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概重点 (1).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30020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重点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毛概重点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毛概重点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毛概重点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毛概重点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概重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毛泽东思想1、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P13、14,稍加润色即可) 。

2、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科学内涵: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

3、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

4、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答: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础:广义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狭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历史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文化大革命”和苏联的兴衰;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补充: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如何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邓小平

5、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权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权: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4、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

6、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第三, 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关系:(1)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3)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

7、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以上三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5、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方式 答: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通过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引导说服教育的方针,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在不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基础上引导农民走互利合作的道路,使分散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经济,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与此同时,党中央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

8、农剥削的阶级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中央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将私营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一阶段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阶段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第三阶段是推而广之,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前途 答: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特点: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9、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前途:社会主义。 (4)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10、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答: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思想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参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

11、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 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理论成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113) ,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P115,注意领会精神!)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两个原则的阐述 答: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 如何理解“发展才

12、是硬道理”? 答: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

13、期性。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14、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 3.如何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是成功

15、的,社会主义是优越的。4.(21 世纪头 20 年是关键时期)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主义公平争议;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8)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 ;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

16、的生活水平。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答: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革命、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答: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17、)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的主客观依据答: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丧失了自主性,对人才以及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难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终很低,因此

18、邓小平希望建立和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相似的股份制企业制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中国国情。3.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右缺少的物质保证。4. 公有

19、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答: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而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5. 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和作用。 答: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地位、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

20、度的依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确看待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新的工业化战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坚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

21、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8.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生态文明;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 。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22、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依法治国的内涵,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

23、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根本任务。

24、答:基本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

25、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3、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答:思想道德建设: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献身精神,有丰富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纪律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要加强道德建设保护力度,加强政策导向性保

26、护。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铸造我国科技事业的新辉煌;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现实依据 答: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

27、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现实依据: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答:提出构建社会

28、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4、 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

29、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