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注意事项一、答辩的考核目的: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解决求助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为重点考查部分):1、文章内容部分1)选题的实际意义和难度2)运用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正确性3)结构的规范性和逻辑性4)对心理咨询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5)运用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运用心理咨询技能解决求助者问题的能力7)写作和书面表达能力8)独创性和应用价值2、文章答辩部分1)报告陈述时是否全面、流利、简练2)对报告中涉及的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主要针对研究报告3)对涉及的理论分析、诊断、测验、咨询等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主要针对案例报告4)对个人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事件、
2、重要体验如何影响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等问题的自我分析,是否正确?如何看待和处理?主要针对个人分析报告5)回答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答辩时间:每位答辩学生用时 30 分钟以内;学生自述不超过 10 分钟;各评委提问和考生回答问题约 20 分钟。三、答辩过程(一)答辩流程:答辩前填写心理咨询师级操作技能综合评审评分表中的考生姓名、单位名称、身份证号、文章题目等项目,并上交答辩秘书答辩开始,自我介绍,陈述提交的两份报告报告陈述结束,答辩专家提问逐一回答专家提问答辩结束,向答辩专家致谢行礼,离开(二)答辩考生主要陈述内容1、案例报告1)案例选择的意义与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它所发映问题
3、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所使用的咨询方法与技术的适切性;咨询过程完整性和规范性;咨询效果是否理想;2)案例的主要内容:结合诊断与分析所确定的基本逻辑,简要介绍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基本成因阐明明确的诊断一句话即可简要介绍所使用的咨询方法整体咨询过程(主要阶段、次数、每次时间)一句话即可咨询效果报告(效果如何?如何评估的?)3)案例中需要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任选其中部分项目)评估与诊断上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选择这些心理测验工具?为什么选择这些咨询方法?2、研究报告1)为什么选择这个理论或疗法进行研究?2)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应用这个理论或疗法过程中,该理论或疗法的特点、局限性、注意事项等
4、?3)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自己在该理论或疗法应用中的新体会和认识?3、个人分析报告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己的基本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压力(挫折)的应对方式、培训和从业动机等做简要介绍;2)结合自己以上的分析,谈谈自己对心理咨询职业活动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3)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体验是如何影响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的从业过程的?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如何应对和解决由此而带来的系列问题?4)结合自身体验,谈谈自己对心理咨询师职业从业方向和前景的看法,同时谈谈自己在业务技能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方面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三)答辩专家可能的提问重点1、案
5、例报告1)为什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做这样的分析,理论依据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2)初步诊断、确定诊断的依据是什么?鉴别诊断的依据是什么?3)为什么确立这样的咨询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咨询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4)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咨询设置(咨询阶段、咨询次数、咨询时间、咨询收费等)?5)咨询过程中为什么采用某个或某些疗法和技术?具体是如何使用的?6)咨询过程中遭遇阻抗、沉默、求助者失约或迟到、脱落等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7)这个案例是不是自己亲自处理的?2、研究报告1)对所研究的理论或疗法的主要特点、适应问题、局限性、具体技术的使用等方面提问;2)对所研究理论或疗法在实际应用过
6、程中的个人体会和感受进行提问。3、个人分析报告1)对培训或从业动机进行提问?2)结合你的个人分析,对你的人格特征、情绪特征、压力(挫折)的应对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中重要事件、重要体验对你从业的影响和你的应对方式进行提问?(四)答辩考生回答问题的注意事项1、案例报告1)与案例相关的理论必须熟练掌握;2)诚实的回答,该案例是否是自己亲自处理的案例。如果不是,必须诚实的表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进行答辩。2、研究报告1)必须熟练掌握研究报告研究的理论或疗法;2)对关于理论或疗法中有关的学术或实践中的争议问题,不要回避,应诚实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处理;对普遍的争议问题,正确与否是次要的,而真诚、务实的处理
7、态度是关键。3、个人分析报告1)务实、真诚的进行分析;2)要避免在写作和陈述时变成个人简历的介绍;3)必须在分析和陈述时使用心理学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大众化的媒体语言。四、答辩前必须的准备(一)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的熟悉;尊敬的评审老师,你们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的论文答辩。根据要求,我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是高三女生考试焦虑案例报告,一篇是我的成长历程和职业方向。接下来,我就这两篇文章作一下简短的陈述。关于案例报告,我选择的是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案例,因为我是在高中任教,接触的学生当中,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面对高考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目前高中生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考试焦
8、虑水平过高,相当大面积的学生焦虑程度已超过了适宜水平。学生长期处于过度考试焦虑之中,会引起许多心理疾病。过度考试焦虑还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选定了这一主题。在咨询过程中,从求助者的个人陈述、父母的反映和我的观察,掌握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该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出现了考试焦虑。主要表现在一个多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成绩下滑,想到高考临近,内心就十分紧张、苦恼。再结合心理测验的结果,最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主要原因主要有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原因:来自家庭教育的原因以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高。心理原因: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主要是存在错
9、误认知。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紧张、害怕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内在原因却是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对考试的错误认知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该求助者的情况,我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的信念,最终改变其认知,并指导求助者运用放松技巧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提高其应对考试焦虑的能力,最终达到战胜考试焦虑的目的。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一次,每次 50 分钟,共五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主要是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 65,提示有中度焦虑。第三次咨询,与求助者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产生考试焦虑的
