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6280768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谈汽车四轮驱动 任建军汽车工作室说到全轮驱动,总能使人们想起那些身材魁梧、威猛超群的越野车。的确,全轮驱动的出现就是为了针对恶劣路况,征服那些两只车轮无法通过的险峻地形。最初,全轮驱动是纯种越野车的专门配备。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汽车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了全轮驱动系统。对于本篇文章中的主角“SUV”来说,全轮驱动在通常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四轮驱动(因为绝大部分 SUV 在正常行驶中,都是四只车轮与地面保持接触)。在一般人看来,所谓的“四轮驱动” 无非就是让四只车轮同时旋转,驱动车辆。在汽车工业十分发达的今天,想做到这一步并不困难,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汽车生产厂商都制

2、造出了四轮驱动的车辆。虽然有如此之多的车辆能够实现四轮驱动,虽然都被称为“ 四轮驱动”,但实际上,不同车型之间由于驱动系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其实际行驶特性大相径庭。也许有人会问,不都是“四轮驱动” 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针对这些问题,本篇文章将会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答。 上图:给差速器加上锁真的就这么神奇吗?为什么很多车辆需要四轮驱动呢?根本原因就在于,通常情况下,四轮驱动比起两轮驱动,具有更高的通过性能(所谓通过性能就是指车辆通过复杂地形的能力)。但是,无论车辆采用何种驱动方式,都无法避免一种情况的发生,这就是:驱动轮失去行驶附着力。当车辆行驶于复杂路况时,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对于

3、一辆普通的两驱车来说,一旦两个驱动轮中的任何一个车轮无论何种原因而失去行驶附着力的话,理论上讲,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车辆将无法继续前进。也许此时您会问道“不是两轮驱动么?此时的另一个驱动轮为什么不能驱动车辆继续前进呢?”如果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车轮之间的连接方式说起。车辆进行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的行驶距离是完全相同的,并无转速差异。但在转弯时,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行驶状态,将会对车辆造成严重的损伤,并且无法顺利通过弯道。原因是,车辆在弯道行驶时,外侧车轮行驶的距离要大于内侧车轮,由于通过的时间相等,所以两侧车轮之间存在转速差,所以不能采用刚性连接。差速器的出现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安装于

4、两侧驱动轮之间,并与传动轴相连接,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它传递给两侧驱动轮。当车辆转弯时,差速器可以自动调节两侧车轮转速,从而使车辆平稳前进。差速器的差速原理是:弯道行驶时,车辆两侧驱动轮所受到的转动阻力是不同的,差速器的实际功能就在于消除两侧车轮的阻力差,也就是说,只有两侧驱动轮出现阻力差,差速器才会工作,并且差速器的“差速程度”与“ 阻力差”是成正比的。回到刚才的例子:如果一辆普通的两驱车在越野时,一个驱动轮紧贴地面,而另一侧的驱动轮悬空,此时由于两侧驱动轮的理论阻力差达到极限(一边是 100%,一边是 0),所以差速器就会将发动机传送的几乎全部动力都传递给失去路面附着力的驱动轮,以消除阻力

5、差,而另一侧路面附着良好的驱动轮几乎不会被传递任何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车辆的驱动力都会从失去附着力的驱动轮流失,所以造成车辆无法前进。 上图:转弯时内外侧车轮的转速差促使了差速器的发明。虽然差速器的发明对于提高车辆的公路行驶性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越野行驶,差速器的“差速 ”只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发明了很多种能够限制差速器差速功能,从而防止驱动轮打滑的装置(以下简称“限滑装置”)。最根本的解决方案就是:差速锁。由于车辆在复杂路况行驶时,驱动轮所受到的阻力差是很大的,所以才造成了车轮的打滑。差速锁的作用就是将差速器实现差速功能的组件完全锁住,

6、从而彻底消除了差速器的差速功能,换句话说,就是将差速器与两侧的半轴通过牙嵌式离合器(或其他能够阻止差速器当中部件转动的装置)刚性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就保证了车辆无论遇到何种行驶状态,两侧驱动轮的转速都是相同的,此时的动力传递并不针对于两侧驱动轮,而是针对于整个驱动轴。这样的优点在于,两侧车轮的实际输出扭矩比与其所受阻力比是完全相同的(例如两侧驱动轮受到的阻力比是3:7,那么理论上讲,受到阻力小的一侧驱动轮只需 30%的扭矩,而其余的 70%则分配给阻力较大的一侧车轮)。当出现前文举例的那种一侧驱动轮失去附着力的极端情况时,另一侧路面附着力良好的车轮能够获得相当于正常行驶 200%的

