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近代文学1.ppt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6316124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文学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文学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文学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文学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近代文学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9,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1840-1919),一、发韧期: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 龚自珍、魏源、洪秀全、曾国藩 品花宝鉴、荡寇志 二、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1894) 黄遵宪、严复、康有为 三侠五义、海上花列传 三、繁荣期: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1911) 谭嗣同、夏曾佑、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秋瑾、 王国维、柳亚子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洪秀全演义 四、低潮期和新文学萌芽期: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李大钊、鲁迅、胡适、陈独秀,呼唤改革的爱国诗人:龚自珍(1792-1841),己亥杂诗(5) 浩荡离愁白日斜

2、,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22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魏源(1794-1857),四洲志(林则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1814-1864),诫曾玉璟 迷途既返速加鞭, 振起雄心赶向前。尽把凡情丢却去,方能直上九重天。毁冯云山书馆中偶像 神天之外更无神,何故愚顽假作真! 只为本心浑天却,焉能超出在凡尘 。,“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1854-1921),1、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

3、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2、天演论,对戊戌变法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起了打击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经世致用的“儒学大师”:曾国藩(1811-1872),“办事兼传教之人”(杨昌济) “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 “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梁启超),“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毛泽东) “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蒋介石),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58-1927),开创则更新百度, 守成

4、则率由旧章。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诗界革命”者:梁启超(1873-1929),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sun)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维新变法的先驱:谭嗣同(1865-18

5、98),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悼亡诗 李闰 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 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 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 惨澹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民主革命志士:“鉴湖女侠”秋瑾(1877-1907),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6、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快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自努力。振拔亟须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那弓鞋、三寸太无力,宜改革。,“吾手写吾口”的爱国诗人:黄遵宪(1848-1905),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

7、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中西合璧的文论大家:王国维(1877-1927),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或蝶恋花)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民主革命诗人:柳亚子(1887-1958),吊鉴湖秋女士恶耗惊传痛哭来,吴山越水两堪哀! 未歼朱果留遗恨,谁信红颜是党魁! 缺陷应弥流血史,精魂还傍断头台。 他年记取黄龙饮,要向轩亭酹一杯。,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中国近代文化,问题: 1、中国近

8、代社会的性质及特点 2、中国文化精神在近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你如何理解这些变化? 3、近代文化精神上的变化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及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封建政治动摇崩溃和自然经济形态解体的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时期,被称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1、动荡与危机

9、并存:表现在经济与政治方面 2、民族的忧患意识与探索自强并存: (1)封建士大夫改革派(龚、林、魏)主张因时而变; (2)太平天国志士(洪)创建农民理想国; (3)洋务运动(李)引进西方科技和大工业生产; (4)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谭)引进西学,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孙)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3、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之道: 振兴实业(1840-1894):林、魏、曾、左、李、张、郑 振兴中华(1894-):严、康、梁、孙,2、中国近代的文化精神?,1、求变民族进取精神的复苏(龚、魏) 尊崇“祖宗之法”、“古代贤圣之言”的“不变论”; 主张变易的历史进化观

10、,摒弃自满、自足、自大,注入求新进取的精神。 2、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龚、林、魏) 脱离实际、厚古薄今、烦琐考证的汉宋之学; 面向现实、揭露黑暗、倡言变法的“经世致用”之学。 3、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严) “存理去欲”的理学说教,抹杀个人权利、价值和人格; 传播人权、民主、法制思想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与中国文化人文主义因素相结合。 4、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宏(林、关、邓) 中国文化中的“气节”所强调的人格独立,与捍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融为一体。,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原强,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11、学说,着重阐述了“自由选择”的思想。 1898年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以天演论为题出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风靡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口头禅。,1895年,严复在直报发表了辟韩,针对韩愈原道中所宣扬的封建君权论,以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予以驳斥,提出民主三要素:“主权在民,人权天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剥夺”。 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3、近代文化精神上的变化对 近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1、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龚、魏;黄、梁;王)从反对复古拟古,提倡文学要表现时代,到文学进化思

12、想的确立,是近代文学不断变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动力。 2、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认识到文学应当担负起以新的思想教育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任务。文学普及的意识因而产生,通俗化问题导致文学格局的改观,传统诗文不仅发生变革,而且让位于民众化的小说和戏曲。 3、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爱国主义主题在近代文学中是超越文学流派界限和文学体裁界限的普遍主题。),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他在杂感一诗中提出“我手写吾口”,1878年在日本国志.学术志二.文学中作了明确的表述。 近代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4、语

13、言与文字合,文学的通俗化倾向(黄、梁、裘),第二章: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问题: 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分这几个时期? 2、中国近代文学具有什么基本性质?这一基本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3、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略述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1、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分这几个时期?,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 发韧期: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 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 繁荣期: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低潮期和新文学萌芽期: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例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的文学史,按

