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唯物论,认识论,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本框知识在近几年高考、期末等考试中为高频考点。题型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方面均有涉及。本框侧重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情综述,实践及其特点,1、理解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3、实践有哪些特点? 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原因或表现分别是?,自主学习(P42-43),一、实践及其特点,探究活动一,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问题探究1:这里的“行”是指什么
2、?,2:汉语中还有哪些词与实践的意思相近?,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实践是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非动物 人类特有,实践的对象:非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非纯主观思维活动,是人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一、实践的含义,认识,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对象):,人,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性活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如: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做 行动,注意一:,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设计方案,盖房子,房子,(主观),(客观),(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
3、客观的活动,注意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2、“争论克隆人” 3、农民种地、工人生产 4、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6、学生认真学习,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如革命、改革等,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 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二、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农民 人,耕地机 工具、设备,土地
4、 自然界,农民耕地过程及耕种结果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吗?,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农民耕地,人,自然界或 人类社会,工具和其他设备,都是客观的,实践的构成要素,运用,改造,主体,手段,对象,三、实践的特点,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农民为自足、卖钱等。,农民耕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思考:农民为什么要耕种?,有什么特点?,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表现,创造新的 物质生活资料,创造新的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二、实践的特点,2、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
5、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a. 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三、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厨师是不是一个人在做饭?,有没有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b.历史性,三、实践的特点,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小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含义,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
6、的形式,3.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强调:A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物质的B过程和结果收到规律制约,具有客观性),能动性,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中,表现,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社会历史性,(A社会性强调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B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1.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国内,经过8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河南药学家、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常俊标和他的团队捧出了四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药一治疗 艾滋病、脑梗、肝癌和丙肝的药。这体现了实践 () 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 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是
7、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 B. C. D.,D,2.“你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只差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而已。” 这表明实践是一种 A.社会历史性活动 B.直接现实性活动 C.客观物质性活动 D.主观认识性活动,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得益于30多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当然也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这说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客观实在性,B,c,材料 “天宫二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
8、前后,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60吨级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1、材料中的“载人航天活动”是实践活动吗? 是实践的哪种形式?,2、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是,属于科学实验活动。,1、客观物质性,载人航天活动的主体、对象及手段具有客观性,其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具有客观物质性。 2、能动性。载人航天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载人航天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具有社会性;且载人航天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具有历史性。,必背内容:1.实践的含义2
9、.实践的特点(原因或表现也背),我们的认识从何而来? 是从人脑中自己生出来的吗?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是客观事物自己跑到人脑中来的吗?,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阅读课本444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认识从何而来?,4.认识到何而去?,2.认识为何能发展?,3.认识由何检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探究一:请问这个食物味道如何? 怎样才能知道其味道?,(侧重于“认识从何而来 从无到有”),2.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谚语有: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 没有
10、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者。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认识途径,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通过实践获得,注意:认识的来源唯一,认识的途径多样,只有小学文化的成安县农民段振“发明”种出“艺术苹果” 方形、圆柱形的苹果上“长”着京剧脸谱、“ 八仙过海 “金陵十二钗”、 清明上河图”等优美逼真的图画,这种“艺术苹果”一上市就大受欢迎,8个苹果
11、一套的“八仙过海”售价800元。段振是发现当地种的苹果越来越多,价钱却一直上不去,段振思考是不是能把吃水果与文化欣赏结合起来?经过5年不懈努力,段振借助电脑等现代工具聘请电脑设计人员,让这些生动逼真的形象造型“长”在苹果上。,问题探究二:结合材料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艺术的苹果的不断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侧重于“认识从旧到新,从不全面到全面”,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甲说这是糖果,其味道
12、是甜的 乙说,它是酸甜味的 丁说,它辛凉,味苦思考:如何证明他们的观点,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何谓正确认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主观,客观,正确的认识(相符合),对照,错误的认识(不相符),侧重于“实践作为标准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的问题”,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上述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侧重于“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侧重于“认识从何而来 从无到有”)
13、,侧重于“认识从旧到新, 从不全面到全面”,侧重于“实践作为标准检验认识的正确 与否的问题”,侧重于“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1.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
14、务越来越周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求。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时,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这表明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A. B. C. D.,材料中强调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符合题意,故选D。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即通过实践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答案D,2.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
15、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一 “零工社。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B. C. D.,B,3.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 ,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地球近半人口的温饱,不断增加水稻产量一直是很多农 业科学家毕生的追求。2017年,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的穗发育基因在自然界中发生变异,可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的粒数和轻微降低每粒的粒重,使水稻产量增加15%。这一新发现,体现了 () 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科学发现指导实践活动开展现实需要是科学发现的基础 A. B. C. D.,D,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人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 B. C. D.,A,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