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宏 观 经 济 学 讲 义注 : 本课件是崔到陵老师给南京审计学院相关班级学生学习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 ( 宏观部分 ) 第 13 18 章时参考 ,欢迎批评 , 请尊重作者版权 。2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 GDP和实际 GDP (习题课 )宏 观 经 济 学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 , 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 , 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 、 收入 、 价格水平和就业水
2、平进行分析 。2、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 , 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3、 案例分析 :问题参见教材 P413下方 。与此问题有关的经济规律 : 整个社会的保障性消费是单个家庭的保障性消费的简单加总 。 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单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加权平均数 。4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 、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最终产品 :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由其最后的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 :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的产品的产品 。二 、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 GDP) 是指一个 经济社会 ( 一国或一地区 )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
3、时期内 运用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 ( 物品和劳务 ) 的市场价值 。注意 : 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项目必须要同时符合这五个附加条件 !例题分析 判断正误 , 并说明理由 :1、 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 , 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 )2、 用上一年度的面粉生产的面包和用本年度的面粉生产的面包对 GDP的核算没有影响 。( )3、 外国专家为支持本国的经济建设而在本国获得的报酬应当计入 GDP。( )4、 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对 GDP的贡献大一些 。( )5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5、 假如某人不出租它的房子 , 而是供他自己使用 , 这部分房租就不应当计入 GD
4、P。( )6、 某人自己在家吃饭和他在饭店付费吃饭对 GDP的影响是一致的 。( )7、 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当计入 GDP, 从政府债券中得到的利息也应当计入 GDP。( )上述例题 说明 : 在复杂的实际经济生活中 , 用 GDP的定义来核算 GDP一般是不可能的 ; GDP核算是一个会计或统计意义上的“事后 ”的概念 , 不是 “事前 ”的概念 , 是一个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概念 , 而不是我国自创的概念 , 因此 , 我国的统计口径必须要与国际接轨 。6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三 、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几种方法 :1、 定义法 。( 略 )2、 生产法 : 通过核算各行业 ( 企业 ) 在一
5、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殖来求得 。3、 支出法 :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 购买 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来求得 。4、 收入法 :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 。四种方法的关系是 : 最终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所有企业资产增值的总和生产法居民 ( 消费 ) 劳动工资企业 ( 投资 ) 归属 最终产品 市场交换 货币资金 用途 资本利息政府 ( 购买 ) 或流向 土地租金国外 ( 出口 ) 支出法 收入法 企业家利润7四 、 例题分析 :假设一个经济社会只有生产服装的一系列商家构成 , 该社会没有政府 , 且居民消费一律沿用上一年度的存货 。 已知条件如下表 ( 单位 : 百万
6、元 )。生产单位 原料采购 产品销售 当年存货棉农 0 1.0 0.8纱厂 1.0 1.2 2.1布厂 1.2 1.5 0.5制衣厂 1.5 1.8 4专卖店 1.8 1.9 0消费者 1.9 0 试求 :( 1)、 用定义法计算 GDP;( 2)、 用生产法计算 GDP;( 3)、 用支出法计算 GDP;( 4)、 用收入法计算 GDP。8问题的解 :( 1)、 根据定义 , GDP为当年所有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中间产品不计入在内 ,最终产品分为被消费者消费掉的和被企业以存货形式保存的 , 故由定义可知 :GDP=1.9+4+0.5+2.1+0.8=9.3( 百万元 )。( 2)、 用生产
7、法计算 GDP, 即考虑所有企业的资产增值的总和 。 于是 :GDP= ( 企业当年生产总值 企业原料采购总值 )=( 1.91.8) +( 4+1.81.5) +( 0.5+1.51.2) +( 2.1+1.21)+( 1+0.80) =9.3( 百万元 )。( 3)、 用支出法计算 GDP, 我们知道 , GDP=C+I+G+NX显然 , 这里有 , G=NX=0。 又因为 , 企业投资 =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新增存货投资 +本年度重置投资 , 本题中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置投资都等于 0,所以投资仅限于存货投资 , 所以 :I=存货投资 =4+0.5+2.1+0.8=7.4( 百万
8、元 )。GDP=C+I=1.9+7.4=9.3( 百万元 )。( 4)、 用收入法计算 GDP, 有 :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等 。 在本题中 , 我们可以把存货看成企业的利润 , 把销售资金看成企业的工资 , 其他项目没有 。 经过这样的处理 , 我们可以得到 :GDP=( 各企业工资 ) +( 各企业利润 )=( 1.91.8) +( 1.81.5) +( 1.51.2) +( 1.21) +( 10)+4+0.5+2.1+0.8=9.3( 百万元 )。9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 、 用支出法核算 GDP( 略 )二 、 用收入法核算 GDP( 略 )注 :间接税
