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2 用 2B 铅笔把 16 题答案,1315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用黑色签字笔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称谓的变迁和含义“中国”这两个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青铜器上,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尊”,它是 1963 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尊上面有铭文,铭文上面出现两个字,就是我们现
2、在看到最早的“中国” 二字。铭文中叙述了这样的大意: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告:“我现在占有了中国,准备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且统治那里的民众”。中、国这两个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 中”本来是一面特殊的大旗,是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用的标志。由于集合时这面旗帜总是处于中间,以后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国” (繁体写成國)也是一个象形文字。中间的口表示人,有几个口就是几 个人,所以称为人口。口下面的一横杠表示一片土地,无论生活或生产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所以还得有人拿着戈守卫。为了更安全,需要在四周筑上一道城墙。所以国实际上是有围墙围起来的,有人守卫的
3、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中国” 的含义就是在很多国里,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这就是中国。商与西周的国都很多,春秋初期还有 1000 多个。在这么多国中间谁有资格称为“中国” 呢?只有最高的统治者,比如说商王以及后来的周王,他们居住的地方才有资格称为中国,“中国” 是天子所在的国。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2但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各诸侯国间相互吞并,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国土却越来越大。到战国后期,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小国,所以诸侯都开始以中国自居。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称皇帝,自然也自称中国了。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
4、,连入驻中原的少数民族,或者与中 原关系密切的政权也都自称中国,中国概念从一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的政权。比如契丹人建了辽朝,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而骂对方是“索虏”“岛夷” ,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 “中国”一部分。“ 中国”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但各朝都有自己的国号,如清朝称大清、大清国。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开始有了“中华” 和“中国” 两种简称,以后基本都是用中国了。在古代,中国的民族含义等同于华夏诸族或者汉族,与之对应的称呼是“蛮”“ 夷”“戎”“狄” ,比如“南蛮”“东夷”“西戎 ”“北狄”,或
5、者“ 蛮夷 ”“夷狄”。文化上的含义也只指华夏、汉族的文化,不包括其他民族。今天的中国当然应该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而广义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包括 56 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上,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但这 个中原并没有明显界限,并不一定就是河南省,甚至更大范围,都可以称为中原,如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中国”两个字从 3000 多年前发展到今天,与中国的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密切相关。中国所蕴含的意义,不是简单以多少万平方公里或者地理坐标所能诠释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有删节)1下列关于“中国”二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二字最早发现是在一件被
6、考 古学家称为“何尊” 的青铜器上,该青铜器是 1963 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被发现的。B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后,举行仪式向上天报告,并铸尊记事,尊上铭文就记载了武王已占有了中国,将把它当做自己的家并统治它这件事。C“中” 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本指商朝人为召集他的部队和集合民众的大旗,因集合时旗帜总是处于中间,又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等意义。D“国”的本义比现在“国家 ”的范围小得多,是指有人口、有土地、有人守卫、四周有城墙的一个居民点、一个聚落、一座城。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商与西周时期的国很多,只要处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国,就有资格称为“中国”。B东周时天子的地位名存实亡
7、,各诸侯国相互吞并,国土面积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各诸侯国都开始以中国自居。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3C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始,以后历代王朝都自称为中国,包括进驻中原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关系密切的政权,如契丹人建了辽朝就自称“中国”了。D“中国”的概念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其外延越来越大,从当初的“天子之国”这个点扩大到整个国家,甚至包括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来源:Z#xx#k.Com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后来成了各个王朝所统辖的这个国家的代名词,如南北朝时,南朝、北朝都称自己为“中国”,隋、唐统一以后它们都成了“中国”一部分。B各统
8、一的王朝除了有自己的国号外,还有一个统称就是“中国”,而“中华民国”则有“中华”和“中国”两个简称,后来基本都是用“中国”。C中国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就是指中原,但这个中原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既可指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又可以包括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D“中国”的含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或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是一部包括国土、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答案】1B2D3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