7、扭矩输出,因为此时差速锁将正常情况下平均分配于两侧驱动轮的动力都作用于这个拥有强大附着力的驱动轮,从而大大增强了车辆的通过能力。机械式差速锁的接通方式也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自动控制的机械式差速锁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在一些特殊路况,例如紧急转向时会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干扰,所以现在很少有车辆使用这种技术。而手动差速锁由于其强大的可靠性使之成为纯种越野车的必备装置,这虽然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但却仍然是迄今为止最为可靠、最有效的提高车辆越野性能的驱动系统辅助装置。虽然机械式差速锁特点鲜明,但其弱点同样限制了它的普及。手动机械式差速锁只能实现 0 或 100%的锁止系数,缺乏在其间的连续变化。接通差

8、速锁后,由于消除了差速器的差速功能,车辆必须保持直线行驶,所以只能在驱动轮附着力状况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并且在驶回附着力良好的路况时必须解除锁定,否则将会使车辆失去转弯行驶的能力,加速车辆磨损,并发生危险。另外一点就是,使用手动控制差速锁对于驾驶者的驾驶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一辆并不十分追求越野性能的 SUV 来说,机械式差速锁显然并不适合它们。 上图:颇受越野迷追捧的 ARB 系列差速锁,就是采用的牙嵌式锁死装置。前文已经提到,当两侧驱动轮之间存在很大的阻力差时,就会造成车轮打滑。对此,工程师们想到:如果给受到阻力较小的车轮也施加阻力的话,是不是同样可以达到“限滑” 目的呢?答案是肯定的。针对

9、这一思路,牵引力控制系统随之应运而生。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这套系统能够时刻监测各个驱动轮的转速,当系统监测到驱动轮之间出现较大转速差时,会自动对超过安全转速(也就是打滑)的车轮施加制动力(制动系统就是阻力的来源),从而减小了阻力差,给予了附着力较强车轮更大的动力,驱动车辆前进。其实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牵引力控制系统自动对打滑车轮实施制动,从而把牵引力通过差速器自动传送至附着力良好的车轮上,驱动车辆前进。这套系统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驾驶员无需进行任何操纵,这一过程完全由电脑控制。比较于机械式差速锁,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更强,它能够针对各种路况进行自动控制,适应面要比机械式差速锁更宽泛,

10、而且对于公路行驶的安全性也能提供一定帮助。其实有很多先进的技术都是从牵引力控制系统发展而来,例如 ESP 电子稳定程序,以及 路虎的 HDC 陡坡缓降控制系统等等,基本思路都是类似的。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制造成本相对低廉。这些优点使得牵引力控制系统迅速普及。这套系统通常被简称为“TCS”,当然不同的汽车制造商也给其起了不同的名字,例如奥迪和大众称其为“EDS/EDL”,丰田称其为“A-TRC”,路虎称其为“ETC”,梅塞德斯奔驰则把它命名成“4-ETS”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却是完全相同的。 上图:使用了 ETC 的路虎揽胜。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优点固然明显,但从实际角度来看,这套系统

11、并不十分适合越野行驶。原因是,这套系统虽然理论上讲可以把动力从附着力较差的驱动轮传递至附着力较高的驱动轮,但这毕竟是理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出现极限情况时,在制动瞬间附着力较差的一侧车轮停止转动,而另一侧附着力较高的车轮会以相当于常规驱动速度的两倍旋转(这是由于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决定的),虽然此时此驱动轮的输出功率为常规驱动功率的两倍,但由于转速也增加为常规转速的两倍,根据“功率=力*速度(P=F.v)”,所以此时的输出扭矩与 原先保持常规转速时的输出扭矩是相同的(并不像机械式差速锁那样可以达到常规的 200%)。同时由于对打滑车轮实施制动会将很大一部分发动机输出的动能转化为制动系统的热能。当

12、出现前文所叙述的极限情况时,牵引力控制系统工作的瞬间会消耗大约 75%的动能。也就意味着实际上附着力良好的车轮最多只能获得 25%的扭矩输出。很显然,这样的输出扭矩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最多只能用于在打滑的一瞬间“脱困” 。而且由于牵引力控制系统只能在驱动轮出现较大转速差的一瞬间工作,而且会在较大程度上消耗输出动能,另外就是此系统的反应速度较慢,并且存在滞后,等等原因所以导致车辆的行驶连贯性较差,当遇到长距离恶劣路况行驶时(例如攀登一个很长的泥泞陡坡),牵引力控制系统会持续不断地工作,除了造成车辆持续行驶动力不足以外,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制动系统失效或烧毁。这种现象在爬坡时更为明

