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32511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7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7 章 梁的弯曲变形与刚度概述梁平面弯曲时其变形特点是:梁轴线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其轴线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而且处处与梁的横截面垂直,而横截面在纵向对称面内相对于原有位置转动了一个角度(图 7-1) 。显然,梁变形后轴线的形状以及截面偏转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它们是衡量梁刚度好坏的重要指标。图7-1 梁平面弯曲时的变形(a)(xqFm(b)(xqFm本章的主要目的是: 研究梁变形后轴线以及截面偏转角度应满足的方程。 梁的变1 2形与梁横截面上内力间的关系。 建立梁的刚度条件,从而判别工程中的梁是否满足刚度要3求,或者控制梁的变形以满足实际工程的刚度要求。7.1 梁弯曲变形的

2、基本概念7.1.1 挠度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梁在横力作用时将产生平面弯曲,则梁轴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纵向对称面内的一条平面曲线,很明显,该曲线是连续的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称为梁的挠曲线(图 7-2) 。梁轴线上某点在梁变形后沿竖直方向的位移(横向位移)称为该点的挠度。在小变形情况下,梁轴线上各点在梁变形后沿轴线方向的位移(水平位移)可以证明是横向位移的高阶小量,因而可以忽略不计。图7-2 梁的挠曲线l)(xwxy挠度图7-3 梁的转角l)(xwxy转角 )(切线挠曲线的曲线方程:(7-1))(xw称为挠曲线方程或挠度函数。实际上就是轴线上各点的挠度,一般情况下规定:挠度沿轴的正向(向上)为正,

3、沿 轴的负向(向下)为负(图 7-4) 。yy必须注意,梁的坐标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即坐标原点可以放在梁轴线的任意地方,另外,由于梁的挠度函数往往在梁中是分段函数,因此,梁的坐标系可采用整体坐标也可采用局部坐标。7.1.2 转角梁变形后其横截面在纵向对称面内相对于原有位置转动的角度称为转角(图 7-3) 。转角随梁轴线变化的函数:(7-2 ))(x称为转角方程或转角函数。由图 7-3 可以看出,转角实质上就是挠曲线的切线与梁的轴线坐标轴 的正方向之间的x夹角。所以有: ,由于梁的变形是小变形,则梁的挠度和转角都很小,所xwd)(tan以 和 是同阶小量,即: ,于是有:t tan(7-3)x

4、d)()(即转角函数等于挠度函数对 的一阶导数。一般情况下规定:转角逆时针转动时为正,x而顺时针转动时为负(图 7-4) 。需要注意,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必须在相同的坐标系下描述,由式(7-3)可知,如果挠度函数在梁中是分段函数,则转角函数亦是分段数目相同的分段函数。图7-4 梁的挠度和转角的符号0wxy0wxy(a) 正的挠度和转角 (b) 负的挠度和转角7.1.3 梁的变形材料力学中梁的变形通常指的就是梁的挠度和转角。但实际上梁的挠度和转角并不是梁的变形,它们和梁的变形之间有联系也有本质的差别。如图 7-5(a)所示的悬臂梁和图 7-5(b)所示的中间铰梁,在图示载荷作用下,悬臂梁和中间铰梁

5、的右半部分中无任何内力,在第二章曾强调过:杆件的内力和杆件的变形是一一对应的,即有什么样的内力就有与之相应的变形,有轴力则杆件将产生拉伸或压缩变形,有扭矩则杆件将产生扭转变形,有剪力则杆件将产生剪切变形,有弯矩则杆件将产生弯曲变形。若无某种内力,则杆件也没有与之相应的变形。因此,图示悬臂梁和中间铰梁的右半部分没有变形,它们将始终保持直线状态,但是,悬臂梁和中间铰梁的右半部分却存在挠度和转角!事实上,材料力学中所说的梁的变形,即梁的挠度和转角实质上是梁的横向线位移以及梁截面的角位移,也就是说,挠度和转角是梁的位移而不是梁的变形。回想拉压杆以及圆轴扭转的变形,拉压杆的变形是杆件的伸长 ,圆轴扭转变

