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情绪与脑,第一节 情绪的中枢机制,一、情绪脑的主要组织部位 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涉及杏仁核和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结构,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特别是前扣带回皮层)、外侧下丘脑、背部神经核团以及腹侧黑质等部位。,一.杏仁核,杏仁核(amygdale)位于海马前方和海马旁回沟深部、侧脑室下角的前方。与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 MTL)、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前扣带回、丘脑和下丘脑等许多脑区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相关研究表明,杏仁核在负性情绪反应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恐惧、焦虑、厌恶等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动物一
2、旦杏仁核受损,其明显失去了对威胁刺激的恐惧反应;即使割裂杏仁核与颞叶之间的联系,有机体仍能发生类似的情绪反应,表明这种联系与恐惧反应的关系并不紧密。 因此,杏仁核是恐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脑区,对恐惧情绪的学习和相关记忆的存储具有重要作用。,杏仁核,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1.它在情绪信息加工中得到显著激活,更多地与负性情绪或刺激的动机意义相关; 2.其激活与选择性注意有密切的关系,使注意更多地指向不确定的、具有情绪意义的剌激; 3.其激活与关于情绪信息的外显知识的获得和记忆巩固密切联系,特别是在恐惧性条件反射学习中更是如此。,二.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在情绪性工作记忆包括执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
3、作用,它的某些部位的损伤会影响对未来情绪性事件的预测能力,致使不能适时地调整行为方式,如对情绪性线索呈现前的预测和呈现后的维持产生影响,但并不妨碍对奖赏和惩罚的即刻反应。,前额叶皮层,fMRI的研究表明,在无动机时,腹内侧前额皮层(MPFC)可能参与正性和负性基本情绪的表达,而背外侧前额皮层(DLPFC)更可能直接参与由正性或负性情绪状态引导的目标的表达。 眶额皮层与腹内侧前额皮层的不同部分对报偿与惩罚分别作出反应:眶额皮层的左中区对报偿作出反应,而右侧区对惩罚作出反应。,前额叶皮层,前额皮层在趋近、退避相关的情绪或心境方面具有功能不对称性,左侧前额皮层与目标趋近或进食目标相关的情绪或心境有关
4、,右侧前额皮层与不恰当行为抑制引起的情绪有关。 另外,前额叶皮层是理解和解释刺激意义的高级机构,情绪回路赋予情绪刺激的意义是通过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加工实现的。,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损伤还可造成人格的改变和行为的异常,如在运动、言语、脑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和精神活动等方面会出现障碍。 原发性神经系统的大面积损伤、肿瘤和出血对额叶的影响均会引起行为改变,包括情感表达上的异常,如自控能力差、坐立不安、欣快、抑郁或情感淡漠 。 当脑瘤病变使PFC受损时,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但其智力、注意力及记忆力等均未受损,而情绪体验的能力有所下降,且情绪引导作用的减退致使其思维决策失控并具冲动性和危险性。,前额叶皮层
5、,因此,与杏仁核联系的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在高等动物和人类中,已经超越了仅仅为维持生存而起作用的原始情绪的功能。 人类认知的意义加工赋予情绪以更高级的社会适应意义是由前额叶皮层以及其他脑的高级部位的功能实现的,是在情绪的低级结构产生的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发生的。,三.扣带回皮层,扣带回皮层是位于大脑两半球中央两侧从前到后的长形区域。 许多研究都表明,前扣带皮层(ACC)在注意和情绪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前扣带皮层是整合内脏信息、注意信息、情感信息和监视信息冲突的脑部位,而这些信息对于自我调节和适应又非常重要。,前扣带皮层的认知与情感次级区,扣带回皮层,研究发现,ACC的不同部位在功能上是不同的,至少可以
6、划分为两个次级区域:情感次级区(affect subdivision) 和认知次级区(cognitive subdivision )。 前扣带皮层的喙、腹部等部位是情感次级区,与边缘系统如杏仁核、眶额皮层、前脑岛(anterior insular,AI)、自主性脑干运动核这些涉及内脏反应,对紧张行为、情绪事件、表情、社会行为作出自主反应的区域存在广泛的神经联系。,扣带回皮层,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发现,ACC的激活似乎代表了大脑在一瞬间对事件结果的情绪反应。 在赌博任务实验中发现,当告知参加者输赢结果后,其输钱比赢钱导致更大的内侧额叶负波(MFN) 电位变化。 Miller认为,ACC监
