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95860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房屋建筑学教案完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房屋建筑学教案一章 民用建筑设计概论本章应着重掌握:1. 建筑的基本概念,分清什么是建筑物、构筑物。2. 按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来划分的耐火等级,理解耐火极限的具体判断条件。3. 掌握建筑模数的定义,掌握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数值及其适用范围。本章主要了解:1.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2.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1 节 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概念: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通过对空间的限定、组织而创造的人为的社会生活环境。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2

2、 节 建筑构成要素(一)建筑的构成要素及分类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物按照它的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1)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2)按照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3)按照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A 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

3、间,用小时表示。具体判定条件如下: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丧失隔火作用B 构件的燃烧性能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不燃烧体:即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天然石材。难燃烧体:即用难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如沥青混凝土构件。燃烧体:即用可燃或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材等。C 建筑的耐火等级:现行 GBJ16-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见建筑的耐火等级表所示。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性质重要的或规模宏大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很次

4、要的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承重墙和楼梯间的墙 非燃烧体 3.00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0.50支承多层的柱 非燃烧体 3.00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50 不燃烧体 0.50支承单层的柱 非燃烧体 2.50 非燃烧体 2.00 非燃烧体 2.00 燃烧体梁 非燃烧体 2.00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50 难燃烧体 0.50楼板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非燃烧体 0.25 非燃烧体 0.25 难燃烧体 0.15 燃烧体屋

5、顶的承重构件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0.50 燃烧体 燃烧体疏散楼梯 非燃烧体 1.50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1.00 燃烧体框架填充墙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0.50 非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隔墙 非燃烧体 1.00 非燃烧体 0.50 非燃烧体 0.50 难燃烧体 0.25防火墙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 非燃烧体 4.00(5)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100 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50100 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建筑:

6、耐久年限为 2550 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 15 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二)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构配件、建筑制品等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 100mm,以 M 表示,即 1M=100mm。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1)扩大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 3M,6M,12M,15M,30M,60M 共 6 个(2)分模数:分模数的基数为 1/10M,1/5M,1/2M 共 3 个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的幅度:A 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 1M20M。B

7、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 1M36M。C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 为 3M75M ;6M 为 6M96M ;12M为 12M120M;15M 为 15M120M ;30M 为 30M360M ;60M 为60M 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D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E 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 为 M/102M;M/5 为 M/54M;M/2 为M/2 10M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A 水平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B 竖向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C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

8、窗洞口尺寸。D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E 分模数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3 节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一)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个方面,一般是由建筑师来完成。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一般是由结构工程师来完成。设备设计:设备设计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采暖、空调通风、动力等方面的设计,由有关的设备工程师

9、配合建筑设计来完成。(二)建筑设计的程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落实设计任务: 建设单位必须具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城市建设部门同意设计的批文,方可向设计单位办理委托设计手续。熟悉设计任务书:A 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及一般说明。B 建设项目的组成,单项工程的面积,房间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C 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单方造价,土建设备及室外工程的投资分配。D 建设基地大小、形状、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现状,并附地形测量图。E 供电、供水、采暖、空调通风、电讯、消防等设备方面的要求,并附有水源、电源的接用许可文件。F 设计期限及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安排要求。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10、A 访问使用单位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调查同类建筑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全面掌握所设计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B 了解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如地方材料的种类、规格、价格,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构件预制能力,起重运输设备等条件。C 现场踏勘,对照地形测量图,深入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貌、周围环境,考虑拟建房屋的位置和总平面布局的可能性。D 了解当地传统经验、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及风土人情等。设计阶段的划分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大型和重要民用建筑工程在初步设计之前应进行方案设计优选。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工程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任务与要求:

11、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收集到的必要基础资料,结合基地环境,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对建筑总体布置、空间组合进行可能并合理的安排,提出二个或多个方案供建设单位选择。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一般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工程概算等四部份,具体的图纸和文件有:A设计总说明: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依据,设计意图及方案特点,建筑结构方案及构造特点,建筑材料及装修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结构、设备等系统的说明。B建筑总平面图:比例 1:500、1:1000,应表示用地范围,建筑物位置、大小、层数及设计标高、道路及绿化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复杂时,应表示

