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资料一. 判断题1. 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 的职能。.方向 .形状和方向 .形状和位置 .形状、方向和位置2. 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 A通用化 B. 系列化 C. 标准化 D. 优化3. 60.03mm 的孔与 60.01mm 的轴的结合是 配合。 A、间隙 B、过渡 C、过盈 D、无法确定.4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能充分反映表面微 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特性的是 。A. Ra、 B. Rz C. RY D. RSm 5便于进行工艺分析的测量方法是 A综合测量 B.单项测量 C.多项测量 D. 量规检验 6.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A、量块按级使用时,工作尺寸 为量块经检定后给
2、出的实际尺寸;B、量块 按等使用时,工作尺寸为其标称尺寸;C、量块 按级使用比按等使用的测量精度高;D、量块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的测量精度高。7.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 的职能。 . 方向 . 形状和方向 . 形状和位置 . 形状、方向和位置 8. 互换性由 来保证。 A 公差 B. 偏差 C. 配合 D. 基准制 9. 控制系统或随动系统的分度齿轮传动对 要求较高。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的平稳性 C. 载荷的均匀性 D. 侧隙 10.单次测量结果:x = xi d lim 中,d lim 表示测得值中所含的 。 A. 系统误差的确定值 ; B. 随机 误差的确定值 ;
3、C. 粗大误差的估计 ; D. . 随机误差的极限值。 11.根据螺纹合格性判断原理, 对外螺纹,保 证互换性的条件是 ( 1 ) d 2min d 2fe d 2max ( 2 ) d 2fe d 2min, d 2a d 2max ( 3 ) d 2min d 2a d 2max ( 4 ) d 2fe d 2max, d 2a d 2min 12对于尺寸公差带,代号为 p-zc 的基本偏差为 。 A 上偏差、正值 B 上偏差、负值 C 下 偏差、 正值 D 下 偏差、负值 13. 基本偏差代号为 RZC 的孔与基准轴形成 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D 、不能确定 14决
4、定尺寸公差带相对于零 线位置的是 A 、公差等级 B 、基本尺寸 C 、实际偏差 D 、基本偏差 15. 滚动轴承内圈与 50m5 轴颈形成的配合与 50H6/m5 的配合相比 ( 1 )前者松 ( 2 )前者紧 ( 3 )两者松紧程度相同 ( 4 )无法比较 16.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 轴之间 的关系。 ( 1 )标准公差 ( 2 )基本偏差 ( 3 )尺寸公差带 ( 4 )形位公差带 17.当孔、轴有配合要求时,宜采用 ; ( 1 )独立原则 ( 2 )包容要求 ( 3 )最大实体要求 18. 轴的体外作用尺寸 其实际尺寸, A 、等于 B 、 小于 C 、不大于 D
5、、不小于 19.单键结合中,应分别规定轴键槽对轴线,轮毂键槽对孔轴线的 公差。 A. 平行度 B. 垂直度 C. 对称度 D. 位置度 20 .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厚偏差一定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可大于 、等于或小于零21 对于尺寸公差带,代号为 A-H 的基本偏差为 。 A 、上偏差 , 正值 B 、上偏差 , 负值 C 、下 偏差 , 正值 D 、下 偏差 , 负值 22 、当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定心精度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D 、无法确定 23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之间有相 对运动时,必 须选择 配合。 A 、
6、 过盈 B 、过渡 C 、间隙 D 、过渡或间隙 24、决定尺寸公差带相对于零 线位置的是 A 、公差等级 B 、基本尺寸 C 、实际偏差 D 、基本偏差 25. 当孔、轴只有可装配要求 时,宜采用A 独立原则 B. 包容要求 C. 最大实体要求 D. 最小实体要求 26对于尺寸公差带,代号为 PZC 的基本偏差为。 A 上偏差 , 正值 B. 上 偏差 , 负值 C. 下 偏差 , 正值 D. 下 偏差 , 负值 27仪器仪表齿轮对精度要求 较高。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平稳性 C. 载荷均匀性 D. 侧隙28.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其实际尺寸.A 、等于 B 、 大于 C 、不大于
7、 D 、不小于 29 . 基本偏差代号为 AH 的孔与基准轴形成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D 、不能确定 一. 是非题1. 平键与键槽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 )2.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比用单次测量值表示测量结果准确。( )3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 )4在一定测量条件下,n 次测取同一量值 x, 其测量误差绝对值 和符号以不可预计的方式变化,则为系统误差.( ) 5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 )一. 填空题1尺寸公差的标准公差代号为 _,GB/T1800.3 1998 将标准公差等级分为_级,其中最高_,最低_。
