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自己大量生产银元、铜元,传统的货币银两、制钱逐渐被新型的货币形态所替代,这种转变表面上看只是货币形制的不同,是西方货币东渐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机器生产的银元、铜元表现出的是货币生产手段的革命,是对持续两三千年的手工生产钱币的挑战,是生产力的变革在中国货币领域引发的巨变。机器生产钱币带来的优势货币的标准化、生产的效率化、成本的低廉化最终引导银元、铜元冲破重重束缚,替代了银两和方孔制钱,形成了中国货币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的“机制币”篇章。因那段钱币历史处于社会转型、政局混乱、币制复杂的时期,所以这段“机制币”篇章显得纷乱而又多姿多彩。其时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着这些“机制币
2、”的国人对这些“行用”货币并未给予学术上的重视和研究,对其历史面目的廓清和价值的研究等课题基本上是留给了后代。因此,拿到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沈鸣镝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机制币一书我即认真阅读,并有感而言之于下。此书 16 开本,铜版纸 244 页,彩色印刷,内容共分三部分:中国近代机制币概述、中国近代机制币目录、中国近代机制币图录。一部中国的近代机制币史纷繁复杂,头绪繁多,并兼有种种“疑案”,此书的概述提纲挈领,机制币发展的主线明晰,旁支点到而止,对一些尚说不清的“个案”不做纠缠,于是得化繁复为简洁,使大多数读者读后了解到中国近代机制币发展的清晰脉络。例如,对“纲线”上的“银元退出流通”,其介绍得即很清
3、楚,此是缘于美国 1934 年 6月通过白银法案,规定其白银须占其法定货币准备的 25%,因之美国大量收购白银,造成世界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破坏了银本位制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得不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对各省各地所制之银元、铜元则仅作交待,不做细说。书的第二章是近代机制币的目录,以表格的形式将清代和民国的机制币分门别类表述于其中,先按材质区别为金币、银币、铜元、镍币、铝币和锑镁铅币等六节,再在各节中按时期分类。表格之中分列序号、省份、币名、币值、版别、直径、重量、评级各项。此部分名为目录,实为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总账” 。内中包含了作者多少年来的资料收集、币种考订、
4、分类排序、数据测量、级别斟酌。对个别争议较大的品种,书中采取了收录从严的标准。沈鸣镝先生自幼秉承家学,主攻机制币,其功力和辛苦应是相当部分表现在了这些表中。他的这些表格为读者了解中国近代机制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书的第三章是其图录部分,按目录的每一种机制币的序号一一对应、排列着钱币正背的彩色图片,使图像与第二章表格的相关数据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为考虑读者的使用效果,作者给自己出了一些难题。其一是此书的根本基础是将“机制币排列了一个大纲”,故而需“把纲上的钱币品种尽量多收,以保证书的整体质量。 ”以一个人之力,收集一百多年间机制币的主要品种和版别共 1322 种的正背图样,难矣。其二是有感于以往的钱
5、币图录多用拓片的形式,虽也很传神,但作者考虑拓片的效果终不如照片来得直观、有立体感,能表现出钱币的材质和色彩,故全部采用了彩色图片。这就意味着不能翻用前人的拓图,而要以实物进行彩色照相或扫描。要能够经手如此之多的实物,还须是品相较好,未曾氧化变色的钱币,并取得留影的机会(书中图片的 90%多是作者亲自从实物收集而来),更是难乎其难。其三是为避免写书人与图像制作者的脱节,造成钱币图片偏色、变形,引起遗憾,沈鸣镝先生特意学习了电脑制图,书中的图片基本上是他用实物在电脑上自己制作的,此后还亲赴外地本书排板制作的处所核校文字与图样。为了做成、做好、做实一件事,如此亲历亲为,孜孜努力,其为人处事不能不使
6、人叹服。研究始于资料收集,资料收集须下苦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须有学术的素养与眼光;苦功、素养与眼光又植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中国近代机制币一书的成功发表与作者的价值观是紧密相联系的。中国近代机制币总体上说是一本资料书,好的资料书是入门、收藏的向导,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见到了一些较好的成果,除了中国近代机制币以外,近来还有中华书局与之相继发行的中国铜元分类研究(段洪刚)等书。但在今后的机制币探索之中,我们不妨把领域和写法再多样化一些,再深入一些。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在许多点上尚不清晰,故而有“程德全纪念币”的人像之争,“上海壹两”等的制作之争。是否可做些造币原始档案的挖掘和整理
7、工作;是否可系统地对各类各种机制币做些不同观点和依据的罗列,仿翁树培古泉汇考的形式,以助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进一步认识;是否可从近代造币的角度,从清朝、民国各造币厂的造币历史阐述中国机制币的历史,仿耿爱德THEHISTORYOFMINTING IN CHINA(我与周艳杰曾对其作了部分编译,以中国早期的机制币工厂读耿爱德为名发表于中国钱币2000 年第三期)制作的形式而更充实之。总之,中国近代机制币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好的成果,这是作者们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与今天广大机制币收藏者、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今后机制币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难度,这也使我们可以期待着今后此方面有更多的优秀成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