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08486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细胞的生命历程,最新考纲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细胞的无丝分裂()。3.细胞的有丝分裂()。4.细胞的减数分裂()。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6.动物的受精过程()。7.细胞的分化()。8.细胞的全能性()。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知识主线 核心串联,DNA,分裂期,纺锤体,漂洗,染色,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均等,变形,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组织、器官,普遍,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离体后形成完整个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无限增殖,降低,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1.细胞周期 (1)图解细胞周期,微专题1

2、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相关比较,提醒: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中的10个关注点,前,末,前,末,DNA 复制,着丝点分裂,2.理清减数分裂过程中主要时期的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_,同源染色体的_之间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_两侧。(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_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_自由组合。(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_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此时无同源染色体。(5)减数第二次分裂_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N2N),四分

3、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赤道板,彼此,非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后,1.(2018全国卷,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解析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

4、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答案 B,2.(2018全国卷,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解析 甲组为空白对照组,与甲组曲线相比,乙组细胞数目增加较快,说明乙组中加

5、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A正确;丙组细胞数目增加较甲组快,说明加入了促进细胞增殖的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增加又较乙组慢,说明丙组又加入了抑制药物X作用的药物D,B正确;如果乙组先加入药物D,因培养液中无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乙组前期细胞数目不应高于甲组,C错误;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的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D正确。 答案 C,3.(2017全国卷,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解析 A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6、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A正确;B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正确;C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D错误。 答案 D,4.(2017全国卷,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

7、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 _ _(答出1点即可)。,解析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

8、期不受影响,分裂间期受影响。 (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期细胞的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答案 (1)分裂 间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5.(2014全国卷,29)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龙胆紫溶液属于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

9、为:_。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预测1 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特点及比较 1.雄果蝇精巢中的细胞可发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雄果蝇精巢中某细胞正在发生从甲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到乙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细胞发生从甲时期到乙时期的变化是由细胞中核DNA复制引起的B.从甲时期到乙时期的变化能出现在有丝分裂中而不能出现在减数分裂中C.处在甲时期的细胞与处在乙时期的细胞中核DNA数相等而染色体数不相等D.处在甲时期的细胞中有

10、姐妹染色单体,处在乙时期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此细胞发生从甲时期到乙时期的变化是由着丝点断裂引起的,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中均有从甲时期到乙时期的变化,B错误;着丝点断裂不改变细胞中核DNA的数量,但其断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C正确;若此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则处在甲时期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处在乙时期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若此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处在甲时期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处在乙时期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 答案 C,2.下列四幅图中,不能确定细胞的分裂方式的是( ),解析 图A纵坐标是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1表示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

11、个DNA分子,1/2表示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故图A既能代表有丝分裂,又能代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上DNA的变化,图A无法确定细胞的分裂方式;图B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第一阶段出现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第二阶段之后没有同源染色体,故第一阶段表示有丝分裂,第二阶段表示减数分裂,图B能确定细胞的分裂方式;图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D中染色体复制后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没有出现联会现象,故图D为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 A,抓住关键点,快速判断细胞分裂方式,(4)“三看”染色体、核DNA数目变化,速判细胞分裂方式,预测2 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考查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3.将蚕豆根尖置

12、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解析 题图中黑白色代表染色单体有无放射性(只有DNA一条链中含放射性,其所在染色单体即为黑色,若两链均无放射性,则其所在染色单体为“白色”)。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一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每个单体中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均如甲所示,A正确;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一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DNA分子,共4条单链,一个DN

13、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3条链没有放射性,染色体均如乙所示,B正确;第三个细胞周期中1/2的染色体如丙所示,1/2的染色体如乙所示,C错误;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D正确。 答案 C,4.将全部DNA分子的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

14、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解析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产生4个子细胞,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4个生殖细胞,此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产生的每个生殖细胞中含32P染色体数为N,B正确;第二种情况是细胞进行了两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了两次,则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2N,A错误;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 B,解析 连续培养“2代”或经历完整减数分裂其产生4个子细胞,据子细胞染色体数或标记状况,推测相应结果。

15、 答案 C,解答本类题目关键在于清楚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并明确复制后新DNA分子位置、子代DNA分开时间与去向,即复制后时子代DNA位于两姐妹染色单体上,由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可采用画图法帮助理解。具体分析如下(以有丝分裂为例):,做题时应特别关注对“分裂中期”“分裂后期”及“子细胞”中染色体状况的描述。,正常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成因分析,微专题2 细胞分裂中变异类型的分析与判断,1.(2018高考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

