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美文 作者钟文庆一、财务是什么 我刚回国的时候,去一家下属的中外合资工厂监督工作。发现财务部大门紧闭,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写八个字:“财务重地,闲人免进”。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迟迟不敢敲门。第一不明白为什么公司里会有“闲人”存在,第二不明白财务部为什么是重地。如果财务真是重地,那么什么部门是“轻地”呢?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了,初衷是想利用市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但是歪打正着,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国际眼光的管理人才。在许多部门,特别是销售部、市场部、物流部、生产部,很多员工已经完全接受了国际通用的经营模式,现代管理思想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只
2、是,唯有财务部,似乎仍然保留着一种如夫人似的被动角色,维持一种封闭、狭窄的旧模式。一般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标准是性格保守,做事谨慎,爱听话但不爱说话,最好戴副黑框或者无边的近视眼镜。 其实呢,从广义来说,现代的商业财务应该包括银行、证券和公司财务。银行和证券的目的是投资和融资,是资本的配置。而公司财务是资本的管理、运营和创造。公司财务的具体责任包括企业的投资、分红和会计簿记如财务报表等。在中国,财务往往被狭义地认为是会计的同义词。 二、财务不只是会计 在人类商业活动发展的初期,所有的商人都是必须既要懂采购、生产、销售,又要懂如何算帐。商人最早的结算工具是挂在腰间的一个羊皮袋,会计的结账全靠金币在
3、袋中的一进(“收”)一出(“支”)之间完成。 在中国古代,提出投资理念的最有名的例子是吕不韦。年轻的吕不韦向他父亲请教投资方向。他父亲说,从事农业,获利将会是投资的一倍;从事商业,获利将会是投资的十倍;而投资一个国家(即君主如嬴政),获利将会是成百上千倍。财务很早就同政治学、社会学联系在一起了。到了唐宋时期,贸易商人们在丝绸之路上实践者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经济学说。明朝开始出现了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出纳),三言两拍描述了这些商人的文化活动。当时整个社会仍然重农抑商,地方官员的职责就包括了收取商业税和劝农。到了清代,在私营店铺里,财务人员开始能“上奉业主使命,下管全店收支,对内有监督保
4、管之权,对外有制约营业之职能,具左右逢源,上沟下通之管理机能”。 在西方,财务最初是作为经济学的应用学科出现的,是一种微观经济学。它研究市场的供求平衡,研究成本和回报,还有社会上的各种经济现象。比如“相貌”经济学,据统计说相貌好的人往往与做同样工作而相貌不好的人相比收入要高出 10%到 15%。西方的财务理念已经融进了整个社会的日常活动,成为了一种习惯语言和通用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财务的词汇如asset、liability 、profit、margin 等等出现的频率很高。象 圣经条文一样,“语言变成血肉,留在了我们体内。”很多美国人小时候都曾在家门口卖过柠檬水,出售过童子军饼干,或者在
5、自家的后院有偿劳动过,对于现金流通,收支平衡甚至库存管理有着直接的认识。美联储的格林斯潘说:“应该提高美国小学生和中学生的金融基础教育,达到金融扫盲,使年轻人避免做出盲目的财务决策。例如对计算复利的数字公式的理解,将会使消费者知道,某些信贷计划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中,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学到即便是最基础的财务知识,唯一能接触的是政治经济学。(我记得小时候读的是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跟西方的利润率概念完全不一样,有点类似于后来所说的内毛利率。)而财务专业的学生往往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走出校门时,很多人从未独立地经营或者积极参与过真正的
6、商业活动,缺少商业意识,将财务变成了一种僵硬的狭窄的记帐工作。财务报表的数字可以做“平”,但是财务分析和计划却做不好。 物理学家玻耳(Niels Bohr)说:“相信物理学能发现自然是什么,其实是错误的,物理学只是体现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财务对于商业活动也是一样,它试图描述的是管理者对于商业活动的认识。 对于管理者来说, 如果把一面镜子打碎了,要想通过那些满地碎片来看清镜中的真相,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实际的情况是,仿佛歌德所说,自然既没有核也没有壳,一切事物同时是核又是壳。一个公司的财务政策是整个公司战略方针和经营风格的体现。什么样的公司就会有什么样的财务政策。IBM 在80 年代为了满足