6、形是截面间的转角 ,它们实质l上也是杆件的位移, 是拉压杆一端相对于另一端的线位移,而 是扭转圆轴一端相对于l另一端的角位移,但拉压杆以及圆轴扭转的这种位移总是和其变形共存的,即只要有位移则杆件一定产生了变形,反之只要有变形就一定存在这种位移(至少某段杆件存在这种位移) 。但梁的变形与梁的挠度和转角之间就不一定是共存的,这一结论可以从上面对图 7-5(a)所示的悬臂梁和图 7-5(b)所示的中间铰梁的分析得到。FF(a) 悬臂梁的变形 (b)中间铰梁的变形图7-5 挠度和转角实质上是梁的位移无变形0w无变形0w实际上,图示悬臂梁和中间铰梁右半部分的挠度和转角是由于梁左半部分的变形引起的,因此可

7、得如下结论: 梁(或梁段)如果存在变形,则梁(或梁段)必然存在挠度和转角。1梁(或梁段)如果存在挠度和转角,则梁(或梁段)不一定存在变形。所以,梁的变形2和梁的挠度及转角有联系也存在质的差别。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在上一章曾得到梁变形后轴线的曲率方程为: zEIxM)()(1高等数学中,曲线 的曲率公式为: )(xw 23)(1)(xwx由于梁的变形是小变形,既挠曲线 仅仅处于微弯状态,则其转角,所以,挠曲线的曲率公式可近似为: 1)()(x )()(xx上章也分析了曲率的正负号的问题,结论是变形后梁轴线曲率的正负号与梁弯矩的正负号一致。因此综合上列几式有:(7-4 )EIxMw)(d2

8、上式称为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其中, 是梁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根据式(7-zI4) ,只要知道了梁中的弯矩函数,直接进行积分即可得到梁的转角函数 以及)()(xw挠度函数 ,从而可求出梁在任意位置处的挠度以及截面的转角。)(xw7.3 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根据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7-4) ,可直接进行积分求梁的变形,即求梁的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x)(xw7.3.1 函数 在梁中为单一函数EIM/此时被积函数 在梁中不分段(图 7-6) 。则可将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7-x)(4)两边同时积分一次得到转角函数 ,然后再积分一次得到挠度函数 ,注意每次)(x)(xw

9、积分均出现一待定常数。所以有:图7-6被积函数在梁中为单一函数lyxEI)(梁(7-5 )DCxEIxMxwd)()(其中, 是待定常数,可见,转角函数 和挠度函数 在梁中也是单一函DC, )()(xw数。 积分常数 可由梁的支承条件(又称为约束条件或边界条件)确定。常见的梁的支,承条件如下。固定铰支承: A0)(w移动铰支承: )(固定端支承: A0w)(A弹簧支承: 为弹簧系数Rkxy弹簧 kRA)(拉杆支承: 为拉杆伸长量拉杆yxllw)(梁支承: 为支承梁在 点的挠度支承梁 Axy)(A一般情况下,梁的支承条件有两个,正好可以确定积分常数 和 。CD7.3.2 函数 在梁中为分段函数E

10、IxM/)(此时被积函数 在梁中分若干段(图 7-7) 。则在每个梁段中将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7-4)两边同时积分一次得到该段梁的转角函数 ,然后再积分一次得到该)(xi段梁的挠度函数 ,注意每段梁有两个待定常数 ,一般情况下各段梁的积分常)(xwi iDC,数是不相同的。所以有:图7-7 被积函数在梁中为分段函数lyx1)(EIxM梁 图 8-7被 积 函 数 在 梁 中 为 分 段 函 数 ly1)(EI梁 0inM0iixi1wCDinwCD(7-6) iiiiii xCxEIMxwd)()( )(1iix可见,梁的转角函数 和挠度函数 在梁中也是分段函数。)()(w假设梁分为 段(图

11、 7-7) , 称为梁的分段点,则共有 个nniixx,.,.110 n2积分常数 ,梁的支承条件有两个,另外,梁变形后轴线是光滑连续的,),.21(,iDCi这就要求梁的转角函数以及挠度函数在梁中是连续的函数。这个条件称为梁的连续性条件。因此,可列出除梁约束点外其它分段点的连续性条件为:(7-7 ))()(1iiiixw),.2n共有 个方程,加上梁的两个支承条件,则可确定 个积分常数2n 2,从而即可求得各段梁的转角函数 以及挠度函数 。),.(,iDCi )(xi)(xwi注意,积分法求分段梁的变形时,可以采用局部坐标系进行求解,相应的弯矩函数,抗弯刚度 以及支承条件和连续性条件都必须在

