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316525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 词 解 释朦 胧 诗 又 称 新 诗 潮 诗 歌 , 是 新 诗 潮 诗 歌 运 动 的 产 物 , 因 其 在 艺 术 形 式 上 多 用总 体 象 征 的 手 法 , 具 有 不 透 明 性 和 多 义 性 , 所 以 被 称 为 朦 胧 诗 。 它 以 “叛 逆 ”的 精 神 , 打 破 了 当 时 现 实 主 义 创 作 原 则 一 统 诗 坛 的 局 面 , 为 诗 歌 注 入 了 新 的生 命 力 , 同 时 也 给 新 时 期 文 学 带 来 了 一 次 意 义 深 远 的 变 革 。 食 指 、 北 岛 、顾 城 、 舒 婷 、 梁 小 斌 、 江 河 、 杨 炼 是 朦

2、胧 诗 的 代 表 诗 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 1921 年 1 月 4 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 年 7 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

3、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新 写 实 小 说 是 采 用 包 含 某 些 现 代 、后 现 代 因 素 的 写 实 手 段 , 表 现 普 通 人 生 存 状 况 的 小 说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 ,因七月杂志而得名文化散文 20 世 纪 80, 90 年 代 出 现 , 由 一 批 从 事 人 文 学 科 或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的学 者 写

4、 作 , 在 取 材 和 行 文 上 表 现 出 鲜 明 的 文 化 意 识 和 理 性 思 考 色 彩 , 风 格 上大 多 较 为 节 制 , 有 着 深 厚 的 人 文 情 怀 和 终 极 追 问 的 散 文 , 又 称 “学 者 散 文 ”或 “散 文 创 作 上 的 理 性 干 预 ”, 代 表 作 家 及 作 品 : 余 秋 雨 文 化 苦 旅 , 邢 世 嘉 的 咖 啡 时 间 , 韩 晗 的 大 国 小 城 等 。 他 们 的 散 文 创 作 将 科学 研 究 的 “理 ”与 文 学 创 作 的 “情 ”结 合 起 来 , 既 充 满 思 考 的 智 性 , 又 不 乏文 化

5、关 怀 和 个 人 感 受 。新月派:新月派是原新月社部分成员汇聚到上海后形成的作家派别,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 新月杂志 ;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文学革命开始于 1917 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的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新 格 律 诗 : 诗 体

6、 的 一 种 。 其 体 结 构 自 由 , 段 数 、 行 数 、 字 数 没 有 一 定 规 格 ;语言 有 自 然 节 奏 而 不 用 韵 。 在 西 方 以 美 国 诗 人 惠 特 曼 为 创 始 人 。 我 国 “五 四 “以 来 的 新 诗 也 流 行 这 种 诗 体 。 所 谓 新 格 律 诗 中 国 现 代 新 诗 的 一 种 形 式 。 又称 现 代 格 律 诗 。 是 五 四 以 后 出 现 的 新 诗 中 不 同 于 自 由 诗 、 但 又 有 别 于 传 统 诗体 、 没 有 固 定 格 律 的 格 律 诗 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

7、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两组意象:太阳、土地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散文: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 1978 年 12 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

8、、“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随想录: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

9、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呈现大篇幅,以写论文的学术准备和学术动机去写散文,用“牛刀杀鸡”,使散文终于从小摆设的格局中脱颖而出。视角:1.在对于中国文人群体坎坷历程的探寻中,摸索中国文人的人格与中国文化的历史。2.对于文化名胜的探访中,梳理与分析其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3.在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中,表达其对人际关系,文化现象的探究思考。风格:厚重苍凉,突破传统散文观念1. 在历史与心灵的探究中,寻思文明断裂,人格坚守问题。2. 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的思路,呈现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洒脱恢弘的气势。3. 将主体精神融入人物,事件的抒情当中,呈

10、现出诗人才情与学者理性的结合。从文化历史的画卷中展示文化人格的深度,开拓想象的新天地。小说:伤痕: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刘心武班主任)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新 写 实 小 说 是 采 用 包 含 某 些 现 代 、后