7、控信号所起的作用可能是更为基本的:其监控信号可以中介情绪评价来影响执行加工中的反应选择。,扣带回皮层,Eisenberger等人的研究表明,ACC的激活可能与自我评价的情感状态相关;其活性的改变可能中介调节着右半球腹内侧前额叶皮层(RVPFC)的悲痛相关反应;RVPFC也可以通过中断ACC的活动来减少社会性拒绝或排斥引起的悲痛。,扣带回皮层,另外,研究发现,当监视到当前状态与期望的动机、情感结果发生冲突时,焦虑症患者和恐怖症患者会产生更强的前扣带皮层的情感次级区激活;而抑郁症患者则对此并不敏感。 因此,通过减弱前扣带皮层的情感次级区激活水平的方法,可以治疗焦虑症患者和恐怖症患者。,四.其他部位
8、,除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ACC)之外,与情绪加工相关的中枢神经结构还有:背部神经核团(nucleus accumbens)、外侧下丘脑(bateral hypothalamus)和腹侧黑质(ventral pallidum)。,1.背部神经核团,背部神经核团位于前脑皮层下的前部,包含着多巴胺和类鸦片传递系统,因而具有诱导正性感情的作用,经常被神经科学家看做奖励和愉快系统的一般流通渠道,被称为正性奖励的感情通道。 多巴胺对要求、需要是必需的,但对喜欢、喜爱是不必需的。 贝里奇,2.外侧下丘脑,半个世纪以来,下丘脑是最早被认定为与情绪有关的脑结构。 研究发现,切除或损伤外侧下丘脑,将对动物
9、失去饥饿、性和情绪的动机起关键作用;若切除腹侧中央下丘脑,则会增加食欲、社交和攻击行为。,3.腹侧黑质,4.隔区(Spetum),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报告,刺激隔区会诱导正性感情。这些报告是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他患者的脑中,埋藏电极测试或药物刺激中得到的(Heath,1972)。 人类的研究证据也是采取刺激外侧下丘脑和腹侧黑质的前部和上部,以及背部神经核团而得到,少数患者最初的反应是良性心境提高和被事物吸引的兴趣的增强。,二.情绪的神经网络模型,情绪反应与情绪行为不是简单地由脑内的某一组织结构或功能区域负责,而是由脑内不同的组织结构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 1937年,神经病学家Papez
10、提出有关情绪神经回路的模型(帕佩兹环路),包括下丘脑、乳头体、前丘脑以及扣带回皮层及其互相连接的结构。 其后,Maclean(1949)在“帕佩兹环路“的基础上,提出 “边缘系统“的概念,包括皮层与皮层下结构、扣带回、海马、丘脑和下丘脑等部位,认为边缘系统是负责情绪反应与情绪行为的基本神经回路。,1.杏仁核中心的神经回路,许多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杏仁核是情绪中枢机制的核心部分,通过一种复杂的加工过程接受刺激。 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杏仁核不仅是一个情绪信息加工的中心,而且与其他情绪脑组织构成网络系统。 杏仁核好像是情绪的“计算机系统“,有着复杂的传递通路,整合着内导、外导的情绪信息。,神经回路,研究
11、表明,情绪剌激或情绪相关信息通过感觉丘脑传递到新皮层联合区,同时,信息也从丘脑部位直接到达杏仁核。 传递到杏仁核的信息,会进一步传递到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高级复合模式的联合皮层, 这些联合区域的信息,也投射到杏仁核和内嗅皮层,而内嗅皮层也是通过杏仁核向海马组织传递信息的内导系统。,神经回路,海马是对各种高级认知过程,特别对记忆和空间思维起重要作用的部位,但海马与杏仁核没有直接的联系。海马回下脚是海马主要的外导结构,通过海马回下脚,信息投射到内嗅皮层并影响杏仁核,这是情绪与记忆可能发生联系的机制。 因此,杏仁核与许多前脑部位构成了一个环路。,刺激,2.双通路模型,Ledoux(1992)认为,情
12、绪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携带信息,首先到达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原始的情绪反应;同时,刺激从感官经感觉丘脑皮层,到达前额叶等高级区域,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向下传递到杏仁核,产生确定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双通路模型,情绪意义信息从杏仁核返回到前额叶内嗅皮层,在从感觉皮层传递到额叶内嗅皮层时,经过加工的信息同时传递到海马,在海马启动并携带着与当前信息有关的早先储存的信息,又返回到内嗅皮层,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这时的认知既与过去记忆经验相联系,也带有相应的情绪体验。双通路模型,情绪的基本环路与双环路结构,丘脑,刺激,杏仁核,脑高级部位,运动系统,感觉皮层,双环路, 基本环路 ,双通道的
13、作用,(1)“捷径”通道保证更快地检测来自环境的威胁刺激,对低等动物有重要作用。 (2)“捷径”对信息的评价是初步的,它在细胞水平上就足以惊醒杏仁核并预示危险,但只有双通道的结合提供的信息才具有整合意义。 (3)通过杏仁核皮层投射,能使皮层转移并集中注意于外界的危险刺激。,3.情绪的中枢一外周一中枢回路模型,Damasio认为,情绪刺激引起的主观感受是人们情绪反应的主要成分,但情绪与情绪感受是不同的。 情绪感受主要由情绪与感知结合而成,这两种心理成分分别由不同的神经回路负责。 因此,情绪是情绪感受的独立成分,是由特定对象或情景触发的躯体反应和中枢活动变化的集合。,回路模型,这种变化可以分为内脏