12、粗略的竖向设计意图。C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比例 1:100、1:200,应表示建筑物各主要控制尺寸,如总尺寸、开间、进深、层高等,同时应表示标高,门窗位置,室内固定设备及有特殊要求的厅、室的具体布置,立面处理,结构方案及材料选用等。D工程概算书:建筑物投资估算,主要材料用量及单位消耗量。E大型民用建筑及其他重要工程,必要时可绘制透视图、鸟瞰图或制作模型施工图设计阶段:任务与要求: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相互交底、核实核对,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做到整套图纸

13、齐全统一,明确无误。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和文件:A建筑总平面图:比例 1:500、1:1000、1:2000。应表明建筑用地范围,建筑物及室外工程(道路、围墙、大门、挡土墙等)位置,尺寸、标高、建筑小品,绿化美化设施的布置,并附必要的说明及详图,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及工程复杂时应绘制竖向设计图。B建筑物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比例 1:50、1:100、1:200。除表达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内容以外,还应详细标出门窗洞口、墙段尺寸及必要的细部尺寸、详图索引。C建筑构造详图:建筑构造详图包括平面节点、檐口、墙身、阳台、楼梯、门窗、室内装修、立面装修等详图。应详细表示各部份构件关系、材料尺寸及做法、必

14、要的文字说明。根据节点需要,比例可分别选用1:20、1:10、1:5、1:2、1:1 等。D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纸,如基础平面图、结构布置图、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水电平面图及系统图,建筑防雷接地平面图等。E设计说明书:包括施工图设计依据、设计规模、面积、标高定位、用料说明等。F结构和设备计算书。G工程预算书4 节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一)建筑设计的要求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设计和建造房屋

15、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核算,重视经济领域的客观规律,讲究经济效果。房屋设计的使用要求和技术措施,要和相应的造价、建筑标准统一起来。考虑建筑美观要求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精神上的感受。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单体建筑是总体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单体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例如原有建筑的状况、道路的走向、基地面积大小以及绿化等方面和拟建建筑物的关系。新设计的单体建筑,应使所在基地形成协调的外部空间组合和良好的室外环境。(二)建筑设计的依据使用功能(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

16、空间尺度我国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平均高度分别为 1670 mm 和 1560 mm,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见下图所示。(2)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影响。(2)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基地地形平缓或起伏,基地的地质构成、土壤特性和地耐力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建筑构造处理和建筑体型都有明显的影响。(3)水文小 结 1.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建筑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

17、2.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3.建筑物按照它的使用性质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大小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按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而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4.GBJ2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模数、基本模数、导出模数、模数数列以及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5.建筑设计是指设

18、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所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由建筑师完成,建筑工种是龙头,常常处于主导地位。6.建筑设计是有一定程序和要求的工作,因此设计工作必须按照其设计程序和设计要求做好设计的全过程工作,对收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几个阶段,应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难易程度而定。7.建筑设计的依据是做好建筑设计的关键,既满足使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又是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满足合理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这些依据主要有使用功能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因素。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1 节.平面设计的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

19、用性质来分析,建筑物由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组成。1 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2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联系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2 节.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一) 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1 从主要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来分类有:(1)生活用房间:住宅的起居室、卧室、宿舍和招待所等。(2)工作学习用的房间:各类建筑中的办公室、值班室,学校中的教室、实验室等。(3)公共活动房间:商场的营业厅、剧院、电影院的观众厅、休息厅等。2 使用房间平面设计的要求主要有:(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

20、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和疏散安全,并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3)房间的构成应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4)室内空间、顶棚、地面、各个墙面和构件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二)房间的面积为了深入分析房间内部的使用要求,我们把一个房间内部的面积,根据它们的使用特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2)人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包括使用家具及设备时,近旁所需面积)(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房间的形状民用建筑常见的房间形状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在设计中,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

21、式与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当然,矩形平面也不是唯一的形式。一些有特殊功能和视听要求的房间如观众厅、杂技场、体育馆等房间,它的形状则首先应满足这类建筑的单个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房间形状的确定,取决于功能、结构和施工条件,也要考虑房间的空间艺术效果。(四)房间的尺寸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房间尺寸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 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2) 满足视听要求。(3) 良好的天然采光。(4) 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五)房间