11、 现 代 因 素 的 写 实 手 段 , 表 现 普 通 人 生 存 状 况 的 小 说 。反思小说:泛指出现于 1979 年及 1980 年代初期一类小说。小说题材多为文革期间事件,透过变化过程这些历史事件,反思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和个人伤痛的社会历史原因。寻根: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注:夏德勇老师专门提到了,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时期,就是文化迷失的开始,这也是寻根文学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写实: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

12、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叙事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再次,新生代小说的叙事风格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最后,新生代小说对文学的“自由”与“个人”品格的追求,既切合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又是对于中国文学痼疾的某种矫正。戏剧:实验话剧(先锋:探索):实验话剧是一个

13、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它是相对于传统话剧而言的,指的是戏剧结构和表现方法区别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话剧,具体地说,在中国,先锋派戏剧,布莱希特的叙事剧,荒诞派戏剧被视为实验话剧,这些颇具另类色彩的戏剧流派因其激进的姿态也被统称作先锋派戏剧。实验话剧因为大胆的采用颠覆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它也注重保留传统戏剧中一些积极的成分,诸如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试图解释人生的意义及价值,弘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等内容。鲁迅:散文(死火):死火 鲁迅 1919 年发表过一组小文,总题自言自语 ,可以说是野草的先声。其中的我的兄弟 ,内容与风筝相同, 火的冰后来演化成这篇死火 ,其中也有火被

14、冰冻的奇特意象。评析: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鲁迅先生写了散文诗死火 ,后收录于野草 。跟创作秋夜 、 好的故事 、 腊叶等作品一样, 一出自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总体概括: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也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以“死火” 象征了一种惨遭迫害但永不屈服的战士情怀,歌颂了一种身处人生逆境但永不沉沦的的奋斗精神。人生活于黑暗的世界中,与其坐着被动地被黑暗冻灭吞噬,倒不如迎着黑暗力跃燃烧。整篇文章洋溢的是一种火的激情,见出的是一种与太阳竞辉的灿烂。对身处逆境备受摧残但仍在不断进取的勇士,是一种鼓舞,对人生满怀绝望而自甘堕落的人是一种提醒。我们读死火 ,感到的是振奋,是希望。 艺术特征:野草总的艺术特征是

15、内敛的抒情的倾向,它所表露的是灵魂的“真”与“深” ,是对于人自身存在的困境的自觉体验与突围,表现了人的生存矛盾与心理困惑:生与死,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的缠绕与挣扎。野草也呈现出主题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是鲁迅情绪、情感、性格甚至整个内心世界各个侧面的反映,它是鲁迅从启蒙的文化批判者向启蒙后的战斗者转折过渡阶段的心灵史。艺术成就:鲁迅的野草 ,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基础,并且,成为世界散文史上继波特莱尔巴黎的忧郁 屠格涅夫的爱之路和戈尔泰的吉檀迦利以后又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鲁迅杂文的两个时期:文化批评、社会批评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 在反常规的多疑

16、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吃人、走狗、奴隶的两个时代、艺术特点:1 诗与政论的统一;2 塑造类型化的否定性形象体系;走狗、二丑、带头羊 3 幽默泼辣的语言特点.小说(狂人日记)(p58)历史地位: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对“从来如此,便对么?”作出强烈的质疑。“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文言的序文代表现实世界的声音

17、,而白话的正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张爱玲(倾城之恋):代表作分析:倾城之恋 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滑稽乖张的恋爱与婚姻。白离婚后在破落的娘家被排挤,遭致一个颓败家庭的心灵伤害遭遇一个不能不要的颓败男人(一个只要她做情人,不要做夫人的男人;他要妓女,要女友,不要结婚;一个在洋场上忙着“谈恋爱”而没有时间恋爱的人。他欣赏流苏的中国女子的古典美,换一换口味);男人要玩味的是过程,白要的是结果,要的是丈夫,要家庭,不要只做情人。 双方用尽心计,都怕上当,虽然在一起同居了,但是却越来越隔膜。结果战争突然爆发,在倾城的炸弹与恐怖中他们突然结