13、显。由此可见,牵引力控制系统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性是较差的。个人认为,它对于车辆越野性能的提高并不能起到较大的帮助,属于“越野鸡肋” 。所以在 SUV 上,牵引力控制系统一般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作为配合其他限滑装置的辅助手段,协同工作。除此以外,还有两类纯机械限滑装置,分别是黏性耦合器和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先说说前者,对于一些不需要较强越野性能的 SUV 来说,100%锁定的机械式差速锁并不适合它们,于是工程师们发明了黏性耦合装置。黏性耦合器中平行装有很多片间距很小的摩擦片,相邻的两片分别安装于耦合器外壳和深入其中的传动轴上。粘性耦合器内部充满了硅油。传动轴与外壳分别连接于差速器两端的两个半轴上

14、,当车辆直线行驶或进行正常的弯道行驶时,由于摩擦片之间只发生较小的相对转动,黏性耦合器并不会限制差速器的工作。但当两侧驱动轮的转速差超过某一临界值(这取决于硅油的黏性)时,由于内部的硅油会被高速搅动,膨胀并产生黏性,使得黏性耦合器形成类似锁住的现象。这样两侧驱动轮的阻力达到新的平衡。附着力较大的一侧驱动轮获得动力,得以继续驱动车辆前进。当两侧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减小至临界值以下时,硅油温度降低,黏性耦合器不再产生“黏性”,差速器恢复工作,车辆正常行驶。 上图:粘性耦合器结构示意图再说说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也被称为“托森差速器” ,这个名字其实就是“TORQUE SENSIT

15、IVE(扭矩感应)”的缩写“TORSEN” 。这种差速器内部是由蜗轮蜗杆组成的。在常规行驶时,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辆向左转弯时,右侧驱动轮的旋转速度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驱动轮的旋转速度则要低于差速器,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例如一侧驱动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此时快速旋转的一侧半轴将驱动同侧蜗杆,并通过同步啮合齿轮驱动另一侧蜗杆,此时蜗轮蜗杆特性发挥作用。当蜗杆驱动蜗轮时,它们就会锁止,两侧蜗杆实现互锁,保证了非打滑驱动轮具有足够的牵引力。形象地讲,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会自动向受到阻力较小的一侧驱

16、动轮更多地分配扭矩,帮助车辆实现“限滑 ”。扭矩分配通常能够在 25%75%之间连续变化,从而能够确保附着力较高的驱动轮始终被传递一定的扭矩用以驱动车辆前进。 上图:托森差速器的原理示意图。当车辆正常行驶的时候,差速器壳 P 转动,同时带动蜗杆 3 和 4 转动,此时 3 和 4 之间没有相对转动,于是红色的 1 轴和绿色的 2 轴以同一个速度旋转。而当一侧车轴遇到较大的阻力而另一侧车轴空转的时候,例如红色车轴遇到较大的阻力,则一开始它静止不动,而差速器壳还在旋转,于是带动蜗杆齿轮 4 沿着红色轴滚动,4 滚动的同时又带动 3 旋转,但是 3 与绿色的车轴 2 有自锁的效果,所以 3 的转动并

17、不能带动绿色车轴 2 转动,于是3 停止转动,同时又使得4 也停止转动,于是 4 只能随着差速器壳的转动带动红色车轴旋转,即将扭矩分配给了红色车轴,车辆脱困。 上图:一套典型的“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外观图。这两类“限滑”装置(黏性耦合器和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的共同优点在于它们都采用纯机械结构,无需电子系统介入,使得这两套系统(特别是后者)的可靠性都较高。前者理论上讲虽然能够具有差速锁的功能,但由于硅油需要一定时间升温,所以黏性耦合器的锁止存在一定滞后,而且也只能在打滑的一瞬间工作,持续性差,虽然能够被动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车辆脱困,但实际上并不适合越野行驶。它通常也需要与其它限滑辅助装置共同

18、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而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在瞬间对驱动轮之间出现的阻力差提供反馈,分配扭矩输出,而且锁止特性是线性的,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泛的扭矩输出范围内进行调节。这使得其工作连贯性强。而不像黏性耦合装置一样仅仅在打滑的一瞬间完成被动锁死。另外,它对于提高车辆的公路行驶性能也能起到较大帮助,这使得其配备领域十分广泛,除了 SUV 之外,也被用于一些轿车的驱动系统。当然,最著名的当属奥迪 QUATTRO 恒时全轮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这帮助奥迪获得了无数房车大奖赛冠军,更推动了民用车技术的发展。对于 SUV 来说,扭矩

