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6365826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四讲 电路定律及分析高考试题回顾:1. (新课标卷)19电源的效率 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 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 、 。由图可知 、 的值分别为aabA. 、 B. 、 C. 、 D. 、341321231【答案】D【解析】电源效率 ,E 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 ,根据图象可知 Ua= 、U b=U 23E,所以选项 D 正确。13E2. (上海物理)5在右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A)A 变大,V 变大

2、 (B)A 变小,V 变大(C)A 变大,V 变小 (D)A 变小,V 变小【答案】B【解析】闭合电路中,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使电路中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选项 B 正确。3. (重庆卷)23法拉第曾提出一种利用河流发电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可用题 23 图表示,两块面积均为 S 的矩形金属板,平行、正对、竖直地全部浸在河水中,间距为 d。水流速度处处相同,大小为 v,方向水平。金属板与水流方向平行。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为 B,水的电阻为 p,水面上方有一阻值为 R 的电阻通过绝缘导线和电建 K 连接到两金属板上。忽略边

3、缘效应,求:(1)该发电装置的电动势;(2)通过电阻 R 的电流强度;(3)电阻 R 消耗的电功率【答案】 (1)Bdv (2)(3)BdvSR2BdvSR【解析】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EBdv(2)两板间河水的电阻 r= S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BdvrR(3)由电功率公式,P=I 2RS E R0 V A P R 得 P=2BdvSR知识归纳总结:一、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定律1电流:(1)电荷的 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 。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 (2)定义: 。(3)公式: 单位有: 换算关系是: 2电阻:(1)定义: (2)公式:R= (3)单位: 符

4、号表示: 3电阻率 :反映材料的性能物理量,国际单位: 符号: 4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 I 跟导体两端电压 U 成 比,跟它的电阻成_ 比。(2)公式:I= (3)适用范围: 5电阻定律:(1)内容: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 正 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 反 比。(2)公式:R= 式中的 为导体的电阻率(3)注意 R 是导体本身属性:跟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_。二、电路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_。即 3210II(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即 3210I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

5、路电压_。即 + + =0U1203(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_。用 U1、U 2、U 3 代表并联的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有 = = =1U23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_。即 21R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 21R(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_等于各支路电阻的_。即 21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 21三、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1、电动势(E):(1)物理意义: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2)定义: 。(3)公式: ,单位: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 2、电功:(1)定义:在电路中,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

6、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叫电功。(2)公式:W= 单位: 符号: 3、电功率:(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做电功率。(2)公式:P= 单位: 符号: 4、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 跟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 比.(2)公式:Q= (3)电功与电热的关系:在 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在 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5、电源的功率和效率:(1)功率:电源的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 E= 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 =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 Pr= (2)电源的效率: (最后一个等号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rRUEI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

7、容: (2)公式:I= 常用表达式还有: , , 应用规律方法:一、电阻定律的应用导体的电阻 R 跟它的长度 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 sLR要注意 和 R 的区别。前者描述材料的导电性能,后者描述导体的导电性能。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 1、在相距 40 km 的 A、B 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 800 ,如果在 A、B 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 A 处的电压表示数为 10 V,电流表的示数为 40 mA,求发生短路处距 A 处有多远?如下图所示.解析:设发生短路处距离 A 处有 x 米,据题意知,A

8、、B 两地间的距离 l=40 km,电压表的示数 U=10 V,电流表的示数 I=40 mA=4010-3A,R 总 =800。根据欧姆定律 I= 可得:A 端到短路处的两根输电线的电阻 RxRURx= =250 3104I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 x= S2A、 B 两地输电线的电阻为 R 总 ,R 总 = l由/得 lx总解得 x= 40 km=12.5 km8025R总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 I-U 曲线和 U-I 曲线的区别。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原点的直线。例 2、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 I-U 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

9、来表示:IO U O IU1 2 1 2R1R2解析:灯丝在通电后一定会发热,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发出可见光,这时温度能达到很高,因此必须考虑到灯丝的电阻将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大,灯丝的电功率将会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也将随之增大,电阻增大, 。U 越大 I-U 曲线上对应点于原点连线的斜率必然越小,选 A。三、处理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处理复杂电路,关键是画出等效电路。对复杂电路分析,一般情况下用等势点法比较方便简洁。(1)凡用导线直接连接的各点的电势必相等(包括用不计电阻的电流表连接的点) 。(2)在外电路,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降低。(3)凡接在同样两个等势点上的电器为并联

