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网络文化冲击.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356991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冲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冲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冲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冲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文化冲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网络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白雪君摘要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了信息的爆炸传播,让分享成为我们的快乐,同时网络文化也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冲击着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本文通过一些网络现象来解读网络文化队传统文化的冲击,并提出一些包括政府个人在内的全民性的建议,来捍卫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关键词 网络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网络就是公厕”这句话出自周立波之口,公即人人可享受网络的资源,厕即网络上资源的质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借助网络文化的力量影响我国网民,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甚至国与国之间都纷纷利用互联网来达

2、到信息的博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执政党必须扛起核心价值体系这把高举的旗帜,指引网民价值观的方向。网络带来了信息传播的方便与广泛,网民体会到了知识共享的乐趣。但同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重点从网络对价值观的冲击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措施来防范文化侵蚀。一、信息的大爆炸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各种各样的信息接踵而来,不仅仅是信息量的巨大,传播的速度更是惊人,特别是 web2.0 的发展,微博的兴起,更加提供了信息急速传播的平台。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报刊

3、、书籍、广播、影视作品等,在这种模式下,执政党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民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执政党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控制传媒,对信息进行筛选,防止危害政治和国家安全的信息散布。而互联网产生后,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方式完全改变了。在互联网上,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可以自主地参与创造,自由地进行交流,传播有关信息,发表意见看法。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和互为主体性,使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义”数以万计、无奇不有。各种观念和“主义”都借助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找自己的位置,扩大自己的影响。这就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理论观念等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对某一事件或理论动态,人们听到看

4、到的不仅仅是执政党方面的报道、阐释,还会听到看到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观点,造成人们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因此,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为虚假信息的存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民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把握,特别是一些敏感信息,这将对核心价值体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二、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一)网络提供的发展机遇从“杭州 70 码” 、 “我爸是李刚”等一系列事件,我们看到网络对于这些不公正的行为进行的纰漏、声讨,又如“唐骏学历门事件”以及目前的“总统奖女孩造假事件”的披露,为我们了解潜规则或者说隐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1、思想交流平台的开放性以及透明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全球网络信息交流系统,各国的计

5、算机能够共存于一个网络之中,任何人都可以与任何国家和地方的人直接沟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2、文化及信息资源存在的多样性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这种信息具有多样性,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单向性。同时网络上存在大量不同背景的文化供人们学习和交流,极大提高了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3、信息传递的迅速性、及时性互联网迅捷的优势,使人们轻松地跨越了国界、地域等现实世界形成的自由交流屏障。简单的利用网络就能迅速地浏览和储存信息。也正如威尔赫顿安东尼吉登斯曾说网络前所未有地将世界各地富有个性的兴趣和专业领域联结在一起,并打造了一种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茁壮成长的欣欣向荣的领域。(二)网

6、络带来的价值观冲击“网络是公厕” ,厕所的比喻让我们窥到了网络上资源的质量问题,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真实与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另外, “西单女孩” 、 “旭日阳刚”等的迅速蹿红,让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在生活底层不断奋斗的“平民天后” ,同时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投机心理,把自己的某些私密信息放到网上吸引网民的眼球,以达到成为网络红人的效果,这样的投机让年轻人多了一份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各种思想在网络平台上碰撞,部分网民受到错误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出现了被“西化” 、 “淡化” 、 “俗化”的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 “西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最大的伤害

7、是文化的侵蚀,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实行的文化教育,国家的文化消失了,灵魂也就随之而去了,空壳的王朝溃散之至。网络文化霸权主义是兴起的一种文化侵蚀方式,强势的文化伴随着影视剧、新闻等传播途径影响着无数网民。各种思想在网络上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结局比武装侵略更加残酷,持续时间更加长久。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网络技术传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软征服”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运用网络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我国部分网民由于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错误地将西方国家想象

8、成自由的天堂,视西方的价值观念为“普世价值” ,出现了价值观被“西化”的倾向。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西化不仅仅是西方文化,甚至周围国家比如说韩国、日本,这些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网民的文化侵蚀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目前流行的“哈韩族” 、 “哈日族” ,甚至因此引起了“圣战” 。(2) “淡化”网络的无政府主义使得部分网民的价值观被“淡化” 。网络空间的特立独行,反对任何组织的管制,这种思想导致在现实中出现了无政府主义的苗头,不接受管制,甚至出现激烈的叛逆。部分网民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特别网络游戏的影响,这些网民甚至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在网络中的状态,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3) “俗化”互联网经

9、济的显著特点是“眼球经济”:谁吸引眼球,谁就是成功者。网络日志中的“标题党”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内容无所谓真实,只要标题足够吸引眼球,便赢得了点击率,从众多信息中被挖取。“芙蓉姐姐” 、 “凤姐”等网络知名人物,就是因为吸引着我们的眼球,一夜走红,走红的背后出现了一个新职业网络推手。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2009 年 12 月 19 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将其评价为“网络黑社会” ,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门”事件的流行让我们窥到了网络信息的俗化,越是露骨越是吸引,让我们更为震惊的是,在曝光此类信息之后的明星人气更旺,这是否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已经被某种东西侵蚀?网络文化同时宣布了一种新的

10、语言的诞生,即网络用语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此外,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 ,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是好还是坏,很快,在互联网上我们就能看到有关他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相关资料。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会参与进来,而像“人肉搜索”这一集体化或个人化的网络行为,会被大家跟风的一种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

11、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因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方便与惊喜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沉重的伤害。三、积极应对,迎接挑战面对此种冲击,我们政府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最明显的是所谓的“和谐”政策,即控制媒体,控制言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言论自由,但是却在捍卫着和谐社会,虚假信息的煽动,加上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也正是那些不法分子的目的。但是一味的将信息“和谐” ,也将引起网民的不悦,了解事件的真实性,就像网络词语中的“求答案” ,网民需要的是真实,而不是掩饰。因此,我们认为需要寻找更好的途径去解决这个问题。从总

12、体来讲,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引导主流价值观:一方面,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努力防范有害信息入侵,净化网络空间。有害信息的传播,不仅破坏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而且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提升网络技术、构筑信息关卡来堵截和控制有害信息。另一方面,做好主动引领工作,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宣传思想和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文化正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主动地“触网” ,以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己任。同时,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网络文化中,不断探索引领途径、创新引领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

13、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上的感染力与号召力,使其转化为广大网民的自觉追求,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参考文献1 胡立. 网络文化冲击传统文化J知识经济, 2009,(08) .2秦璐. 网络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J改革与开放, 2009,(04) . 3 刘光,王如高. 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J前沿, 2003,(01) . 4李青倬. 谈谈网络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5 杨帆. 网络文化的社会学思考及对策J前沿, 2004,(01) . 6彭喜保. 大学生网络道

14、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5) .7楼培敏. 网络环境下人类价值观面临的挑战与跨越J云南社会科学, 2007,(03) .8高菊,史传林. 网络社会的和谐与精神文明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9康素娟. 网络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发展思考J人文观点, 2009 .10胡帆,马爱花. 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发展的新途径J天府新论,2008, (1).11宋楠. 浅谈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12罗晶. 网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 (07).13刘音,吴玲. 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1) .14闵正微. 行走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网络伦理的价值取向探微J网络财富网络天地,2008, (0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科技 > 网络与通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