10、原因,认识自己不良的认知模式。第四次咨询,学习放松技巧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第五次主要是巩固和结束阶段。经过五次的咨询,求助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求助者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失眠了。想到考试也不再感到紧张害怕了。在我的个人成长报告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历程。二是我的职业行为分析。我的成长挺顺利。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是普通职工,从小到大,享受父母和家庭的温暖。学习之路很顺利,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所重点中学担任心理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读初二时,同班好友的意外死亡,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我懂得了要珍惜周围的切,积极地面对人生。走入婚姻的殿堂
11、后,我拥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这时我感到自己真正是一个成人了。我人生的信念是:有志者,事竟成。生活中我大部分时间比较乐观,当然,有时我也感到压力,心情压抑。每当这时,我总是及时地进行调整,合理宣泄自己不良的情绪。我迫切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这既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自己的理想。心理咨询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这方面我还有待提高。针对自己的现状,我将努力地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由于我的职业特点中学教师,接触较多的是青少年,所以我较为擅长青少年方面的咨询,在今后的职
12、业生涯中,我将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发展。作为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求助者那里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咨询师的大脑,难免影响我们的心情。因此,我们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所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工作室。同时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应当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不因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事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并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咨询师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入咨
13、询之中,在情绪、情感以及观点方面,咨询师既不能固执己见,又不能随意迎合求助者的情感或观点。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的情绪或对事件的看法与咨询师有分歧,这时,咨询可以用一句中性的话表达态度:“你有这样的情绪,我可以理解。心理咨询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很有发展前景。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是我的理想,我也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好: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大理学院 05 级应用心理学,作为一名心理学的学生,我对自己所学的心理学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于 2005 年 9 月加入大理学院“青春热线”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协会,经过正规培训,正式成为
14、该协会的心理咨询员,2007 年 5 月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的培训和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考试,2007 年 5月我加入大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作为助理咨询师,2007 年 10 月我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顺利结业,并且在大理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担任心理咨询师,正式独立地接待求助者。我相信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教育下,经过我的努力,我会做得更好。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论文内容:在这篇案例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一例可疑神经症的心理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大学一年级一名女生,在高中三年级时,一个夏天,求助者和姐姐在院子里的树下看书,其间求助者去了一趟洗手间,姐姐把一条大蚯蚓放在了求助者的书中,求助者回来后翻看到了
15、大蚯蚓,当时感觉全身肌肉紧张,心跳加速,恐慌,紧接着尖叫,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随后大哭着跑去洗手,当晚又梦到了被蚯蚓惊吓的那个情景,感到非常害怕,恐慌不已,大叫之后苏醒。大约一个月后,求助者在擦桌子时,无意间发现桌子上也有一条蚯蚓,随即把抹布扔了出去,惊恐不安,尖叫,全身发抖,边叫边跑着去洗手,后来自己就有一种感觉“蚯蚓无处不在”,上课时老师提到蚯蚓也感到害怕,不敢下地劳动,担心会有蚯蚓,下雨天不敢出门担心蚯蚓在雨天会爬到地面上来,自己感觉很害怕,不得不出去时就很紧张,走路是总是很小心,自己知道不应该害怕,可是内心摆脱不了,情绪也控制不好,感觉很痛苦。给求助者做了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16、总粗分为 45 分,标准分为 56 分。求助者自述感觉到很难受,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当时姐姐吓自己的那个场景,她感觉到非常害怕,总是在担心自己会遇到蚯蚓,连图片上的蚯蚓也不敢看了,别人一说到蚯蚓她就紧张害怕。求助者感到有时候看书也会害怕,但是还能够坚持看书,走路时害怕看到蚯蚓,下雨天她就更害怕会遇到蚯蚓,也就不敢出门,自己感到很矛盾,很痛苦。我观察到该求助者的表现较为自然、大方,陈述自己的问题比较清楚,有条理,只是我感觉到求助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自己想摆脱对蚯蚓的恐惧,但是有做不到,该求助者求助欲望强烈,对自己的症状有清晰的认识。对该求助者的咨询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进行脱敏训练。系统脱敏法的基本
17、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恐惧)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恐惧)的作用。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心理学家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沃尔普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紧张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也就是交互抑制。我和求助者商定,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咨询,每次咨询为 50 分钟。总共进行了八次心理咨询,在第一、二次咨询时是了解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和制定恐惧等级表,同时指导求助者进行放松训练,恐惧等级表一共有 8 个系列的恐惧等级事件,每个等级之间的级差均为 10,把恐惧等级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给花
18、盆松土,摘葱(带泥土),看到鸡脚上的条纹,看到蚯蚓的图片,看到蚯蚓的尸体,在地里挖出蚯蚓,下雨时在路上看见蚯蚓,擦桌子碰到蚯蚓。在以后的五次咨询中都是先让求助者对恐惧的情境进行想象,当求助者感觉到恐惧时停止想象,做全身放松,待求助者恢复平静后重复该过程,一旦这个情景不会再引起求助者的恐惧反应时,便可让处于放松状态的求助者想象另一个比前一情景刺激略强一点的情景刺激。每次咨询重复该过程数次,反复想象刺激情景,然后又全身放松,直到想象该刺激不再恐惧为止。如此逐级而上。按照这种逐级脱敏的方法,在这五次咨询中,基本达到了这八个系列刺激情景的脱敏,最后两个情境是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进行脱敏训练,并且顺利达到脱敏的目的。布置给求助者的作业是在生活不断练习,巩固疗效,并在生活中不断适应。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反应她在雨天也能够独自一个人出去了,在可能会有蚯蚓的场所也能应付自如,对蚯蚓的恐惧情绪基本消除。求助者对这次心理咨询比较满意,有很多收获,自己也成长了,学到了很多知识。求助者前来求助两个月后,我们顺利结束了这次咨询。咨询六个月后通过电话跟踪随访,求助者成长较快,情况比较稳定,学习工作有了效率,对蚯蚓的恐惧已经消除,对有蚯蚓的场所应付自如对自己的人格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自信心强,各方面的状态良好。该次咨询基本达到预期咨询目标,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论文内容陈述完毕,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