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3第 II 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2、,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一、 (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风霜雪雨洗礼后的坚强。风雨能够(磨练/锻炼)我们的性情,霜雪能让我们变得从容坦然,命运在磨难中千回百转,生命在挫折中隽永。那么, ,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就算是一条彩虹,也要在雨后照亮天空; ,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用一颗禅心看世界,是人生的大智慧,禅机蕴藏于万象之中,善是禅之根本,学会用淡泊宁静的心境,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从容自若。荣辱不惊, (淡看/ 笑望)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淡看/ 笑望
3、)云卷云淑。痛苦使我们学会成长,泪水教会我们如何去遗忘。行亦禅,坐亦禅,在心灵的一片净土上,用云水禅心来涤荡,浩渺的江湖里,心中始终有一盏明媚的灯火,你就不会迷失了人生方向,幸福就会源源不断,隽永绵长。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隽(jun)永 淡泊宁静 B蕴(yn)藏 荣辱不惊C禅(sh n)心 云卷云淑 D涤(d) 荡 从容自若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练 淡看 笑望 B锻炼 笑望 淡看C锻炼 淡看 笑望 D磨练 笑望 淡看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与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 就算做一棵小草 就算是一片叶子B所以 就算是一片叶子 就算
4、做一棵小草C或许 就算做一棵小草 就算是一片叶子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D或许 就算是一片叶子 就算做一棵小草【答案】1C2A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字音辨析能力。此类题型,考生要注意特别注意口语中的错误拼音及声调,要常查字典。本题,C 项中“ 禅(shn)心”读音应为“ chn”意思是“佛教用语,指清空安宁的心。现在世人多用来指领悟佛法之心” , “云卷云淑”应为“云卷云舒” ,意思是“是云儿时而聚集,时而散开意思。卷:聚集。 舒:张开,散开”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
5、生成语(熟语)的运用能力。此类题型,一定要熟知成语(熟语)的意思,尤为注意成语(熟语)的感情色彩,结 合语境进行推断,平时要加强积累。本题,结合具体语境看,磨练除了锻炼之意外还有磨砺之意,后面两空从观看的角度看以判断来。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语句的连贯能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整个语段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
6、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本题,处根据其处于位置段首和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出此处选“或许” ;处根据“也要向着阳光努力的生长” ,推知此处应该是说“小草” ;处根据后面“也要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推知此处应该是说“叶子” ,所以本题选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学科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B作为一名学者,他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
7、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3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成语(熟语)的运用能力。此类题型,一定要熟知成语(熟语)的意思,尤为注意成语(熟语)的感情色彩,结合语境进行推断,平时要加强积累。本题,A 项,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是海水四处奔流之意,不语境;B 项,胸
8、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不勾心斗角。符合本句语境;C 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本句是说楼市的交易情况,所以不符合语境;D 项,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不符合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习近平在 2016 年新年贺词中说: “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B除夕之夜,香港旺角地区发生了骚乱,这件事情严重
9、扰乱了香港的社会形象,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以十分严厉的措辞谴责这一事件。C济宁有一名男子酒后去银行 ATM 机查询卡内余额,由于不相信自己的银行卡余额为零的原因,一气之下竟抡起砖头把取款机砸了,给银行造成大约一万余元的经济损失。D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研究员郁志荣 16 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菲律宾搞南海问题仲裁案,背后得到了美国的撑腰。现在日本也想如法炮制,这是趁火打劫。【答案】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4国学中的自由曹雅欣自由,在国学里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
10、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紧密、更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 ,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
11、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
12、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是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 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
13、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 横的自由王国。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
14、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5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6下列关于“自由”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老子的观点“道法自然” 中的“道” ,就是道家的生命理想中的自由。B颜回的“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 ”就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的典型表现。C法家的“明法度”与自由的本质并不矛盾,而是为了“有秩序”的自由。D中国古代的士人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的学问和技能,即“六艺” ,包括礼、乐、
15、射、御、书、数等六个方面,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B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C荀子提出“礼” “法” ,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D辛弃 疾晚年离开官场后,为排遣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压抑,写下了大量的风格清新秀丽、淳朴自然的田园词,抒发个人的闲情逸致和田园生活的轻松愉悦。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在内心
16、和精神层面,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B国学中关于自由的呈现各不相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的自由,就是自我对现实超越后的轻安自在。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现实社会是有严格秩序的,但心的自由却是没有限制的。D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都是的自由的表现形式,是自我获得自由的真实写照。【答案】6C7A8A【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型,一定要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重要概念是作者论
17、述说明的重点,要注意把握它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注意辨别相近概念之间的区别。此外,还要认真核对原文,善于发现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异同,特别注意两者在数量、范围、程度、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6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试题选项往往会丢掉、添加或者偷换一些词语,改变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无中生有。本题 A 项,道家的生命理想 “最接近”自由的状态;B 项,颜回在“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中“不改其乐”是对自由的追求,而“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不是儒家对自由的追求;D 项,原文中是假设,且限定在“灵魂”的范畴内。故选 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7试题分
18、析:本题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此类题型,要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相关的概念,然后根据题干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 。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筛选出相关的重要信息点,最后进行整合概括即可。本题,A 项,文本所谈自由为精神层面的自由而非行为的自由, “六艺”属于行为的层面,所以本选项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国学中的“自由” ,故选 A。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论说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型,考生要找到答案区间,再把选项内容
