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 90 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一、稻 瘟 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1.苗瘟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2.叶瘟三
2、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1)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2)慢性型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伸。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3)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条件适合
3、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3.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5.谷粒瘟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可以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二)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压低菌源数量情况下,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
4、治。选育良种是根本,稻桩稻草要处理,施肥晒田应注意,连绵阴雨勤检查,急性病斑要标记,好药要数三环唑,抢晴施药莫迟疑。化学防治:预防苗瘟,亩用 75%三环唑 20 克,兑水 45 公斤喷雾;防治叶瘟,在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时,亩用 40%异稻瘟净 150200 毫升,兑水 4060 公斤喷雾;预防穗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 35%时施药,亩用 75%三环唑 20 克,或 20%三环唑 100 克,兑水 45公斤喷雾,如果前期已经出现过叶瘟,齐穗期再施一次。此外,防治稻瘟病还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二、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1、普通型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
5、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缘形成波纹状的病斑,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前缘有鲜嫩的黄绿色条状晕斑。根据侵染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脉型和叶缘型。在湿度高、有露水时可以看到黄色菌落。2、急性型在多肥栽培,感病品种,温湿度适宜,连续阴雨,被水淹没,高温闷热时发生。病叶变灰绿色,叶向内卷曲成青枯状,象开水烫过一样,很快干枯。3、凋萎型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本田返青期。心叶、心叶下面的一至二叶失水,叶卷曲,下垂呈凋萎状。(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是暗绿色的小斑点,后期成黄褐色,带湿润性的条斑,半透明,病区常常合并成斑块,在病斑上常有鱼子状菌脓。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
6、病均是细菌性病害,发病后比较难防治。防治上要科学合理用水用肥,防止串灌、漫灌,施跑马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增强植株抗病力。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要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化学防治:秧田期和分蘖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 20%叶枯唑 600 倍液喷雾;或亩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525 克兑水 60 公斤喷雾,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也可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辛菌胺醋酸盐、代森铵等药剂进行防治。(三)稻 曲 病症状识别:病害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先在颖壳的合缘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
7、颖壳,体积比健谷大 34 倍,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平滑,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切开病粒,中心白色,其外围分为三层,外层为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橙黄色,第三层淡黄色。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4、化学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始期和齐穗期,各喷施 1 次 5%井冈霉素 500 倍液,药液量每亩次 4560 公斤。还可用咪鲜胺、三唑醇、己唑醇、琥胶肥酸铜、腈苯唑、硫酸铜等药剂进行防治。三、水稻赤枯病(一)识别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是一种生理性病害。1、缺钾型。一般发
8、生在栽秧后十几天,早稻发生较迟,晚稻发生较早,病苗矮小,分蘖慢,老叶下垂黄化,心叶窄挺,茎秆细弱,初期暗绿色,狭而软;后来由下部叶尖端开始,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铁锈状斑,严重时可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有些品种初期即呈现赤褐色长条斑,甚至叶鞘上也发生,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由下叶渐向上叶蔓延,严重者全株只留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像火烧一样。病株根短而细弱,根表皮层水清状透明,根毛少,易脱落,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此种类型由钾素营养失调引起。一是土壤中缺钾;二是土壤中施用氮肥过多而吸钾不足,破坏了正常平衡。2、根部中毒型。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禾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片中肋黄白化
