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学 士 学 位 论 文 对网球发球动作技术运动力学的分析姓 名 : 谢 光 知 学 号 : 1210010714 专 业 : 体 育 教 育 院 系 : 术 科 系 指 导 教 师 : 2014 年 6 月- 0 -对网球发球动作技术运动力学的分析摘 要: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发球的运动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关键词:网球;发球动作;运动力学;技术原理The analysis of the tennis serve technical movement mechanicsAbstract; Adopted the approach of clas
2、sification and induction of tennis sport for mechanics analysis,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main viewpoints and conclusionsKey words;Tennis; Serve; Movement mechanics; The technology principle- 1 -目 录摘要 1关键词 1 Abstract 1Key words 11 前言 32 网球发球技术的力学分析 .3 2.1 新技术和旧技术 . 32.2 发球动作技术 33 发球技术模式和案例 . .34 结束语
3、4致 谢 参考文献 - 2 -1.前言:发球和击球是网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随着发球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球技术,不论对于职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或初学网球者来说,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发球、击球多数都是指向接球方软弱的地方。因此,改进发球、击球技术,提高发球、击球速度,已成为当前我国网球技术训练中的焦点问题。采用了分类、归纳的方法对网球发球、击球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炼得出主要观点和结论,为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2.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2.1 新技术与旧技术 采用高速立体摄像(500 格/秒)和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我国男、女网
4、球选手的发球技术进行了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抛球、击球动作技术以及动作节奏问题的本质做了探讨,抛球高度落差过大是造成击球爆发用力动作不连贯的主要根源;提高发球速度重点是要发挥躯干力量,应采用螺旋式向上用力技术;上肢尽管对球拍有最后加速功能,但更重要的是控制用力方向和球的落点;新、旧发球技术在用力节奏上有本质性区别,新的发球动作节奏更符合动作目的和人体运动原理。同时得出结论:1)新的发球技术有利于发挥全身肌肉用力。我国运动员应积极采用。 2)抛球过高不利于发挥躯干和下肢的击球力量。3)我国运动员的抛球准确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4)应建立适合自身素质的发球动作节奏,尤其要重视抛球与击球动作间的配合训
5、练,达到准确、稳定。重视网球运动员精确的时间、空间感知觉训练。5)加强专项爆发力素质训练和腰背柔韧性训练,提高最大速度贮量12.2 发球动作技术 从对世界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发球的动作技术录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发球过程共分为 6 个阶段:1)准备站位阶段:从运动员有发球意识出现-球拍与球分离时刻;2)抛球阶段:球拍与球分离时刻-球与手分离时刻;3)过渡阶段:球离手时刻-膝关节屈曲最大(身体最低)时刻;4)向后挥拍阶段: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球拍在身后最低位置时刻(“搔背“姿势);5)向前挥拍击球阶段:球拍从身体最后最低位置(“搔背“)-击球后瞬间;6)随动阶段:击球后瞬间-脚着地。- 3 -2.3
6、发球技术模式和案例 发球技术模式是按照整体动作完成的时间顺序描述和说明的,主要由动作目的和技术要求、动作顺序和描述、原理和可能变异、动作节奏等 4 个主要部分组成。动作描述都是以右手持拍,左手抛球为例。动作节奏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动作发生的顺序以及相对持续时间。他们还认为:左脚先进场地和右脚先进场地都可使用,两种技术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同时,他们从生物力学角度考虑,认为应该根据击球前、后躯干的运动状态决定。当躯干的侧弓释放不足时,应该先迈右脚,右脚的预先摆动有助于躯干旋转;如果躯干侧弓释放充分,旋转躯干肌肉有力,则躯干在击球后有较大的旋转动量,可能造成身体扭曲倾斜,可以先迈左脚进场地,协助维持落地
7、时身体的平衡。2借助三维高速录像及直线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大力发球技术运动参数,揭示网球大力发球属鞭打类动作的特征:1)抛球的方向与高度、身体下蹲的深度是否适当,均对整个发球动作技术起重要作用。2)运动员向后摆动及从侧面举拍,这两种举拍动作之间无优劣之分。3)影响“搔背“动作阶段的因素主要是下肢蹬伸、躯干扭转、屈肘和上臂外旋的幅度、速度及它们之间的配合。3发球技术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通过对网球发球动作进行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得出击球动作合理与否主要看全身运动的动量能否最终在击球瞬间传到肢体末端。4.结束语我国网球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两领域:一是
8、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二是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的分析。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尚在处于发展初期,对网球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和不够深入,随着网球运动今后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用生物力学来研究和分析网球技术的必将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致谢: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梯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
9、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4 -参考文献1 严波涛,吴延禧,苑廷刚.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学, 2000, 20(4):80-85.2 严波涛,李早. 网球发球动作和基本技术模式J. 中国体育科技, 2001.10.3 刘卉. 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10、006.2.4 陈海春. 网球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与解剖学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1998.5.5 臧秋华,马南京. 网球拍甜区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实践意义J. 四川体育科学. 2003.1.6 phttp:/ 提高网球上旋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宁波网球网. phttp:/ 8 陈宏. 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7.9 潘晟,张宏成. 两种网球底线击球技术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特征的比较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4.10 宋杰. 网球发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2.11 郎荣奎. 利用力学原理探讨网球上旋球的运动规律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3.12 彭承基. 提高网球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