22、的门窗设置门的宽度及数量房间中门的最小宽度为 700mm,是由人体尺寸、通过人流股数及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民用建筑常用门的宽度为: 分户门:10001200mm;住宅卧室:900mm ;卫生间:700mm;厨房:800mm ;阳台:800mm;教室、办公室:1000mm ;窗的面积为获取良好的天然采光,保证房间足够的照度值,房间必须开窗。窗口面积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房间面积及当地日照情况等因素来考虑。门窗位置房间门窗位置直接影响到家具布置、人流交通、采光、通风等。因此,合理地确定门窗位置是房间设计又一重要因素所示。(1)门窗位置应尽量使墙面完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和合理地组织人行通道。

23、(2)门窗位置应有利于采光通风。(3)门的位置应方便交通、利于疏散。门窗的开启方向门窗的开启方向一般有外开和内开,大多数房间的门均采用内开方式,可防止门开启时影响室外的人行交通。3 节.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一) 厕所设计1 厕所设备及数量:厕所卫生设备主要有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水池等。一般民用建筑每一个卫生器具可供使用的人数参考 部分建筑厕所设备参考指标表所示。2 厕所的布置厕所的平面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共厕所。另一种是专用厕所。(二) 浴室、盥洗室设计浴室和盥洗室的主要设备有洗脸盆、污水池、淋浴器、浴盆等。除此以外,公共浴室还有更衣室,其中主要设备有挂衣钩、衣柜、更衣凳等。设计时可

24、根据使用人数确定卫生器具的数量。同时结合设备尺寸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房间布置。(三)厨房设计这里主要讲住宅、公寓内每户使用的专用厨房。家用厨房的主要设备有灶台、案台、水池、贮藏设施及排烟装置等,家用厨房的使用现状包括厨房、餐厅合用和厨房、餐厅分开两种情况。厨房设计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尽量利用厨房的有效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施,如壁龛、吊柜等;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为使用方便、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创造条件。厨房的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L 形、U 形等几种4 节.交通联系部分设计一 走道设计走道又称为过道、走廊。凡走道一侧或两

25、侧对外开敞者称为走廊。按走道的使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为交通需要而设置的走道,不允许安排作其它功能的用途。(2)主要为交通联系同时也兼有其它功能的走道,这时过道的宽度和面积应相应增加。(3)多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走道。为了满足人的行走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要求,我国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学校、商店、办公楼等建筑的疏散走道、楼梯、外门的各自总宽度不应低于 表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的规定。走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等级及防火规范来确定。最远房间出入口到楼梯间安全出入口的距离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二 楼梯设计1 楼梯的形式与位置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行跑梯、平行双跑梯、三跑梯

26、等形式,此外,还有弧形、螺旋形、剪刀式等多种形式。民用建筑楼梯的位置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等2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来确定。所有楼梯梯段宽度的总和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最小宽度进行校核。三 电梯、扶梯、坡道设计1 电梯电梯按其使用性质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消防电梯、客货两用电梯、杂物梯等几类。电梯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单面式和对面式。2 扶梯自动扶梯是一种在一定方向上能大量、连续输送流动客流的装置。除了提供乘客一种既方便又舒适的上下楼层间的运输工具外,自动扶梯还可引导乘客走一些既定路线,以引导乘客

27、和顾客游览、购物。并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3 坡道坡道的特点是上下比较省力(楼梯的坡度在 3040左右,室内坡道的坡度通常小于 10),通行人流的能力几乎和平地相当,但是坡道的最大缺点是所占面积比楼梯面积大得多。四 门厅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分配人流,完成室内外空间过渡及各方面交通(过道、楼梯等)的衔接。在建筑设计中,常常由于自然地形、布局特点、功能要求、建筑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采用对称式门厅和非对称式门厅。5 节.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一 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 1.使用功能(1)合理的功能分区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次关系 内外关系 联系与分

28、隔 (2)明确的流线组织2.结构类型(1)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根据受力方式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等三种方式。 (2)框架结构主要特点是:支承建筑空间的骨架如梁、柱是承重系统,而分隔室内外空间的围护结构和轻质隔墙是不承重的。(3)空间结构随着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结构理论的进步,促使新型高效的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大跨度的新型空间结构,如薄壳、悬索、网架等。3.设备管线 4.建筑造型二 平面组合形式建筑由于使用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平面组合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房间组合起来。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1 走道式组合: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

