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346881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十一章 三角形,一、知识框架,第十一章 三角形,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 三角形,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第十一章 三角形,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第十一章 三角形,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第十一章 三角形,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第十一章 三角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

4、(n-2)个三角形.n边 形共有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n-2)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注意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2.基本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第

5、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4.角平分线: 画法:(课本48页,必须要掌握)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做题时,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直接运用定理) 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

6、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5.证明命题基本方法: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第十三章 轴对称,一、知识框架,第十三章 轴对称,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

7、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第十三章 轴对称,(4)轴对称和全等的关系:轴对称一定是全等图形,但全等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若只给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某一条边,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顶角和底角进行分类讨论(或根据腰和底边进行分类讨论) (7)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第十三章 轴对称,2.基本性质: 对称的性质: 不管是轴对称图

8、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十三章 轴对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1(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2(-x,y).,第十三章 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

9、(1条).,第十三章 轴对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第十三章 轴对称,3.基本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第十三章 轴对称,4.基本方法: 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

10、,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一、知识框架:,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二、知识概念: 1.基本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2.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 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3.计算公式: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

11、除与分解因式,4.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 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 6.因式分解方法: 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第十五章 分式,一、知识框架,第十五章 分式,二、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 ,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12、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第十五章 分式,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第十五章 分式,7.分式的四则运算: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 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用字母表示为:,

13、第十五章 分式,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第十五章 分式,8.整数指数幂: (m,n是正整数) (m,n是正整数) (n是正整数) (a0,m,n是正整数,mn) (n是正整数) (a0,n是正整数),第十五章 分式,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0.分式方程的解法: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