14、活动、腺体反应和骨骼肌运动,前两者一般无法被直接觉知,主要由下丘脑与脑干的一些核团调节和控制;后者可以进入意识范畴,主要由纹状体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负责。 据此,达马西奥等人提出了情绪中枢外周中枢回路模型,认为情绪感受主要基于内脏、腺体和骨骼肌等身体反应在脑干、岛叶和躯体感觉皮层等脑区的映射和表征,最终在腹内侧前额皮层、扣带回皮层、杏仁核和下丘脑等脑区的参与下而形成。,回路模型,根据是否包括躯体状态,可以将这种加工情绪的神经回路分为身体回路(body loop) 和似身体回路(as if body loop)。 在身体回路中,腹内侧前额皮层和杏仁核能够将刺激物的情绪信息通过脑干传出结构传至躯体
15、,引起内脏、腺体和骨骼肌等躯体状态的变化。这些躯体信号又可以映射到岛叶、躯体感觉皮层等脑区,由此产生情绪感受。,回路模型,在似身体回路中,依据个体过去的经验或情景想象等心理表征,触发中枢脑区躯体状态表征的激活,即在躯体状态实际上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了相应的情绪感受。 与身体回路相比,这种神经机制并不涉及实际的躯体状态,岛叶和躯体感觉皮层接收的信息直接来自腹内侧前额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4.情绪的脑脊髓交感神经系统整合模型,Thayer等人认为,人类复杂情绪反应的神经基础主要依赖于中枢自主网络(central autonomic network,CAN),主要包括眶额皮层、腹内侧前额皮层、扣
16、带回皮层、岛叶、杏仁核中央核、下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孤束核、疑核、延髓腹外侧区、延髓腹内侧区和延髓被盖区等脑区,它们相互连接成一个动态活动系统,通过整合情绪刺激的中枢活动和自主反应,以保证机体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整合模型,脑脊髄交感神经系统整合模型强调情绪活动中,皮层与皮层下中枢所组成的多层次神经网络对外周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控机制,认为个体在安静状态下,前额皮层对皮层下脑区和自主反应施加抑制性影响。 当个体面临威胁性情绪刺激时,前额叶的活动水平降低,使得皮层下交感兴奋回路所受的抑制逐渐解除,引起交感活动增强和副交感(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从而出现有利于个体行为的腺体和内脏反应。 但
17、是,如果产生交感过度增强而副交感过度减弱的自主失衡现象,就会引发个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复合情绪。,三.情绪脑的单侧化,(一)情绪信息识别的右脑优势 无论对正常被试还是脑损伤被试进行的研究都表明,右脑在处理情绪性信息方面占有优势。 早期的双耳分听实验发现,左耳在识别话语中情绪成分方面具有优势。 电生理学和神经成像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在语言情感知觉过程中,右脑半球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右脑优势,研究表明,左视野(右半球)在面部表情的识别过程中具有优越性,被试对呈现在左视野的面部表情图片可以得到更快的辨别;面部表情的情绪信息越充分,左视野辨别优势效应越突出。 ERP的研究发现,对面部情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
18、右脑相对左脑产生了更大的电位变化。 fMRI的证据表明,与那些未特别注意面孔情绪的被试相比,面孔情绪选择性注意的个体右脑颞上回皮层的激活得到了提高。 脑损伤研究发现,在识别和鉴定口头言语的情绪性音调和情绪性脸部表情方面,右半球损伤的被试比左半球损伤的被试表现得更差。,(二)左右半球情绪信息加工的不对称性,一般说来,右半球负责消极情感,而左半球则与积极情感有关,特别是前额叶皮层具有这种偏侧化效应。“灾祸性反应 ” Davidson等人发现,当被试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反应时,其额叶的EEG 表现出左半球的激活;而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时,其左半脑额叶的EEG活动则是相反的。 脑损伤的研究也发现,左脑损伤的
19、被试,在面孔表情辨认中没有障碍,而右半脑顶叶以及距状下皮层前叶等区域损伤的病人则出现面孔表情辨认障碍。,右脑优势,行为学研究方面,当积极情绪刺激呈现于右视野(左半球)时,对情绪刺激的加工得到增强;而当消极情绪刺激呈现于左视野(右半球)时,对情绪刺激的加工得到增强。 因此,右半球在区别情绪性的程度上是占优势的,而左半球则有情绪刺激的积极方面的知觉倾向。但是,在情绪加工中是否存在偏侧化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第二节 情绪的外周机制,一.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元组成的。 外周神经系统承担着身体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