14、照社会矛盾与文学发展的状况,应划分为几个时期?,答:我们按照以文学发展(填空)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既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多项) 1、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为第一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韧期。 2、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为第二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它是伴随着整个洋务运动的发展而发展。 3、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第三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多项)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第四个时期,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它是中国

15、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低潮期的特征:出现了黑幕小说;翻译外国的侦探小说也大量流行;新武侠小说;“同光体”统治了诗坛;桐城古文与骈文又沉渣泛起。(多项),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梁启超1899年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提出“文界革命”。 梁启超1902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说界革命”,1902年在日本东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小说刊物新小说。 汪笑侬与陈去病等人于1904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2、中国近代文学具有什么基本性质?这一基本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中国近代文学是反帝(反殖)反

16、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 这一基本性质是由这一时期进步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文学的主流及文学的基本主题决定的。 反殖、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3、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 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 文学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 作家作品的复杂性; 新旧杂处、文白并存的过渡性 形成原因: 政治斗争需要;中西文化撞击;社会思潮影响和审美意识变化;旧文学日趋没落和翻译文学影响;社会急剧变化和读者群扩大。,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这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

17、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龚自珍维新派革命派) 从鸦片战争,经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都贯穿着反帝爱国文学的主潮。 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爱国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既反侵略也反封建,与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鼓吹革命。,近代文学新的时代主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 2、近代爱国主义显示出新特征,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反殖民主义侵略同反腐朽封建统治相结合的新特点,淡化了反侵略爱国思想中的“忠君”观念,把人民作为反侵略英雄来歌颂。 3、有些作

18、品萌发了很新的思想,即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4、文学创作中的爱国主义主题总是同抨击清朝投降政策和专制统治、宣传民主思想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1、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的题材等;(多项) 2、文学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方面,不仅有民歌、古诗、近体诗诸体裁,还有新派诗、白话诗和译诗;在散文方面,既有古代文学中文言散文的诸文体,又出现了新文体散文和白话散文;在小说方面,既有文言短篇小说,长、短篇白话小

19、说,又增加了翻译小说;在戏剧方面,既有杂剧、传奇等传统体裁,又增加了京剧和地方剧,还引进了话剧。(多项),近代文学的复杂性有哪些表现?,近代文学的复杂性主要是指作家作品的复杂性。由于近代是一个急剧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异常激烈,而且错综复杂,新旧思潮回环交错,中西文化相互融合,不仅一个派别内鱼龙混杂,变化万千,就是一个作家身上或一部作品当中,都出现了十分复杂的情况。如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林纾、曾朴、章太炎和南社的早期成员。就一部作品来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洪秀全演义等。 总之,近代的不少作家,前期思想先进,后期则往往落后甚至反动。在思想处于先进时

20、期,也往往掺杂着不少落后甚至反动的成分;在思想落后甚至反动的时期,有的也能保持民族气节,或在学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有新旧两派文学的互动发展现象,请你谈谈新与旧的辨证关系?,主要表现新旧共处,新的因素逐步增长,为“五四”新文学的产生作了先导和准备。 1、从中国近代文学的创作方面来看,它的过渡性特点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在思想内容方面,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并存。 在表现手法方面,除了继承古代文学的传统手法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是形象的刷新,首先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解放。 在文学体裁方面,旧体裁仍在发挥作用,新体裁也在陆续出现。 在语言运

21、用方面,除“报章体”语言外,继续使用文言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2、表现在文学思想方面是: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一类是代表封建旧文化的派别,另一类是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文学派别,如维新派、民主革命派,它们对封建文学派别进行猛烈的冲击,大力宣传自己的文艺理论主张,要求突破封建“道统”、“文统”对文学的束缚,主张文学面向现实,表现新的现实、新的思想,以开启民智,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新服务。,4、略述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历史地位:近代文学所发生的划时代变化,打开了封建阶级旧文学通向资产阶级新文学的大门。中国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向现代新文学发展的变革时期,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所提供的新东

22、西,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特殊地位。,重要意义:1、现实意义。近代进步文学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近代史教育的宝贵材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 2、认识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学革命的必然性,理解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五四先导,从多方面孕育着“五四”文学革命。第一,从“诗界革命”到新诗运动;第二,从“新文体”到现代散文;第三,从“小说界革命”到新小说的诞生;第四,从戏剧改良到话剧的产生。 3、借鉴意义。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和曲折的道路。新旧文学的冲突,中外文学的碰撞,不同艺术见解的分歧

23、,都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深入考察并科学分析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正确阐明其规律,将为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启示和借鉴。,1 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 2 1895年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 3 甲午战败后,康有为与梁启超创办了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4梁启超提出“新民说”提倡“文学新民救国论”。 5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特点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捡速、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清代学术概论 6 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7 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青春、今、我之节烈观、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8 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性质它是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文学。 9 九命奇冤吸收外国侦探小说的技法。 10 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