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11848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X 页数:172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第一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概述,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类型划分3.了解社会组织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概念异同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本章要点,第一节 概念界定,(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内涵公民自愿组成的,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特征的活跃在公民社会中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 私有性 非营利性 自治性 自愿性,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民间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s) 非政府组织(NGOs) 第三部门组织(Third Sector) 公民社会组织(CSOS),(三)与社会组织相关的

2、概念,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二、 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一) 慈善组织的内涵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慈善组织的宗旨是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 慈善组织必须依法成立,(二)与慈善组织相关的概念 公益性组织(Philanthropy) 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 免税组织(Tax-exempt organization),二、 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第二节 类型划分,社会团体中国国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

3、动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列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一 、官方分类,二、学界分类,王颖等人对社会团体的划分 俞可平的分类 王名的分类 康晓光的分类,第三节 社会主要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就业,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社会和谐,共性功能,互益性组织的主要功能,公益性组织 的主要功能,一、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二、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理论,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一般理论 2.掌握组织本质视角下的公民社会理论和结社自由理论 3.熟悉组织生成和发展视角下的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

4、理理 论、志愿失灵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 4.理解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理论以及三大部门间管理的理论 5.掌握组织治理和运作视角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本章要点,第一节 组织本质视角,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 国家-社会/ 国家一市场一社会 结构性要素:私人领域、志愿性社团、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一、公民社会理论,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关系,二、结社自由理论,末经事先许可和登记成立社团的权利 按照自己的选择组建社团 自主决定社团事务的权利 建立联合的权利

5、 社团取得法人资格,第二节 组织生成与发展理论,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又称非市场失灵(non market failure) 是一种由政府干预而引发的系列非效率性资源分配的公共状态 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失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寻租”等方面,一、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现象:由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的自身属性,市场组织无法与消费者达成最优契约,或者即使达成契约但却因为市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而无法有效履行。 利润非分配的约束可以有效控制非营利组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克服市场契约失灵弊端。,二、契约失灵理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区别于市场和

6、政府的“第三只手” 非营利组织在历史上先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非营利组织是与市场部门、政府部门并列的第三大部门 主要功能是实施市场支持性活动和市场补充性活动,三、第三方管理理论,志愿失灵,又称“慈善失灵”,是指非营利组织偏离了奉行社会公益或共益的宗旨,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效应。 它主要体现在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业余主义、慈善的特殊主义、慈善的家长式作风等方面。,四、志愿失灵理论,善于治理的不同理解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 国家与公民社会不再是传统自由主义意义上的对抗关系 主张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五、治理和善治理论,第三节 组织间关系的视角,疏离分

7、离依附型 分离自主型整合依附型 整合自主型紧密 依赖 财务与控制 自主,沟通与交往,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一、库恩勒和赛勒的四种模式,国际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民族国家地方非政府组织,民族国家地方政府 组织,2,6,5,4,1,3,国家和超国家层次政府一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模型,二、布热和普鲁托的三种关系类型,三、社会组织与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理论,第四节 组织治理与运作的视角,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二、委托一代理理论,委托人根据契约,制定或雇佣代理人为其提供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两者的效用函数也存在差别,因此,在没有有效的契约

8、约束的情况下,代理人很可能将自身利益置于委托人的利益之上,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出现委托一代理问题。,三、资源依赖理论,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存在目标就是想办法减低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 程度,并且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的关键资源被稳定掌握的方法。,第三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本章要点1.了解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历程特征 2.掌握近代中国民间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思路,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结社,秦汉时期民间结社的兴起,魏普南北朝至宋

9、元时期的民间结社,明清时期的民间结社,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鸦片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 甲午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清末其他的团体,一、鸦片战争至辛亥命时期的民间组织,二、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民国初年的社会团体 “五四”时期的新兴社团 国共合作后的社会团体,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对民间组织的清理整顿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的清理整顿与民间组织基本格局的形成,一、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民间组织发展(1949-1956),二、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1957-1978),50年

10、代中期之后民间组织的发展 “改革”时期社会组织的停滞发展,三、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的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初期民间组织的兴起(1978-2007) 当前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2008年至今),第四节 评述,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制度环境逐渐完善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现现状,二、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外部制度环境 政府监管和 内部治理,三、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对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加强组织内部治理,第四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政策