9、,中肋周边黄化,也长出红褐色斑点,以至叶片全变赤褐色。根为赤褐色,新根少,老根变黑甚至腐烂,有臭味,中毒型赤枯病主要是因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多种有害有机酸和二价铁等有害物质,抑制了根的活力。有害物质侵入根部传导至叶片,以致中肋发生黄化,破坏叶绿素长出锈斑。(二)防治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2、宜早施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等。缺磷土壤,应早施、集中施过磷酸钙每亩施 30kg 或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忌追肥单施氮肥,否则加重发病。3、改造低洼浸水田,做好排水沟。绿肥做基肥,不宜过量,耕翻不能过迟。施用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均匀施用
10、。4、早稻要浅灌勤灌,及时耘田,增加土壤通透性。5、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酌施石灰,轻度搁田,促进浮泥沉实,以利新根早发。四、细菌性基腐病(一)识别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二)
11、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培育壮苗。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小苗要直栽浅栽,避免伤口。3、提倡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4、化学防治:可用 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隔710 天喷一次,连续 12 次。五、水稻纹枯病(一)识别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菌丝纠成的菌核。(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
12、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化学防治。 以保护稻株最后 34 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 、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代森铵水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六、稻 飞 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全州各地均有发生,种类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低热河谷地区两种飞虱混合发生,中海拔地区以白
13、背飞虱为主。为害水稻后,稻株叶片发黄,茎杆变黑,为害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落塘,导致严重减产。(一)识别稻飞虱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口成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翅 2 对,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一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内侧有粗刺。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能飞,能扑灯,能迁移;短翅型成虫不能作长距离迁飞,不能扑灯,但产卵多,繁殖快。(二)防治结合病虫预测预报,在低龄若虫盛期施药,每亩用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30 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 克,兑水 60 公斤喷雾;如果成虫若虫混合发生,且虫量比较大,用 25%噻嗪酮 30 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 100 克,兑水 60
14、 公斤喷雾,施药时要注意稻丛的中下部,做到均匀周到。还可用毒死蜱、氟虫腈、仲丁威、啶虫脒、吡蚜酮、异丙威等药剂进行防治。七、稻纵卷叶螟(一)识别成虫长 79 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 1 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 。卵 长约 l 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老熟时长 1419 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 710 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合理施肥
15、,使水稻生长发育健壮,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管水,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 23 天,杀死虫蛹。2、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我国稻纵卷叶螟天敌种类多达 80 余种,各虫期均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保护利用好天敌资源,可大大提高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纵卷叶螟天敌约 80 多种,各虫期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3、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药剂防治的策略,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的原则。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时期应根据不同农药残效长短略有变化,击倒力强而残效较短的农药在孵化高峰后
16、 13 天施药,残效较长的可在孵化高峰前或高峰后 13 天施药,但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结合其它病虫害的防治,灵活掌握。可选用 5%阿维菌素乳油、48毒死蜱乳油、3杀虫双颗粒剂、苏云金杆菌、4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八、三 化 螟三化螟俗称钻心虫,只为害水稻,以幼虫为害,造成枯心苗和白穗,影响水稻产量。雷响田和迟栽田受害比较严重。识别:蛾子淡黄色,前翅三角形,雌蛾前翅黄白色,中央有一黑点,腹部末端在产卵前有一丛明显的黄褐色绒毛;雄蛾体较小,前翅淡灰褐色,翅顶有一条黑色斜带纹,中央有一个小黑点,沿外缘有 7 个小黑点。卵块椭圆形,表面盖有黄