20、向信息传递任务:一方面,外周神经系统通过传入神经从身体周围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外周神经系统通过传出神经把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向外周,使大脑能对肌肉、器官和腺体产生“影响“。,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两大部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由来往于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组成,控制骨骼肌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由调节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组成,控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有两个主要部分: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从脊髓中部(或胸腰部)离开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到各种器官,
21、如心脏、唾液腺、肺脏、肝脏及其他部位。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脊髓的最低节段和脑干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从脑干或脊髓的最低处发出到各器官,如心、肺、胃、膀胱等。,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交感神经系统中,神经节位于脊髓和气管之间,其节后神经元的纤维比较长;副交感神经系统中,神经节主要位于靶器官内部,其节后神经元的纤维非常短。 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能神经)中,节后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在副交感神经系统(胆碱能神经)中,节后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在穿过脊髓两侧的交感神经节时,在此交换神经元。当一个脊髓神经元投人活动,就有许多神经节的神经元被兴奋
22、。 发自每个神经节的神经元分别延伸到各内脏器官,因此,发自交感神经系统的一个神经元被兴奋,可以同时激活几个器官。它们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活动,为有机体的应急活动提供能量。,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分支的神经纤维不经过交感神经节,只与单个的神经元相联系,副交感分支的兴奋沿着单个神经元到达内脏器官。 与交感分支不同,副交感分支每一细胞的兴奋,只引起特定的器官发生反应,其反应范围不像交感分支那样广泛。 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二者的功能是拮抗的。,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比较,二.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关系的研究始于詹姆斯(188
23、4),在他看来,当有机体受到来自情境的情绪刺激时,生理唤醒水平提高,所发生的情绪激动程度或紧张程度也随之提高。 从总体上说,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往往伴随更强的自主神经反应。如:愤怒时心率增加,血压上升,呼吸变快,呼吸性窦性节律不齐(RSA)指标降低,表现出交感神经激活加强,迷走神经控制作用减弱。,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运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研究者们发现,皮肤电反应的大小与对图片情绪唤醒水平的变化一致,表明皮肤电变化与情绪唤醒有关,而皱眉肌活动、心率变化大小则与情绪效价判断有关。 另外,研究表明,具体情绪感受与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相联系。如:诱发恐惧、厌恶时产生的皮肤电变化要比诱发悲伤、愤
24、怒时产生的皮肤电变化大,心率、皱眉肌的反应模式亦是如此。,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因此,生理反应不仅与情绪的效价和唤醒水平相联系,而且不同类型的情绪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 所有愉快、不愉快的情绪图片都引起了中等强度的皮肤电反应,但只有那些亲昵的图片、恐惧的图片才引起了比较大的皮肤电反应。 另外,在迷走神经活动与情绪反应及其调节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基线迷走神经张力与迷走神经抑制和情绪调节能力相关,迷走神经活动较弱的被试警觉性较高,在面对非威胁性刺激时其防御行为系统的激活也较高。,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与其他心理过程不一样,在情绪活动过程中,一般伴随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