9、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AB 混淆范围,C 曲解文意。3试题分析:原文是说“历史上,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C 项混淆范围。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4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10、)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刘瓛 ,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怡然自乐,习业不废。聚徒教授,常有数十。齐高帝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经。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又谓瓛曰:“ 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及出,帝谓司徒褚彦回曰:“ 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征北司徒记室,瓛与张融、王思远书曰:
11、“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吾性拙人间,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吾庶欲从九九之遗迹 ,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瓛姿状纤小,儒业冠于当时,都下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当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郑 。性谦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 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武帝为瓛立馆,以杨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门人受学者
12、并吊服临送。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阿称便是今世曾子。”称,瓛小名也。及居母忧,住墓下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梁武帝少时尝伏膺,及天监元年下诏为瓛立碑,谥曰贞简先生。(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注】瓛,音 hun。九九之遗迹:相传伏羲画八卦“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九九之遗迹”即阴阳律数之学。曹、郑:曹褒、郑玄,东汉大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 /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 无以葺之/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5B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
13、 为风所倒/无以葺之 /C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 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 无以葺之/D除奉朝 请/ 不就/兄弟三人/ 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 无以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践阼”亦作“践祚” ,指即位、登基,其中 “祚”有福分之意,如“门衰祚薄”中“祚”即为此义。B“贵游 ” 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如周礼地官 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C“居母忧 ”中的“忧” 指父母之丧,比如“ 丁忧”就是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 丁艰”,此处的“丁”意为遭逢、碰到。D“伏膺”一词既可指倾心,钦慕;亦可指从学,师事
14、。宋代沈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即 是“钦慕”之意,本文中即是“从学,师事”之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刘瓛笃志好学,安贫乐道。幼时听到舅舅读书,他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成年后虽身居陋室,仍能不改其乐,坚持钻研学问。B刘瓛方正直率,不求仕进。齐高帝向他咨询为政之道,他直言不讳,提出忠告,令齐高帝赞叹不已;他一生多次被征召做官,但多次拒绝就任。C刘瓛学识渊博,谦逊低调。他儒学精深,冠绝当时,但从不以崇高的 名声自居;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自己聚徒讲学时,则甘居陋室。D刘瓛至诚至孝,异于常人。他经年为生病的祖母敷药
15、,以至于手指溃烂;他为母亲守丧时,足不出庐,腿脚因而行动不便,扶杖都不能站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来源:学科网(1)陛下戒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2)量己审分,不敢期荣,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裳容发,有足骇者。【答案】4B5A6C7 (1) 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 (2) (我)掂量自己衡量职分,不敢期望荣耀。早年受贫困缠绕,加上疏懒成性,衣裳头发容貌,足够让人惊骇。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6【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
16、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除”后面跟官职“奉朝请” , “不就”说明没有就职, “一间”补充“蓬室” ,不做后句的主语。【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
17、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C“有客来访时,他专门让一门生侍座其后”错, “之诣于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意思是自己去拜访别人时,只让一个门生拿着胡床跟随。7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戒” “虽” “循” “审分” “婴” “骇”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18、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戒” “虽” “循” “审分” “婴” “骇”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刘瓛字子珪,沛郡相人。五岁时,听舅舅孔熙先读管宁传 ,高兴地要读,舅舅便为他说解,刘瓛精心听讲,说:“这可以达到。 ”他被授予奉朝请一职,没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间茅屋,茅屋被风吹倒,却没有钱修葺。但他怡然自乐,学习不松懈。收徒授学,常常有数十人。齐高帝即位,召刘瓛进华林园谈话,问他为政之道。他答道:“为政之道就在孝经里。刘宋王朝之所以覆灭,陛下您之
