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

上传人:s36f12 文档编号:633471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垄岗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信阳市平 桥 区 农业综 合开 发办 公室信阳市平桥区是一个农业大区,面积 1889 平方公里,其中垄岗面积 1374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72.74。19901997 年平桥区农业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在淮河沿岸的平原地区,1998 年以来转向垄岗区域。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创新,再探索、再总结、再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垄岗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开发治理模式,即“岗上栽树坡改梯,岗间蓄水高筑堤,岗下改田治沟理,道路沿着岗顶走,调整结构增效益” 。平桥垄岗 区农业综合开 发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打造了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品牌。垄岗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

2、成效我们充分利用垄岗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以水利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造林为主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先后对 5 个乡镇10 个行政村的 6.5 万亩垄岗地进行治理,总投资 2411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1637 万元,群众和集体自筹资金 774 万元。将连片开发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将坡耕地治理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将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将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不断把握规律性、体现灵活性、富于创造性,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面貌。项目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59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3.22 万亩,新增除涝面积(改造久水田)0.65 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3、1.6 万亩,新增节水面积 1 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15 平方公- 2 - 里,新增农田防护林面积 5.5 万亩,新增林地面积 1.64 万亩,新增良种种植面积 1.87 万亩,年新增粮食产量 1227 万公斤,油料 13.9 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 3221 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200 元以上。项目区已建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小特区,优质高效农业的样板区,生态农业的示范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区。群众称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是“民心工程 ”、“德政工程”、 “效益工程”,达到了开发一片、见效一片、示范带动一片的目标,起到了强一村班子,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二、垄岗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一)

4、治水以蓄为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垄岗区地形地貌复杂,持水保墒能力差,地表径流形成快、流速快,水资源利用率低,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缺水是主要矛盾,治水侧重于蓄水灌溉而兼顾疏通排涝。一是充分利用垄岗地势,深挖塘堰高筑堤,增加蓄水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在塘堰治理上主要利用垄岗区的地形地势, “两岗加一洼,中间筑一坝,蓄满天上水,灌溉塘以下” 。这是 垄岗区治水的主要措施。按照每 5000 亩建 10 口万方大塘的标准,共建万方以上大塘近 70 口,增加蓄水 300 万立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2.5 万亩。二是整修加固电灌站,完善提高标准,增加提水灌溉能力。我们先后整修

5、完善电灌站 6 座,装机 408 千瓦,建流动站 9 座,装机 66 千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0.58 万亩。三是实施渠道衬砌、管道输水、修建贮水池等节水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共铺设管道 9 公里,衬砌 U 型防渗渠 14 公里,建贮水池 17 个,年可节水 68 万立方以上。四是打配机电井,开发地下水资源,解决项目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五是开沟治理改造久水田、冷水田,防渍害、涝害、湿害发生,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复播指数,- 3 - 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把岗下改造久水田和蓄水相结合,形成沟塘堰坝相连,蓄水灌排相融,阶梯层次相通。这又是岗区治水的特点之一。六是配套设施,完善

6、功能。我们在整修加固库、塘、堰、坝的施工中,注重进蓄水和排灌水的配套工程建设,如进水口、灌溉闸、防浪墙、溢洪道等设施都配套施工,设计创新,风格独特,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好,如“药山湖 ”、“燕子湖”、古井河 坝及其电灌站、农场大塘等一大批工程都具备蓄水灌溉、防洪、排涝、垂钓等多种功能,呈现出一个地方一个特色,一个建筑一种风格,一个工程一处景观,每个建筑物都是精品,既坚固实用,又美观大方。这种治理模式得到上级和有关专家的肯定。(二)治岗地实施坡改梯,抓生态治理小流域,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平桥垄岗区的坡耕地一般在 6-15之间,地表土壤多为黄褐土,质地粘重,不易存水且水土流失严重。在治理上应以建设生

7、态农业,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持续发展为前提,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和集约经营,抓好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梯带整地,改土培肥,控制水土流失。一是在土壤改良上实施水平梯带整地,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带宽 5 米,外高里低,水平线,绕岗转,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在坡度大、层带高的地方实施高标准小流域治理,片石砌筑梯田埂和坡面水系,使坡水入渠,达到下雨一片,流水一线,地表径流通过排水渠系排出,避免或减少水土流失。三是在改良的梯带上退耕植树种草、种药及其它作物,保持水土,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长短结合,以短养长。2001 年和 2002 年度 2000 亩的农业生态工程是我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亮点工程