17、褐色绒毛,象半粒发霉的黄豆。幼虫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条透明的纵线。蛹圆筒形,雌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前,中足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的长度不到腹部长度一半;雄蛹的触角末端在前足末端之后,中足稍伸出翅芽,后足伸出翅芽很长,直到腹部末端附近。蛾子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生长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在秧田内多在叶片近尖端处,在大田内多在叶片的中上部。初孵化出的蚁螟在稻株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到邻近的稻株上。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苗,抽穗期受害,形成白穗。防治:在抓好预测基础上,于蚁螟孵化盛期施药防治。每亩用 25%杀虫双水剂 200 毫升,或 25%杀虫双水剂 100 毫升加 Bt
18、乳剂 100 毫升混用,也可用 50%巴丹可湿性粉剂 100 克或 40%三唑磷乳油 3050 克,兑水 4560 公斤均匀喷雾。也可以用乐果、乙酰甲胺磷、杀螟丹、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文山州常年玉米栽培面积在 200 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玉米灰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等。一、玉米大斑病识别: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
19、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其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上形成大型梭状(纺锤形)的病斑,一般长 510 厘米,宽 1 厘米左右(有的甚至可长达 1520 厘米,宽 23 厘米) 。防治:该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 23 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20、3、化学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25苯菌灵乳油 800 倍液,隔 10 天防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二、玉米小斑病识别: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 51624 毫米大小的椭圆形褐色
21、病斑,但病斑最长在 2cm 左右(小于大斑病) ,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 。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防治:以夏玉米为重点,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适期早播、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2、 轮作换茬,清洁田园。有条件的可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及时翻耕,存放的玉米秆应在播种前及时处理掉,以减少初侵染源。3、 适时早播,扩大春玉米比例。主要使玉米抽雄穗灌浆期提前,以避开最易发病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措施实行有一定的困难
22、,可配合其它措施。 4、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间隔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三、玉米灰斑病识别: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 0.530.530 毫米,到中后期多数病斑结合后叶
23、片变黄枯死,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好的良种作为种植品种。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减少发病机会。用于饲养牛马的玉米秆叶堆沤的农家肥要经过腐熟后才能施用于田间。3、适时早播。在田间湿度大或雨水来临之季,将往年播种时间提前 1015 天,错开 7、8 月份高温多雨多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降低灰斑病对玉米生长的为害和产量的损失,特别
24、是玉米抽穗期、灌浆期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4、开沟排水。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5、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每亩种植 38004000 株,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6、药剂防治时期。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为害特点,在药剂防治上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因为玉米灰斑病是先从每株玉米的脚叶由下往上发生为害和蔓延,早期先喷下部叶,其目的就是控制下部叶片上的病源不要往上爬,以达到控制病害。7、化学防治。可选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 多菌灵
25、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25%丙环唑 50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 500 倍液、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间隔 710 天一次,连防 23 次。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提高防效。辣椒病虫害及防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山州辣椒栽培密集逐年扩大,近几年来常年栽培面积都在 90万亩左右,主要病虫害种类有辣椒疫病、辣椒根腐病 、辣椒霜霉病、辣椒花叶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蛀果害虫、蚜虫等。一、辣椒疫病识别:辣椒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根部受害,幼苗呈立枯状。茎基部受害呈水浸状软腐,茎、叶急速萎蔫,幼苗倒伏枯死。成株叶片受害,上