12、相同的局部坐标系下写出。)(xMEI一些常见梁的转角函数与挠度函数以及其在特殊点的值见附录 B。例 7-1 如图 7-8 所示,悬臂梁下有一刚性的圆柱,当 至少为多大时,才可能使梁的根部与圆柱表面产F生贴合?当 足够大且已知时,试确定梁与圆柱面贴合的长度。F图7-8 例7-1 图FLEIRABFLEIRxABC(a) (b)解:欲使梁的根部与圆柱面贴合,则梁根部的曲率半径应等于圆柱面的半径(图 7-8(a) ) ,所以有:得: EIFLMRA1LREI这就是梁根部与圆柱面贴合的最小载荷。如果: 则梁有一段是与圆柱面贴合的,假设贴合的长度为 ,那么贴合点 处的曲率 xC半径也应等于圆柱面的半径(

13、图 7-9(b) ) ,所以有:EIxLFIRC)(1x例 7-2 梁 以拉杆 支承,载荷及尺寸如图 7-9(a )所示。已知梁的抗弯刚度为 ,拉杆的ABDEI抗拉刚度为 ,试求梁中点的挠度以及支座处的转角。E图7-9 例7-2 图(a) (b)AyxBC2ll2lqARyxBDxR)(FsM解:(1)求支反力和弯矩函数由于梁是载荷对称梁,所以 处的支反力和 处拉杆的拉力是相等的,为:B2qlRBA建立图 7-9(a)所示的坐标系,则梁中的弯矩函数函数为: )0(2)(lxlqxM(2)求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 CxlEIqCxEIMx )32(d)()( DlDw13(3)确定积分常数约束条件为

14、: 0)(wEAqllqll 4/)2()(2代入挠度函数表达式得: D43EIC于是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为: )6(4)32()( 2AlIqxlEIqx1IElw(3)求梁中点的挠度以及支座处的转角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 下 )()8345()6(8)4(2)/)( 223 EAqlIlAIlqlIlqlC 支座处的转角: 顺 时 针 )()2()6(4)0( 3ElIlAlEIA 例 7-3 如图 7-10 所示阶梯状悬臂梁 ,在自由端受集中力 作用,梁长度及抗弯刚度如图示,试BF求自由端的挠度以及梁中点截面的转角。 F2lEIAlCIyxABC1)(EIM2)(IwD图7-10 例7-3

15、图(a)阶梯状梁 (b)梁的分段图解:(1)求梁的弯矩函数建立图 7-10(a)所示的坐标系,由截面法可求得梁中的弯矩函数为: )0()(lxFxM由于梁分为两段,则两段梁的被积函数分别为:)20()(1lxEIFIM )2()(2llEIFxIM(2)求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转角函数: )2(4d)() 02)(22 1111 lxlCEIFxxEIx挠度函数: )2(12d)( 06)( 23222 111 lxlDxEIFDxxw(3)确定积分常数约束条件: 0)(l)(lw根据梁的分段图可见:04)(22CEIFlll EIFl42123Dlw EIFlIl613332连续性条件: )()

16、2(l)()(1lw214/ CEIlFCEIlF EIFl6521223113 )/(26)/( DllDll EIFl163所以,梁的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为: )2(4)(0165)(2221 lxlEIFxlIx )2(412)( 016356)( 2321 lxlIxlIxwl(4)求自由端的挠度以及梁中点截面的转角由梁的分段图,自由端的挠度为: 向 下 )(163)0(1EIFlwB梁中点截面的转角为: ( 顺 时 针 )IllC8)2(21因梁 轴正方向是向左的,因此转角为正的时候是顺时针转角。x7.4 梁弯曲变形的一些重要特性7.4.1 影响梁内力、应力及变形的因素梁的内力只与作用

17、于梁上的载荷(包括支反力)有关,而与梁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几何形状以及约束类型无关。相同长度的梁只要其受力(包括支反力)情况相同,则其内力是完全一样的。根据梁的正应力公式 和切应力公式 可知,zIyxMyx)(),( zsbIySxFyx)(),(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梁的应力除了与梁的受力情况(包括支反力)有关外,还与梁的截面形式和形状有关,如果截面不具有左右对称轴,梁通常将产生组合变形,而梁的应力与梁材料的种类以及梁的约束情况无关,即当作用于梁上的外力(包括支反力)和梁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相同时,则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无论梁约束类型如何,梁材料是什么材料,梁的应力是完全相同的。从积分法计