19、感应自锁式差速器虽然具备自动化程度高,工作连贯性强等优点,但由于其极限扭矩分配只能达到 75:25 左右,并不像机械式差速锁那样可以做到 100%向一侧分配,所以它的极限性能终究会受到一些限制。基于这个原因,装配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的车型通常具备其它辅助限滑装置(例如牵引力控制系统)与之协同工作,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极限性能。另外一点,由于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的造价十分昂贵,所以它一般只配备于一些中高档 SUV 上。 四驱形式篇上文所介绍的都是一些限滑装置,现在正式分析四轮驱动系统。四轮驱动必然较两轮驱动复杂得多,一些人仅仅将四轮驱动系统简单地划分为“全时四驱” 和“分时四驱”两种,当然这是

20、不够全面与准确的,其实四轮驱动系统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分动、限滑方式的搭配将最终决定车辆的性能。不要迟疑,后文的分析更加精彩如果你在积雪的路面上驾车过后,观察车轮留下的行驶轨迹就会发现,其实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特别是低速转向时,不仅仅同轴的两侧车轮行驶距离不同,前后轮之间的行驶距离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进行“S”形路线行驶时更加明显),在转弯行驶时,负责转向的前轮行驶距离会比后轮长很多,也就意味着此时车辆的四只车轮行驶的路程都不相同。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车辆四轮驱动系统与两轮驱动相比,还要考虑前后轴之间的转速差问题。也就意味着,车辆在正常行驶时,前后轴之间不能采用永久刚性连接。基于这一原因,才派生出了

21、两大类四驱系统可接通式四驱(PART TIME,通常也被称为分时四驱)以及全时四驱(FULL TIME)。所谓可接通式四驱,是指那些平时以两轮驱动,当遇到恶劣路况手动或自动接通前后桥,成为四轮驱动的方式。这种驱动方式无须担心正常行驶中前后桥间的转速差问题,因为前后桥间是互不干扰彼此保持独立的转动方式,所以在附着力良好的路面上可以保持平顺地行驶。当遇到附着力较差的路况,此时可以接通另外两个驱动轮,共同驱动车辆前进。由于接通后,前后桥间实现了刚性连接,所以理论上讲前后桥的动力分配也与其所受阻力成正比。当驶回良好附着力的路况时,必须断开前后桥间的刚性连接,否则会妨碍车辆转弯行驶。可接通式四驱的接通方

22、式也分为很多种,并且具备各自的特点,以下将分别介绍。上图:一套典型的分时四驱分动箱操控手柄。2WD 是只接通后驱, 4 PART TIME 是接通了前桥,同时中央差速器锁定。4 FULL TIME 是接通前桥,但中央差速器未锁定。N 是空挡,4 LO 是接通前桥,同时锁定中央差速器并且接通越野低速挡。手动牙嵌式接通方式:这种接通方式或许使你回忆起了机械式差速锁没错,二者的工作方式是相似的都是通过坚固的牙嵌式结合装置实现 100%锁止。这套系统的特点也与手动机械式差速锁十分类似: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最强,辅助效果最明显,极限通过能力强,缺乏变化的锁止系数,没有自动化程度,对驾驶技术要求较高正是这

23、些特点使其适应面单一,通常仅配备于那些纯种越野车上。从早期的 willis,到今天的牧马人,这种手动牙嵌接通驱动方式服役了半个世纪以上,而其地位却至今仍无可撼动,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接合方式保证了强大的可靠性与限滑性能,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越野者们的青睐。上图:牧马人的 ROCK-TRAC 分动箱,具备 4.11:1 的超低越野低速挡,它只具备 3个挡位:2H,4H ,4L。不带全时功能,只要接通,中间就是刚性连接,4L 相对于 4H 增加了越野低速挡。黏性耦合接通方式:至于粘性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必重复介绍。这类驱动系统通常是以某一驱动桥为基础,当此驱动桥有驱动轮发生打滑后,黏性耦合器自动锁死,

24、将动力传递至另一驱动桥。这套系统具备了黏性耦合装置的特点,虽然具备一定自动化程度,但由于反应速度滞后,且缺乏连贯性,所以通常装配于一些不强调越野性能的城市SUV(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现行款现代 santafe)上,但由于技术落后,所以这种接通方式正逐渐被液压多摩擦片接通系统取代。说到液压多摩擦片接通系统,不能不提它的核心:液压多摩擦片。它的优点已经在前面详细阐述过。它大有取代手动牙嵌和黏性耦合接通方式的趋势。使得现在采用可接通式四驱系统的新车型大都采用这套系统,例如现代 santafe 的换代,驱动系统的变化核心就是黏性耦合器变成了液压多摩擦片系统。另外,它也通常被用于一些重视综合行驶性能的高级