9、: 是指对商品征税以后又被从要素报酬中转移出去的那部分税收 , 通俗地说 , 即是指可以被生产者转嫁出去的由消费者而不是由生产者承担的那部分税收 。10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 、 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由上一节中用收入法核算 GDP的公式得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于是有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折旧GDPNDPNIPIDPI11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二 、 例题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右表 :试计算 : ( 1) 国内生产净值 ( NDP)( 2) 净出
10、口( 3) 净税收 ( 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 个人储蓄 30政府预算盈余960政府购买3000消费300净投资800总投资4800国内生产总值解 :( 1) NDP=GDP折旧 ;( 2) 根据 GDP=C+I+G+(X M)可得 ;( 3) 根据 BS=T G, 可得 T=BS+G(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yd=NDP T( 5) 个人储蓄 S= yd C12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 、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条件下 , GDP核算的两种方式 , 支出法 从最终产品的归属方面来看 , 有 :GDP=C+I收入法 从销售最终产
11、品的资金用途方面来看 , 有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等=消费 +储蓄 =C+S 于是 , 得到 :I=S 。这就是两部门的储蓄和投资恒等式 。需要注意的是 ,( 1) 这里的储蓄 投资恒等式是一种会计意义的恒等式 。 即都是指事后的经济行为 ;( 2) 储蓄 投资恒等式是对整个社会而言 , 对单个个体经济行为则未必有这种恒等关系 。13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二 、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对于三部门 , 即把政府部门引进来以后 , 同样道理 , 我们知道 , 按照最终产品的归属 , 有 :GDP=C+I+G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 , 有 :GDP=工资
12、+利息 +租金 +利润等=消费 +储蓄 +税收 =C+S+T于是 , 我们得到 :C+I+G=C+S+T, 即 : I+G=S+T, 或者 : I=S+( TG)进一步地 , 我们把上式写成 :I=Sp+ Sg这里 , Sp是个人部门的储蓄 ; Sg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 即预算盈余 。14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三 、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对于四部门 , 即把国外部门引进来以后 , 同样道理 , 我们知道 , 按照最终产品的归属 , 有 :GDP=C+I+G+( XM)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 , 有 :GDP=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等=消费 +储蓄 +税收 +对
13、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 =C+S+T+Kr于是 , 我们得到 :C+I+G+( XM) =C+S+T+ Kr, 即 :I+G+( XM) =S+T+ Kr,或者 : I=S+( TG) +( Kr+MX) 进一步地 , 我们把上式写成 :I=Sp+ Sg+Sr。这里 , Sp是个人部门的储蓄 ; Sg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 即预算盈余 。 Sr是国外部门的储蓄 , 即本国的贸易赤字 。需要注意的是本国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跟本国进口一样 , 形成本国的赤字压力 。四 、( 1) 例题试求解教材 P430: 11。15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 上节例题回顾 :( 参见教材 P430第 10题
14、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右表 :试计算 : ( 1) 国内生产净值 ( NDP)( 2) 净出口( 3) 净税收 ( 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 个人储蓄 30政府预算盈余960政府购买3000消费300净投资800总投资4800国内生产总值解 :( 1) NDP=GDP折旧 = GDP(总投资 净投资 )=4800500=4300;( 2) 根据 GDP=C+I+G+(X M)可得 NX=40;( 3) 根据 BS=T G, 可得 T=BS+G=990;(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yd=NDP T=4300990=3310;( 5) 个人储蓄 S
15、= yd C=33103000=310。思考 : 学习了投资 储蓄恒等式后本题的第 ( 5) 小题可不可以这样来解呢 ?I=Sp+ Sg+Sr I = Sp + (TG) NX 800= Sp + 3040 Sp =810 试问两种计算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16第六节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一 、 名义 GDP和实际 GDP的概念名义 GDP是指 ,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 GDP是指 ,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 、 例题 ( 参见教材 P425)三 、 若干常用字母的记号含义17典型习题教材 P429第 9
16、题 : 从下表资料中找出 : 国民收入 ; 国内生产净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个人收入 ; 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储蓄 。1991.9个人消费支出374.5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105.1政府支付的利息64.4消费者支付的利息402.1个人所得税253.9社会保险税66.4红利120.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64.8公司利润34.1个人租金收入266.3间接税264.9企业利息支付1866.6雇员薪金356.4资本消耗补偿求解提示 :此题中 , 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企业 都针对居民 的转移支付 , 任何其它形式的理解将不利于求解本问题 。注意 , 本题的求解和尹伯成的 宏观习题指南 提
17、供的解略有不同 。 国民收入 雇员薪金 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社会保险税 ; 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间接税 ;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 折旧 ; 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 政府支付利息 政府转移支付 红利 ;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 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支付利息 个人消费支出 。18第 13 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课1 设在一个经济中 , 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 NDP 1000, 政府税收 T100, 政府开支 G 90, 个人消费支出 C 810; 个人储蓄 S 90, 投资 I 100。试计算政府财政