18、算梁变形的基本公式 7-5 及 7-6 可知,梁的变形也即梁的转角和挠度与梁的受力情况、梁材料的力学性能、梁截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梁的约束情况均有关系。因此,工程中梁的刚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7.4.2 载荷与梁的内力及变形的关系梁上的载荷与梁的内力及变形的关系见表 7-1。表 7-1 载荷与梁的内力及变形的关系剪力弯矩转角挠度集中力F集中力偶m 分布载荷qsFMwsEIFaw32aMaFs2qMEImaEIa32 qw4不受影响其中, 为梁的特征长度, 等为作用于梁上的特征载荷, 为梁的抗弯刚度。aq, I7.4.3 梁与刚性地基或平台的接触问题当梁有一段与刚性地基或平台接触时,梁的内力以及

19、变形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性质。如图7-11(a )所示,一很长的梁置于刚性地基或平台上,在梁的某一点用力将梁提起一段(图 7-11(b) ) ,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梁的自重,下面分析梁的内力和变形特点。图7-11 刚性地基或平台上的梁FLFAB(a) (b)(c)L0AM0B(d)L0BqA假设梁单位长度的重量为 ,梁的 段从刚性地基或平台上被提起,梁与刚性地基或qAB平台的接触点为 点,显然 点无横向位移,而且梁的 截面也无转动,亦即BA, BA,, ,因此,梁段 的 端可简化成固定端(图0,A0Bw7-12(c ) ) ,也可简化为转角为零的简支端(图 7-11(d) ) 。又因留置于刚性地基或

20、平台上的梁段始终保持为直线,其轴线上任何一点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由于梁轴线的连续和光滑性,接触点 点的曲率半径也是无穷大,所以根据曲A,率公式,则梁的 截面上的弯矩应等于零,即 。BA, 0,BM结论:当梁有一段与刚性地基或平台接触时,则接触点处一般可简化为弯矩为零的固定端,也可简化为转角为零的简支端。 图 7-12 是几种常见接触问题的简化模型。 qLaABCD图7-12 几种常见接触问题的简化模型0CM2ARCLABaq0ALBR(a) (b)(c)LFABL0AMaC7.4.4 对称梁与反对称梁问题在梁的内力部分曾介绍过载荷对称梁和载荷反对称梁的内力特点,这里所说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称梁与

21、反对称梁,既如果梁上作用的载荷对称,梁的约束也对称,则梁称为对称梁(图 7-13) ;如果梁上作用的载荷反对称,梁的约束也反对称,则梁称为反对称梁(图 7-14) 。对称梁和反对称梁是载荷对称梁和载荷反对称梁的特殊情况,因此,其内力特点是:对称梁的剪力图是反对称图形,而弯矩图是对称图形;反对称梁的剪力图是对称图形,而弯矩图是反对称图形。显然对称梁的变形是对称的,而反对称梁的变形是反对称的。图7-13 对称梁FaqLL图 7-14 反对称梁q2LamaaF观察图 7-15(a)所示的对称梁的变形,根据对称性,梁中间截面变形后仍然处于竖直状态,即其转角为零(7-15(b ) ) 。另外,从中间截面

22、将梁截开,截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图 7-15(c)所示,根据对称性,只有中间截面上的剪力为零梁才对称。因此,可得如下结论: 对称梁中间截面的转角为零,若梁中点无集中力作用时,中间截面上的剪力为零。1即: , 。 对称梁从中点截开后,中点可简化为定向铰支座( 7-0CCsF215(d) ) 。 对称梁如果中点受有集中力作用,则梁从中点截开后,集中力可平分到左右梁3上(图 7-16) 。图 7-15 对称梁中点的内力和变形特点q2LABCBCsFMs0sCq(a)(b)(c)(d)q0C2FaCMaFa图7-16 对称梁中点集中力的处理(a)(b) (c)a2Ca2F观察图 7-17(a)所示的反对称

23、梁的变形,根据反对称性,梁中间点变形后不动,即其挠度为零(7-17(b) ) 。另外,从中间截面将梁截开,截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图 7-17(c)所示,根据反对称性,只有中间截面上的弯矩为零梁才反对称,因此,可得如下结论:反对称梁中点的挠度为零;若梁中点无集中力偶作用时,中间截面上的弯矩为零。即:1, 。 反对称梁从中点截开后,中点可简化为移动铰支座(7-17(d) )0CwCM2。 反对称梁如果中点受有集中力偶作用,则梁从中点截开后,集中力偶可平分到左右梁3上(图 7-18) 。图7-17 反对称梁中点的内力和变形特点(a)(b)(c)(d)q2LABBCsFMAs0CqCq0w图7-18 反对