25、SUV 上,例如沃尔沃 XC90、宝马 X3 等等。上图:应用于 VOLVO 的液压多摩擦片接通系统上图:应用于新一代大切上的多片摩擦差速限滑装置。与液力耦合、扭矩感应自锁式(TERSON)等被动的差速器相比,它是属于主动式的。最后要介绍的一类限滑装置就是当今最流行的技术:液压多摩擦片式装置。顾名思义,这套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液压系统和摩擦片。摩擦片分为两组,分别安装在差速器壳与一侧半轴上。当液压系统对摩擦片作用时,两组相邻的摩擦片就会紧紧挤压在一起,从而将差速器锁死,实现了限滑目的。这套装置也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手动开启,像机械式差速锁一样,当遇到崎岖地形时,通过按钮开启液压多摩擦片装置

26、,锁定差速器,提高车辆通过性能。另一种采用自动接通式,这与牵引力控制系统有些类似,当车辆监测到某驱动桥上两侧驱动轮之间的转速差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会自动启动液压系统,将多摩擦片装置锁死,从而实现限滑。其实液压多摩擦片装置比较类似机械式差速锁,但不同点在于,机械式差速锁的锁死机构为牙嵌式,而后者为摩擦片。相比较于牙嵌式的 100%锁止系数,多摩擦片装置在不同车辆上往往也是不同的,通常在 40%100%间。所谓锁止系数,就是指差速器的锁止程度,例如锁止系数 50%就是指限滑装置只能阻止差速器 50%的差速程度,也就意味着车辆驱动轮附着力差异较大时,装置工作后,最多只能将 50%的功率传递至一侧驱动轮

27、。此时这个附着力良好的驱动轮可以获得与正常行驶时相同的扭矩输出。锁止系数通常取决于摩擦片本身的材质与液压系统提供的压力值。液压多摩擦片系统虽然理论上讲也能达到 100%的锁止系数,但可靠性比起机械式差速锁仍然略逊一筹,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摩擦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性。虽然液压多摩擦片装置的可靠性比起机械式差速锁稍差,但其他方面的优势却十分显著。由于采用摩擦式锁止,使得这套系统可以随时接通,不必像机械式差速锁一样必须在车辆停止或缓慢行驶时启动。而且可以根据压力值灵活地调整锁止系数,适应性更强。与粘性耦合装置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相比,自动接通式多摩擦片的反应更加迅捷而不滞后,并且可靠性更高,工作

28、连贯性更强,几乎将双方的各自优点结合于其身。凭借这些优势,足以使之成为目前跨越级别最广的限滑装置,配备领域低至十万元左右的“国产经济型 SUV”,上至顶级的悍马 H1、JEEP 大切诺基、大众途锐等等。除此以外,液压多摩擦片式装置也被装配于一部分运动型轿车,足以见其前景的广阔。当然,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系统,例如菲亚特的“电磁耦合装置 ”,但鉴于其工作实质都是类似的,所以在此便不一一介绍。在下一篇当中,我们将向您详细介绍分时四驱和全时四驱的不同,以及各自的种类和特点。说完了可接通式四驱,再说说全时四驱系统。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全时四驱即车辆永久保持四轮驱动状态,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系统不得不解决正常

29、行驶中前后轮间出现的转速差问题。所以,全时四驱比可接通式四驱增加了一个中央差速器,用来吸收转向行驶中前后桥间的阻力差。这样,全时四驱就拥有前、中、后三个差速器。对于一辆全时四驱车型来说,必须配备限滑辅助装置,否则它的通过性能还不如两轮驱动,因为那样的话,理论上讲,四只车轮中无论哪个首先失去行驶附着力,动力将会以此全部流失,导致车辆失去牵引力(而普通两驱车如果非驱动轮失去附着力的话,并不会影响车辆的牵引力)。其实全时四驱车辆的限滑手段无非也是前面列举的 5 种,分别是机械式差速锁、牵引力控制系统、粘性耦合器、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和液压多摩擦片装置。上图:JEEP 的 NV247 全时分动箱对于全

30、时四驱车辆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中央限滑装置,其次才是前后桥的辅助装置。因为全时四驱车型的动力传递方式为:发动机变速箱中央差速器前、后桥差速器驱动轮。所以如果没有中央限滑装置的话,无论前后桥具备多么强大的辅助装置,由于中央差速器对于前后驱动桥的动力输出会与其所受阻力成反比,形象地讲就是相对较多的动力会从附着力相对较小的驱动桥被输出,也会造成车辆牵引力不足。当然,配备四轮独立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车辆则不存在此问题,因为四轮独立的牵引力控制系统作用于每只驱动轮,无论任何驱动轮失去牵引力,理论上讲,牵引力控制系统都会将动力传递至附着力较强驱动轮上。全时四驱车型的中央差速器完全锁定后,与牙嵌接通式的四驱系统接

