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设 计课题 孔融 课时 2 课型 新授教 学目 标1、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2、让学生认识到孔融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中里表现出来的爱惜人才的特点。 。 3、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4、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孔融的多才多艺,强烈的爱国之情,曹操的凶残多疑,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重 点难 点及突 破措 施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孔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教 具准 备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板 书设 计孔融才华横溢 爱惜人才教 学 过 程课时 1才华横溢的孔融一、谈话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他长大
2、后的情景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读读他写的这首诗吧。二、学习新课1、学生自读课文,想象课文讲的意思。2、了解课文的意思。3、教师介绍孔融的事迹。孔融是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由于性格刚直,经常给曹操提意见,最终被曹操杀害。多么令人惋惜啊!在这首诗中,他悲愤的揭露了“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的社会现实。4、拓展:你知道了曹操是以什么罪名杀害的孔融吗?请你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课时 2爱惜人才的孔融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去认识一个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板书):孔融学生交流:讲述孔融的故事板书:课题 爱惜人才的孔融 二、整体感知三、朗
3、读与背诵1、听读朗读录音,扫清语言障碍。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教师范读短文三、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四、学生对照译文自渎,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解释。五、1、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概括出本文的故事内容。(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还知道那些晏子的故事?到课外书中搜集资料,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六、小结教 学 设 计课题 黄河 课时 4 课型 新授教 学目 标1.熟读课文,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内容。2.了解作者
4、、作品、朝代。了解历史名人诸葛亮、周瑜。了解“龙门”的传说;3.了解黄河名胜。增加对母亲河的认识。4.背诵。重 点难 点及突 破措 施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名胜。增加对母亲河的认识。突破措施:了解诗句,熟读成诵,自读自悟。教 具准 备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板 书设 计黄河胜景 号子 精神 颂歌教 学 过 程课时 1黄河胜景1. 导入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吧!2. 师范读浪淘沙九首(其一)3. 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通顺、流利4. 检查自读情况5. 结合译文,看懂这首诗了吗?6. 读“温馨点
5、击”,了解有关黄河的一些知识。7. 熟读成诵。8. 拓展:欣赏两幅黄河名胜,课下查出它们的名字。9. 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课时 2黄河号子1.师简介“黄河号子”的形成2.范读诗歌(一)(二)3.生试读4.指名读,看读通顺、读正确了吗?5.结合译文,理解大意。6.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查资料你还查阅到还有哪些黄河号子吗?哪几组黄河大桥在山东境内?8 熟读成诵并适当检查9.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课时 3黄河精神1. 导入“龙门”的传说,生自读2. 师范读公元渡河3. 生试读4. 检查学生读的效果5. 结合译文,理解诗歌大意6. 欣赏温馨点击,积累知识7. 学生读背8. 课堂总结:谈收获9.
6、 作业:课时 4黄河颂歌1. 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描写黄河景色的?指生交流。2. 自读 P55 给出的五句诗,了解作者及出处。3. 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大意。4. 检查学生读的情况。5. 再读诗句背诵。6.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7. 当堂检测:现在我们的母亲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请假设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8. 作业:教 学 设 计课题 五岳独尊泰山 课时 4 课型 新授教 学目 标1、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2、 了解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4、 积累泰山文化。5、树立正确的旅游观,看护游点景物,做文明公民。6、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
7、积累中华文化之情。重 点难 点及突 破措 施教学重难点:了解泰山的景象,欣赏祖国山河之美。积累中华民族精华、财富。突破措施:结合图文来欣赏、领悟。教 具准 备教学准备:预习这首诗,并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板 书设 计五岳独尊泰山美景 日出 抒怀 典故教 学 过 程课时 1泰山美景1.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杜甫的诗望岳吗?哪位同学能背诵?2. 结合课文,理解诗句大意。3. 欣赏泰山美景,了解泰山的古迹名胜。4. 再读诗句背诵5. 温馨点击,了解山东名胜的精华“一山一水一圣人”6. 读读这首赞美泰山美景的古诗泰山石7. 当堂检测同桌之间互背望岳,如果背过了,就在你的成长袋里画一颗背诵星吧!8.