10、关系。(4)不加声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例 3、如图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 R1=5,R 2=1,R 3=3,I 1=0.2A,I 2=0.1A,那么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 )A0.2 A,方向向右B0.15A,方向向左C0.2 A,方向向左D0.3A,方向间右解析:由图示电流方向可计算出 R1 和 R2 两端电势降 U1=1.0V,U 2=0.1V,电势左高右低,比较 U1,U 2 可判定 R3 两端电势下高上低,U 3=0.9V,通过 R3 中的电流 I3=U3/R3=0.3A 的电流,向上流,由图可知 R3上电流由 I2 和 IA 共同提供的, IA=0.2A,方向向左。答

11、案: C点评:电势的高低是判断电流方向的基本方法。因为 U1U2,所以 R3 两端电势下端比上端高。四、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将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是利用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和UI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1)电压表的改装:串联一个分压电阻 R,如图所示,若量程扩大 n 倍,即n= ,则根据分压原理,需串联的电阻值gU,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串联的gRn)1(电阻值越大。(2)电流表的改装:并联一个分流电阻 R,如图所示,若量程扩大 n 倍,即 n= ,则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需要并gI联的电阻值 ,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并联1R的电阻值越小。例 4、表头(G)改装成双量

12、程电压表: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 G,满偏电流为 Ig=1 mA,内阻 Rg= 100 ,用它改装为有 5 V和 50 V 两种量程的电压表,求 R1、R 2 的阻值各为多大?答案:R 1=4.9 k,R 2=49.9 k解析:当公共端与 5 V 端接入被测电路时,量程为 U1=5 V,当公共端与 50 V 端接入被测电路时,量程为 U2=50 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可知:A. B. C. D.I I I Io U o U o U o UR1= =4900 =4.9 k)105(3gIUR2= =49900 =49.9 kg例 5、表头(G)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 G,满

13、偏电流 Ig=500 mA,内阻 Rg=200 ,用它改装为有 1 A和 10 A 两种量程的电流表,求 R1、R 2 的阻值各为多大?解析:当公共端与 1 A 端接入电路时,量程为 I1=1 A,当公共端与 10 A 端接入电路时,量程为 I2=10 A。当公共端与 1 A 端接入被测电路时,电阻 R1 和 R2 串联,再与表头内阻 Rg 并联。由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关系可得:R1+R2= RgI代入 Ig、I 、R g 的数值得 R1+R2=200 当公共端与 10 A 端接入被测电路时,电阻 R1 与表头支路的电阻 Rg+R2 并联。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g(R g+R2)= (I 2

14、-Ig)R 1代入 Ig、I 2、R g 的数值,可得R2+200 =19 R 1 由解得 R1=20 , R2=180 五、关于电功、电热的计算问题关于电功、电热的计算,一定要弄清是否是纯电阻电路。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等于电热:W=Q=UIt= I 2R t= U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和电解槽) ,电功大于电热:WQ,这时电功只能用 W=UIt计算,电热只能用 Q=I 2Rt 计算,两式不能通用。例 6、某一电动机,当电压 U1=10V 时带不动负载,因此不转动,这时电流为 I1=2A。当电压为 U2=36V 时能带动负载正常运转,这时电流为 I2=1A。求这时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多大?解:电动

15、机不转时可视为为纯电阻,由欧姆定律得, ,这个电阻可认为51IUR是不变的。电动机正常转动时,输入的电功率为 P 电 =U2I2=36W,内部消耗的热功率 P 热 =5W,所以机械功率 P=31WRI2由这道例题可知:电动机在启动时电流较大,容易被烧坏;正常运转时电流反而较小。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形式有:E= U 外 +U 内 (I、R 间关系)rIU=E-Ir(U、I 间关系) (U、R 间关系)从式看出:当外电路断开时(I = 0) ,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而这时用电压表去测量时,读数却应该略小于电动势(有微弱电流) 。当外电路短路时(R = 0,因而 U = 0

