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 述.51.1 项目简介.51.1.1 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51.1.1 研究目的.51.1.3 项目规模.51.2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61.2.1 编制依据.61.2.2 编制原则.71.2.3 设计年限.81.2.4 编制范围.8第二章 拟建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92.1 城市概况.92.1.1 大竹县基本情况.92.1.2. 污水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142.1.3.规划概况.1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第三章 污水处理规模.223.1 预测原则及方法.223.1.1 预测原则.223.1.2
2、预测方法选取.22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2 大竹城区污水量预测及规模.223.2.1 用水分类污水量预测法.223.2.2 污水规模.25第四章 污水管网方案设计.264.1 设计原则.264.2 污水体制的确定.264.3 工程方案内容.274.4 管线布置原则.284.5 污水管道布置.284.5.1 平面布置.284.5.2 竖向设计.294.6 污水管道流量计算.294.6.1 污水量的计算.294.6.2 污水管道流量计算结果.304.7 管材比选.324.8 排水管道附属设施.334.9 污水管道主要工程量.34第五章 机构设置、定员、建设进度设想.355.1 机构设
3、置与定员编制.355.2 建设进度设想.35第六章 投资估算.366.1 工程概况.366.2 编制依据.36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6.3 资金筹措及应用.386.4 国民经济评价.38第七章 招投标.457.1 招标依据及内容.457.2 招标的范围.457.3 招标的组织形式.457.4 招标方式.467.5 招标原则.467.6 评标办法.47第八章 工程效益.488.1 环境效益.488.2 经济效益.488.3 社会效益.48第九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节能.509.1 环境保护.509.1.1 项目建设期间环境保护措施.509.1.2 项目建设成后环境保护措施.529.2
4、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529.3 节能.53第十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5410.1 实施原则及步骤.5410.2 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及项目实施.5410.2.1 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54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0.2.2 主要履行单位的选择.5510.2.3 设计、施工与监理.55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5711.1 结论.5711.2 建议.57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简介1.1.1 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项目业主:。项目名称:项目地点:1.1.1 研究目的实施雨污分流,便 于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和 集 中 管 理 排 放 , 降 低 水 量
5、对 污水 处 理 厂 的 冲 击 ,改善城市水环境;完善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能收集绝大数街坊的污水,提高污水收集率及污水处理率;保证城区雨水的畅通排除,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同时改善现有排洪沟的行洪能力;将大竹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清洁卫生的城市,使大竹县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同时改善下游乃至长江下游流域的水环境质量。1.1.3 项目规模本次设计污水管网总长 11.49 公里。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2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及编制范围1.2.1 编制依据1、项目合同书2、四川省大竹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3、大竹县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4、大竹县“十二五”规划纲
6、要5、大竹县交通发展规划6、建设局提供工程区域地形图(1:1000 地形图)7、大竹县城区供水量及生活污水日平均处理量;8、大竹县城区排水现状资料9、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1 年)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50-9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0)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9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
7、-2008)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2-9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 号)国家其他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及规定1.2.2 编制原则1、选用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管材,通过经济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管材。
8、2、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资金,提高管道养护和管理水平,保证管道畅通性。3、根据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在方案论证中充分考虑远、近期结合,为发展留有余地。4、排水管道设施养护班房的位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备,占地合理。5、排水管的布置符合雨水就近排放,污水管便于收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6、应充分论证大竹县城区排水体制(分流制、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7、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1.2.3 设计年限本次设计年限依据大竹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设计基准年 2012 年,近期 2020 年,远期 2030
9、年。管道管径按照规划 2030 年设计。1.2.4 编制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按规划排水系统,本可研设计范围重点论证大竹县城区雨污分流污水管网建设的可行性。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第二章 拟建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城市概况2.1.1 大竹县基本情况一、城市概括与城市历史1. 城市概况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与达州、重庆经济联系密切,是达州市背靠重庆、面向三峡的重要城市,是成渝经济区东北部的节点城市,也是川东地区融入重庆都市圈的桥头堡。大竹县地跨东经 1065910732,北纬 30203158。东邻重庆市梁平、垫江,南接邻水,西连广安、渠县,北靠达县。大竹县城位于县域中
10、西部前漕区域,西至成都 360km,南到重庆 175km,北距达州市 70km。县域南北长64km,东西宽 41km,幅员面积 2076.8 。其中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7.4%,低丘占 36.5%,深丘占 8.8%,平坝及台地占 17.3%。低山一般海拔9001000m,相对高差 400500m,中部浅丘地带海拔在 300500m 之间,县内最高海拔 1196.2m,最低 253m,平均 450m。大竹县域内交通主要以公路交通为主。国道 318、210 纵横交错、贯通全境,已形成半小时达州、1 小时重庆、3 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2. 历史沿革根据乾隆、道光等县志所载:“竹大多竹,故以大竹名县
11、”。初建大竹县时,县城在今渠县岩峰乡的燕家场附近。公元 1283 年,移县城到木门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镇(今竹阳镇附近),明成化初砌石筑城。木门镇因县城东门外有二小岗“地虽相连,而土色各别。上有两木生,交合如关”而得名。当时的木门镇墙高一丈五,围城一周,长 2.4 里。明末清初,张献忠所率起义军两次破城、毁城。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8 年),重修县城。清康熙五十二年,修东西南北四门城楼。城墙上每一丈五尺远修城垛一个,共有城垛 620 个,清嘉庆二年(公元 1797 年),开挖护城河,宽一丈五尺,深七尺,长七百余丈。城墙以内有街道二十一条。自此,近代大竹城的格局基本形成。二、自然
12、条件1、地貌大竹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西部中段,地形呈“三山两漕”,由大巴山系向南延伸的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在县境内自西向东平行排列,南北向斜贯全境,为古老的褶皱山脉。三山,一般海拔 900-1000m,相对高度 500-600m。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海拔多在 300-500m 之间。三山之间为较宽而狭长的两漕浅丘地带,形似“川”字,再与两漕中部岭断脉连、东西走向的断续高丘,构成好似“州”字的总地貌。2、气候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差异明显。春季约 3 月1 日5 月 25 日,平均气温 16.5,比较温暖但多寒潮;夏季约从 5 月 26日9 月 15 日,平均气温 26.2,比较炎热,多伏旱高温;秋季约从 9 月16 日11 月 25 日,平均气温 17.1,温暖多绵雨;冬季约从 11 月 26 日次年 2 月底,平均气温约 6.8,无严寒且多雾。大竹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日照适宜。年均降雨量为 1058mm 以上,集中在 56 月、9 月,呈双峰型。平均日照 1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