31、通状态是相同的,都保证了前后桥间的刚性连接。此外,还有一些重视越野性能的 SUV 配有“ 越野低速挡”,这是一套位于变速箱输出端独立存在的减速机构,能够将变速箱输出的扭矩成倍放大,当然,输出转速也会随之以相同速比降低。越野低速挡的实际用途就是帮助车辆在攀登陡坡时获得更强的最终输出扭矩,或在下坡时提供更强的发动机制动功效。 上图:这是从一个分动箱上拆下的低速挡齿轮其实,任何一辆四轮驱动的车型由于定位不同,实际用途不同,都会选择搭配不同的驱动方式。后面,我们就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并以“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以及“ 极限通过性能” 三项指标综合分析,并最终分别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特点所

32、在。在对比分析之前,我先要大致介绍一下这三项指标中的第二项:混合路况性能。顾名思义,混合路况就是指那些车轮附着力相继出现较大变化的地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冰雪路面。在这种路况行驶时,车辆介于“滑与不滑” 的交替状态,所以设立这项指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驱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应变速度。还须强调两点:任何车辆的行驶性能都是车辆各方面装备特性的综合体现,并不能仅仅通过某一方面的优势而片面地论断。对于后面的对比而言,也仅仅是站在决定行驶性能的一方面重要因素驱动系统的特点上来进行分析的。所以这里所谓的“行驶性能”严格意义上讲也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车辆的实际行驶性能。另外,后文中的“制动干预系统 ”是指包含了牵

33、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陡坡缓降控制系统等以制动打滑车轮提高车辆行驶性能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并且对于每款车型,都会将具体系统名称详细列举。我们即将进入精彩的对比车辆对比篇下面将进入正式对比分析阶段车型一:梅塞德斯奔驰 G 级当之无愧的越野之王,四驱系统对于其他路况的行驶也具有优势。四轮驱动系统:全时四驱,中央、前、后机械式差速锁,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系统(包含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电子稳定程序 ESP)对于 G 级来说,全车的特色就体现在这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驱动系统上,它是目前尚处于量产阶段的世界上唯一一款装有前、中、后三个机械式差速锁的 SUV。在与越野低速挡的配合下,G 级拥有目前 SU

34、V 中最强的极限通过性能。并且由于制动干预系统的辅助,使得其铺装路面性能与混合路况性能也具备很高的水准,唯一失分的地方在于:常规差速器本身不具备限滑功能,在连续变化路面表现不是很好,制动干预系统的极限控制能力有限。(满分为 5 星,下同) 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奔驰 G 级四驱示意图 车型二:JEEP 牧马人 RUBICON原始的四驱系统纯粹为越野打造,其它地形的行驶性能则是它的软肋所在。四轮驱动系统:手动牙嵌式的可接通四驱,前、后机械式差速锁,4.11:1 越野低速挡牧马人 RUBICON 同样代表了当今的最高级越野水准,高达 4.11:1 的越野

35、低速挡以及前后桥的机械式差速锁,保证了它的极限越野能力甚至可与 G 级并驾齐驱。但其劣势同样明显:纯粹手动操纵的可接通式四驱系统虽保证了强大的可靠性,但由于缺少自动化限滑辅助设备,导致这套驱动系统对于混合路况以及铺装路面的行驶毫无优势可言。正是这两条软肋抵消了它在极限通过性能上的优势,所以虽然特点鲜明,但综合性能并不值得称道。当然,这款车的追求者们显然可以对前两项指标熟视无睹,因为纯正的越野血统才是它真正的精髓所在。驱动系统与它类似的车型还有日产途乐和丰田陆地巡洋舰 7 系。只是前者缺少了一个前差速锁,极限通过性能会打一些折扣。 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

36、为牧马人四驱示意图车型三:保时捷卡宴/大众途锐灵活的多面手,无论各种路况均能发挥出高超的行驶性能。四轮驱动系统:全时四驱,中央、后液压多摩擦片锁止机构,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系统(同样包含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电子稳定程序 ESP/保时捷稳定管理系统 PSM)卡宴和途锐是一对采用几乎相同驱动系统的姐妹车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讨论。它们的驱动系统几乎整合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辅助装置。对于越野行驶来说,它们的中央、后液压多摩擦片都可以预先手动 100%锁止,并有越野低速挡的支持,可以达到极高的极限通过性能,可以说这是仅次于 G 级和牧马人 RUBICON 的高超水准。对于铺装路面性能和混合路况性能,这套驱