11、,本章要点 1.掌握社会组织的元政策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政策 3.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4.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第一节 元政策,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公共政策的元政策。我国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各项政策同样以宪法为基本前提。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国与1998 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就保障公民结社权的问题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第二节 登记管理政策,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

12、策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三、基金会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四、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政策,第三节 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一、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年度检查 等级评估 执法监察 社会组织党建,二、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慈善组织自律 社会监督,第四节 培育和扶持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 完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 完善人才政策 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五节 其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法( 201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

13、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第二次修订),第五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在198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 前后的登记管理政策 2.掌握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登记注册要求与流程 3.掌握慈善组织的登记和认定要求与程序 4.了解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中的不足和改善思路,本章要点,第一节 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前 的登记管理政策,清理整顿时期(1949-1968年) 多头管理时期(1969-1988年) 归口管理时期(1989-1998年),第二节 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 的登记管理政

14、策,“双重管理”体制的内核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发展 强化社会组织发起人责任 慈善组织,一、双重管理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二、“直接登记”政策的实施,四类组织的“直接登记” 慈善组织的“直接登记”,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申请条件 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范围 登记流程 办理材料,一、社会团体的登记注册,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注册,申请条件 名称要求 办理流程 业务主管单位和需要提交的材料,三、基金会的登记注册,申请条件 名称要求 组织机构、负责人要求 办理程序和所需材料,第四节 慈善组织的登记和认定,依据所选组织类型登记管理法规的规定,由登记管理机关审查其是否符合登记的条件 依据慈善法,由

15、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是否具有慈善宗旨,业务范围是否符合慈善法的规定 对慈善法有特别规定的,要单独进行审查,主要是对负责人和章程的审查,一、慈善组织登记,二、慈善组织认定,申请条件 所需材料 办理流程,第五节 评述,直接登记政策的局限性 登记注册的门槛依然较高 登记管理机关的力量不足,一、登记管理中的不足,二、完善登记管理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直接登记政策 进一步降低登记注册门槛 加强登记管理机关的建设,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1.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监管 3.了解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监管 4.了解

16、税务机关对社会祖师与慈善组织的监管 5.了解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功能 6.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事中事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本章要点,第一节 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发展,1989年条例中的事中、事后监管1998年和2004年条例中的事中、事后监管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当前变革,第二节 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管,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或备案 对社会组织实施年度检查 对社会组织违反“三大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年度检查 检查处罚 等级评估 公募资格认定,第二节 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管,第三节 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管,负责社会组织成立、变革、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指导社会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

17、家政策,按照章程开 展活动负责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反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第四节 税务机关的监管,对于社会组织本身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对向社会组织进行捐赠的企业或个人基于税收优惠政策日常税务管理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 免税资格登记,第五节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管理,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 被授权履行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 被委托履行的其他职能,第六节 评述,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依据不明 监管主体的专业监管力量和手段不足 监管主体职责不明、协调困难 设立监管型社会组织的做法加剧了社会组织的“行政化”,第七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党

18、建,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党建的发展历程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党建政策的具体要求 3.了解上海市和广州市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4.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党建工作的影响 5.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对策,本章要点,第一节 党建发展历程,酝酿阶段:1949-90年代中期 全面开展阶段:90年代中期-2001年 初步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第二节 党建的政策要求,党建指导思想 党建工作目标 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 党组织的设置模式 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形式 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第三节 上海市和广州市的党建工作,制定出台政策,为社会组织党建提供制度保障 在社会组织党建领导和

19、协调机制上的探素 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上探索,一、上海市的党建工作,二、广州市的党建工作,实行“1+N+X”的党建管理体系 建立社会组织与党建协同的工作机制 灵活设置党组织形式和开展党组织活动 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监督职能 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经费、场地和人员保障 建立政治激励机制,第四节 评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高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了社会组织合法性 党建增加了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本,一、党建成效,第四节 评述,多头管理与责任缺位 社会组织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难度大 社会组织党建保障机制滞后,二、党建中存在的问题,第八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果

20、,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2.掌握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特征和基本框架 3.掌握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和框架 4.掌握基金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分类和框架 5.掌握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和框架 6.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建议,本章要点,第一节 法人治理结构概述,法人治理的提出与应用 社会组织的自治权与依法自治 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到“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一、治理与治理结构,二、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公益产权 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三、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模式选择的

