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场面调度1:场面调度的概念场面调度,出自法文,初始用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艺术性处理。后被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来,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它包含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两个层次。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对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更动以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银幕效果。镜头调度则指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镜头
2、调度可以是指镜头组接后构成的一个完整场面的调度,也可以是单个镜头内的调度。纵深场面调度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它指导演通过演员和摄影机的运动,利用一个镜头内景别、构图、光影、场面、环境气氛、人物动作等造型因素的变化,来加强这个镜头的意义含量。2:场面调度的分类(层次)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在电影艺术中,场面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两个方面。构思和运用电影场面调度,须以剧情、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为依据。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交待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对造型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演员调度分为:1、横向调度,即演员从画面的左或右方横向运动;2、正向或背向调度,即演员面向或背向镜头纵向运
3、动;3、斜向调度,即演员沿与镜头水平线成夹角的线路作正向或背向运动;4、上下调度,即演员从画面上方或下方垂直向相反方向运动;5、斜上斜下调度,即演员在画面上方或下方沿与镜头垂线成夹角的线路向反方向运动;6、环形调度,即演员在画面中作环形运动;7、无定形调度,即演员可在画面上自由运动。演员调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演员在画面中构图的美感,还应遵循人物特定情景下的动作逻辑。摄影机调度的形式即摄影机的运动形式,如推、拉、摇、跟、移、升、降等;根据镜头位置可分为正拍、反拍、侧拍等;根据镜头角度分为平拍、仰拍、俯拍、旋转拍等。电影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它们相辅相成,都以剧情发展、人物性格
4、和人物关系所决定的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这两种调度的结合,通常有以下 3 种方式:1、纵深调度,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演员位置的变化,充分运用摄影机的多种运动形式,例如跟拍一个人物从一间房间走到屋子深处的另外几个房间。这种调度利用透视关系使人和景的形态获得较强的造型表现力,加强三度空间感。2、重复调度。在同一部影片中,相同或近似的演员调度或摄影机调度重复出现,会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其内在的联系,增强感染力。3、对比调度。如调度上的动与静、快与慢再配以音响的强弱、光影的明暗则会使气氛更为强烈。场面调度与蒙太奇并不相悖,这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段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电影会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随
5、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场面调度的技巧和形式愈来愈丰富多彩。但是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于追求画面构图效果的形式主义,另一是片面强调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轴线:轴线是影视工作者用以建立画面空间、形成及和其他物体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通常情况下轴线分为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轴线是影视工作者用以建立画面空间、形成画面空间方向感和被表现主题位置关系的基本要素。为了保证被表现物体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相对稳定的位置和统一的运动方向,影视工作者应该在轴线的一侧区域内设置摄像机机位或安排运动,这就是处理景物关系和镜头运动时必须遵守的“轴线原则”。在遵守轴线原则的画面中,被表现物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是确定的
6、,是符合观众的视觉逻辑的,否则就产生“越轴”现象。“越轴”后所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在轴线一侧所进行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相组接的画面中的人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一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面调度中所说的方向性。遵守轴线规则去进行镜头调度,就能保证画面间相一致的方向性。虽然电视摄像是一种立体化、多角度的平面造型艺术,但是正确表达物体的方向是实现画面的空间结构和电视画面构图的一个基本要求。否则,画平面上被摄对象之间的方位关系就要发生混乱,画面内容和主
7、题的传达就要受到干扰乃至误解。以一个保持连续运动并具有一定运动方向的物体为例。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化拍摄角度时,在两两相连的镜头中将产生以下三种方向关系:一是用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所谓共同视轴,即两台摄像机在同一光轴上设置的拍摄角度,相连的镜头中拍摄方向不变,只有拍摄距离和画面景别的变化。由于变焦距镜头的普遍使用,实际拍摄时也可以运用摄像机的变焦距推、拉“合二为一”地完成共同视轴上的镜头调度。二是在轴线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在电视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中,两相成对的反拍角度有内、外两种情况。内反拍角度是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拍摄角度,外反拍角度则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拍摄角度。三是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合一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变化。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的光轴是与轴线重合的,即位于轴线规则下的 180”线上,由这种镜头调度所拍得的画面运动主体无明显的方向感,所以又被称为中性方向。这种镜头又称为中性镜头。中性方向的镜头也是符合轴线规则的,并被经常以间隔分别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即原轴线一侧镜头与越轴后一侧镜头的组接中。在拍摄过程中调度摄像机镜头时,遵循了轴线规则,就容易比较便利地理顺方向性和画面形象间的方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