37、动系统的优势更是不在话下。特别是具有跑车血统的卡宴,它在正常行驶状态时前后动力分配达到理论最佳值 38:62(途锐为 50:50 ),并在保时捷稳定管理系统的辅助下,成为了当今拥有最强公路行驶性能的 SUV。对于混合路况而言,它们的中央、后多摩擦片机构也可以由电脑根据附着力的差异自动控制,而且控制方式也是线性的,并且还有一套反应迅捷的制动干预系统作为坚实的后盾,帮助它们可以迅速、细腻地在四只车轮间灵活自由地分配动力输出。它们的驱动系统堪称完美,如果想在它们的驱动系统上再找到一点瑕疵的话,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前面所阐述过的,液压多摩擦片机构极限状态下不如机械式差速锁可靠性强。保时捷和大众以前从未有

38、过制造 SUV 的历史,但这对后起之秀却给了很多拥有高深资历的前辈们一个不小的冲击。其实,类似这套驱动系统的整合方式,也被当今世界上一些顶级 SUV 所采纳,路虎发现 3/揽胜 SPORT,以及新款梅塞德斯奔驰 ML/GL 级都凭借类似的驱动系统成为了同级别中的“ 路野双雄”,但由于最先采用这套驱动系统的车型是卡宴和途锐,而且“后来者” 们也完全无法从根本上超越这两位“创始者” ,所以可以说,卡宴和途锐仍然代表了当今驱动系统的最高水准。 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卡宴/途锐四驱示意图车型四:奥迪 Q7来自赛车场的驱动系统,越野性能明显疲软四轮驱动系统:全

39、时四驱,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TORSEN),制动干预系统(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电子稳定程序 ESP)如果说到当今最著名四轮驱动系统的话,“奥迪 QUATTRO”一定会成为焦点。的确,这套大名鼎鼎的系统经历了 3 代,25 年的发展历史。它最初的诞生还是房车大奖赛上。为当时的奥迪车队立下了无数战功,创下了无数纪录,也成为了当时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性创举,可以说,就是 QUATTRO 开创了轿车搭载四轮驱动系统的先河,也为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切入正题,QUATTRO 最核心的装置就是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它可以根据行驶状态使动力输出在前后桥间以 25:7575:25

40、连续变化,而且反应十分迅速,几乎不存在滞后(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的特点在前面也详细分析过),而且有电子稳定程序的支持,更进一步提高了动力分配的主动性。由于是从赛车场延伸至民用领域的产物,所以这套系统在铺装路面的性能可以得到满分,同时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的反应迅捷,在混合路况的表现也能得到满分。但如果真正进行极限越野的话,它就会明显地暴露出劣势所在:没有可以预先 100%锁止的限滑装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和制动干预系统的极限辅助能力实在有限,而且缺乏可以将扭矩成倍放大的越野低速挡。当然奥迪的工程师们说,Q7 本来就是一部并不注重越野性能的新型 SUV,所以它的定位以及消

41、费群体或许就说明了越野对于它来说纯粹是“附属产品” 。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奥迪 Q7 四驱示意图车型五:路虎揽胜拥有高贵血统的越野绅士,稳健的脚步是它的特征,只是不够勇猛四驱系统:全时四驱,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 DSC 动态稳定程序,和 HDC 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先阐明一点:揽胜和揽胜运动版(SPORT)的驱动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二者的性能也存在很大差异。其实单从字面上看,揽胜比起 Q7 来说,无非是增加了越野低速挡和陡坡缓降控制系统 HDC 而已。但实际上,这两项配置对于提高车辆的越野能力有着十分重

42、要的意义。先说说 HDC,它是一套用于下坡行驶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系统启动后,驾驶员无需踩制动踏板,车辆会自动以 9km/h 的速度行驶,并且能够逐个对超过安全转速的车轮施加制动力,从而保证车辆平稳下坡,此时制动踏板只是用于被动防止打滑。现在有很多车辆都配备了这类系统,比如前面提到的卡宴/途锐,甚至是丰田 PRADO,但在这之中,最出色的无疑是路虎的 HDC,因为它是所有车辆中下坡行驶速度最慢的,也是最安全的。由于路虎与宝马有过一段“姻缘 ”,所以 HDC 也被移植到了 X5 上。有了低速挡,也就意味着揽胜的攀爬能力更强。但与 Q7 有着共同的问题:不具备可以 100%锁止的限滑装置,扭矩感应自

43、锁式差速器的极限辅助能力有限,所以揽胜的驱动系统也显然不够“硬派” 。对于铺装路面的行驶来说,它的道路综合性能比 QUATTRO 略逊一筹,不过依然值得称道,总体而言,揽胜无愧于绅士的精神,仅仅缺失了几分野性。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路虎揽胜驱示意图车型六: 丰田陆地巡洋舰 100 /雷克萨斯 LX470跨越世界任何角落的 SUV,四驱系统的各方面都十分平均 四驱系统:虽然属于同一车型系列,但丰田陆地巡洋舰 100 的四驱系统也分为很多种,以下就以最顶级版本为例;全时四驱,中央机械式差速锁,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系统(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车辆稳定控制系