21、外在约束性 利益相关的不确定性 治理结构优劣的社会影响 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定性,第二节 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具有规范性和弹性 决策体系相对独立 民主和科学 监督体系具有广泛代表性,一、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及特征,二、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权利机构-会员(代表)大会 执行机构-理事会 办事机构秘书处,第三节 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机构设置 组织机构的运行规范,一、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机构的含义,二、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决策机构-理事会 执行机构-秘书处 监督机构-理事会,第四节 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以美国和德国法为代表的“理事会中心”一元结构

22、模式 以我国法律为代表的“”理事会-临事会二元结构模式 以日本法为代表的“评议员-理事会-临事会-”三元结构模式,一、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及模式分类,二、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决策机构理事会 监督机构临事会 执行机构秘书处,第五节 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由于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一些规模较大的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设有机关党委,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内部党员的学习和管理。 中国红十字会有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指导,下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层级明显,总会对分会是“指导”关系。,一、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二、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

23、框架,会员制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框架 非会员制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框架,第六节 评述,社会组织难以享有完整的决策权 执行机构僭越决策机构权力的情况比较常见 监督机制不完善 治理机制设计不尽合理,一、法人治理中的不足,增强权力机构的行为能力 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完善秘书长任用制度,二、完善法人治理,第九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战略规划,1.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战略规划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战略规划的设计 3.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战略规划与实施 4.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战略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建议,本章要点,第一节 战略规划概述,一、社会组

24、织战略,愿景:社会组织未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战略目标:社会组织未来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业务战略:社会组织未来要在哪些领域区域和非营利市场发展? 职能战略:社会组织需要哪些核心能力来支持组织战略的实现,如筹资能力、法人治理能力、信息服务能力?,社会组织战略结构图,二、战略规划的特征,组织宗旨的投射性 目标的明确性 执行的可行性 人员参与性 运动的灵活性 实施的长远性,三、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有利于帮助社会组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有利于帮助社会组织增强凝聚力 有利于帮助社会组织应对内外环境变化 有利于帮助社会组织应对未来挑战和竞争,第二节 战略规划的设计,战略规划的准备阶段 战略规

25、划的制定阶段,影响因素 政治的 经济的 社会的 技术的 教育的 法律的,关键资源控制者 政府 顾客 捐赠者 员工 规划者,竞争者竞争力 合作者 合作力,外部环境,B=整个战略规划的步骤=S+M+I P=战略规划准备的步骤 M=战略制定的步骤 I=战略实施的步骤 其中,P+M=战略规划设计,B4 战略分析 PESTN 行业分析 内部分析 SWOT BCG分析,B5 战略性问题确定 是什么 为什么 不这样的后果,B6 制定具体规划 中期目标 策略 行动,B7 战略规划操作 直接操作 分步操作,B8 战略评估 定期 不定期,B9 战略调整 维持 转变 终止,B2 组织训令 正式的 非正式的,B3 使

26、命陈述 目的、价值观 利益相关者,B1规划协议 人员 机构,内部环境,资源 资金 人力 信息 品牌 文化,当前战略 整体 部门 业务流程 功能性,绩效 指标 结果 历史,P1,M1,M2,M3,M4,11,12,11,一、战略规划的准备阶段,发起和达成战略规划过程的协议 确定组织的训令,二、战略规划的制定阶段,明确和陈述组织使命 进行战略分析 确定战略性问题 制定具体规划,第三节 战略规划的实施,战略规划操作的含义 战略规划操作的基本要求,一、战略规划的操作,二、战略规划的控制,战略规划实施的评估 战略规划的调控,第四节 评述,社会组织战略规划面临着战略意识较为薄弱、战略目标不够清晰、实施效果

27、不理想、重视了解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组织战略规划水平,社会组织需要做到:重视战略认同的建立、重视战略思维的培养、重视战略规划的投入、重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第十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1.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成体系 3.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员工的就业动机与激励方式 4.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志愿精神、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 5.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本章要点,第一节 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源的定义与构成领导成员

28、管理成员执行成员,一、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一、人力资源的基本内涵,(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来源的广泛性 目标的非逐利性 关系的平等性,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属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非营利部门与政府和营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成体系,人力资源基础性管理 数量性管理 质量性管 结构性管理 外部性管理,一、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分析,二、数量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招募 人才甄选 员工录工,三、质量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 员工绩效评估 员工薪酬管理,四、结构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年龄结构 人员学历结构 人员