7、股东们对帐面利润最大化的渴望,改变了其一向保守的财务政策,把一些新的租赁合约当作销售案来处理,把所有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提前入帐,而不象过去当现金真正进来时才分批入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进行电脑升级时,决定自己动手去组装,为股东们一次创造了 50 万元的利润。施乐在拉丁美洲国家的激进的财务政策(如降低融资租赁的折旧率从而增加销售额)无疑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三、财务是真实的 1+1 等于几?有人问律师,律师想了一会后小心翼翼地答:“结果在 1 到3 之间 ”;问会计师,会计师反问:“您想让它等于几? ” 在社会活动中,为了保证 1+1 的结果最终不小于 2,保证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小于个体之和,摩西深更
8、半夜爬上山,代表基督徒与上帝订下神圣的十戒,“不杀人,不撒谎,不贪图邻人之妻”等人类行为的最初规范,成为西方法律条文的母盘。 在财务的世界里,最基本的要求是数字的准确性。朱镕基在为一家上海的国际会计学校题校训时说:“不做假帐”,要求财务人员能够象史官一样“秉笔直书”。财务的每一个数字都要求有真实的凭据担保,可以被独立的第三者证明,类似于自然科学里的可重复性原则。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觉得财务人员很“烦琐”的原因之一。另外,更重要的是财务的敏感。数字本身是枯燥的没有感情的,但是每一个数字的来龙去脉汇集成的是一部有血有肉充满喜怒哀乐的纪录影片:利润在形形色色的人手中不停地传递着,时刻都在发生着质和
9、量的变化。财务的敏感实际上是对数字背后的故事的敏感,是从枯躁的财务数字中读出非数字信息的能力。 与自然活动相比,商业活动因为有人的参与,便带上了许多人的情感和主观的思想。如果说好的商业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结果,既要求科学的准确性又要求艺术的创造性,那么财务更象是戴上了镣铐的舞蹈一样,要求舞者和观赏者知道如何理解其中的真正意义和欣赏她的独特的美。 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在于它应用了一系列通用的财务原则和科学的数字处理的程序,比如收入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以及在财务里类似于圣经地位的 GAAP (一般会计原则), 都是纯理性的。 但是报告本身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的,在对动态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中,往往会
10、与事实真相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扭曲,这不仅表现在制订未来时的预算和计划中,在现在时的财务报表中也能遭遇到。比如,严格按照 GAAP 原则,对于没有完全确定发生的收入不可以记入帐内,但是对于很有可能发生的费用则必须预提, 这种“选低(而不是高)收入和选高(而不是低)费用”的谨慎性原则的结果是实际的利润往往与帐面利润产生误差。一位丹麦的注册会计师追踪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误差有时会很大,如图所示: 一个好的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应该学会分析财务报告,学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在商业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商业直觉,这样才不致于被单纯的数字误导而作出不适宜的判断和决策。再比如,同样是审慎性原则,对于奖励中高层管
11、理人员的股票期权(Stock Options),由于其最终兑现时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帐务处理上一般不记入管理费用,而实际上,许多高层的职业经理都是将股期权看作是自己薪资中的一部分,并把解决个人财务独立的期望寄托在股期权上,它在人力成本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再比如,中国目前的折旧制度规定,闲置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在闲置期内可以不计提折旧。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闲置的设备、生产线被放置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在急剧贬值。四、财务思维和利润中心 杭州的西湖边上,经常会有一些算命大师出没。我被拦住过好几次。算命师首先会通过分析以前的生活经历在你(或者你的那一类人)身上留下的烙印,很容易“算”出
12、你过去如何过如何,八九不离十,让你一下子产生了信任感。基于你过去的经历,加上算命师自己的主观愿望,他再告诉你将来如何如何。这种缘木求鱼似的预测未来的方法不幸却是很多管理人员做计划时的习惯。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熟悉并习惯的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推理方式。从过去线性地推导未来,从已知想当然地推导未知。这种思维方式在事物平缓地有规律地发展的环境下,可以大致成立。 但是当事物遇到突变时,开始非线性地发展,这时就要求管理人员抛弃这种简单的线形的的预测未来的方法,转变为非线性的思维方式,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样才会进入越长越好的良性循环,才不至于犯致命性的计划或战略错误。 另外,象控制成本和费用,对
