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284720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筹法计算工程量 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原理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的基本要点统筹程序,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程序的安排是否合理,关系着预算工作的效率高低,进度快慢。按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进行计算工程量,往往不能充分利用数据间的内在联系而形成重复计算,浪费时间和精力,有时还易出现计算差错。 例如:某室内地面有地面垫层、找平层及地面面层三道工序,如按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计算则为: 1)地面垫层体积= 长宽垫层厚(m) 2)找平层面积= 长宽(m)3)地面面层面积= 长宽(m) 按照统筹法原理,根据工程量自身计算规律,按先主后次统筹安排,把地面面层放在其它两项的前面,利用它得出的数据供其它工程项目使用。即: 1)

2、地面面层面积= 长宽(m) 2)找平层面积= 地面面层面积(m) 3)地面垫层体积= 地面面层面积垫层厚(m) 按上面程序计算,抓住地面面层这道工序,长宽只计算一次,还把后两道工序的工程量带算出来,且计算的数字结果相同,减少了重复计算。从这 个简单的实例中,说明了统筹程序的意义。 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就是以“线”或“面”为基数,利用连乘或加减,算出与它有关的分项工程量。基数就是“线”和“面”的长度和面积。 基数“三线” 、“一面”的概念与计算外墙外边线:用 L 外 表示,L 外 =建筑物平面图的外围周长之和 外墙中心线:用 L 中 表示,L 中 =L 外 -外墙厚4内墙净长线:用 L 内 表示

3、,L 内 =建筑平面 图中所有的内墙长度之和 S 底 =建筑物底层平面图勒脚以上外围水平投影面积1)与“线”有关的项目有: L 中 :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 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 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 外 :平整 场地、勒脚,腰线,外墙勾缝,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 内 :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 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 身砌筑,内 墙抹灰等分 项工程。 2)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一次算出,多次使用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不能用“线” 、“面”基数进行连续计算的项目,如

4、木门窗、屋架、 钢筋混凝土 预制标准构件等,事先,将常用数据一次算出,汇编成土建工程量计算手册(即“册” ),其次也要把那些规律较明显的如槽、沟断面、砖基础大放脚断面等,都预先一次算出,也编入册。当需计算有关的工程量时,只要查手册就可很快算出所需要的工程量。这样可以减少那种按图逐项地进行繁琐而重复的计算,亦能保证计算的及时与准确性。 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用“线” 、“面” 、“册”计算工程量,是一般常用的工程量基本计算方法,实践证 明,在一般工程上完全可以利用。但在特殊工程上,由于基础断面、墙 厚、砂 浆标 号和各楼层的面积不同,就不能完全用“线”或“面”的一个数作为基数,而必须结合实际灵活地

5、计算。 一般常遇到的几种情况及采用的方法如下: 1)分段计算法 当基础断面不同,在计算基础工程量时,就应分段计算。 2)分层计算法 如遇多层建筑物,各楼层的建筑面积或砌体砂浆标号不同时,均可分层计算。 3)补加计算法 即在同一分项工程中,遇到局部外形尺寸或结构不同时,为便于利用基数进行计算,可先将其看作相同条件计算,然后再加上多出部分的工程量。如基础深度不同的内外墙基础、宽度不同的散水等工程。 4)补减计算法 与补加计算法相似,只是在原计算结果上减去局部不同部分工程量。如在楼地面工程中,各层楼面除每层盥厕间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余均为水泥砂浆面层,则可先按各楼层均为水泥砂浆面层计算,然后补减盥厕间的水磨石地面工程量。 (3)利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步骤(详见多媒体课件)5.分部工程的计算顺序对于一般土建工程,确定分部工程量计算顺序的原则是方便计算。其一般顺序如下图所示。建筑面积 基础工程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门窗工程 墙体工程 装饰抹灰工程 楼地面工程 屋面工程 金属结构工程 其他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