24、称梁中点集中力偶的处理(a)(b) (c)sFaCa2ms a2ma更进一步,复杂的对称结构和反对称结构中点截面的内力及位移也具有与对称梁和反对称梁类似的性质。在梁的内力一章介绍过内力的物理性质,即相对于截面来说,剪力是反对称的物理量,而弯矩是对称的物理量。如果截面上还存在扭矩和轴力,情况又将怎样呢?如图 7-19 所示,如果杆件截面上存在四种内力,很明显有下述结论:相对于截面来说,轴力和弯矩是对称的物理量,而剪力和扭矩是反对称的物理量。关于复杂的对称结构和反对称结构的问题在能量法一章中介绍,这里不多赘述。图7-19 杆件内力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sFTMN另外,如图 7-20 所示,如果结构的约

25、束既是对称也是反对称的约束时,则当其受任意载荷作用时,总可以分解为一个对称结构和一个反对称结构的叠加。这一结论是材料力学问题应用叠加原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处理一些复杂结构时有很重要的应用。 q2LABC2Lq2F2F图 7-20 结构分解为对称结构和反对称结构的叠加(a) (b)例 7-4 如图 7-21 所示的悬臂梁,梁截面为矩形截面,试问:(1)当梁的高度增大一倍而其它条件不变时,则梁中最大正应力减小了多少?最大挠度减小了多少?(2)如果只是梁的宽度增大一倍,结果如何?(3)当梁的长度增加一倍而其它条件不变时,结果又如何? FLbh图 7-21 例7-4图解:梁的最大弯矩在固定端,而

26、最大挠度在梁的自由端。原梁的最大正应力为: 2maxax6bhFLWMz最大挠度由表 7-1 可知,有: 即:EIw3ax33max12EbhkFLIkw当梁的高度增大一倍而其它条件不变时,最大正应力为: max2ax4)(6 即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减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减小了 %75最大挠度为: max33max 81)2(1 whEbkFLIkw即梁的最大挠度减小到原来的八分之一,减小了 。%5.87当只是梁的宽度增大一倍时,最大正应力为: max2max1)(6 hbFL即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减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减小了 0最大挠度为: max33max 21)(1 whbEkIFLkw即梁的最

27、大挠度也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减小了 。%5当梁的长度增大一倍而其它条件不变时, ax2max)(6 LF即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最大挠度为: max33max 8)(12 wEbhkIFLkw即梁的最大挠度增大到原来的 8 倍。例 7-5 如图 7-22(a)所示,一长梁置于刚性平台上,梁单位长度的重量为 ,伸出平kN/m20q台的部分长度为 ,梁截面为 的矩形截面,今在梁端用力 将梁提起,求梁1105F中的最大正应力。 ACq)(xFsMBCBLaAq0MLaFB图7-22 例7-5 图(a) (b)(C) (d)解:如图 7-22(b)所示,假设梁与平台的接触点为 点,从平台上提

28、起的长度为 。则梁段AL可简化为图 7-22(c )所示的悬臂梁。AC根据: 有:0A 0)(2)(2aLqFm12aqL梁中的剪力函数和弯矩函数分别为:xFs)( FxqxM2)(由 有: 0ds 10所以,最大弯矩在梁中间截面上,也即在平台边缘的截面上,为;kNm1020121max xFqM所以梁中的最大正应力为: MPa1056262maxaxmax bhWz例 7-6 计算图 7-23(a )所示梁中点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抗弯刚度为 。EIq2LABC图 7-23 例7-6 图(a)(b)AC2Lq(c) (d)2qLABC2LABq解:图 7-23(a)所示梁 可分解成图 7-23(

29、b)和图 7-23(c )所示的对称梁和反对称梁的叠加。AB因对称梁中点截面的转角为零,而反对称梁中点的挠度为零。所以,原梁中点的挠度就是图 7-23(b)所示对称梁中点的挠度,该梁是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查附录 2,可得该梁中点的挠度为:(向下)EIqLIqwC7685384)2/(54此即原梁中点的挠度。原梁中间截面的转角就是图 7-23( c)所示反对称梁中点的转角,由于反对称梁中点的挠度为零,中间截面的弯矩为零,所以,将梁从中点截开后,中点相当于一个移动铰支座,故图 7-23(c)所示反对称梁的左半部相当于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如图 7-23(d)所示,其 点的转角就是反对称梁中间