8、,也是全区垄岗区开发治理的“领头雁”- 4 - 和“ 辐 射源 ”,示范带动 作用十分显著。 现在平桥、洋河、龙井、彭家湾等乡镇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近 6.5 万亩的坡耕地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缺水少绿的面貌彻底改变。(三)因地制宜,投工投劳,狠抓项目区田园村庄的道路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项目区的道路修建,是垄岗区治理的三大(水、林、路)重点任务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通,百业兴” ,修通道路在项目区已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垄岗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路基要求标准高,施工难度大,桥、涵等基础设施配套多,投资大,且受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的制约,限制使用财政资金投入。为使项目区道

9、路畅通,我们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寻找对策。一是在路基的选择上考虑两点,一要因地制宜,路沿岗顶走,岗岗相通、岗间相连,既节约资金、保证质量、少占农田,又方便群众的生产。二要因人制宜,充分考虑项目区群众的居住现状,使路通到村民居住区,连接乡、村主干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其居住环境和田园村庄面貌。二是在道路的建设标准上把握三点。路宽要求生产路保证 4 米,主干道保证 6 米。在路基处理上要求碾压夯实,路拱适中,边坡整齐,边沟畅通,弯道顺畅。路面要求用厚 20 厘米的沙石硬化,粘接牢固,桥涵配套,晴雨能通,便民利商。三是在投入上,发动群众,以投工投劳投物为主,使用项目区群众自筹资金铺筑沙石路面,用少

10、量财政资金配套桥涵建设,建立管护制度,确保长期发挥作用。我们按照上述要求,近几年共修筑高标准的沙石路 50 多公里,极大地方便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使项目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深受项目区群众的欢迎,为农业综合开发增加了新的活力。- 5 - (四)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建设高效种植园区,使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垄岗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态环境较差的特点,我们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因地制宜,突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按照“岗 上兴林,水中兴渔,岸 边养殖,坡地和

11、冲田种植粮经作物”的立体开 发 路子,在项目区广泛推广实施。平桥镇银钱村的燕子湖、农场大塘在工程结束后就及时蓄水承包养殖,投放鱼苗 2.1万尾,实行精养半精养,并建起了管护房、养殖场,现在是鱼肥水美、猪鸭满圈、果园一片,生态养殖,多业并举,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围着一口大塘,办起一家农场。开发路子越走越宽,事业越办越旺。二是抓园区建设,抓大户示范引导,实行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营造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的盆景和亮点。项目区的龙飞山青年点、药山岗、银钱窝、老虎岗等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相对集中连片。大户承包的雪桃、石榴、冬枣、板栗、布朗李等名特优高效经济林基地已发展到 2 万亩,逐

12、年进入盛果期,市场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并且经营管理机制科学有序,责权利明确。这种庄园经济的兴起,吸收当地农民务工,既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又稳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狠抓科技培训和科学种植推广,不断提高项目区农民群众的素质,增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指导生产的意识。农业结构调整要求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对此,要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这一切都要落实到生产者农民头上,没有一个全新的理念,不具备一定的- 6 - 科学素质和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的。在科技培训和推广方面,我们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的农业三站一校(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农广校)和林业三站一

13、所(林技站、森防站、种苗站、园林研究所)来实施。从项目立项、实施、监测、总结,全过程参与,采取印发技术资料、集中收看影像光盘、现场示范指导等措施培养了科技带头户 200 多户,科技明白人 1.1 万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17 项。科技贡献率比非项目区提高了 10%以上,达到 45%。(五)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寓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开发于一体,提高了农业开发建设的附加值利用垄岗区特点,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开发园区建设,发展观光农业。我们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前提下,挖掘潜在的生态旅游价值,提高开发建设的附加值。燕子湖畔的“ 庆丰榭” 、药山湖上的“映月亭”、银钱窝高效经济林基地的“硕果亭” 、药 山生态示范园区的“蘑菇亭”、致富路上的“ 银桥” 、湖 坝的护坡等一大批工程构思巧妙、 设计新颖、独具匠心、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既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档次品位,又赋予建筑物新的文化内涵。融科技开发、生态旅游、文化底蕴于一体,吸引了大批市民到此踏青游玩,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在搞好垄岗区治理的同时,我们还强化了对建成项目的登记、移交、使用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对路、林、渠、井、站、塘、库、基地等定人定岗,定责承包,租赁到位,加强管护,使之在生产中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二 00 三年十二月十日-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