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
2、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
3、出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4.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5.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6.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
4、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 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 毛泽东思想
5、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1987 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
6、论。11. “三个代表”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1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指各个
7、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式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1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4.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
8、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16.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9、,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 年 4 月,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18.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
10、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19. 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38 年 11 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
11、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20.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21.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
12、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统一战线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三者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5-3-1 经济成分变化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
13、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 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23. 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2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 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14、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5.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15、,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26.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村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手工业改造三步: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
16、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资方红利大体占 1/4。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 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 7 年,后来又延长 3 年,共计 10 年。27.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28.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 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