26、生暗绿色病斑,不久扩大,使叶一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呈淡褐色,病叶易脱落。茎部症状同叶相似,病斑暗褐色,易从病部折倒,在极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生微细的白色霉状物。果实上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潮湿时软腐,干燥后变淡褐色枯缩。根部受害变褐腐烂,主根受害植株萎蔫枯死。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时一定要避开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应与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蔬菜进行倒茬。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菌量,降低发病率。3、培育无病壮苗。做好种子和苗床的消毒工作,并施入腐熟(堆沤) 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床土消毒,苗床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全面喷药
27、,防止病菌继续扩散蔓延,培育健壮无病苗。 (消毒方法为:种子消毒将种子用 52温水浸 30 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后播种;苗床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 8 克 40%乙磷铝,与 15 千克细土拌匀,播种时用 1/3 药土垫底,2/3 药土盖种。 )4、土壤处理。在定植前,应选用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 64%恶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泡辣椒根 1015 分钟,并进行灌穴,每穴浇灌 5060 毫升药水坐窝。也可结合整地用恶霜灵锰锌拌干细土撒在土壤中。达到杀灭土壤病菌的目的。5、加强管理。辣椒从育苗开始,就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满足辣椒生长发育对水肥的需求,促进
28、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实行氮、磷、钾配合施用,补施微量元素肥料,防止植株徒长。浅中耕。对于土壤湿度较大和土壤质地粘重的田块,在大行内进行浅中耕,以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力。注意灌水方法,严禁大水漫灌,改大水串灌为小水细灌或隔行浇水,有条件的可实行渗灌,尽量避免植株基部触水。后期遇连阴雨或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在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为的机械创伤,避免造成伤口,因为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6、拔除病株。发病始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清理出田外销毁。辣椒收获后,要彻底清理残枝落叶,集中销毁。科学轮作、加强肥水管理,尤其注意排水。
29、7、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 68%精甲霜 锰锌水分散粒剂 100 克或 80%代森锰锌 200 克,发病初期第一次施药,后视病害情况,每隔 714 天喷 1 次,连施 23 次。还可用烯酰吗啉、嘧菌酯、噁酮霜脲氰、氢氧化铜、唑醚代森联、霜脲 锰锌等,喷药要均匀周到,尤其要注意茎基部。二、辣椒根腐病识别: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及维管束,病株部分分枝和叶片变黄萎蔫,茎内维管束褐变,湿度大或生育后期茎基部或根茎部腐烂,有时可见粉红色菌丝及点状粘物质,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外,病原菌侵染幼苗的根茎部时,也可引起种子腐烂或幼苗猝倒;侵染种子后,可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该病近年为害呈上升趋势,成为生产
30、上的重要问题。防治:1、因地制宜种植早熟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实行与豆科、禾本科、乔本科作物进行 35 年轮作。3、选用无病种子。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亩喷兑好的药液 50 升,隔 10 天左右 1 次,连续 23 次。还可用福双毒死蜱、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药剂进行防治。采果前 3 天停止用药。三、辣椒青枯病识别:初期症状,仅表现为最幼嫩的 1 至几片叶萎蔫,最初萎蔫尚可恢复,以后趋于稳定。条件适宜时 23 天即可表现为全株萎蔫。叶片从下向上变黄退绿,后期呈褐色焦枯。防治:1、实行轮作:轻
31、病间隔 23 年,重病隔 45 年,与非茄科蔬菜轮作,最好与瓜类或禾本科作物轮作,能与水稻轮作最好,避免与茄科蔬菜相互接茬栽种。2、选用抗病品种。3、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每亩撒消石灰 50100 公斤,然后翻耙,调整酸性土质为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以减轻危害。4、培育无病苗。选没有育过茄科蔬菜等的苗床育苗,或更换苗床土,如河泥、稻田土等。用营养钵育苗最好,既壮苗又不伤根,可抗御病菌侵袭。5、化学防治。发病前适时喷淋 72%农用链霉素 4000 倍液,或多粘类芽孢杆菌 300 倍液浸种,苗期可用多粘类芽孢杆菌 200 克/亩进行浇泼,每 78 天喷药 1 次,连喷 34 次。甘蔗病虫害及防
32、治(一)甘蔗病害赤腐病:1、发病症状: 赤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 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在 52C 温水中加 50%苯莱特 1500 倍悬浮液浸种 2030 分钟,或用 52C 温水浸后再浸入 0.2%0.3%有机汞剂中 23 分钟;(3)及时消灭螟虫;(4)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病叶烧毁。眼斑病:甘蔗眼
33、斑病又称眼点病。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产蔗量减少 33%,蔗糖含量降低50%。(1)病状及发病规律主要病状:主要为害甘蔗嫩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褪绿小斑点,45 天后扩展为长 512 毫米,宽 36 毫米、长椭圆形的病斑,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病斑中央红褐色,周围具有一条草黄色的晕圈,随后病斑的一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并向叶尖方向延伸。发病规律:眼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过冬,翌年春雨来临即可萌发侵染。分生孢子*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一般从叶片的幼嫩组织侵入。本病在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发生,但在较低温度和较多雨量条件下也易发生。多从 4 月开始发生,79 月