30、截面的转角,C也即是原梁中间截面的转角。查附录 2,可得 点的转角为:(逆时针)EIqLIqC38424)/(此即原梁中间截面的转角。例 7-7 计算图 7-24(a )所示梁中点的挠度和支座 处截面的转角,梁的抗弯刚度为 。BEI20qLABC图7-24 例7-7 图(a)(b) (c) (d)0qABLC20qL20q20qBL解:图 7-24(a)所示梁 可分解成图 7-24(b)和图 7-24(c )所示的对称梁和反对称梁的叠加。AB因反对称梁中点的挠度为零,所以原梁中点的挠度就是图 7-24(b)所示对称梁中点的挠度,该梁是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查附录 2,可得该梁中点的挠度为:(

31、向下)EIqLIqwC7685384)/(540此即原梁中点的挠度。原梁在支座 处截面的转角等于图 7-24(b)和图 7-24(c)所示的对称梁和反对称梁在 处转角B B和 的叠加, 1B2图 7-24(b)所示的对称梁在 处的转角查附录 2 可得: (逆时针)EIqLIqB482)/(331由于反对称梁的中点相当于一个移动铰支座,故图 7-24(c )所示反对称梁的右半部相当于受三角分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实际上就是将原梁的载荷和梁长缩小一半的情况,如图 7-24(d)所示。假设原梁在支座 处截面的转角为 ,而图 7-24(d)所示梁在支座 处截面的转角为 。根据BBB2B表 7-1 有:

32、EILq30EILq302若: (逆时针) , 为比例常数,则有:IkB30kBBEILq16)2/(/302 由于: BB21所以: (逆时针)EILqI45856303017.5 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用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是相当烦琐的,特别是梁分段很多的情况下,需要用截面法写出各段梁的弯矩函数,还需要确定出各段梁的积分常数,这一过程十分复杂和烦琐。因此,有必要寻求更简单的方法计算梁的变形,在工程中,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求出整个梁的转角函数和挠度函数,而是只需要求出某些特殊点处的转角和挠度,也即往往只需要求出梁中最大的转角和挠度,也就可以进行梁的刚度计算了。所以,下面介绍的叠加法就是一种计算梁某些特

33、殊点处的转角和挠度的简便方法。叠加原理: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任何因素引起的结构中的内力、应力和应变以及变形和位移等都是可以叠加的。这一原理称为线弹性体的叠加原理。如图 7-25 所示的杆件结构系统,在任何因素影响下,只要满足线弹性小变形条件,则结构中的内力 ,应力 以及变形 等就等于每种因素在结构中MTFsN, , wl,引起的内力 ,应力 以及变形 的叠加。)()()( iiisi )()(,ii )()(,iiiil即:(7-8 )i iiiiiii iiiisNsN wlwl MTFTF),(),(), ),(),( ()()( ()()()(MTFsN,wl,q图7-25 线弹性小变

34、形杆件结构系统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件或杆件结构系统,所以材料力学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杆件的内力、应力以及变形等的叠加问题,而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机械载荷以及结构支承等因素,也涉及少量的温度应力问题。本教材对叠加原理不予证明,读者可参阅相关教材和专著。基于叠加原理,叠加法计算梁变形的原理是: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任何因素引起的梁的变形(也即转角和挠度)都是可以叠加的。即:(7-9)),(),()(iiiww叠加法是计算结构特殊点处转角和挠度的简便方法,其先决条件是必须预先知道一些简单梁的结果。附录 B 给出的就是一些常见和简单梁的转角和挠度计算公式。叠加法的主要操作手段或技巧是:将实际情况下的

35、梁分解或简化为若干简单梁的叠加。 7.5.1 常见情况叠加法的应用下面就一些常见的引起梁变形的因素以实例的形式应用叠加法计算梁在一些特殊点处的转角或挠度。(1) 多个载荷作用在梁上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只需将每个载荷引起的梁的变形进行叠加即可。例 7-8 求图 7-26(a )所示梁中点 的挠度 ,梁的抗弯刚度为 。CCwEI(a)(b) (c) (d)图 7-26 例7-8 图q4lABCl4l1wq4lABl4llF2lm4lCll2w4lABCllqlF3w解:原梁可分解为图 7-26(b) , ( c) , (d)所示三个简单梁的叠加,每根梁只有单一的载荷作用。下面分别计算各梁在中点 处的挠

36、度。C图 7-26(b)所示梁在中点的挠度就是简支梁受均布载荷的情况,由附录 B 可查得:(向下) EIqlwC38451q4lACl4l1w图 7-26(c)所示梁,无论集中力偶作用在外伸段的什么地方,其在梁中点产生的挠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图 7-26(c)所示梁在中点的挠度就是简支梁在支座处受集中力偶作用的情况,由附录 B 可查得:(向下) EIqlImlwC16422 4lACl4l2qlm2w图 7-26(d)所示梁,计算梁中点的挠度时,可将外伸端的集中力等效移动到支座处,而作用在支座处的集中力不会引起梁的变形,所以图 7-6(d)所示梁在中点的挠度就是简支梁在支座处受集中力偶作用的情况

