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元代文学概况、元杂剧概况、关汉卿,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论,一、元朝的建立及其社会概况 1.元朝的建立 “大哉乾元” 疆域广大 文学交融与传播范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文学写作范围扩大 “铁马秋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的融合,二、元朝的社会概况 1.政治 四等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 2.经济商人地位的提高“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万金宅,但愿盐商千料泊。”(杨维桢盐商行)城市繁荣、出版的进步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3.思想文化 科举时行时辍 思想多元:儒、释、基督教、伊斯兰教并行 没有文字狱 “九儒十丐”之说不确 工商艺人歧视较以往有较大改善“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孔
2、齐至正直记),三、文学特点 1.叙事文学的兴盛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众体齐备诗歌:作者达4千人以上,作品12万4千余首;全金元词,元代词人212人,词作3721首。散文:作者3千人以上,作品3万余篇。小说: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戏曲:全元戏曲收戏曲214部,可知作者63人。 2.抒情文学的新样式 :散曲全元散曲,曲家212人,小令3823支,套曲457套。 3.传统诗文的衰落 4.审美情趣的新变化,第二章 元杂剧概况,一、元前中国戏剧的发展
3、情况 原始社会的歌舞 如尚书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西周末年出现“优人”伎艺,以滑稽的表演供贵族娱乐,并进行讽谏。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优孟衣冠”,开始注意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具有一定的戏剧因素。 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是一种杂耍伎艺表演。如晋人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的“东海黄公”,表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说是中国戏曲的胚胎。,到唐代,前代流行的歌舞表演形成小型的歌舞戏,如“代面”、“拨头”、“踏摇娘”三出戏以及参军戏,这些形式载歌载舞,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扮演。 北齐有人姓苏,自号为郎中,嗜饮酿酒,每醉辄欧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
4、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笑乐。这说明,因妇人且歌(诉)且舞(踏),故称为“踏谣娘”。 (崔令钦教坊记),宋代的杂剧和金院本 宋杂剧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分段演出:先做寻常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正剧),通名“两段”。大抵以故事世务为滑稽、讽谏。最后是“散段”,叫做“杂扮”或“杂旺”,多借装某些地方的“乡下人,以资笑谑”。,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副,副净色发乔
5、,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金代也有杂剧,基本上与宋杂剧相似,仍继承了宋杂剧的滑稽、歌舞传统形式,以耍闹为主,注重发科调笑,也偶有加唱一两支曲子的。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短剧,它又名“院本”。,二、元刊杂剧的面目 元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 原为明代文学家李开先(1502-1568)旧藏,后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所有,再后为罗振玉所得。此书有14种为仅见此书的孤本。此书字体不一,错别字、俗体字、异体字、简写字很多,而且也有多处脱落、增衍,和不同程度的节略。与明代抄本、刻本的体制、文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6、,三、元杂剧的演出形式 元杂剧的演出明中叶后已经绝迹,原来演出的形式只能从文字资料和戏曲文物中去探寻。据现存有关戏曲文物和文字资料,可以知道元杂剧的演出主要在城市的瓦舍勾栏、农村的寺庙,及路边随处作场(称“打野呵”)。此外,还有酒楼茶肆及“唤官身”到指定场所演出等。,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 : 【耍孩儿】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
7、:“赶散易得,难得的妆合。“,【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 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幺拨。【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作二小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坐,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
8、纱罗。,【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划地大笑呵呵。,,,四、元杂剧的演员 一本戏中主要人物为正色,男主角则为正末,女主角则为正旦。杂剧只有正色独唱,正末唱为末本,如单刀会;正旦唱为旦本,如调风月。正色之外,还有净、杂,后又有副末、以及外末、外旦、贴旦、丑等分工。 元杂剧演员的面部化妆,比宋金杂剧要丰富、细腻,服饰也更力求精美。,五、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元杂剧。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它又是元杂剧演出本,是场上之曲。 元杂剧剧本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其中演唱
9、的曲词占重要位置。一个宫调的一套乐曲为一折。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大段落。一个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四折所采用的宫调不重复。,元杂剧中的道白称宾白。宾白主要有韵白和散白。韵白包括诗词、歌曲、对句和韵文等形式。散白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背白、内白等形式。宾白较之曲词在演出过程中容易改动。 元杂剧剧本还有演出提示,规定了主要动作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 剧本的结构,一般由四折组成,只有个别的剧本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有的杂剧还有楔子,一般,放在戏剧的开端相当于序幕,或放在折与折之间,与过场戏相似。剧本的后面有“题目正名”,也作“题
10、目”,或作“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的内容,习惯以最后一句做为剧名。如单刀会题目 乔国老谏吴帝 司马徽休官职正名 鲁子敬索荆州 关大王单刀会,六、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俗文学的兴盛 2.蒙古族统治者对杂剧的喜爱和关注,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 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传入禁垣宫里悦,一时闲听唱新声。(兰雪主人元宫词),3.文人、知识分子参与了杂剧的创作、修改甚至演出。 自蒙古灭金,而科目之废,垂八十年,为自有科目来未有之事。故文章之士,非刀笔吏无以进身;则杂剧家之多为掾吏,固自不足怪也。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却
11、为杂剧发达之因。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且金时科目之学,最为浅陋。此种人士,一旦失所业,固不能为学术上之事。而高文典则,又非其所素习也。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时地),4.就艺术形式本身而言,元杂剧的兴盛也是前代各种艺术样式交融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两宋哟来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与汉族音乐舞蹈长期交融汇合,更为杂剧艺术的发展、成熟提供了条件。 先君尝言:宣和间客京师时,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
12、草”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曾敏行独醒杂志),5.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杂剧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杂剧的黄金时代。贾仲明为某些杂剧作家所写的吊曲,正反映这个时代经济的繁荣与杂剧的兴盛。吊赵明道:“元贞年里,升平乐章歌汝曹”;吊张国宾:“教坊总管喜时丰,斗米三钱大德中”。,第三章 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等文献的记载,一般认为,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在元代太医院任职,生于金末,卒于元大德年间,是“玉京书会”的“才人”,游历过洛阳、开封、杭州等地,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写了大量散曲。但对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文献资料,或同一文献资料的不同版本里,记载又
13、各不同。籍贯有大都、祁州、解州诸说,任职有“太医院尹”、“太医院户”之辨。生卒年至今难以确定 。,性格爱好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一枝花不伏老),关一斋,字汉卿,燕人。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14、,为一时之冠。(元熊自得析津志) 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明臧晋叔元曲选序) 天一阁本录鬼簿于传末附贾仲明凌波仙吊词: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类别 关汉卿是世界戏剧史上写作剧本最多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七种,现存十八种,其中三、四种的著作权尚有争议。此外,现存他的小令五十多首,套数十四套。关、王、马、白被誉为元剧的“四大家”(王骥德曲律)。,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根据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15、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各种邪恶势力的丑恶面目,抨击了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描写了人民群众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的深重痛苦,赞扬人民群众为追求生存权利而向统治者展开的英勇机智的斗争。,2.以拜月亭、调风月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通过人们在爱情受到压抑时痛苦感受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他的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2.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