34、为发病高峰期。阴雨天的早晨雾重,相对湿度大,土壤肥沃,施氮肥过多,眼斑病常暴发流行(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植株做种。大多数的栽培品种除 Co419、福引 79-8 外,都有一定的抗病性。 湿度较大的蔗田,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渍水;不要重施氮肥;适当剥除老叶,增加蔗田通风透光性。在发病初期,将发病中心的病叶剪除烧毁,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 50%苯来特 1000 倍稀释液,或 1:1:100 波尔多液,着重喷发病区周围,防止病菌蔓延。褐斑病:受害的症状为:受害叶片病斑大小不一,病斑红色或红褐色。受害严重的病叶,病斑老化,相互合并成更大的病斑,斑点为数甚多,遍布于叶片的两表面。病
35、斑先在老的叶片上出现,随着蔗株的伸长,不断向上继续侵染上部叶片,病叶未成熟而先干枯死亡。受害严重时,整片甘蔗的老叶全部发红,呈现“火烧”状。防治建议为:1、修剪蔗株下部病叶,利于通风;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病原物。2、增施 P、K 肥,促进新叶长出,提高蔗株光合作用。3、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7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务必选择晴朗天气,保证药效,控制病原菌蔓延(二)甘蔗虫害甘蔗害虫种类繁多,甘蔗生长不同时期,受不同虫害威胁,对甘蔗产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甘蔗虫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预防为主,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
36、律,进行农业、化学、生物等方法的综合防治,最终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防治虫害的目的。甘蔗螟虫:1、为害: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 1015,低者 25,高者可达 2040,减少甘蔗单位面积的有效茎。甘蔗拔节后,幼虫钻蛀蔗节,造成螟蛀节,一般为 510,高者达 2030。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每亩损失约 0.250
37、.5 吨,为害甘蔗的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种。2、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蔗螟、减少虫源;甘蔗收获时用小锄低砍,及时清除蔗田残茎、枯苗、枯叶,就地集中烧毁。蔗螟成虫羽化前,将秋、冬笋砍除。白螟发生为害的地区,榨季开始后,可集中人力把发生枯梢的蔗茎,先砍送交糖厂,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将蔗头犁起烧掉或将蔗田浸水 3 天,消除越冬虫源。除此之外,选择无螟害的健壮蔗苗作种苗,用石灰水浸种,可防止蔗种传播螟害。适当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蘖早生快发,减少螟害形成缺株。实行轮作,如甘蔗与水稻、番薯或蔬菜轮作,可减轻蔗螟为害。(2)割除枯梢可显著减轻为害。(3)及
38、时处理枯心苗:枯心苗发生后和成虫羽化前处理,先用小刀将枯心苗茎脚泥拔开,然后向虫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虫。(4)药剂防治 : 苗期以二点螟为主的蔗区,甘蔗下种后,盖上基肥,每亩施用 2乐果粉 10kg 或3呋喃丹颗粒剂 34kg,均匀撒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整个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显著减少,对天敌伤害也最小,同时还可防治蔗龟、白蚁等地下害虫及白螟。 发现刚孵化的条螟幼虫集中于甘蔗心叶食害,造成“花叶” 时,可用 50杀螟丹1000 倍液,每亩喷 100kg;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亚胺硫磷 500 倍液喷雾,或用 25杀螟腈 500 倍液喷雾。上述药剂重点喷雾蔗梢部三
39、丫叶处,效果好。如果幼虫进入茎内,则效果不佳。苗期以黄螟为主的蔗区,在卵盛孵期每隔 10 天用 5杀螟松乳剂 500 倍液喷雾;或用 90敌百虫结晶 500 倍液喷雾 1 次,要喷在三丫叶处。(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黄螟、二点螟、条螟等多种害虫的卵,使其不能变成幼虫,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将蔗螟消灭于卵期。(6)性诱剂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机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数量的性诱剂(仿生化合物,剂型为中空塑料管或线) ,气体弥漫于螟蛾交配活动层空间,干扰雄蛾,使其辨别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从而中断雌雄蛾性信息联系,中止交配活动,大大减少其繁殖量和虫口密度,是防治螟虫的一项新技术、一条新
40、途径。棉蚜虫:1、为害:甘蔗棉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2、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虫源:消灭有翅蚜于迁飞扩散前(11 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迁飞) 。对越冬寄主(割手密、芦苇、杂草等)进行清除,同时对秋植蔗进行喷药,以消灭越冬虫源。(2)及早检查和消灭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 月间棉蚜在大田呈点状发生,尚未大量扩散时,抓紧消灭。(3)人工抹杀:用纤维织物制成扫把,抹杀蔗叶上的棉蚜,抹杀时如蘸些药液,效果更佳。最好选择上午棉蚜群集未分散时进行。(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邻接,以减少传播
41、条件。(5)保护天敌: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虫、双星瓢虫、食蚜虻、草青岭等能捕食蚜虫,要加以保护。(6)药剂防治:用 40乐果 1000 倍液喷雾;或用 40乐果和 80敌敌畏各 250 克加水 750 升喷杀;或用 1200 倍 50杀虫灵(乙酰甲胺磷)喷杀。也可用 40乐果 5 倍液或50磷胺 10 倍液涂蔗茎,将有虫株的基部第二片青叶剥去,然后用毛笔或自制棉球沾上药剂于叶痕处环涂一圈,使其内吸杀虫。粉介壳虫:1、为害:蔗粉介着生于蔗茎的节下部蜡粉带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组织内汁液,排泄蜜露于茎的表面,常引起煤烟病的发生。靠种苗传播,或在连作蔗地搬迁。在温暖少雨的冬、春季,可助长其发育繁殖,若