18、盈余 , 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 。2 一个棉农一年生产 1000元籽棉 , 他售给轧棉厂加工成 1400元棉花 , 轧棉厂又将这些棉花售给纺纱厂加工成棉纱 。 根据下表分别计算总产值和总增加值 。 并分析为什么不易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的财富 。生产者 产品 总产出 增加值棉农 籽棉 1000 1000轧棉厂 棉花 1400 400纺纱厂 棉纱 2000 600织布广 棉布 2800 800印染厂 花布 3800 1000服装厂 服装 5000 12003 假定一个经济体中 , 消费为 1000元 , 储蓄为 100元 , 政府支出为 300元 , 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 请计算
19、GDP。4 假设储蓄 S 200, 预算赤字为 50。 贸易赤字为 10, 则投资为多少 ?5 若 GDP 1000, 政府支出 250, 消费 500, 净出口 100, 预算赤字 40,那么可支配收入为多少 ?19第 13 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课6 若 GDP 500, 消费 C 350, 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 20, 投资 I 150, 预算赤字为 120, 那么净出口为多少 ?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 可支配收入将发生什么变化 ?7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 , 该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 1972年的 11860亿美元增为 1986年的 36610亿美元 , 大约增长 208, 但剔除物价上
20、涨因素 , 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16390亿美元 , 即只增长 38。 试求 GDP物价平减指数 。8 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 , 消费函数为 C 100+0.8Y, 投资量 I 50, 试求 : 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 均衡时的储蓄 ; 若由于其他原因 , 产出增至 800,则非意愿存货将会变为多少 ; 如果投资增至 100, 均衡国民收人将为多少 ?20第 13 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 求解提示1 设在一个经济中 , 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 NDP 1000, 政府税收 T100, 政府开支 G 90, 个人消费支出 C 810; 个人储蓄 S 90, 投资 I 100。试计算政
21、府财政盈余 , 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 。2 一个棉农一年生产 1000元籽棉 , 他售给轧棉厂加工成 1400元棉花 , 轧棉厂又将这些棉花售给纺纱厂加工成棉纱 。 根据下表分别计算总产值和总增加值 。 并分析为什么不易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的财富 。生产者 产品 总产出 增加值棉农 籽棉 1000 1000轧棉厂 棉花 1400 400纺纱厂 棉纱 2000 600织布广 棉布 2800 800印染厂 花布 3800 1000服装厂 服装 5000 12003 假定一个经济体中 , 消费为 1000元 , 储蓄为 100元 , 政府支出为 300元 , 如果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 请
22、计算 GDP。4 假设储蓄 S 200, 预算赤字为 50。 贸易赤字为 10, 则投资为多少 ?5 若 GDP 1000, 政府支出 250, 消费 500, 净出口 100, 预算赤字 40,那么可支配收入为多少 ? 方法 1: TG=0G=Ty=GDP=yd+T=C+S+T=1000+100+300=1400方法 2: I=Sp+Sg=100+0=100y=GDP=C+I+G=1400提示 : 要注意国内资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由 GDP=C+I+G+NX, 得 : I=150 I=Sp+Sg+Sr Sp=290 yd = C+Sp =79021第 13 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 求解提
23、示6 若 GDP 500, 消费 C 350, 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 20, 投资 I 150, 预算赤字为 120, 那么净出口为多少 ?若这种状况持续下去 , 可支配收入将发生什么变化 ?7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 , 该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 1972年的 11860亿美元增为 1986年的 36610亿美元 , 大约增长 208, 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 , 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有 16390亿美元 , 即只增长 38。 试求 GDP物价平减指数 。8 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 , 消费函数为 C 100+0.8Y, 投资量 I 50, 试求 : 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 均衡时的储蓄 ;
24、 若由于其他原因 , 产出增至 800,则非意愿存货将会变为多少 ; 如果投资增至 100, 均衡国民收人将为多少 ? BS=TG=120G=120+T=12020=100GDP=C+I+G+NXNX= 100结果导致 GDP减少 , yd也减少折算指数 1986名义 /1986实际 36610/16390 223 Y=C+IY= 750 I=S=50 800750=50 Y=C+IY= 100022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 其它消费函数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 *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第六节 乘数论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25、及乘数 第八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九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本章补充练习题 )宏 观 经 济 学第 14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3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 、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定为了研究一个国家的生产或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 常常假定 : 经济中只有两个部门即居民和企业 , 不包括政府和国外部门 ; 凯恩斯定律适用 : 即当总需求发生变动时 , 只会引起产量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 一般情况而言 , 凯恩斯定律在 萧条 时期用作 短期 分析是合适的 。 二 、 均衡产出的概念 计划需求或意愿需求 : 即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根据本部门经济结构的要求而实际想要有的需求量 , 是一种