25、情,这些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随意运动。 躯体神经系统是以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具有随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人的面部表情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人的面部肌肉系统高度的精细化,神经系统也得到高度发展,相应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也高度分化,从而使人的面部能呈现各种各样的面部肌肉活动模式。 对于情绪和面部表情的研究始于达尔文(1890)。而Ekman(1973)认为,由于那些先天失明的人、非西方文化的人以及婴儿都具有与西方正常成年人相似的情绪化的面部表情,因此,不同情绪
26、特异性的面部表情并不仅仅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先天性,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类型可以激发额部、脸颊和口周围区域肌肉不同的面部肌电图(EMG)。 与消极情绪状态相比,积极情绪状态与脸颊区域更高的EMG水平和额部区域更低的EMG水平相关。 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polyvagal theory)认为,在进化的过程中,髓鞘迷走神经逐渐产生,其对内脏状态的调节与其他脑神经对头部、面部肌肉的神经调节之间逐渐产生了神经上的连结,这种连结构成了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多迷走神经系统,多迷走神经包含两种迷走神经系统:一种是进化过程中较早产生的、原始的无髓鞘迷走神经系统,另一种是进
27、化过程中较晚出现的髓鞘迷走神经系统。 在进化过程中,调控髓鞘迷走神经的脑神经核与调控面部和头部肌肉的脑神经核逐渐整合在了一起,产生了机体状态与积极社会行为的双向耦合连结。 髓鞘迷走神经的进化在“心脏面孔”连结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将社会行为与自主神经调控联系了起来,使社会行为呈现出更加适应的特性。,四.情绪与内分泌系统,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涉及到许多身体器官的活动,包括肝、脾和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在情绪体验过程中,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作用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条是内分泌腺作为内脏器官的一部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条是内脏分泌腺的独立的系统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支配。
28、一般而言,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激素(如肾上腺激素等)来调节的。,情绪与内分泌系统,肾上腺位于肾脏上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为腺体的外层,髓质为腺体的核心。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分支神经细胞的传递物质,它的作用是支持交感系统兴奋,对交感系统神经兴奋有直接的影响,受交感系统的控制。,情绪与内分泌系统,下丘脑的内分泌激素能控制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形成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控制系统,影响着情绪的延续时间和强度。 脑垂体和下丘脑这两个器官不但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是腺体,是内分泌腺,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及其
29、所发生的作用同情绪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第三节 基本情绪的脑机制,Ekman(1992)认为,存在着多种跨文化的基本情绪类型,主要包括:快乐、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 每种情绪类型各有其独特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显行为模式,其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情绪。 不同的基本情绪显示了特定的神经活动模式,包括独特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生理模式。,一.快乐,快乐系统是与分离痛苦系统紧密地联系着的,它导致良好的感觉。快乐系统激活的脑区可能涉及导管周围灰质(PAG)腹侧嘴区,脑的刺激在此产生正性感情反应。 ERP研究表明,在快乐情绪加工过程中,主