29、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沿走道(走廊)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道,通过走道相互联系;各房间基本上不被交通穿越,能较好地保持相对独立性;走道式组合的优点是:各房间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这种形式建筑特别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数量较多的重复空间组合,如学校、宿舍、医院、旅馆等。2 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的序列组织空间。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不再通过走道联系。这种形式通常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使用房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下形成的组合方式,如展览馆、火车站、浴室等建筑类型。套间式组合按其空间序列的不同又可分为串联式和

30、放射式两种。串联式是按一定的顺序关系将房间连接起来,放射式将各房间围绕交通枢纽呈放射状布置。3 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公共活动的大厅为主穿插布置辅助房间。这种组合的特点是主体房间使用人数多、面积大、层高大,辅助房间与大厅相比,尺寸大小悬殊,常布置在大厅周围并与主体房间保持一定的联系。4 单元式组合: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称为单元。将一种或多种单元按地形和环境情况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重复组合起来成为一幢建筑,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组合的优点是能提高建筑标准化,节省设计工作量,简化施工,同时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置紧凑,单元与单元之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除此以

31、外,单元式组合布局灵活,能适应不同的地形,形成多种不同组合形式,因此,广泛用于大量性民用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等。三 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1 功能分区的基地环境平面功能分区是将各部分建筑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部分划分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功能区,各区相对独立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朝向建筑物的朝向主要是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综合的因素。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可以用高度角和方位角来确定。2 间距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从右下图中可以看出,从早晨到晚上太阳的高度角

32、在不断变化,春夏秋冬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小 结1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包括房间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两部分。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平面组成均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个基本组成部分。2主要使用房间设计涉及到房间面积、形状、尺寸、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疏散等问题,同时,还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并保证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等。3辅助使用房间也是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与主要使用房间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这类房间设备管线较多,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布置和与其它房间的位置关系。4建筑物内部各房间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均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交通联系部分在满足疏

33、散和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足够的尺寸、流线简捷、明确,有明显的导向性、有足够的高度和舒适感。5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时,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需求是首要的原则,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6民用建筑平面组合常用的方式有走道式、套间式与大厅式、单元式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新的形式将会层出不穷,因此,在学习中应不断地总结和提高。7建筑组合设计必须密切结合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单体建筑都将建造在一个特定的建筑地段上,基地环境、大小、形状、地形起伏变化、气象、道路及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制约建筑组合设计的重要因素。 8建筑组合设计时日照通风条件、防火安全、噪

34、声、污染等,对确定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对于一般性建筑而言,日照间距是确定建筑物之间间距的主要依据。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1 节 房间的剖面形状(一)使用要求对剖面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建筑采用矩形,如住宅、学校、办公楼、旅馆、商店等。有视线要求的房间(影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教学楼中阶梯教室等) 剖面形状:地面的升起坡度、设计视点选择、座位排列方式、排距、视线升高值 C。有音质要求的房间(剧院、电影院、会堂):声能分布均匀、防止回声、避免声聚焦、观众厅声学特点。(二) 结构、材料和施工对剖面的影响优先考虑采用矩形剖面。大跨度建筑的房间剖面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于砖混结构的

35、内部空间特征。(三)采光、通风对剖面的要求房间进深不大,采用侧窗采光和通风房间进深较大,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常设置各种形式的天窗,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剖面形状。 特殊要求的房间为使室内照度均匀、稳定、柔和、并减轻和消除眩光的影响、避免直射阳光损害陈列品,常设置各种形式的采光窗。2 节.房屋高度的确定(一)房屋的净高和层高1.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人体活动要求,家具设备的影响2.采光、通风要求 3. 结构高度及其布置方式的影响 1)在满足房间净高要求的前提下,其层高尺寸随结构层的高度而变化。结构层愈高,则层高愈大;结构层高度小,则层高相应也小。 2)坡屋顶建筑的屋顶空间高度,不做吊顶时可充分利用

