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1 两种电荷(二)【学习重点】原子结构,自由电荷的移动。【学习难点】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实质。【知识链接】化学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生活中有关导电和不导电的常识【探究 新知】一、原子的结构1、观察下面两种原子的结构,结合课本33 你能完成下列填空:原子由位于中心的_和位于外边的_组成,_带正电,_带负电,电子所带电荷量为 C,两者所带的电荷量在数量上是_ _,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就显中性。2、在各带电微粒中,电子所带电荷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_,用符号_表示。 1e= C,那么 1C 的电荷量就是 个电子所带电荷。二、摩擦起电的原因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
2、同(如丝绸束缚电子能力比玻璃强)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如玻璃)就会_ _电子,而将电子转移到 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如丝绸)上,从而因缺少了电子带_电。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如丝绸)则_电子从而带_电。温馨提示: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分开。能够发生转移是核外电子,而带正 电的原 子核不会移动。2、你能根据上面的叙述说说毛皮和橡胶棒哪个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它们的电子是怎样转移的?3、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了 0.01C 的电荷量,则橡胶棒就带了_ _C 的负电荷。三、导体和绝缘体1、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2取 A、B 两个相同
3、的验电器,使 A 带电,B 不带电。可以看到的金属箔张开,的金属箔闭合。(1)用 橡胶棒把 A 和 B 连接起来(如课本 34 图 15.1) ,观察 A、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2)再次使带电,不带电。用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和连接起来(如课本34 图15.1-) ,观察、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3)思考:为什么用绝缘柄金属棒把和连接起来,B 金属箔会张开同时发现 A 金属箔张角会减小?这说明了什么?而用橡胶棒看不到上面的现象。2、导体和绝缘体(1)有的物体_ _,这种物体叫导体,如 、 、_、_、_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 ,这种物体叫_。如_、_、_等都是绝缘体。(2)在金属中,部
4、分_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_,金属导电,靠的就是_ _定向移动导电。思考 1:导体导电是不是只靠自由电子呢?如酸碱盐水溶液靠_思考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是不是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自我检测】1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_的。原子是由_和_组成,电子带_电,_带正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这是因为_。2、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A、铜、石墨、纯水 B、盐水、石墨、稀硫酸C、大地、塑料、油 D、铝、陶瓷、硅3.(2012 泉州)一般情况下 ,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 )A. 硬币 B. 盐水 C. 橡胶棒 D. 人体4、用带正电的物体去接触一下
5、验电器的小球,验电器就 ( )A、带正电,得到一些电子 B、带正电,失去一些电子C、带负电,得到一些电子 D、带负电,失去一些电子5、如下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 ) A、有质子从 A 向 B 移动B、有质子从 B 向 A 移动C、有电子从 A 向 B 移动D、有电子从 B 向 A 移动6、关于摩擦起电的发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 一定是产生了电荷C一定是其中一个物体带了电荷 3D 一定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使物体带了电荷。【学案整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带的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当摩擦后,由于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 ,所以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