8、作业:泰山有很多古迹名胜,比如玉皇顶、经石峪、孔子登临处、普照寺等,去搜集有关图片,办一个泰山景点图片展吧!课时 2泰山日出1. 师出示泰山日出的图景2. 范读登泰山日观峰,结合译文,领略意境3. 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日出的诗句4. 温馨点击,积累知识5. 当堂检测:学习登泰山记,对照图片写写日出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课时 3登山抒怀1.自读自悟登泰山,结合译文、图片,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和诗人的抒怀感慨。2.领读其他登泰山而抒怀的诗词。3师讲解泰山石刻的由来,石刻遂成为泰山的一大特色。4. 当堂检测:现在好多人登山后,模仿古人在各个景点刻字,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等等,他们的做法对吗?请
9、同学们讨论一下5奖励: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你表现怎样?如果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在成长袋里画一颗思想星。课时 4泰山典故1.师出示帝王、文人来泰山朝拜的图景2.范读泰山,结合译文,领略意境3.学生交流更多关于泰山的诗句4.温馨点击,积累知识5.活动广角:了解关于泰山的典故当堂检测:学习泰山,说说泰山的典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 学 设 计月日课题 歇后语 课时 1 课型 新授教 学目 标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 点难 点及突 破措 施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知道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教 具准 备教学准备:1写有歇后语后半部分的卡片若干条、画若干
10、幅,尖顶的小丑帽 6个。 2折一些五颜六色的纸鹤,活动黑板 1 块,录音机 1 台。板 书设 计歇后语教 学 过 程课时 11、来自生活的语言艺术1主持人介绍歇后语的作用。 2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简称歇前)和后半部分(简称歇 后)分别拟人化,由两个同学扮演,上场,同主持人一起介绍歇后 语 3相声表演能说会道。(见资料附录 1) 4给歇后语找尾巴。(黑板上出现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分组 讨论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5看图猜歇后语。 出示黑板上的图画,即歇前部分,让学生猜歇后语的后半部 分。如:猫哭耗子假慈悲;瞎子逛大街目中无人;门缝里 瞧人把人看扁了。(见资料附录 2) 6看“歇前”和“歇后”的动作,猜
11、歇后语。如: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老头儿拉琴自顾自。 7总结。 活动建议 1可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 6 人。 2凡在“给歇后语找尾巴”、“看图、看动作猜歇后语”的活动 中答对的同学,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个纸鹤,表示已为本组赢得了 1 分。活动结束后,各组清点纸鹤,哪组多就获奖。 2;看图猜歇后语。 蒸笼里的馒头自高自大 水仙不开花装蒜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3看动作猜歇后语。 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大腿上搭脉不是地方 切菜刀剃头危险 瞎子摸墙找门 老虎头上拍苍蝇找死2、生肖歇后语课时 21、导入课题,进行比赛。2、说出十二生肖打头的歇后语12 生肖的歇后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
12、(虎)嘴里拔牙冒险。(兔)子尾巴长不了。(龙)王跳海回老家。打(蛇)七寸找要害。(马)尾搓绳不合股。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猴)子照镜得意忘形。(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狗)捉耗子多管闲事。(猪)八戒照相里外不是人。3、温馨点击4、活动广角5、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读读背背,了解了歇后语的相关知识,同学们都是春天的蜜蜂-闲不住,下去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歇后语,在以后的说话和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上它,老师相信这对大家来说就是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盘,是吗?教 学 设 计课题 民谣 课时 2 课型 新授教 学目 标1、通过活动,体验民谣活泼、有趣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民谣的喜爱之情。2、引导学生了解民谣的基
13、本规律,学习仿编童谣。重 点难 点及突 破措 施教学重难点:1、通过活动,体验民间童谣活泼、有趣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童谣的喜爱之情。2、引导学生了解童谣的基本规律,学习仿编童谣。突破措施:利用朗读课文教 具准 备教学准备:1、配乐音乐磁带。2、与童谣有关内容的课件。板 书设 计民谣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巧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生走进教师的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乡土气息的图片配上陕北民歌赶牲灵,让学生走入民俗文化的氛围。二、巧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谣,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三、共同学习,营造
14、新型师生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民谣、民谣的特点及分类。师生在搜集的文字资料中,找出答案,共同学习。四、抓住重点,画龙点睛。本课把民歌的分类作为讲解的重点,通过游戏、教师的叙述与聆听,让学生了解每一类民谣的风格特点。五、学生活动,本课推向高潮。学生自愿结组,把搜集的民谣归类,并在全班展示。让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升华。第二课时一、听录音,思问题,激兴趣。听录音磁带并思考:童谣里唱的是什么?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二、引出课题,演示课件,学习童谣。1、讨论:这首童谣和我们学过的童谣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3、演示课件,讲解歌词内容,学生初读了解大意。4、出示曲谱,逐句教唱。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用红颜色作了标记。三、朗读童谣1、启发大胆发言,说一说童谣的一些特点。2、让学生到自选动物头饰,表演童谣里诉说的情节古诗,让学生了解童谣来源于生活。四、活动延伸将喜欢的童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自己仿编童谣,体现了对童谣的喜爱之情。五、活动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