8、 2 量块按“级 ”使用时应以量块的_作为工作尺寸,量块按“等”使用时,应以量块经检验后新给出的量块中心长度的_作为工作尺寸,按 “等”使用测精度比按“级”使用的_。 3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_ 。4 便于进行工艺分析的测量方法是 。5.相对测量比绝对测量的测量精度_ 。 6.量块按“等”使用时应以量块的_作为工作尺寸 . 7.表面粗糙度的高度特征参数 Ra 的全称是_。8 考虑到孔、轴的工艺等价性,对间隙和过渡配合,当孔的公差等级不低于时,孔的公差等级应比轴低一级.9 表面粗糙度的两个高度特征参数 Ra 、 R Z 中,能客观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是。 10 . 参见下图,按要求填表。
9、若按图 (b) 所示技术要求加工出一孔,该孔实际尺寸处处相等: D a = 40.001 mm , 只有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 0.015mm ,问该轴是否合格。 图例 采用的公差原则 边界名称及边界尺寸 尺寸与形位精度合格条件ab11按要求填表配合件 公差带代号 基本偏差 标准公差 另一极限偏差 极限间隙或过盈 配合性质60H7 孔轴 60p6 12按要求填表13按要求填表孔 轴基本尺寸 ES EI TD es ei TdXmax 或 YminXmin 或YmaxTf40 0 0.016 -0.009 -0.050 14.有一基轴制的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D= 25mm , T D =21um
10、, Xmax=+74um , Xav=+57um , 试求: 孔的极限偏差 : ES =_ EI=_um ; 轴的极限偏差: es =_ ei =_um 配合公差: Tf=_ um ; 说明配合性质:_. 画出尺寸公差带图:一. 计算题1按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D= 10mm,要求:X max = +6um, Ymax = -22um,基孔制配合。2按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D= 10mm , 要求间隙在 +10um +54um 之间,基孔制配合3按尺寸公差带标准设计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 D= 10mm , 要求:X max = +4um , Y max
11、 = -24um ,基轴制配合。一. 改错题一. 标注题(一)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 40 -0.009 -0.034 孔内端面对其轴线的垂直度公差遵守 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2. 20 +0.021 0 孔遵守包容要求; 3. 20 +0.021 0 孔对 40 -0.009 -0.034 孔 的同轴度公差 0.01mm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同时遵守最大实体要求; 4. 20 +0.021 0 孔素线直线度公差 0.01mm 5. 外圆锥面 II 的素线直线度公差 0.02mm 6 . 40 -0.009 -0.034 孔轴线的 直线度公差 0.01mm 7 . 外圆锥面 I
12、I 的圆度公差 0.02mm ; 8. 外圆锥面 II 对 20 +0.021 0 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 0.01mm ; 9. 端面 I 对 45 -0.009 -0.034 圆柱轴线的端面全跳动公差 0.02mm ; 10. 20 +0.021 0 孔的表面粗糙度 Ra 的最大值 3.2 m;11. 40 -0.009 -0.034 孔的表面粗糙度 Rz 的上限值 12.5 m 。(二)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样上 (1)圆锥面的圆度公差为 0.01 mm ; (2)圆锥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1 mm ; (3) d 1 和 d 2 两圆柱面轴线分别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5 mm ; (4)端面 对 d 1 和 d 2 两圆柱面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03 mm ; (5) d 1 和 d 2 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 分别为 0.008 mm 和 0.006 mm 。 (6) d 1 圆柱面素线直线度公差 为 0.02 mm ; (7) d 2 圆柱面轴线直线度公差 为 0.02 mm ; (8) d 1 和 d 2 圆柱面分别按 h6 遵守包容要求。 (9)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轴 d1 、 d2 ,要求 Ra 最大允 许值为 3.2 m ;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圆锥面,要求 Rz 上限值为 1.6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