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木耳栽培技术食用菌这行没有捷径可走,全部秘密就是一句话:理论+经验+严格操作要获得黑木耳高产优质的效果,我们必须按照黑木耳的生长习性和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科学地组织进行操作和管理。第一讲 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黑木耳生产基础知识)1、 黑木耳的产地和适生环境1、 地理分布产区2、 适应生长环境2、 黑木耳的分类地位和结构1、 黑木耳的分类地位2、 黑木耳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的黑木耳的菌丝体无色透明,是由许多具横隔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菌丝分单核菌丝和多核菌丝,菌丝粗细不均常出现根状分枝,相互扭曲有锁状联合。黑木耳的子实体是我们食用部分,分腹面也叫孕面,表面平滑下凹生有担子,担子上产生担孢子(即
2、种子)显白粉状。三、黑木耳的生活史四、黑木耳的生长发育条件黑木耳是木腐生性大型真菌,在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直接限制和影响黑木耳的生长和发育。1、 营养黑木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2、 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菌丝体在 5-36 度均能生长,但以 22-28 度最为适宜,子实体在 15-32 度之间均能形成和生长,但以 20-25度最为适宜。3、 湿度菌丝体生长栽培袋培养基含水量 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 65%-70%。子实体生长栽培袋培养基含水量 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 90%-95%。4、 光照黑木耳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菌丝体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可以生长,
3、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全过程都需要一定的光照。5、 空气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6、 酸碱度(PH 值)黑木耳适宜在微酸环境中生长,菌丝 PH 值 4-8 之间都能正常生长,拌料培养基 PH 值调的 6.5-7 之间。用白灰来调节,添加石膏用缓冲物控制培养基 PH 值,能增加微量元素。各种条件并非独立存在,互相影响。我们在栽培的过程中,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长条件,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管理。五、展前景及经济效益1.技术和资源优势2、发展前景3、经济效益一、建设棚室选址: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距水源近,排水便利,地面坚固。钢材:1.5 寸国标铁管,4 分国标铁管,直径 12
4、、14、16 国标螺纹钢筋。耗材:棚膜、遮阳网、吊线、挂钩、草帘、铁线。规格:12 米宽,30 米长,面积为 360 平方米。中柱高度 2.6 米,边柱高度 1.6米。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水温冷凉。喷灌:水泵,2.5 寸喷灌总管,7 排 1 寸硬塑喷灌支管,微喷管,喷头,升降器,定时器。成本:3 万元(含人工费)。二、生产技术配方:豆饼 120 斤,麦麸 320 斤,稻壳 280 斤,玉米粉 80 斤,石膏 32 斤,石灰 29 斤(以 5000 袋为例)。选料:原料新鲜无霉变。锯末以柞桦木为主,粗锯末 70%,细锯末 30%。拌料:均匀。装袋:聚乙烯袋,卧式防爆袋装袋机,装袋均匀紧密,
5、无破损。灭菌:3-4 小时达到 100 摄氏度(温度计插入菌袋内部),排净冷气,保温 8小时,焖锅 2 小时。接菌:无菌空间操作。养菌:22-28 摄氏度,注意通风。开口:小口刀具开口,数量 160-200 个。吊袋:底层菌袋距离地面 30 厘米,春耳挂绳间距 22 厘米,秋耳挂绳间距 44 厘米,步道间距 70 厘米,挂牢菌袋。管理:温度低于 25 度。前期湿度 85%、后期高于 90%。每小时上水 5-8 分钟,浇水要浇透,上 3 天水晒 2 天袋,晒袋要晒干,干干湿湿管理。3-4 天去除遮阴网光照一次。早春、晚秋每天通风 30 分钟,夏季每天通风 1-2 小时。采收:3-4 厘米采收,厚
6、铺阴干。三、菌事安排春耳在头年的 10 月制作二级菌种,12 月生产 3 万袋三级菌包,3 月中旬进棚吊袋,7 月中旬栽培结束。秋耳 2 月中旬制作二级菌种,4 月中旬生产 1.5 万袋三级菌包,7 月中旬进棚吊袋,11 月中旬栽培结束。四、技术优势节省分床、采收人工,耗材花费少,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高,保湿性强,生产环境可控性强,方便管理,集约化生产,黑木耳色泽纯正、干净、无污染、品质好,早春、晚秋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消耗,本年度设备、设施和场地利用两次。五、注意事项棚室建设基础牢固,焊接点结实,金属骨架牢靠。塑料膜捆扎结实。菌包无杂菌感染,及时清除杂菌感染菌袋。注意通风换气。夏季气温高,要控制住棚内温度。掌握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