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288512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胶体金的性质、制备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胶体金溶液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 l150 nm之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始于1971年,Faulk 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沙门氏菌,此后他们把胶体金与多种蛋白质结合.1974 年 Romano等将胶体金标记在第二抗体(马抗人IgG)上,建立了间接免疫胶体金染色法。1978 年 geoghega发现了胶体金标记物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在免疫化学中的这种应用,又被称为免疫金之后,许多学者进一步证实胶体金能稳定又迅速地吸附蛋白质,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无明显改变它可以作为探针进行细胞表面和

2、细胞内多糖、蛋白质、多肤、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确定位,也可以用于日常的免疫诊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因而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IGS),光镜水平的免疫金银染色(IGSS),以及肉眼水平的斑点免疫金染色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1.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 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 H+则分散

3、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 30nm 以上的)多呈椭圆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态。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

4、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2.胶体金的特性2.1胶体性质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 1100nm,微小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在液体中,成为胶体金溶液。胶体金因而具有胶体的多种特性,特别是对电解质的敏感性。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

5、态,使分散的单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从液体中沉淀下来。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体金、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2. 2呈色性微小颗粒胶体呈红色,但不同大小的胶体呈色有一定的差别。最小的胶体金(25nm)是橙黄色的,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是酒红色的,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则是紫红色的。根据这一特点,用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粗略估计金颗粒的大小。 3.近 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max)在5

6、10550nm 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 max 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粒胶体金的 max 则偏于短波长,表 1所列为部分胶体金的max。表 1 四种粒径胶体金的制备及特性胶体金特性 胶体金粒径(nm) 1柠檬酸三钠加入量(ml)* 呈色 max 16 2.00 橙色 518nm 24.5 1.50 橙红 522nm 41 1.00 红色 525nm 71.5 0.70 紫色 535nm 3.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有多种制备方法,常用的有:柠檬酸三钠还原法、柠檬酸三钠鞣酸混合还原法、白磷还原法、抗坏血酸还原法、乙醇超声波还原法等。但制备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极大的影响着胶体金的质量

7、,应予以注意:(1)氯金酸易潮解,应干燥、避光保存。(2)氯金酸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配制氯金酸水溶液时,不应使用金属药匙称量氯金酸。(3)用于制备胶体金的蒸馏水应是双蒸馏水或三蒸馏水,或者是高质量的去离子水。(4)是以制备胶体金的玻璃容器必须是绝对清洁的,用前应先经酸洗并用蒸馏水冲净。最好是经硅化处理的,硅化方法可用 5二氯甲硅烷的氯仿溶液浸泡数分钟,用蒸馏水冲净后干燥备用。4.胶体金的鉴定胶体金的制备并不难,但要制好高质量的胶体金却也并非易事。因此对每次制好的胶体金应加以检定,主要检查指标有颗粒大小,粒径的均一程度及有无凝集颗粒等。肉眼观察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和方便的检定方法,但需要一

8、定的经验。良好的胶体金应该是清亮透明的,若制备的胶体金混浊或液体表面有漂浮物,提示此次制备的胶体金有较多的凝集颗粒。在日光下仔细观察比较胶体金的颜色,可以粗略估计制得的金颗粒的大小。当然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扫描 max 来估计金颗粒的粒径。结制备的胶体金最好作电镜观察,并选一些代表性的作显微摄影,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胶体金的平均粒径。5.胶体金的稳定性及免疫胶体金的贮存胶体金具有很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在稳定因素不受破坏时自身凝聚极慢,可放置数年不发生凝聚。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电解质、溶胶浓度、温度、非电解质等。金溶胶必须有少量电解质作稳定剂,但浓度不宜过高。高浓度亲水性非电解质能剥去胶粒外面的水化膜使

9、其凝聚。少量的高分子物质促使溶胶凝聚,但一定量的高分子物质反而可增加溶胶稳定性,如蛋白质、葡萄糖、PEG20000 等的加入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当金溶胶吸附蛋白质后,溶胶的稳定性随溶液 pH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取决于吸附蛋白质的等电点,如 ConA,过氧化物酶等,当 pH较低时保持稳定,提高pH则显得不稳定,接近等电点或略高时又变得稳定了。标记后的胶体金溶液可用 0.20.5mg/ml PEG20000 作为稳定剂。在 410贮存数月有效,不宜冰冻。贮存中可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凝聚,可离心除去。6.胶体金的应用6.1胶体金在电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应用电镜水平的研究最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其最大优

10、点是可以通过应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或结合酶标进行双重或多重标记。直径为 315nm 胶体金均可用作电镜水平的标记物。315nm 的胶体金多用于单一抗原颗粒的检测,而直径 15nm 多用于检测量较多的感染细胞。胶体金用于电镜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悬液或单层培养中细胞表面抗原的观察。单层培养中细胞内抗原的检测。组织抗原的检测。6.2胶体金在光镜水平的应用胶体金同样可用做光镜水平的标记物,取代传统的荧光素、酶等。各种细胞涂片、切片均可应用。主要用于:用单克窿抗体或抗血清检测细胞悬液或培养的单层细胞的膜表面抗原。检测培养的单层细胞胞内抗原,组织中或亚薄切片中抗原的检测。6.3凝集试验:单分散的免疫金溶胶呈清澈透明的溶液,其颜色随溶胶颗粒大小而变化,当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专一性反应后出现凝聚,溶胶颗粒极度增大,光散射随之发生变化,颗粒也会沉降,溶液的颜色变淡甚至变成无色,这一原理可定性或定量地应用于免疫反应。此外,胶体金在流式细胞仪,免疫印痕技术,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7.结语 近 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胶体金必将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