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中、西医治疗优势分析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正确治疗是关键,若不及时或不能彻底治疗,则易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成为难治之病。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解除病因,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鼓室积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急性上呼吸感染、鼻-鼻窦病变、腺样体肥大、鼻咽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内服药物治疗: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抗生素(如安必仙、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等),二是激素,三是咽鼓管促排剂,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吉诺通);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是咽鼓管促排剂。(3)局部治疗:主
2、要包括鼻腔应用减充血剂,或同时配合使用消炎滴鼻剂;咽鼓管吹张法、自行鼓膜按摩法;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或加置管引流。(4)其他治疗:如理疗、激光等。西医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有时也难以解决问题,主要的有:一是咽鼓管与中耳腔慢性炎症,二是反复发作,三是炎症后续改变等,均难以治愈。中医对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辨证论治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慢性炎症的消退、减少反复发作,并对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后续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6、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优势分析:根据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因病理,西医对本病一是注意强调解除病因,预防为主;二是针
3、对其病理特点,主要采取局部治疗措施,常用治法有二类:一是保守治疗,主要是减充血剂滴鼻(喷鼻)、局部用激素(喷鼻、鼻甲黏膜下注射)、抗生素滴鼻、局部封闭疗法、温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局部冲洗法等,主要适合于慢性单纯性鼻炎,尚有鼻黏膜下硬化剂注射,主要适合于慢性肥厚性鼻炎。二是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外移下鼻甲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微波烧灼术、激光烧灼术等。中医对本病亦有多种疗法,全都属于保守疗法,主要有三类:一是辨证论治;二是局部用药,包括鼻腔滴药(喷药)、鼻腔塞药(鼻腔涂药)、鼻腔冲洗、鼻腔熏蒸(雾化吸入)、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如消痔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之类);三是针灸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治疗
4、法、中药理疗导入等。西医对本病更注重于局部病理改变的认识,因此治疗手段与方法亦针对局部病理为主,各种方法虽然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中减充血剂的长期应用有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鼻甲黏膜下注射有可能引起某些并发症,而手术疗法的滥用与不当,有可能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或“空鼻综合征”。中医对本病更注重于整体病机的改变,临床常用的辨证论治、针灸治疗,都具有调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功效,或进一步配合局部保守治疗,对于那些不需要手术处理的病例具有肯定的疗效,而临床上此类患者,绝大多数都不需必须手术处理。因此对于慢性鼻炎的常见性病因如温度与湿度变化、全身因素如慢性疾病、长期便秘、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以及免疫功能
5、障碍和变态反应,以及改善鼻腔血管、神经功能的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调理作用,因而显示出中医疗法的显著临床优势。中医对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辨证论治而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即固根本、防复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药物能够对于变态反应的多个病理环节起干预作用,控制其发作状态有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不及西药针对性强、起效快。根据对本病中西医结合病理认识,变态反应性鼻炎因于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主要是机体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及基因因素的失调,即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的功能不足。临床上虽然西医的药物疗法控制变态反应发作的效果好,但不能达到对内分泌、植物神经、免疫系统自我稳定的调节和调
6、理作用,这可能是西医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难以取得巩固疗效的重要原因。而中医的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则在调整此类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以持久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以尽早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分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两大类。保守疗法主要有局部治疗(包括鼻腔用减充血剂与消炎剂,取代疗法或置换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药物内治疗法(主要是两类药物,即消炎剂与促进鼻窦排泄类药物),理疗法;手术疗法主要有辅助性手术疗法,鼻窦根治术(清理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7、其中,局部治疗方法也是中,西医临床上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辅助性手术(如鼻中隔矫正,鼻息肉摘除)对于开放鼻窦,促进引流亦具有重要作用;鼻窦根治术具有较严格的适应证;近些年来,由于医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消除部分病变,通畅鼻窦引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由上可见,西医治疗慢性鼻窦炎,主要是针对局部病理改变而采取的措施,其中主要是针对妨碍引流与慢性炎症两个方面;在通畅引流方面,西医方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慢性炎症方面有所不及。这主要是由于慢性鼻窦炎并非单纯的炎症问题,还涉及炎症难以治愈的因素,即此类病人往往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的普遍性问题,使得消炎
8、剂的效应受到很大限制,而手术疗法后的症状复发亦多难免。中医对本病的治法主要是整体治疗(包括内服药物与针灸疗法等)。由于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正虚邪滞,因此在治疗原则上更注重于调理脏腑的虚损,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即使实证,也是先祛邪,后扶正。扶正祛邪之法对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西医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逐渐恢复,最终使慢性炎症得以自愈,难以复发,对于巩固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慢性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实际上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鼻腔与鼻窦引流受阻,二是慢性炎症,三是免疫功能不足。在应对第一个方面,西医具有优势;在应对第三个方面,中医具有优势;在应对第二个方面,西医虽然可以
9、应用多种抗生素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往往需要长时间应用,因此具有一定副作用,特别是可能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而中药在抗炎效果方面疗效肯定,而副作用较少或较小。因此,近些年来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越来越注重于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应用,这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西医对慢性咽炎的优势在于诊断和病理分型。治疗方面,对可能性大或有明确的病因者,主张采取病因治疗(如戒烟酒、节制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炎症等),而临床手段则主要是局部治疗(如口腔清洁法、局部涂药法、消除淋巴滤泡法),对萎缩性或干燥性咽炎采取维生素疗法。由于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特别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慢性疾病
10、难以短期治愈,故局部治疗虽然可以暂时性改善局部病理,但未能有效调整引起慢性咽炎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状态,因此慢性咽炎症状反复,难以痊愈。中医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1、辨证论治从西医的角度看,可以有效地调整患者全身机能反应状态,促进各种慢性疾病的好转,有利于慢性咽炎向好的方面转化;从中医的角度看,可以有效地调整患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状态,达到阴平阳秘,向自我康复的方向转化。这一特点是西医目前难以达到的。2、中医的标本同治不等于西医的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加的效果,而中医的标本同治,可以更有效地缓解慢性咽炎的局部症状。3、中医的针灸治疗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达到辨证论治和标本同治的效果。因此,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可以单纯地采用中医治疗,也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即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吸收西医某些全身治疗与某些局部治疗的优点相结合,特别是在治疗观念上注意配合其他治法积极根治引起慢性咽炎的上呼吸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