30、要是左侧额叶皮层发挥作用。,快乐,Ekman以面孔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发现加工愉快和悲伤面孔时大脑激活区有所不同,性别差异取决于所知觉到的情绪的愉悦程度,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恐惧面孔均引起左侧杏仁核较大的激活,而愉快面孔仅引起男性较大的右侧杏仁核激活。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愉快情绪加工的主要脑区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等。,二. 悲伤,悲伤情绪常常与某些人或者东西的失去相联系,是失去特定的人或物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通过面部表情刺激或自传体回忆的方法,可以研究大脑皮层在响应悲伤时的激活情况。 在考察杏仁核和眶额皮层时发现,随着面孔悲伤强度的增强,左侧杏仁核和右颞叶激活强度增加。,悲伤,相
31、关研究发现,在识别悲伤表情时左侧海马/海马旁回明显激活,同时也出现了杏仁核和扣带回的激活,表明识别悲伤表情时,主要通路为“额叶右侧杏仁核双侧扣带回”。 另外,悲伤情绪引起额叶波和波最大能量的显著降低,波最大能量的显著增高。 在觉醒和催眠状态下诱发愉快和悲伤情绪,发现觉醒的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右前额叶皮层比左前额叶皮层出现更多的低频波(13.5-15.45Hz)活动,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顶叶皮层。,三.厌恶,作为基本情绪之一,厌恶有其相对独特的面部表情和生理反应,表现为嘴唇上提、鼻子皱缩、眉头紧锁、呕吐、心率降低、皮电升高,并伴有呼吸变缓的现象。 一般认为,脑岛(insular)和基底节(ba
32、sal ganglia)是厌恶情绪加工的主要脑区,而前扣带回、杏仁核、丘脑、内侧前额叶等也参与厌恶的加工。,厌恶,研究发现,腐烂、污染等引起的厌恶情绪,其自主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联合活动,在呼吸过程中加强排气,减少吸气;对于肢体残缺、流血等引起的厌恶情绪,其自主反应表现为增强了皮肤电的活动,增强呼吸,但是迷走神经活动并不发生变化。 污染相关的厌恶情绪增强了心率的变化,与残缺等相联系的厌恶情绪使心率下降,或者抑制阶段性的心率反应,但是迷走神经依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研究发现对于厌恶情绪不会引起血压的变化。,四.恐惧,恐惧是在受到巨大的心理震动或生命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
33、一种有害的情绪,但同样具有适应价值。 恐惧具有很强的压抑作用,在强烈的恐惧情况下,个体会形成狭窄的“知觉通道”,使思维缓慢、活动刻板、肌肉紧张、行动僵化。 恐惧的躯体表现主要为额眉平直,口微张,双唇紧张,口部向后平拉。在严重时,面部各处肌肉都较为紧张,口角后拉,双唇紧贴牙齿。,恐惧,大量研究认为,恐惧刺激反应的核心脑机制是杏仁核。 PET的研究表明,在恐惧情绪反应中,双侧杏仁核受到激活,此外还有一些脑区也受到激活,如: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脑岛、前扣带回皮层。 恐惧情绪具有特异的自主神经反应,当被试受到恐惧刺激的激发时,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皮肤电反应和心
34、率活动,呼吸活动亦增强。,五.愤怒,愤怒是目标实现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早期的研究发现,愤怒表情可引起眶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皮层激活的增强,但并未观察到杏仁核受到激活的信号。 相关研究发现,易怒的母亲和婴儿右侧额叶皮层EEG活动类似,提示怀孕期间母亲的愤怒情绪对婴儿负性情绪发展的影响;诱发愤怒的任务在双侧额叶引起相似的活动。,愤怒,采用自传体记忆诱发情绪时,观察到焦虑和愤怒条件都引起左侧额叶下区和左侧颞极区局部脑血流的增加,而右侧颞顶后区和右侧额上回局部脑血流则减少,但愤怒还引起右侧颞极和丘脑局部脑血流的增加。 采用相似的叙述故事引发愤怒时,左侧眶额皮层、右侧扣带前回情绪区、双侧颞极前区
35、均被激活,表明对愤怒的主观体验与边缘前区的活动相联系。 研究表明,额叶是管理愤怒情绪反应的皮层区。,愤怒,愤怒情绪激发的生理反应是交感神经活动和呼吸活动相互之间增强的模式化反应,呼吸过程中更迅速的排气活动是最突出的表现。 愤怒的自主反应主要伴随着和肾上腺素的变化,心率提高,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提高,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皮肤电活动增强。 研究发现,趋近性的愤怒不会导致心率的变化;而退缩性的愤怒则降低心率,说明有机体在愤怒的时候,动机的趋势会影响心率的反应。,小 结,尽管研究发现,每种表情的加工都有相对应的脑功能区参与,同时也伴随着特异的自主神经激活模式。但是,由于情绪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基本情绪的加工中除某些特异性脑区激活外,还部分地激活了额叶、枕叶及颞叶等脑区。同时,在情绪反应过程中,某个指标上的变化并不能作为区分一种基本情绪反应的标志,情绪的加工可能是一个多区域协同合作的过程,只有将多种反应指标结合起来才能确定某种基本情绪的真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