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校留守儿童现状之我见她,父亲在她 5 岁那年去世了,后来爷爷奶奶也因病去世,母亲只身一人改嫁,把她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一个人家,逢年过节回伯妈家,眼巴巴地盼着母亲回来小苡,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小苡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 不写,学 习 成绩老上不去,老 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面对这一双双渴盼的眼睛,一个个孤独寂寞的孩子,这样的留守儿童,我们该做些什么?以下,是我 对我校留守儿童现状的一点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
2、趋活跃。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离开家乡, 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留守儿童。 据我本人对我校的“留守儿童“ 深入调查 中发现:“留守儿童“ 人数占全校的 40% ,这还没有包括父母早出晚归 到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 80% ,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3、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深思: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以我校为例,根据班主任所提供资料以及最近几次大型考试成绩表,“留守儿童” 辍学率约为 5 ,在学“ 留守儿童
4、”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班级前 20)。据老师反映,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而且,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 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 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 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等。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进城虽然没有改变他们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说也提高了他们的
5、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认为打工也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者他们已经亲身体会过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 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
6、大贡献。而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 补偿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
7、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时虽然常用电话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
8、上也是如此。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 ”更悉心的关 怀。 “ 留守儿童” 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长久的分离,会 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感情淡漠,尤其与父母之间,交流 渐少,距离 渐远。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教师不仅要关注留守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留守生的心理,细心体会,耐心倾听, 让他们的各种烦恼与困惑有地方、有人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对这样一群处于弱势的特殊群体,我们
9、必须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用爱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不再孤独,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用温暖的言语去温暖留守儿童,用温暖的行动,去温暖留守儿童,使学校变成更多留守儿童精神的乐园。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 ”的父母联系和沟通, 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 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观察 “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对于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
10、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另外,父母 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除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以免不仅没能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反而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 ”的社会环境, 对于家庭、学校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让他们感受爱的阳光, 内心的阴云才会消散。当亲人的爱缺席的时候,教师的爱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源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关爱留守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亲人。让我们一起来为留守生打开一扇心灵窗户,让的阳光洒进他们脆弱的心灵,留守生就会像一棵被阳光照耀的幼苗,在师爱的抚育下健康成长。作者姓名:张蕾作者单位:石首市新厂镇初级中学联系方式:13872301393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