13、很多人来说,这一直是个误区。因为公司的业绩不好,所以大家需要厉行节约,减少开支。这一思维的逻辑假设的前提是,业绩好或者正常的时候,浪费或叫作不必要的开支是允许的。一般公司的商业宗旨都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回报的最大化,而这最大化的原则从本质上已经决定了任何商业活动都应该是在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完成的。控制费用应该跟控制质量一样,是从商业活动的最上游开始并贯穿整个过程的。戴尔要求他的每一个员工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先问一下自己“我的这个做法是不是真的最有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意味着失去了其它选择,所有行为的机会成本都包括财务成本和非财务成本。管理学上把成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战略成本
14、,指做正确决策(Do Right Things),比如开发什么样的产品,进入什么样的市场;另一种是执行成本,指在最优化的成本效益比的情况下执行公司决策(Do Things Right)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对第二种成本的控制,而忘记了要“清源”先需要“正本”。一个长期在中国地方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发牢骚道:“我们那儿是买药的钱舍不得,买棺材的钱倒大把的有。”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是:人人都知道最好的律师是昂贵的,但是实际上次等的律师更昂贵。因为败诉的概率高了许多。传统的降低成本思想仅仅把费用看作削减的对象,把重点集中在价格和差价上,现代的财务管理是先看质量,时间,服务,买卖方伙伴关系,然后再看价格,用
15、价值链的概念来管理成本。 财务部既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中心,更是一个利润中心。财务的数字可能是死的,但是财务的管理和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是活的。象生命体一样,财务有她的灵魂,她的感情和她美丽的地方。 五、最终,财务是审美的 十五世纪时,一个聪明的意大利和尚 Pacioli 发明了革命性的的复式记账法 ,最初是在银行业中使用的。Pacioli 的发明延续到今天就是你手中的借记卡(Debit Card)和我手中的贷记卡( Credit Card 或叫信用卡),还有那个永恒的资产平衡公式(Asset=Liability+Owners Equity,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是一个通过同意反复的技巧
16、达到恒等境界的天才创造,即定义所有者权益为资产减去负债,因此,资产就永远恒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马克思 韦伯说它是人类史上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而除了稳定之外,平衡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美感。 财务做久了的人,拿到一份财务报表,其实并不会太在意帐套科目等的细节了,而是看这份报表漂亮不漂亮。市场需求-生产 -销售- 物流- 现金回收- 客户满意-计划再组织生产-再销售-再。正常情况下, 商业活动的运转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美的循环,反映到财务报告上,怎麽看怎麽顺(这样,最终真会实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崇高境界)。在加入施乐之前,我在一家跨国公司里负责财务分析和计划,几乎天天要审核各国家和地区送交上来的各类财务报
17、表。坐在办公室里,拿一只红色铅笔,现在我觉得自己当时不象是在做财务管理,而是在做一件审美的工作。对于有问题的报告,有时一下子找不出具体错哪儿,但是就是觉得别扭,我往往评语道:“丑陋(Ugly)”。这种通过审美感觉找问题的方法几乎屡试不爽。 一天早上, 我在北京沿着昆玉河岸跑步。 昆玉河从玉渊潭出来流向颐和圆的昆明湖。我租的公寓就在河的东边,西边是玲珑塔。因为辰光早,河岸边人很少,我的身心沉浸在很深的彻夜的麻木中。突然,有一种很轻的声音从河面上袅袅渺渺地传进我的耳朵里,继续往里走,渐渐地弥漫了我的整个身体。有人在塔下拉胡琴,吱吱呀呀的。我仍在跑,胡琴声并没有抛下我,紧紧地跟随着我。忽然,一种醍醐
18、灌顶一样的感觉让我豁然开朗, 我听到了一首很美妙的乐曲,乐曲的名字就叫“Finance-财务”。看日出日落观花开花谢,美到极时无法言传就用音乐来倾诉,财务也一样。音乐应该是表达财务美感的最好的载体。 我跑回公寓,在房东女儿留下的钢琴上,先从低音开始,1-2-3-4-5-6-7 ,反反复复,从单调逐渐走向华丽和复杂。在出纳手中,投资销售得来的金钱一点一点地嬗变为准确的枯燥的数字,数字在帐务系统中舞蹈排列,情感被充分压抑着,通过分析和计划调配,灰色的数字重又还原为金钱,商业冲动驱使它们再次充满激情地冲向变幻莫测的无情的市场。金钱的符号象古老的幽灵一样在白色琴键上跳跃,仿佛高能原子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在繁杂的无规律骚乱中,最终又回到高音区的平淡和祥和,云卷云舒,一切再次变得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