37、,由附录 B 可查得:(向上) EIqlIlmwC64123 4lABCl4lqlF2m3w由叠加法,原梁在中点的挠度为:(向下)EIqlIqlEIlIqlwwCC 3842641384521 例 7-9 如图 7-27(a)所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 作用,梁与其下面的刚性平台间的间隙为 ,梁的抗弯刚度为 ,求梁与刚性平台的接触长度以及梁支座处的支反力。EI图 7-27 例7-9 图CAqLBabbDCAqLBabbDA0CMqwR(a )(c )(b)解:由附录 B,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梁中点的挠度最大且为: EIqlw38450所以,当 也即载荷 时,梁最多只有中点与刚性平台接触,此时梁与

38、刚EIql38454538lEI性平台的接触长度为零,而支座处的支反力为 。2/qlRBA当 也即 时,梁将有一段与刚性平台接触,假设接触点为 点,接Il44lIq DC,触长度为 ,根据对称性, 对称,其到左右支座的距离均为 。aDC, b根据前述接触问题的分析,考虑 段梁,其相当于一悬臂梁受均布载荷和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的情A况,如图 7-27(b) (c )所示,且有条件: (向上)0CMAw因: 得: 2bRqMAC 2qb由附录 B,悬臂梁受均布载荷和自由端集中力作用时,自由端的挠度可由叠加法得:EIwA834所以有: IqbA64442qEI于是,梁与刚性平台的接触长度为: 4ILb

39、a梁支座处的支反力为: 4343221qEIqIqbRBA (2) 梁支承为弹性支承的情况 当梁的支承为弹性支承时,梁在支承点将存在位移。此种情况下应将弹性支座移动引起的梁的转角和挠度与载荷所引起的梁的转角和挠度进行叠加。例 7-10 求图 7-29(a )所示梁中点的挠度和支座处的转角,梁的抗弯刚度为 ,弹簧系数为 。EIk图7-29 例7-10 图CAF2LBRRkCAFBRk1w2Bk1w2C(a) (b)(c)解:梁的变形可认为是分两步完成的(图 7-29(b) ) ,第一步是支座 产生一个竖向位移 ,从而引BB起了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下) ,同时还引起了梁所有截面转动一个角度 (顺时

40、针) ;第二步是载荷引1Cw起梁中点的挠度为 ,梁支座 处的转角分别为 , 。2BA,2AB因此,原梁可以看成如图 7-29(c)所示的两梁的叠加,即支座 存在竖向位移的无载荷空梁和在中点受集中力作用的简支梁叠加。梁的支反力为: 2FRBA空梁:支座 的竖向位移 (向下)BkB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下)wC421梁支座 处的转角为: (顺时针)A, kLFBBA 21简支梁: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下)EIFLwC4832梁支座 处的转角为: (顺时针) (逆时针)BA, IA1622EIFLB1622由叠加法,原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下))48(321 IkwCC梁支座 处的转角为: (顺时针)

41、A )162(21 EIFLkAA梁支座 处的转角为: (逆时针)B IBB221例 7-11 用叠加法计算积分法中的例 7-2。解:根据与上例相同的分析,例 7-2 中的梁(图 7-9,7-31(a) )相当于图 7-30(b)(c)两梁的叠加。图7-30 例7-11 图(a)(b)AyxBCD2l2lqABlD1Cw(c)2ACwBq梁的支反力为: 2qlRBA杆中的轴力为: BDlFN EAqllqEAlFBDNB 4)2/(2所以: (向下) (顺时针)EAqllwC8221llB1查附录 B 可得: (向下) (顺时针)Il3452 EIqA243故由叠加法,原梁中点的挠度为: (向

42、下))835(221 AlIlwCC 原梁支座 处截面的转角为: (顺时针)A )4(21 EqlIlAA与例 7-2 中的结果完全一样,可见, 求梁在某些特殊点处的挠度和转角采用叠加法比采用积分法要简单方便得多。例 7-12 求图 7-31(a)所示中间铰梁 点处的挠度以及中间铰处梁截面转角的突变值,梁的抗弯刚度DC,为 。EI图7-31 例7-12 图(a)(b) (c)ABCD2laqCRaR2Dwq1C12解:将梁在中间铰处拆开,左梁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但支座 存在竖向位移 ,右梁为悬臂梁C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考虑左梁的平衡,其支反力为: 2qlRCA所以右梁 点的挠度为: (向下

