 2 亿人。3、东方奥斯维辛1938 年,日占香港当局为减轻其人口压力,将近百万港人驱赶出境,大部分用船运至广州。又以检疫为名,借口不让难民大量涌入破坏广州治安,把港人阻挡在南石头,关进难民营,有组织、有计划地用细菌大批杀
15、害他们。仅邓岗斜一个掩埋地,尸骸就上 10 万。总共死于广州海珠区南石头难民营的人数不少于 10 万!南石头难民营也因此被称作“东方奥斯维辛” 。4、 “黑太阳”731 部队731 部队全称满洲 731 部队,是日本侵略军细 菌 战 制剂工厂的代号。731 部队是在抗 日 战 争 (19371945)和第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间,侵华日军从事生物战细菌战研究和人体试验相关研究的秘密军事医疗部队。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为毁灭罪证将工厂炸毁,大批带菌动物逃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731 部队的实验:活体解剖:一个代号为“马路大”的特别项目进行人体试验:受试验者从中国的住民中抓来,也被称为
16、“原木”(丸太) 。 手榴弹实验:用人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进行手榴弹试验。 冻伤实验:将人手浸入液氮(零下两百多度)中速冻,然后立刻用温水浇沃使之骨肉自动分离。火焰喷射器实验:731 部队将试验者关在废弃装甲车内,用火焰喷射器烤之,以测验火焰喷射器威力。鼠疫实验:将鼠疫杆菌注入试验者体内,观察其反应。这种方法也应用在了被日本军队在边境抓住的苏联战俘身上。(二) 、反思历史1、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 ”然而不管是中国的秦始皇还是成吉思汗,不管是纳粹德国还是日本帝国,他们都干出过丧失人性的屠杀事件。请讨论一下 使他们如此疯狂的原因何在呢? 言之成理即可,如:战争的残酷让人失去人性。屠杀的快感最终变得麻木,也会让人疯狂。很多屠杀还带有政治色彩或宗教色彩2、根除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夙愿,您在学习这两篇课文后一定对和平的宝贵有了更多的认识。请在周记本上写下你学习这则新闻后的感想,诗歌不少于 8 行(40 字) ,其他文体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