36、屋顶空间,房间高度可较平屋顶建筑低。4.建筑经济效果5.室内空间比例1)房间比例应给人以适宜的空间感觉。2)不同的比例尺度往往得出不同的心理效果。3)处理空间比例时,可以借助一些手法来获得满意的空间效果。(二)窗台高及室内外地面高差窗台高:1. 窗台高度一般常取 9001000mm。2. 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差:1. 室内外高差主要由以下因素确定。(1)内外联系方便,室外踏步的级数常以不超过四级(600mm) 。仓库为便于运输常设置坡道,其室内外地面高差以不超过 300mm 为宜。(2)防水、防潮要求:底层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 150mm 以上。(3)地形及环境条件:山地和

37、坡地建筑物,应结合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室外道路布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底层地面标高。(4)建筑物性格特征:一般民用建筑室内外高差不宜过大;纪念性建筑除常借助于室内外高差值的增大,以增强严肃、庄重、雄伟的气氛。2. 在建筑设计中,一般以底层室内地面标高为0.000,高于它的为正值,低于它的为负值。3 节.房屋的层数(一) 使用要求对房屋层数的影响1.住宅、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可采用多层和高层。2.托儿所、幼儿园等建筑,其层数不宜超过三层。医院门诊部层数也以不超过三层为宜。3.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宜建成低层。(二)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的要求1. 混合结构的建筑一般为 16 层。常用于一般大量性民用建筑,

38、如住宅、宿舍、中小学教学楼、中小型办公楼、医院、食堂等。2. 多层和高层建筑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层数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 3.空间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大跨度建筑,如影剧院、体育馆、仓库、食堂等。4. 确定房屋层数除受结构类型的影响外,建筑的施工条件、起重设备、吊装能力以及施工方法等均对层数有所影响。(三) 环境与规划对房屋层数的影响1.房屋的层数与所在地段的大小、高低起伏变化有关。2.确定房屋的层数要符合各地区城市规划部门对整个城市面貌的统一要求。3. 风景园林区适宜采用小巧、低层的建筑群。(四)建筑防火对房屋层数的影响建筑物层数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防

39、火分区间耐火等级 最多允许层数 最大允许长度/m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 2备 注 一、二级按本规范第 1.0.3条的规定 150 25001.剧院、体育馆等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放宽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应设在四层及四层以上三级 5 100 1200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应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2.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不应超过二层3.医院、疗养院不应超过三层四级 2 60 600 学校、食堂、菜市场等不应超过一层4 节.建筑空间组合与利用(一) 建筑空间的组合1.重复小空间的组合这类空间常采用走道式和单元式的组合方式,如住宅、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常将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近的房间

40、组合在同一层上,以楼梯将各垂直排列的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有的建筑由于使用要求或房间大小不同,出现了高低差别。如学校中的教室和办公室,可将它们分别集中布置,采取不同的层高,以楼梯或踏步来解决两部份空间的联系。2. 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1)以大空间为主穿插布置小空间(2)以小空间为主灵活布置大空间(3)综合性空间组合3. 错层式空间组合当建筑物内部出现高低差,或由于地形的变化使房屋几部份空间的楼地面出现高低错落现象时,可采用错层的处理方式使空间取得和谐统一。(1)以踏步或楼梯联系各层楼地面以解决错层高差(2)以室外台阶解决错层高差4. 台阶式空间组合台阶式空间组合的特点是建筑由下至

41、上形成内收的剖面形式,从而为人们提供了进行户外活动及绿化布置的露天平台。此种建筑形式可采用竖向叠层、向上内收、垂直绿化等手法丰富建筑外观形象。(二) 建筑空间的利用1 夹层空间的利用在公共建筑中的营业厅、体育馆、影剧院、候机楼等,常采取在大空间周围布置夹层的方式。从而达到利用空间及丰富室内空间的效果。但应特别注意楼梯的布置和处理。2 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常利用房间上部空间设置搁板、吊柜作为贮藏之用。3 结构空间的利用利用墙体空间设置壁龛、窗台柜,利用角柱布置书架及工作台。 设计中还应将结构空间与使用功能要求尽量统一,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4 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采取降低平台下地面标高或增