26、事前的尚未实现的需求量 , 如意愿消费 , 意愿投资等 ;( 此处定义注意与前章概念相区别 : 事前性与事后性 ; 货币属性与产品属性 ; 经济意义与会计意义 , 尚未发生的与已经发生的 。) 总支出曲线与总产出曲线 : 在 E-y坐标系中 , E=c+i所代表的水平线叫做总支出曲线 ; E=y所代表的曲线叫做总产出曲线 , 如图 。24第一节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 : 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 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 AD=AS) 时的产出水平 。图 14 1 均衡产出的决定EO y总产出曲线 : E=y 总支出曲线E=c+i均衡
27、产出点三 、 投资等于储蓄根据均衡产出的含义 , c+i=y, 知 : i=yc=s。 即 :i=s故经济均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的条件与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条件是等价的 。25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 、 消费函数( 1)、 消费函数 : 在实际中 , 影响家户消费分因素很多 , 但凯恩斯认为 , 诸因素中 , 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 并把消费对收入的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 用式子表示是 : c=c(y)( 2)、 边际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 : 增加 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例 。 ?c?cdcMPC= = MPC=?y?ydy用公式表示为
28、 : 或或平均消费倾向 : 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 。c 用公式表示为 : APC =y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 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 , 消费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 。 如教材图 14 2。通常 , 为了方便起见 , 一般用线形消费函数来研究消费现象 。c= + y 其中 为保障性消费 , 为边际消费倾向 , 且 1。26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二 、 储蓄函数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掉的部分 , 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就是 储蓄函数 。 对于线形消费函数 , 相应的储蓄函数为 : s= +(1 )ysss MPS= MPS= APS=
29、yyydd类似可以定义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为 :或27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结论 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收入 。对于线形消费函数 , 由图形推导储蓄函数如下图 。图 14-6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c,sO yc= + yy0S= +(1 )y结论 2: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结论 3: APC和 APS之和恒等于 1, MPC和 MPS之和恒等于 1。四 、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思考题 : 已知某消费者 1月份收入为 2500元 , 消费 2000元 , 储蓄 500元 , 2月份收入为
30、 3500元 , 他把上个月的储蓄连同本月收入都消费掉了 , 即消费为 4000元 ,储蓄为 0, 试求该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 。 如何解释该结果 ?28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 、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 Eciyi iyiyyEy ab aab b=+=+ += (1) 总产出 总支出法 总支出 : = 总产出 : =(2)图示法求解如右图 14 8。图 14 8 总支出与总产出曲线 决定收入EO yE=yE = c+i = +i+ y*1iy ab+=二 、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 (1) 1 sy iyiyEiab aab b=+ +=(
31、 1 ) 投资储蓄法 储蓄函数 : 投资函数 : =( 2) 图示法求解如右图 14 9。图 14-9 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决定收入c,sO ys= +(1 )yE=iE= + y+i消费函数*1iy ab+=29第五节 *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一般而言 , 由总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不是立马可以达到的 , 而是有一个过程 。实际上 , 在经济学中 , 本期的消费不一定是本期收入的函数 ,可以假定本期的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 。 即 :1t01tt E=E=ytttcyiyabab=+于是 , 总需求为 : 总产出为 :则国民收入决定过程如右图 。图 14-5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EO yE
32、t= +i0+ yt1Et=yty0E1y2y1E2E3y000100 ()11ttttiiyyiyyaababbb+=+=+当然 , 用数学的方法求解差分方程亦可得到结果 :30第六节 乘数论一 、 乘数产生的基本原理当企业投资增加 100亿美元时 , 即形成要素所有者 ( 消费者 ) 的收入 ,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都为 0.8, 则消费者将 80亿美元用于消费 , 即构成企业 80亿美元的收入 , 于是进一步形成企业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 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以后 , 会将其中的 64亿美元用于消费 , 整个社会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增加量为 :100 0.8 100 0.64 100 0.512 100 0.8n1 100+ 500( 亿美元 )图 14.6 乘数产生的原理折 0.8扣 0.64消 0.512费 投资100 企业产品要素所有者收入图 14 10 乘数效应EO y iy y yc+iE c+i45二 、 公式推导1212121(1)1 (1)111(2) 1nnnyiccciiiiiiiyyyiMPCbbbbbb babb=+=+=+=+=LLLLLL或 : 三 、 图形推导 i yS= +(1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