44、统 VSC)说到陆地巡洋舰,总是给人以吃苦耐劳的印象,但实际上,那些真正扮演吃苦耐劳角色的陆地巡洋舰,所配备的四驱系统是一套与牧马人 RUBICON 类似的可接通式四轮驱动。今天这里的主角是它的顶级版本,相对而言,四驱系统也先进很多。其实与揽胜相比,本质性变化就是把中央扭矩感应自锁式差速器换成了常规差速器,并装有机械式差速锁。这一差别带来的实际功效就是,由于动力分配的自动连贯性降低,所以陆地巡洋舰 100 的铺装路面性能以及混合路况性能要比揽胜稍逊,但却换来了更强的极限通过性能以及可靠性。总体而言,这是有利于车型定位的装配。再有就是,如果装有前后桥差速锁,它的极限通过性能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铺

45、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陆地巡洋舰 100/雷克萨斯 LX470 四驱示意图车型七,沃尔沃 XC90/宝马 X3高性能的城市 SUV,四轮驱动的有效性仅仅一瞬间四驱系统:液压多摩擦片式可接通四驱,制动干预系统(整合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动态稳定程序 DSC)作为城市 SUV 的定位,它们拥有几乎相同的四驱系统沃尔沃的 HELDEX 和宝马的X-DRIVE。这套系统的工作方式就是,在前桥发生打滑的一瞬间,多摩擦片系统锁止,将动力传递至后桥,并以制动干预系统辅助。所以这套系统由于自动化程度很高,在混合路况的表现比较出色,能够提供更强的主动安全性,但对于越野行驶来

46、说,显然连贯性不足,而且简单的系统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可靠性。然而就定位而言,越野性能无足轻重。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 XC90/宝马 X3 四驱示意图车型八:配备 QUADRA-DRIVE 2 系统的新一代 JEEP 大切诺基自动化程度很高,但不够硬派四驱系统:全时四驱,中央、前、后液压多摩擦片机构,越野低速挡,制动干预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大切诺基终于换代了,新款大切诺基可以选装一种新型的四驱系统QUADRA-DRIVE 2,它就是由前、中、后三套液压多摩擦片机构外加越野低速挡组合而成。这在以前任何车辆上都是从未出现过的装配形式。可以说,这是兼顾越野

47、性能和自动化程度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结合方式。它的三套液压多摩擦片机构都是由电脑根据附着力状况自动控制的,几乎可以做到将动力灵活地分配于每个车轮,同时也具备了很高的自动性,这在混合路况能够十分明显地得到体现。但缺点固然存在:不能手动预先 100%锁止,所以其极限性能必会受到影响。而且未装有电子稳定程序 ESP,这对于公路行驶也是不利的。所以个人感觉新一代 JEEP 大切诺基的驱动系统虽然性能不俗,但归根结底,其设计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新一代大切诺基四驱示意图车型九,路虎 FREELANDER路虎血统的一部分延续,驱动系统在同级别中具

48、备很大优势四驱系统:全时四驱,中央黏性耦合装置,制动干预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和陡坡缓降控制系统 HDC)早在 1998 年,路虎 FREELANDER 以一个崭新的概念上市,可以说是开创了小型城市SUV 的先河。并且成为了同级别中至今仍然罕见的配备全时四驱的车型。这即便在今日,仍然是其一大卖点。这套系统比起同级别中比较常见的通过多液压摩擦片或黏性耦合装置接通的四驱系统而言,具备了很大优势。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强的极限通过性能,另一方面,在混合路况行驶时,也具备了很强的主动安全性。虽然比起同家族的很多前辈而言,驱动系统显得有些“娇嫩”,明显不够“硬派” ,但在同级别中却足以树立典范。如果说不足的话

49、,那就是没有配备 ESP,这影响了其铺装路面性能的发挥。铺装路面性能 混合路况性能 极限通过性能 行驶性能综合得分 上图为路虎 FEEELANDER 四驱示意图车型十:配备了 SELEC-TRAC 的 JEEP/配备了 SUPER-SELECT 的三菱帕杰罗同时具备全时四驱和可接通式四驱的功能四驱系统:中央差速器,中央机械式差速锁,越野低速挡,可断开的前传动部分在这里将它们单独列举出来的目的不是进行比较性能,而是介绍一类比较独特的四驱系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既可以实现全时四驱,又可以实现后轮驱动。也许您会问,如果仅仅把前传动部分断开的话,动力是否会从受到阻力最小的中央差速器前端流失呢?的确是这样的。所以这套系统在实现后轮驱动模式的同时,中央差速器被锁止。也就是说,它一共有三个模式:1 中央差速器锁止,前传动部分断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