43、)CEIlaIwC633这即是原梁在中间铰处的挠度。右梁 截面的转角为: (逆时针)IqlEIRaC422根据前几例的分析方法,左梁可分解为支座 存在竖向位移 的空梁以及受均布载荷作用的简支梁C的叠加。所以由叠加原理, 点的挠度为:D(向下)EIqlaIlwwDCD 1238452321 截面的转角为: (逆时针)C IllCCC 633212 于是,在中间铰处梁截面转角的突变值为: )14(262423333 EIqlIaEqlIlaCC其中, 。la/注意:在具体使用叠加法时,为了方便起见和避免书写麻烦,一般不采用前述的挠度和转角的正负号规定,可视情况而定其正方向,求解完毕后注明其方向即可

44、。例题 7-12 就是一例,挠度采用的是向下为正,而转角依然采用的是逆时针转向为正。(3) 多种因素引起所考察点变形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应将各种因素引起的所考察点的转角和挠度进行逐项叠加。例 7-13 求图 7-32(a)所示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抗弯刚度为 。EI图7-32 例7-13 图(a) (b)CAB2lFlCAB2lF1w2解:明显梁段 中没有内力,因此该段梁没有变形,但是 段梁的变形将引起 段梁产生挠CBACCB度和转角。如图 7-32(b)所示,所考察点 点的挠度和转角是由于 段梁的变形所引起, 点的挠度由段梁的两种变形因素引起,即 点的挠度引起的 点的挠度为 , 截面的转

45、角引起的 点AB1Bw的挠度为 ,所以有:2Bw(向下)EIFlIlC243)/(31(向下)EIFllIlawCB 162)/(tn32 (向下)IlIlEIFlBB 4816243331由于 段梁始终保持为直线,所以 截面的转角就等于 截面的转角,所以有:CB(顺时针)IlIlB8)/(22例 7-14 求图 7-33(a)所示悬臂梁任意点处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抗弯刚度为 。EI图7-33 例7-14 图(a) (b)ABxql CAsFxqMxlsq解:考察距固定端距离为 的 点,将梁在 点处截开,只考虑左段梁,其受力情况如图 7-33(b)所x示,即受均布载荷 作用,同时在自由端受集中力

46、 和集中力偶 的作用,则 点的挠度和 截面qsFC的转角由这三种载荷引起。由右段梁的平衡有: )(xlqFs2)(xlqM所以由叠加法, 点的挠度为:CEIIEqxws238)(4 EIxlqEIxlI4)(3)(8224 (向下))6(242lI截面的转角为:CEIMxFEIqxs26)(3 EIxlqIxlqI2)(2)(63 (顺时针))l可见,影响 点的挠度和 截面的转角的因素是:左段梁上的载荷 以及右段梁作用在左段梁上的载Cq荷 和 。实质上 和 也就是图 7-33(a)所示悬臂梁的挠曲线函数和转角函数。这说明有sFM)(xw些简单梁的挠曲线函数及转角函数也可由叠加法求得。例 7-1

47、5 求图 7-34(a)所示矩形截面悬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已知温升沿梁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为,梁的抗弯刚度为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 。)21(0hyTEI图7-34 例7-15图ABqlxyzbhABlxyR2wT1Bwlxy解: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由两种因素引起,一是均布载荷所引起的,为:(向下) (顺时针)EIqlwB841EIqlB631二是由温度引起的,可如下计算。梁上缘的温升为零,所以其固定端到任意位置 处的伸长 。x0)(1xl下缘的温升为: ,其固定端到任意位置 处的伸长为:02/Thyxxl/2)(所以梁任意位置 处截面的转角为: (逆时针)x hxThlxl 0122 )()()( 梁任意位置 处的挠度为: Cxw2d022因: 所以: 则: (向上)0x)(20ChxTw)(02于是梁自由端因温度引起的转角和挠度为:(逆时针) (向上)hlTlB02)( llB2)(02根据叠加法,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为:(向下)hlEIqlwBB 280421(顺时针)lTIlBB 032167.5.2 叠加法的常用技巧为了利用一些简单梁的结果,在不改变梁的变形的情况下可以将梁简化为一些简单梁的叠加,所以叠加法的常用技巧就是如何简化实际的梁。除了前面介绍的刚性地基或平台上的梁以及对称梁和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