42、加第一梯段高度以增加建筑楼梯间底层休息平台下的净空高度,可布置贮藏室及辅助用房和出入口。可以利用楼梯间顶层一层半空间高度布置一个小贮藏间。常利用民用建筑走道上空布置设备管道及照明线路,布置贮藏空间。小结1.剖面设计包括剖面造型、层数、层高及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等。2.房间剖面形状的确定应考虑房间的使用要求、结构、材料和施工的影响,采光通风等因素。大多数房间采用矩形,这是因为矩形规整,对使用功能、结构、施工及工业化均有利。3.建筑物层数的确定应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结构、材料和施工的影响,城市规划及基地环境的影响,建筑防火及经济等的要求。4.建筑物层数的确定应考虑使用功能、采光通

43、风、结构类型、设备布置、空间比例、经济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窗台高度与房间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室内外地面高差应考虑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要求,地形及环境条件,建筑物习惯特征等因素。5.剖面空间组合包括重复小空间组合,体量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综合性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等方式,充分利用空间的处理方式有:利用夹层空间,房间上部空间,楼梯间及走道空间,墙体空间等。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1 节.影响体型及立面的因素(一) 使用功能对体型及立面的影响房屋外部形象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须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二) 物质技术条件对体型及立面的影响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必

44、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1 混合结构的立面处理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立面处理3 空间结构的体形处理4 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建筑造型具有一定的影响。(三) 规划与环境对体型及立面的影响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1.位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形起状变化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并与环境融为一体。2.位于城市街道和广场的建筑物,建筑造型设计要密切结合城市道路、基地环境、周围原有建筑物的风格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等。2 节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一) 统一与变化建

45、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如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形体由于它们的形状简单、明确与肯定,很容易取得统一。2.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复杂体量的建筑在外形设计中,应恰当地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以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二)均衡与稳定1. 均衡与稳定的概念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

46、;稳定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2. 处理建筑物的均衡与稳定应考虑各建筑造型要素质量轻重感的处理关系。3. 可通过对称均衡的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4. 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偏于建筑的一侧,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达到目的。它与对称均衡相比显得轻巧、活泼。5. 达到建筑物稳定的不同手法(三)韵律1. 韵律的概念。 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或渐变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性,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2.利用建筑物存在的很多重复的因素,有意识地对

47、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或渐变的处理,能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四)对比 1. 对比的概念。在二物之间彼此相互衬托作用下,使其形、色更加鲜明、如大者更觉其大、小者更觉其小、深者更觉其深、浅者更觉其浅,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深刻的印象称为对比。2. 在建筑造型同一要素之间通过对比,相互衬托,就能产生不同的形象效果。在建筑设计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五)比例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无论是整体或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2.建筑

48、物的各部份一般是由一定的几何形体所构成。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有意识地注意几何形体的相似关系,对于推敲和谐的比例是有帮助的。(六)尺度1. 尺度的概念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2. 在建筑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因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3. 尺度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法:(1)自然的尺度(2)夸张的尺度(3)亲切的尺度3 节.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一) 体型的组合1.单一体型 单一体型组合常有两种处理方式。2.单元组合体型单元组合体型是将几个独立体量的单元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住宅、学校、医院

49、等常采用单元组合方式。这种组合体型具有以下特点:(1)组合灵活(2)单元本身应具有良好的造型 (3)单元连续重复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 3.复杂体型复杂体型是由两个以上的体量组合而成的,体形丰富,更适用于功能关系比较复杂的建筑物。由于复杂体型存在着多个体量,则必然存在着体量与体量之间相互协调与统一的问题。在组合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型组合的主从关系(2)体型组合的对比与变化(3)体型组合的均衡与稳定(二) 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1. 结合地形巧妙地进行转折与转角处理,可以增加组合的灵活性并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完整统一。2. 转折主要是指建筑物顺道路或地形的变化作曲折变化。形成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完整统一的外观形象。3. 转角地带的建筑体型常采用主附体结合,主从分明的方式。也可采取局部体量升高以形成塔楼的形式。(三)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复杂体型组合设计中常采取以下几种连接方式:(1) 直接连接(2) 咬接(3) 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四)立面设计1.立面的比例尺度立面的比例和尺度的处理是与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和结构类型分不开的,立面设计常借助于门窗、细部等的尺度处理反映出建筑物的真实大小。2. 立面的虚实与凹凸处理的立面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