18、合了。乱世中结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婚姻的结合并没有传奇,一个令人苦涩的滑稽结局。这就是张爱玲的凡俗的人生世界。也是她笔下最典型的女性命运。 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见不到“爱”,没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的交易,谋生谋爱。 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钱钟书(围城)学者型小说 讽刺小说和充满人生隐喻的哲理小说。围城讲述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小说以从欧洲留学回国的青年方

19、鸿渐为中心,以调侃、幽默和极富讽刺意味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恋爱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矛盾和纠葛,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表达了对人性困境的思考。写一个拙于用世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外患内乱的特定年代的落魄遭际。主要两件事(1)求爱;(2)求职。展现人生的困窘感、孤独感、彷徨感和无所依归感。参见曹操诗句:“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艺术成就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层出不穷的精妙新奇的比喻,以及丰富深广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围城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戏说调侃、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戏说调侃的

20、行文风格,使读者感到轻松诙谐和耳目一新。其次,为了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作者在情节的安排上往往故意和读者玩“捉迷藏”。情节明明看似朝这个方向发展,但结果却来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使人感到出其不意的荒唐和可笑。第三,大量生动精妙的比喻的运用,也为小说的讽刺幽默效果增色不少。围城以抗战为背景,却与抗战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关系。作品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以方鸿渐中心,在方鸿渐生活与追求中,串联起众多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不是以往的小知识分子,而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留过学的教授、专家,西装革履,满口外语。在现代文学中,很少有人这样描写这样的知识分子。由于围城是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所以,有人称

21、围城是新儒林外史成功塑造了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把围城看作是对知识分子精神弱点的批判、嘲讽。实际上,围城不只是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道德的批判;而是对人生和人性进行思考和嘲讽的作品。知识分子只是表现对象,作品要通过知识分子道德状态和人生状态叙述,来嘲讽人生的本质与人性的本质。在本质上,围城是一部具有哲学意味的小说,而不是社会批判小说。人生嘲讽与人性嘲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发现,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个人化欲望所支配。围城中的欲望,主要不是那种极端的欲望,而是那种普遍的世俗性欲望。自私、虚荣心,嫉妒心理,权利欲望,以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都是这些欲望的

22、碰撞。在现代文学中,一般都是社会讽刺,人丑恶欲望,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通过对人的讽刺,达到对于社会文化的讽刺。钱钟书认为,中国文学没有纯粹的幽默小说,只有大量的社会讽刺。中国作家从不深入探讨人的性恶本质,他们只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观念,不伤大雅地嘲弄人的行为但是,钱钟书这里却是对人生和人性的嘲讽。他基本上把人定位于一种动物。对于人生与人性的这种嘲讽,体现出一种现代主义的人生观。30、40 年代,钱钟书在国外受到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如叔本华。同时,世界、中国的动荡,千疮百孔,二次世界大战等,都使他感受到人生的盲目、人性丑陋。曹禺(雷雨):曹禺生平(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祖籍

23、湖北潜江.代表作雷雨登上剧坛,其剧作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艺术的成熟,曹禺以其卓越的戏剧艺术成就,成为我国现代戏剧大师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曹禺艺术成就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锁闭式的戏剧结构通过“三一律”的古典主义戏剧结构,营造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

24、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和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二、杰出的戏剧语言 1、个性鲜明的性格化。(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突显人

25、物个性。)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蘩漪,侍萍与鲁贵,周平与蘩漪(子与继母,乱伦)2 富于感染力的动作性,人物对白看似平常,但是精确传神,潜台词比比皆是,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性格心理。 3 精炼含蓄 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广博的内容,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三、巧妙的戏剧手法1.锁闭式结构:用了“三一律”的结构,通过对话展现矛盾冲突的紧凑,集中,环环相扣,概括力强。2. 大量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技巧,例如“发现”,“突转”等。序幕和尾声构成了全书倒叙的艺术结构,序幕的阴郁与神秘起到了引人入性的悬念作用,而卫生的静穆与黯然达到了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老舍(茶馆):全书分为 3 幕(p221p222)第