16、)电流最大为 Im=E/r(一般不允许出现这+ + RE rIRV1V2+ 探针种情况,会把电源烧坏) 。例 7、如 图 所 示 电 路 中 , R1=0.8 , R3=6 ,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全 值 电 阻 R2=12 , 电 源 电 动势 E=6 V, 内 阻 r=0.2 , 当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滑 片 在 变 阻 器 中 央 位 置 时 , 闭 合 开 关 S, 电 路 中 的电 流 表 和 电 压 表 的 读 数 各 是 多 少 ?解 析 : 外 电 路 的 总 电 阻 为 R= +0.8 =3.86213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为I= A=1.5 A

17、2.0836rRE即电流表 A1 的读数为 1.5 A对于 R2 与 R3 组成的并联电路,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并联部分的电压为U2=IR 并 =I =1.53 V=4.5 V232即电压表 V2 的读数为 4.5 V对于含有 R2 的支路,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通过 R2 的电流为I2= A=0.75 A65.4/即电流表 A2 的读数为 0.75 A电压表 V1 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根据 E=U 外 +U 内 得U1=E-Ir=6 V-1.50.2 V=5.7 V即电压表 V1 的读数为 5.7 V.点评:(1)电路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均视为理想电表(题中特别指出的除外) ,即电流表内阻视

18、为零,电压表内阻视为无穷大。(2)解答闭合电路问题的一般步骤:首先要认清外电路上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必要时,应进行电路变换,画出等效电路图。解题关键是求总电流 I,求总电流的具体方法是:若已知内、外电路上所有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动势,可用全电路欧姆定律(I= )直接求出 I;若内外电路上有多个电rRE阻值未知,可利用某一部分电路的已知电流和电压求总电流 I;当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时,可以应用联立方程求出 I。求出总电流后,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或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求各部分电路的电压和电流。七、关于电源的输出功率问题要搞清几个概念:电源的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 E=EI 电源的输出功率 P 出 =

19、UI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 Pr=I 2r电源的效率: (最后一个等号只适用RUE于纯电阻电路)电源的输出功率 ,可见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rEr4222 o RP 出Pm rE rR2R1图线如图所示,而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 。rEPm42例 8、已知如图,E =6V,r =4,R 1=2,R 2 的变化范围是 010。求: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R 1 上消耗的最大功率;R 2 上消耗的最大功率。解析:R 2=2 时,外电阻等于内电阻,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 2.25W;R 1 是定植电阻,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所以 R2=0 时 R1 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 2W;把 R1 也看成电

20、源的一部分,等效电源的内阻为 6,所以,当 R2=6 时,R 2 上消耗的功率最大为 1.5W。能力强化训练1如下图所示电路用来测定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中 V 为电压表(其电阻足够大) ,定值电阻 R=7.0。在电键未接通时,V 的读数为 6.0V;接通电键后,V 的读数变为 5.6V。那么,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等于( )A6.0V,0.5 B6.0V,1.25 C5.6V,1.25 D5.6V,0.52将内阻为 0.5 的电池组用电阻为 0.75 的导线,与标有“6V,7.2W” 的小灯泡串联,就可以使这个小灯泡正常发光,由此可知,所用电池组的电动势是( )A6 V B7.5V

21、C9V D10.5V3如图所示,电阻 R1=20,电动机的绕组 R2=10。当电键打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0.5A,当电键合上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 I 和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应是 ( )AI=1.5A BI1.5ACP=15W DP15W4用电动势为 8V,内电阻 2 的电池组成连接两根各 1 的电阻线,向某用电器(纯电阻)供电,如下图所示,该用电器可获得3W 的电功率,求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5如图所示,A 1 和 A2 是两块相同的电流表,V 1 和 V2 是两块相同的电压表。电流表 A1 的示数是 1.4mA,电压表 V1 和 V2 的示数分别是

22、0.8V 和 0.6V。试求:(1)电流表 A2 示数;(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之比。答案:1A 2B 3BD 4解:设两根电阻线的总电阻为 R,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 I,用电器的功率为 P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P 总 =PP 线内即 代入数据,有 I8=3I 2(2 2) 得 4I28I3=0解得 I1=1.5A 或 I2=0.5A由 P=IU,将 I1、I 2 分别代入,可得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U1=2V,或 U2=6V.5设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分别为 RV 和 RA。两电压表完全相同,则其示数跟它通过的电流成正比。=U1 U2=4/3 又因 =1.4mA21VI 21I解得通过 A2 的电流 =0.6Ma =0.8mA VIV根据 RV= (R AR V)解得:R VR A=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