19、与原文内容相互对比,判断正误即可。本题,A 项,相关信息在文本“可见,在中国文化里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文中没有提到有关儒家和道家人生追求是一致的事情,所以“他们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有误。故选 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学科网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
20、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
21、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7史记一二卷注:洗沐:官员休假 算:竹器 推毂:推荐 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逋负:拖欠款项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君独不奉诏 奉:接受B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C卒后家无余赀财。 卒后:最后D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馈遗:赠送10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2、B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C请治行者何也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D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与嬴不助五国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请谢宾客夜以继日 /至其明旦/常恐不遍。B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请谢宾客/夜以继日/ 至其明旦/常恐不遍。C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D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 请谢宾客夜以继日 /至其明旦/常恐不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
23、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来源:Zxxk.Com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 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答案】9C10A11B12D13 (1)郑庄任太史时
24、,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 (都要立即通报) ,不要让他滞留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8在门口等侯。 ”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2)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能力。此类题型侧重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考生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实词意思,所以掌握常见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尤为重要。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从语法搭
25、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二、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四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五、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六、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七、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另外,实词含义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选项的意思。本题,C 项,卒后,应该是“死后” ,故选 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考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其意义和用法。本题,A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起
26、点,相当于“从” ;B 项,两个 “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是人称代词,后者是指示代词;C 项两个“者” 字都是助词,但前者在句中表示停顿,后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 的” ;D 项两个“与”字,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故选 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如:文言虚词、对话标志的词等等) ,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本题,参考意思: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
27、侯那些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根据句子意思,本题选 B。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归纳生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此类题型,考生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即可。此类题如果是选择题,一定要把选 项和文本相关的信息仔细核对,注意选项与文本内容的细微差别。本题,D 项, “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 ,在文中无根据。故选 D。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3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
28、译能力。文言文翻译具有综合性特点,要能准确判断文言句子所包含的特殊句式,翻译要根据上下文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引申、调整、补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的准确翻译。本题,注意(1)句中“无” 、 “ 贵贱” 、 “ 留门” 、 “ 贵” 、 “ 下” ;(2)句中“进之上” 、 “ 唯恐后” 、 “ 山东” 、 “ 翕然”等词句的翻译。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
29、逐了郑君。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 年长有德之人, (他常汲汲奔走拜望) ,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 (未能始终坚持己见) ,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郑庄任太史
30、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 (都要立即通报) ,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 ”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 郑庄出门,即
31、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04 分)四、 (1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共 8 分,每小题 4 分)月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汇聚名校
32、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1)请试分析本诗的前两联是怎样写景的。(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答案】(1)先从视觉写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再从听觉写微风吹拂丛竹发出的声音。两次写到的雪都是作者的错觉(或“虚写” ) ,作者借雪渲染一种超凡脱俗的洁净氛围,表现其内心的澄澈。(2)上联“村深无漏鼓”交代作者所居之地为远离尘俗的僻远之村;下联以“鹤唳”反衬环境之寂静,以“三更”写诗人夜深无眠,表现其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陶醉。考点:鉴赏诗歌的表 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33、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指出诗词写景的角度或所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如何从该角度写了什么景,或者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阐释如此写景或用该手法有什么好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题首先根据题干锁定了词的尾联“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先结合尾联的内容分析该联所用的表达手法,然后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或者表达的情感即可。联“村深无漏鼓”交代作者所居之地为远离尘俗的僻远之村;下联以“鹤唳”反衬环境之寂静,以“三更”写诗人夜深无眠,表现其对这种超凡脱俗境界的陶醉。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1) 将进酒中,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 , 。(2)陆游游山西村中, “ , ”两句可以激励人们要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胜利。(3) 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 , 。【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