19、所以得天下,正是这点。 ”皇上赞叹道: “儒者之言,可以为万世之宝啊。 ”皇上又对刘瓛说:“ 我顺应天命进行变革,人们议论认为如何 ?”刘瓛说: “陛下以前车之失为鉴戒,加上宽厚仁政,即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7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辙,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 ”等他出去,皇上对司徒褚彦回说:“ 如此方正直率。学士自然超过别人。 ”齐武帝永明初年,竟陵王子良请他任征北司徒记室,刘瓛致信给张融、王思远说:“接到你们的信让我应召,本当停下手上公事,但考虑到平生抱负,将有违你们的关怀。我对人情世故很笨拙,不习惯做官,以前曾经做过佐吏,便因 为不能办好公事被罢免,这是熟
20、识我的亲友们所共知的。 (我)掂量自己衡量职分,不敢期望荣耀。早年受贫困缠绕,加上疏懒成性,衣裳头发容貌,足够让人惊骇。我希望遵从九九的遗迹(顺应阴阳天道留下的踪迹) ,可以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开展自己计划,我的志向就在于此而已。 ”被授予步兵校尉,他没就任。刘瓛身材瘦小,儒学学问在当时最高深,都城的士子、无官职的王公贵族,没有不在他座下受教的,当世 的人推他为大儒,把他比作古代的曹褒、郑玄。刘瓛生性谦虚率真,不以崇高的名声自居,去拜访别人,只有一位门人拿着胡床跟随在身后。住在檀桥,有数间瓦房,屋顶都漏雨,学生敬仰他,把瓦屋叫做青溪。竟陵王子良亲自前去拜访他。永明七年,向武帝上表要求为刘瓛建立
21、馆舍,把杨烈桥原来主人的宅邸给了他,学生都来庆贺。刘瓛说:“这豪华宅邸难道是我的宅子?幸亏是诏令作讲堂,不然还恐怕被它害了。”没来得及迁居,就生病了。去世时,门人学生都穿吊丧的衣服来送葬。刘瓛有天赋的卓绝的品性,祖母生疮已一年多,他手持膏药,用指头抹药以致手指溃烂。母亲孔氏很严明,对亲戚说:“阿称就是今世的曾子。 ”称是刘瓛的小名。到守母丧时,刘 瓛住在墓下不肯走出守丧的草屋,腿脚因此弯曲,扶杖都不能站起来。梁武帝年少时曾经师事刘瓛,到梁武帝天监元年时,他下诏为刘瓛立碑,谥号贞简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
22、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 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8解嫁东风 。【注】小桡:小桨。桡,这里引申为船。栊:窗。李贺南园诗中有“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8整首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5 分)9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使词人张先获得了“桃杏嫁东风”的雅号,试赏析其中的妙处。(6 分)【答案】8怀人、伤离之情;自怜孤寂之情;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嗟叹之情。 (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全得5 分)9拟人。原是落花随
23、风飘去,词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杏花以人的情感,说她们在快要凋谢的时候懂得嫁给东风,为自己找到归宿,生动而又耐人寻味。对比。桃杏“犹解嫁给东风” ,而女主人公却未能抓住“嫁东风”的时机,通过对比更显其无所归宿,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的凄凉。化用。出嫁是女子一生大事,李贺诗中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写桃杏花嫁给东风时连媒人都没有,诗意是沉痛的;词人反其意而用之,为桃杏能嫁给东风而庆幸,意在为离情满怀的女主人公尚无归宿而感叹。 (每点 2 分,大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
24、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运用了拟人、对比和用典的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9(1) 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 , ”。(2)
25、蜀道难中以“ , ” 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答案】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水石相激、山谷轰鸣” “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 ,这
26、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豗” “砯” “决” “枋”的写法。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步步惊心田洪波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如果他没冲动,后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那是他最自卑的一天,母亲躺在病床上,药费无以为继。身高 182 的他,眼里没有半滴泪,却被“无用”两个字臊得低下了头。父亲多年前出轨重婚,他刚走出校门不久,家庭的日常开销全依赖于母亲。他感觉悬崖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纠结的结果是,铤而走险,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读大学时,困于家庭开销拮据,他偷过同学几次钱,
27、想着捱过困难就金盆洗手,事实上他做到了。现在,这是最快捷的办法。他悲壮地开始付诸行动了,目标选择在人群聚集的公交车上。很快他就锁定了目标。一位看上去有眼疾的老年女人,神情恍惚地站在过道上。她手里拎着个黑色布纹袋,一只手紧紧抓着座椅靠背。靠背上的女孩正在用手机听音乐,对老人的艰难视而不见。他把眼睛准确瞄向老人的裤兜。毕竟不是老手,毕竟面对的是陌生人。他犹豫了很长时间。在那段时间里,车过了一站又一站,眼看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0就要到终点站了,他把牙咬了咬,靠近了老人。车身颠簸的一瞬间,塑料包裹的一叠钱,已经捏在他的手上。他毫不迟疑,转身下车,怕自己稍有迟疑,事情就朝相
28、反方向走了。在辟静处,他小心清点,4000 元整,另有一本病历。病历上记着一个女孩的名,他好奇地看了下,看到蛋白血球异常的字眼。他知道那是什么病。眼泪溢出眼眶,他认定这是上天的旨意。他没有犹豫,转身到公交站点找老人。他样子焦虑、犹疑、懊悔,总之,脸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复杂。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两个便衣警察盯上了。寻摸半天,无果。他想到了附近的医院,抬头望去,军区附属医院果然就在左前方。他加快脚步朝医院跑。警察悄没声跟在身后。医院里很嘈杂,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他一层层楼寻找,一张张脸辨认。在十四楼的一个拐角处,他蓦然看到了那个老人,她脸上全是泪水,几名亲属正在恨铁不成钢似的数落她。他看到她的眼里写满绝
29、望,这让他想到自己的母亲。他没敢让自己莽撞,装作好奇的样子靠近老人,同时寻找还钱给老人的机会。机会似乎不是很佳,而且他敏感地注意到有两个人紧盯着他。他不敢造次了。这边儿,急火攻心的亲属失去理智,说出几句难听的话,老人不堪忍受,嚎啕大哭,并且趁人不备意欲跳楼。他脑门上全是汗,脸涨得通红,突然把钱狠命往老人怀里一塞,撒开腿就往楼下跑。走廊里响起尖叫声,伴着更多躁动,警察迅疾跟了下去。警察已揣摩明白八九分,只需得到他的证实,可他不知道真相,他只知道有人要抓他。如果抓到就一切全完了。母亲还躺在医院里,他非但帮不上忙,恐怕还要添乱,后果不堪想象。他身体素质还可以,迈着长腿,一路狂奔。躲过一辆辆车,闪过一拨拨人。他牵动了太多视线。来源:Z.xx.k.Com大庭广众下,岂能容他轻易逃脱?他最终摔倒在一片绿地上,很重地摔倒。人们齐上阵,仿佛自己就是愤怒的失主,似要把他绳之以法,甚至就地正法,方能解恨一样,各显其能将他摁住。警察适时出现,将他往附近的一辆车上扭送。真正的失主,那位老人的亲属也赶到了,巴掌和拳头一起抡向他,连带着脚踹和声嘶力竭般的质问,被两个警察强行拉开了。他很沮丧,那一瞬间的泪水是不可扼制的。谜底很快在审讯中揭晓。在和医院通过核实电话后,警察尴尬这样的结局,一直沉默地望着他,半天才想起给他倒了杯水。然后其中的一个默默把几张钱塞给他,他没反应过来时,另一人也将一些钱塞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