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6336451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1)楼主xiaochong_aia 发表于 搜房网 - 深圳业主论坛 - 成长教育 发现一篇很好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就目前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并

2、且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家庭教育成分。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尽管如此,家庭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它依然是个薄弱环节。有关教育专家长期跟踪研究认为: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他们所有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许多恶性事件,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这不仅表明家教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表明开展科学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三个过多”和“一个过高”:即有相当一些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过多,干涉管束过多,唠叨指责过多,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期

3、望值过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独生子女群体增长以及离异家庭的增多等等,都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四,农村人口占 80,农村居住分散,条件较差,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教已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针对目前我国家教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

4、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家长的权威意识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文明则主要强调斗争,平等,民主及人权。当然,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一般来说,它可以归纳于五点。1、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

5、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5、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

6、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的多。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据我所知,这大概涉及了十个方面。1、教育倾向不同。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

7、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也许许多中国家长会否认这一点,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觉得我太不尊重长辈。但是事实却是如此。众所周知,家长常常在一起议论各自的孩子,并将他人的孩子与

8、自己的孩子加以比较。而且,比较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我有一个邻居,孩子刚上小学,就天天背着个大书包到处补课。因为,我那个邻居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被刺激到了。那个人告诉他,他的孩子没上学就可以认识 300 个字了,还会念古诗词,并且让孩子当场表演。而我那个邻居的孩子与他的孩子同岁,他急得不得了,孩子实在不争气,他急得拿来一本书,照着里面的方法测量她的智商。谁家孩子考了第一,他晚上就作恶梦,因为他那孩子在小学总是排在班上的 20 名左右。等孩子上了大学,家长们的比较就更加激烈了。“你的孩子在哪儿上大学?清华北大的,重点大学,脸上有光,喜形于色,上没有名气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黯然失色,无以言对。我的一

9、个美国朋友,他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商店帮工,要让我看,他差不多处在人生的“安全线”以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本钱。可是他的父母对他却赞赏有加。为什么?因为他的孩子经常到社区演奏钢琴,并多次获得奖励。中国孩子上大学,往往冲着名牌,冲着重点,西方国家的孩子则往往按照对大学的喜爱程度来选择,并不是以“重点名牌”划界。 中国家庭的“比较”往往重学习,“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西方国家的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全面的素质,中国家庭的比较,常常爱拿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他人孩子的缺点比较,使家长得以自慰;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能自省自己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不习惯于争强好胜,论高低上下,中国的家庭在比较

10、时往往想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贬低别人;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自身的自尊、自重、自乐。实际上西方家庭不刻意比较, 中国家庭的比较则上演成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攀比。0 顶或踩的标志0本贴 xiaochong_aia 于 2008-5-15 18:58:15 编辑过,共被编辑过 1 次希望世界和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工具箱 TOPgeyudengniPosted:2008-5-15 21:20:00 只看该作者 空间 | 博客 | 相册 | 短信息 性 别:女状态:离线 论坛等级:中级会员 财富等级:一穷二白 门 派:水煮鱼 财 宝 箱: 帖 子:361 条帖子汇总Re:中西家庭教育的比较(1)沙发geyudengni 发表于 搜房网 - 深圳业主论坛 - 成长教育 确实是好文章,其实很多家长的观念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有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跳舞,学唱歌 当孩子表演时得到夸奖后,家长心里的那份自豪感比孩子在表演中得到的锻炼多的多吧!其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 总之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0 顶或踩的标志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