42、温度与雨量都适宜时则大量发生。在水肥条件差、甘蔗生长不良的蔗田发生较多。2、防治方法:(1)严格选用无虫害健株作种苗,杜绝种苗传播。(2)注意剥除蔗叶,特别是虫害盛发期间。(3)下种前采用药剂处理种苗:用 50氯丹加 80敌敌畏(10.5)400 倍液浸种消毒2 分钟,收效好,并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或用 2石灰水浸种 24 小时,也有杀虫效果。蔗龟:1、为害:蔗龟种类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龟(突背蔗龟)和黄褐色蔗龟(齿缘金龟子)二点褐金龟和绿色金龟等最为严重。黑色蔗龟成虫及所有蔗龟幼虫都咬食蔗根及蔗茎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减少有效茎;而后为害地下茎部,受害蔗株遇台风易倒伏,遇干旱蔗叶
43、呈黄色,叶端干枯,影响甘蔗产量及蔗糖分。蔗龟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发株少,影响甘蔗产量。2、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与深耕: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或长期旱旱连作。由于几种蔗龟的幼虫一般分布在蔗头附近 1020cm 深处,化蛹时可深达 20cm 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进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虫及蛹于死地。(2)灌水驱杀:黑色蔗龟特别怕水淹,在 5 月份成虫盛发期,放水浸蔗地,让水漫过畦面 10 分钟,驱使成虫浮出水面,立即组织人力捕杀,并及时排水,以免影响甘蔗生长。防治幼虫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获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过泥面,浸 6 天左右,地下幼虫可全部
44、淹死。(3)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4)药剂防治:蔗龟为害严重的蔗区,在新植蔗下种时,用 3呋喃丹颗粒剂 34kg/亩施放于蔗沟内种苗上,然后覆土;黑色蔗龟成虫为害初期,每亩用 90敌百虫 500 克或50辛硫磷 500750 克对水 10001500 公斤淋施于蔗行间。蓟马:1、为害:甘蔗蓟马在我国主产蔗区均有分布。其体型细小,成、若虫喜背光环境,常栖息于尚未展开的甘蔗心叶内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片表皮组织,吸吮叶汁,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待叶片展开后,呈黄色或淡黄色斑块。蓟马为害严重时,叶尖卷缩,甚至缠绕打结,呈现黄褐色或紫赤色。蓟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节伸长期发生为害,一
45、般发生在干旱季节,并繁殖特别快。如蔗田因积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长缓慢时,蓟马为害便会加重;高温和雨季来临后,蓟马的发生会受到抑制。苗期生长慢的甘蔗品种受害程度比生长快的严重。2、防治方法:(1)施足基肥,促进苗期甘蔗生长旺盛,加速心叶展开,以减少为害。(2)药剂防治:用 40乐果乳剂或 50马拉硫磷乳剂 1000 倍液喷心叶;40敌敌畏1200 倍液或杀螟松 1000 倍液喷心叶。油菜病虫害及防治(一) 菌核病发生特点: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越冬越夏,在春后气温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侵入寄主最适温度为 20左右。油
46、菜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降水量多、阴雨连绵、相对湿度在 80以上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的田块发病都较严重。油菜始花期是菌核病感染流行的重要时机,加之部分田块田间种植密度大及时晴时雨天气等,都十分有利于菌核病的普遍发生且逐渐蔓延。防治技术: 除及时摘除病、老、黄叶等农业防治手段外,需立即用药剂防治,用 70% 甲基托布津 600 倍液,或 80% 多菌灵 600 倍液,或 40菌核净 600 倍液等,喷施植株中下部。由于带菌(有病)的花瓣是引起叶片、茎秆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掌握在油菜主茎盛花期至第一分枝盛花期(最佳防治适期)用药,每隔 710d 喷 1
47、次,连喷 23 次。(二)霜霉病发生特点: 油菜霜霉病属鞭毛南亚门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受时晴时雨天气的影响,油菜霜霉病也将严重发生并流行。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防治技术: 摘除基部黄叶、病叶并带离田间深埋或集中烧毁,以增强田
48、间通透性、降低和减少田间菌源基数外,应适时进行对口的药剂防治。当病株率达 20%以上时,开始喷洒 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 150-2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4%杀毒矾 M8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三) 病毒病发生特点: 油菜病毒病由芜菁花叶病毒(TuMV ) 、黄瓜花叶病毒(CMV)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油菜花叶病毒( YMV)等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其传毒媒介是蚜虫。一般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和杂草上越夏,秋季通过蚜虫传播至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小白菜上,再传至油菜地。春季干燥少雨、气温高,利于蚜虫大发生和有翅蚜迁飞,从而
49、导致该病易发生和流行;早播地靠近蔬菜地,或附近杂草丛生田,发病也较重。而成株期病害的流行则决定于油菜品种、播种期、传毒蚜虫、苗期气候条件和毒源作物等综合因素。防治技术: 除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适当迟播、清除田边杂草以及实行水旱轮作等综合农业措施外,应加强毒源蚜虫的防治,其防治药剂参照蚜虫防治药剂。(四)蚜 虫发生特点:油菜蚜虫属同翅目,蚜科,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桃蚜一年发生 20 多代,萝卜蚜一年发生 30 多代,它们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数蚜虫集中危害菜苔,进而影响开花结荚,并使嫩头枯焦。一般油菜播栽越早,从其它作物上(如十字花科等)飞来的蚜虫越多,受害就越重;另外后期若遇持续偏晴天气,则种群繁殖速度快,危害加重。防治技术: 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掌握防治标准,当有蚜株率达 10%,百株蚜量达 100200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