26、一幕:戊戌政变年代,政治黑暗,国弱民穷,外国人在中国的势力越来越大。第二幕: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外国势力扩张猖狂,民不聊生,国不将国。第三幕:抗战时期,老百姓终于盼到抗战结束,以为可以过上太平日子,谁知内战接踵而至,彻底粉碎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写作意图表达对不公正时代的憎恶和建立国富民强的现代社会的强烈渴望,也对善良,正直,不幸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艺术特色1. 用茶馆里的小人物“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这种艺术结构被称为“图卷戏”。2. 没有集中的剧情和完整的故事,重点在于写人。(1)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2) 次要

27、人物父子相承,父子由同一个演员饰演,有助于故事的连续。(3) 让每一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又和时代发生联系。(4) 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则来,挥之则去。这是茶馆在艺术形式上的又一个创新之处。3.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人性内容,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台湾文学余光中:风格多变,先为全盘西化,后回归民族,创作大量乡土诗(乡愁),亦为著名散文家。写作风格:具象美:余 光 中 擅 长 锤 炼 动 词 , 能 以 富 于 动 态 美 感 的 语 言 , 刻 画 事 物 动 态 之 象 , 从 而表 现 事 物 的 动 态 之 美 。密 度 美 和 弹 性 美 : 密 度 美 指 的 是 在 有 限 的 文 字

28、中 尽 力 包 孕 可 能 的 意 涵 , 引 发 丰 富 多 样的 美 感 。 弹 性 美 指 的 是 语 言 伸 缩 自 如 与 变 化 多 方 , 形 成 文 字 的 艺 术 美 感 。音 乐 美诗 歌 结 构 :1. 整 齐 中 求 变 的 自 由 体 结 构 : 艺 术 的 手 法 有 两 个 基 本 条 件 : 一 个 是 整 齐 ; 一 个 是 变 化2. 民 歌 体 结 构余 光 中 广 泛 吸 取 中 国 古 典 诗 词 、 自 由 新 诗 体 、 新 格 律 诗 以 及 中 国 民 歌 的 结 构 优点 , 赋 予 新 诗 以 活 力 。3. 联 句 式 结 构“三 联 句

29、 ”被 称 为 余 光 中 的 “专 利 ”。 就 具 体 方 法 而 言 , 往 往 是 在 第 一 、 二 句 做 或 平 行并 置 、 或 强 烈 对 比 的 双 联 , 然 后 尽 可 能 让 第 三 联 在 另 一 层 面 上 作 出 迁 跃 式 的 提 升 。 三 联 句 ”有 两 个 特 性 : 一 是 它 的 流 动 性 三 句 所 形 成 的 力 是 同 向 的 , 一 波 激 起一 波 , 向 前 推 进 ; 二 是 它 的 跳 级 性 、 二 句 是 一 个 层 次 , 第 三 句 就 跳 跃 到 另 一 个层 次 。 由 于 前 两 联 所 产 生 的 某 种 潜 在

30、的 延 宕 、 落 差 势 能 为 最 后 的 结 果 提 供 了 多 种 可能 性 , 前 两 联 便 同 第 三 联 之 间 形 成 一 种 张 力 。 借 助 这 种 张 力 , 余 光 中 完 成 了 他 的 物象 由 物 向 人 的 提 升 , 或 由 人 向 神 的 飞 跃 , 更 或 是 物 人 神 的 同 步 转 换 。4 欧 化 句 式 结 构正 因 如 此 , 欧 化 句 式 也 是 余 光 中 调 节 诗 歌 结 构 形 式 的 一 种 有 效 手 段 。 他 常 常 利 用 长句 组 诗 , 即 把 一 个 长 句 分 割 为 数 个 短 句 , 组 合 为 一 首 小 诗 。 他 称 之 为 “一 种 从 头到 尾 一 字 不 断 的 诗 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