16、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 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而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而变异细胞中无等位基因A和a而含有两个A且无Y染色体,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中核DNA数与体细胞的核DNA数相同,B错误;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A和a随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7、后期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应含有XBXB或YY基因,但该次级精母细胞含有XBXb,说明在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突变成b,D正确。 答案 D,2.(2013安徽理综)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A. B. C. D.,解析 人类的47,XYY综合征患者是由含有Y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含

18、有YY的异常精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配到两子细胞中造成的,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由酵母菌线粒体内的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行为无关;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过程中,三条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时会发生紊乱,导致其很难形成正常的配子,故其高度不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自交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确保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配子,接着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可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卵裂期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因而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导致的变异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 答案 C,3.(2015天津卷)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9、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A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因此同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所以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有8条染色体;C项,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D项,

20、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因此胚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应含有6条染色体,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 B,预测 围绕细胞分裂中的“变异”考查科学思维的能力 1.一个基因型为BbXaY的精原细胞,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一个基因型为BbbXa的精子,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BbbXa,Y,Y B.Xa,BY,BYC.Xa,BY,Y D.BXa,Y,Y,解析 该精子中含有等位基因B、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和b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因此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bbXaa、Y;该精子中还含有相同基因b和b,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

21、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因此基因型为BBbbXaa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bbXa、BX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Y、Y,综合以上可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BXa、Y、Y。 答案 D,2.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是该哺乳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模式图。据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只有ABe、aBe两种C.图示细胞中,基因a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22、相等,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图示细胞中灰色的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再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推断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ABe、aBe、AbE 3种,B、C错误;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都是4,D正确。 答案 D,3.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解析 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

23、数第一次分裂;D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 C,1.细胞分化的判断标准关键应看是否“与众不同”,微专题3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2.体现细胞全能性实例的两大标准起点是否为“_”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终点是否为“_” 3.细胞的衰老、凋亡必记的关键点(1)巧记细胞衰老的特征三上五下一改变,离体,完整个体,细胞核,降低,物质运输,细胞膜通透性,(2)“三看法”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有利,有害,4.把握细胞癌变的“5”个常考点(1)实质:_。(2)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膜表面_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

24、移。(3)原癌基因:调节_,控制细胞_。(4)抑癌基因:阻止细胞_。(5)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一般不发生变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糖蛋白,细胞周期,生长和分裂的进程,不正常地增殖,1.(2018全国卷,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解析 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

25、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癌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A错误、D正确;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B正确;癌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正确。 答案 A,2.(2016全国卷,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解析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

26、,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多能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在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答案 B,3.(2014全国卷,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解析 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高度分

27、化的,不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其所含基因组相同,C错误;两者DNA分子都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错误。答案 B,预测1 围绕细胞的生命历程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是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共性的是( )A.都有遗传信息的执行过程B.细胞内酶活性都逐渐降低C.细胞膜表面都不发生变化D.只有细胞核大小保持不变解析 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有遗传信息的执行过程,A正确;只有衰老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B错误;癌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会减少,C错误;衰老细胞核体积会变大,D错误。答案

28、A,2.2018年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症是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引起的,不属于基因突变B.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手术治疗成功后,仍有复发的可能C.目前医学上常通过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解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手术治疗成功后,仍有复发的可能,B正确;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无限

29、增殖,通过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DNA的复制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C正确;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D正确。 答案 A,3.(2018洛阳统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体现细胞全能性时无需进行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会出现多种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大等现象C.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不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周期缩短解析 离体植物细胞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才能长成完整的植株,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细胞衰老时会出现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大

30、等现象,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正常的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错误;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D错误。答案 B,预测2 围绕细胞的生命历程考查科学思维的能力 4.(2018石家庄模拟)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的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a)(b)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b)(c)产生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a)(c)产生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D.三种方式均可导致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数量增多,解析 图(a)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图(b)和图(c)属于染

31、色体变异,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图(a)中变异发生在基因内部,基因数目不变,C错误;由图示可以看到图(a)变异方式中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增强,但数目没有增多,D错误。 答案 B,5.(2018四川遂宁一诊)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 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减弱有关 D.bcL2基因是抑癌基因,bax基因是原癌基因 解析 图中显示,在VK2为“0”时,仍存在一定的凋亡率,A不正确;图中显示随VK2浓度升高,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加强,B不正确;bcL2和bax基因均与细胞凋亡有关,并非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D不正确。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