29、职称结构 人员职员结构,五、外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资源获取 志愿者资源获取,组织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内部资源输入,外部环境,各项具体规划,项目主管晋升,项目主管:张三 项目A所需培训:无建议,项目主管:李四 项目B所需培训: (1)工作轮换至其他项目主管 (2)战略执行能力,项目主管:王五 项目C所需培训: 无建议,目前绩效: 。 。 出色 满意 需要提升 提升潜力: 。已准备完成 需要更多训练 有疑问,人事代替图,人力资源规划影响因素图,第三节 员工的从业动机与激励,利他与利已动机 公共服务动机 员工从业动机模型,服务约束性,服务导向性,积极性,被动性,利他性 利已性,一、员工的从业

30、动机,二、激励方式,货币化激励非货币化激励,第四节 志愿者管理,志愿精神 志愿者 志愿服务,志愿 精神,自愿性,公益性,非报酬性,一、志愿精神、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志愿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志愿者的招募与甄选 志愿者的绩效考核 志愿者的激励,第五节 评述,组织管理官僚化的挑战 员工激励的挑战 员工质量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自治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制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1.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预算管理的意义、

31、原则、程序和方法 3.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筹资的程序、渠道和方式 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投资的分类、投资的风险防范和投资的限制 5.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财务报告的概念、分类、编制和分析 6.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财务审计的类型、必要性、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7.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本章要点,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物管理的作用,一、财务管理的概念和作用,二、财务管理的特征,财务管理目标的非营利性 资金来源的独特性 产权形式的特殊性,三、财务管理的内容,会计 狭义的财物管理 财务预算,第二节 预算管理,预算与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意义

32、 预算编制的原则,一、预算管理概述,二、预算管理程序,编制 审批 执行 调整 决算,三、预算管理方法,递增预算法 项目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第三节 筹资管理,资金的筹集是资金管理的起点 筹集的资金在会计科目上体现为收入 依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导致本期净资产增加的经济利益或者服务潜力的流入 收入应当按照其来源分为捐赠收入、会费收入、提供服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商品销售收入等主要业务活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一、筹资管理概述,二、筹资程序,筹资钱的准备 确立和实施筹资计划 筹资的绩效评估,三、筹资的渠道及方式,个人 市场和企业 基金会

33、 政府 联合劝募组织 网络募捐,第四节 投资管理,时间的差异性 收益的风险性 直接投资 间接投资,一、投资,二、投资管理和会计核算,专业技能 风险较大 计划 组织 控制,三、投资的风险防范,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制定应对措施 实施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检查,四、基金会投资的限制,限制基金会投资活动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政府和社会 限制基金会投资活动的内部因素是理事会,五、慈善组织投资的限制,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慈善组织的重大投资方案应当经决策机构成人员三分之以上同意。 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

34、得用于投资。 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慈善组织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 慈善法第54条),第五节 财务报告与分析,外部报告 内部报告 财务信息 预算编制 资金安排 成本控制,一、财务报告的概念分类,二、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情况说明书,三、财务报告分析,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趋势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第六节 财务审计,进行财务审计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财务审计能够提升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组织公信力,一、审计的必要性,二、审计的类型,政府审计 独立审计师审计 项目资助方审计,第七节 评述,社会组织的会计制度环境不断优化,组织自

35、身也在成长壮大,不断地强化组织能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有关社会组织财务规制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政府监管逐渐到位。 许多社会组织已经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配置了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完善组织财务管理系统和建立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财务管理现状,二、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组织自身的问题 外部环境 监管,三、发展对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提高财务监管的专业性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开展财务绩效评估,第十二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绩效管理,1.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管理的内涵、特点和工具 2.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管理的计划过程及要求 3.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目标的实施过程及要求 4

36、.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评估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5.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本章要点,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绩效 绩效结果观 绩效行为观 绩效综合观 绩效管理 计划是自下而上 组织实施是系统而全面 控制工具具有前瞻性,一、绩效与绩效管理的概念,二、绩效管理的特点,绩效标准难以设置 绩效激烈手段的特殊性 绩效评估主题的多元性,三、绩效管理的工具,目标管理(MBO)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标杆管理(BM) 平衡记分卡(BSC) 360 度考核,第二节 绩效计划,绩效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 明确性(Specific) 可衡量性(Measurable)

