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经典形式: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变式:1、理清文章的思路,补全下面的情节。XXX XXX 2、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时间 情节 结果XXX XXXXX XXXXX XXXXXXXX 3、本文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4、本文叙述了 XXXXXX 的故事。 (10 字以内)5、仿照示例,概括选文某部分或某段落内容。技巧指南一、理清内容思路: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线索类型:1、人物线索;2、物品线索;3、感情线索;4、事件线索;5、时间线索;6、空间线索。其次,要掌握三种方法: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
2、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3、注意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因为“情”通常是记叙文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二、概括内容要点。1、概括事件。可采用“六要素”综合法,即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2、概括段意或层意。方法有: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同时也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的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段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合并法。即先逐段或逐层概括,然后再将各段或各层的意思合并起来,整合成一句完整的话。3、概括情节的某一部分。做法为:先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然后抓住
3、人物、事件等要素,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概括。早春迎笑吴翼民没有想到在去故乡苏州佛门胜地灵岩山的山道上见到了儿时最具乡土风味的小吃腌金花菜。屈指算来,已经有四十余年没有登临灵岩山了。只记得从前是乘船前往,恰逢春晓雨酥,船在淅沥雨声中穿过一座座拱桥,沿岸杨柳鹅黄嫩绿,梅枝疏影横斜,拂帘眺望,溟濛中便见山巅笼罩着雨雾的佛殿宝塔飞檐挑角如仙境一般。这回早春游灵岩,穿过山脚下的一片园林进入山道,人竟是摩肩接踵的热闹。此间管理者很大气,景区不收门票,进寺也只须一元的香花费,沿途还送每人三炷棒香,广播里一再关照人们,要有序进香,保持佛殿洁净,以供奉鲜花为宜。山道上人多,沿途的摊贩便跟着热闹,几乎清一色是
4、卖早春时令小吃腌金花菜者,一声声“阿要腌金花菜黄楝头”的柔糯叫卖声此起彼伏。这是郊区妇人的一项副业,隔年采得大田的苜蓿和楝树嫩芽腌渍装甏,开春即可取出做生意啦。她们一个春季的收入可抵了全年的零花开销。此项副业一度式微,眼下有所恢复,但城里仍罕见,想不到在灵岩山道上却是邂逅上了。摊主依然都是中老年妇人,都操一只篾篮,停歇在山道边或凉亭内,遇有买主,便摊开一张巴掌大的白纸,用筷子搛一撮嫩黄的腌金花菜,撒点甘草粉,能闻得到腌金花菜散发出的酸酸的味道,引得人口水直咽。遥想童年时代,满城都是卖腌金花菜的郊区妇人,一分二分就能杀得馋痨,酸酸的鲜鲜的,夹着甘草的香甜,有嚼劲,更开胃。问一下价钱,现在需三元一
5、摊起售了,据当下物价,也合理。我们沿着青砖砌就的登山御道,一路向上登着,我便一路向同去的女儿女婿和外孙说起儿时吃腌金花菜的感受,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名唤“迎笑亭”的亭子附近。此亭挂着“南无阿弥陀佛”匾,大概取“弥勒笑口常开迎客”之意吧。按我的经验,三分之一山路已经走迄。女儿再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要买来腌金花菜尝新,我说同样买腌金花菜,须挑光鲜干净些的卖主,也许要卫生些吧。当女儿向道旁一位装束利索的中年妇人叫买的时候,此中年妇人竟然指示我女儿到迎笑亭向一位老太太购买。我们都以为那阿婆大概是这位妇人的母亲或者婆婆,一问,阿婆居然只是此妇人的村邻。妇人动情说,那位阿婆日子不好过,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找
6、理由不肯赡养她,她只能自食其力苦度时日,开春后每天都上山卖腌金花菜挣点儿开销。他们一伙同村的卖主相约把最好的设摊点迎笑亭让与她,也先把生意让给她做,让她多挣些钱,早些收摊回家。连日来,阿婆确最早卖完满满的一篮腌金花菜。她们这一拨同村的女人看到阿婆蹒跚着收摊下山,方始心定。中年妇人还说,顾客都是上山烧香拜佛来的,十有八九诚心诚意听从她的指点,先去做成那位老阿婆的生意呢。我一听这位妇人的说辞,当即让女儿去亭子处向阿婆买腌金花菜。女儿有些犹豫,怕中了什么圈套。我说,都是诚心上山礼佛来的,善心可鉴,应该毋庸置疑。果然,进得迎笑亭内,一眼看去,阿婆周围都是伸手买腌金花菜者。那位瘦弱的阿婆一边做着生意,一
7、边善善笑着,连连念着“阿弥陀佛”我心中油然涌现四字早春迎笑。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 分)文章记叙了“我”登临灵岩山的途中购买腌金花菜的见闻和感受。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 分)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一声声“阿要腌金花菜黄楝头”的柔糯叫卖声此起彼伏。“此起彼伏”指卖腌金花菜者的叫卖声连续不断。 女儿再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要买来腌金花菜尝新。“跃跃欲试”指女儿想买腌金花菜的急切心情。 4、中年妇女为什么指示“我”女儿要迎笑亭购买那位老太太的腌金花菜?(3 分)因为那位老太太的儿女不肯赡养她
8、,她自食其力,同村妇女先把生意让给她做,让她多挣些钱,早些收摊回家。 5、读完全文,谈谈你对“早春迎笑”的理解。 (3 分)“早春迎笑”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真诚的笑意传递着善念,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爱在身后二十米郝金红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 “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 “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面对我的拒
9、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 “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外面漆黑一片,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 “你怕不怕?”我问小栓。 “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 ”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过这段坎坷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
10、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 “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
11、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 ”“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 “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 ”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
12、悄悄地跟着,他是那么小心翼翼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3 分)“我”上初中时,每天要起早赶十几里的山路。起初,父亲要送我,被“我”拒绝了。直到“我”考上师范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被“我”拒绝后,仍坚持每天在离“我”二十米后的山路上偷偷地护送“我”上学。有一次,竟意外地负了伤。 “我”听后,倍受感动。 2、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认为,应将文章标题“爱在身后二十米”改为“父亲的谎言” ,你认为
13、好吗?为什么?(4 分)不好。 “爱在身后二十米” ,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所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文题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父亲的谎言” ,虽然也切合题意,但显得平淡直露,缺少韵味。 3、根据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4 分)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 ”(面对“我”的追问,父亲为何“呵呵一笑”?)父亲生怕儿子为他担心,特意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以此来打消儿子的顾虑。 “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 (“我”为何“惊讶”?)父亲为护送“我”上学,路上负了伤,而“我”竟全然不知。 4、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说说文章结尾好在哪里。 (6 分)内容上,表明对父亲的愧疚与感激之情,是主题的深化。语言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生动感人。结构上,篇末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