37、可获得性(Attainable) 相关性(Relevant) 时间规定性(Time-bounded),一、绩效目标,二、绩效计划信息的准备,组织层面 团体层面 个人层面 竞争对手和可比较的绩效标杆,三、绩效计划的沟通与确定,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遵守沟通原则 选择合适的沟通形式 沟通的程序,第三节 绩效目标实施,概念及作用 绩效辅导的原则 绩效辅导的步骤,一、绩效辅导,二、持续绩效沟通,绩效沟通的作用 绩效沟通的形式,三、绩效信息的收集与记录,绩效信息收集的内容 绩效信息收集的方式 观察法 工作日志法 查阅各种工作报表和记录 访谈法 问卷法,第四节 绩效评估,概念及意义 绩效评估的原则,一、绩效

38、评估概述,二、绩效评估标准的制定,指标与标准的含义 指标与标准制定的原则,三、绩效评估的实施,评估遭遇抵触的原因 评估实施的准备工作 选定评估者 培训评估者 评估前的宣传与沟通,四、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应用,绩效反馈面谈 绩效评估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第五节 评述,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初步具备了绩效管理理念 政策推动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绩效管理的发展,一、绩效管理的现状,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绩效管理主体意识不强 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三、完善绩效管理的建议,加强绩效管理意识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外部支持,第十三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品牌管理,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管理的含义和相

39、关理论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内部品牌管理的内涵、分类和过程 3.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外部品牌管理的内涵、意义和措施 4.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本章要点,第一节 品牌管理概述,品牌管理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才开始真正的关注“品牌”,并通过借鉴国外品牌管理研究的成果来探索本土组织品牌管理的模式、构建以及作用机制。 但在非营利领域却仍未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充分重视。 品牌构建已成为关乎未来我国社会组织竞争应对以及整个第三部门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议题。,一、品牌管理的兴起,二、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品牌的信息 品牌的个性 品牌的资产,三、品牌管

40、理的基本内涵,品牌管理的界定 品牌管理的构成 内部品牌管理与外部品牌管理之间的关系,四、品牌构建的理论模型,品牌流程化模型 品牌导向模型 品牌PIA模型 品牌CFTP模型 品牌IDEA模型,第二节 内部品牌管理,“内化”的概念 内部品牌管理的基本内涵 内部品牌管理的分类,一、内部品牌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分类,二、内部品牌管理的过程,员工基于品牌自觉地行为,品牌与文化合一,释品员工内化品牌并且根据他们的角色解牌,管理系统的改进和调整促进员工理解品牌,组织控制,品牌被编码表示,员工也许不能理解品牌,品牌精神,解释的品牌,员工信仰与责任门槛,被理解的品牌,编码的品牌,员工理解,.,内部品牌管理两阶段图,

41、三、基于组织的品牌内化,从品牌识别到品牌形象的转化过程品牌管理的内外部平衡 组织品牌内化的驱动要素,四、基于员工的品牌内化,情感承诺,高,低,品牌理解,高,低,员工品牌内在认同分类图,文化契合,品牌领导,结构契合,员工技术,可支配资源,品牌沟通,品牌人力 资源,品牌 承诺,品牌公民行为,强势品牌,员工品牌公民行为,第三节 外部品牌管理,外部品牌是组织信誉的积累和竞争力的体现。在外部品牌传递上,组织要创造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品牌承诺、便于顾客感知并建立品牌形象。,一、外部品牌管理的界定,二、外部品牌管理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组织公信力 有助于进行市场定位 有助于增加资金来源 有助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

42、展,三、外部品牌管理的措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丰富品牌传播工具 引进品牌营销 外部利益相关者策略,第四节 评述,组织品牌化意识不足 组织品牌化能力不足 组织品牌化人力不足 组织品牌化资金不足 组织品牌化社会认同不足,一、品牌管理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二、应对品牌管理挑战的诺干建议,组织自身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品牌管理的价值 组织应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措施提高品牌化能力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留和吸引组织人才 丰富资金来源途径,提高组织资金筹集能力 提高组织透明度,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三、品牌管理未来研究的趋势,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品牌研究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的非物质性内容研究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化量表开发研究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品牌本土化研究,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