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上)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这样的整体框架可以用“两根柱子” , “一条龙”来表述。 “两根柱子”是指阅读和习作。 “一条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1、学习习惯本册教材延用了苏教版的一贯做法,在开篇处以图片示例的方式,提出了培养 “认真写钢笔字” 和 “认真写毛笔字 ”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以便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变化的历史,了解钢笔和毛笔的不同结构和功能,及它们不同的使用与保管方法;了解钢笔和毛笔握笔姿势、运笔方式和表现力的差异,加深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2、课文本册教材共有课文 24 篇,其中韵文 2 篇。选
2、文上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文化性。即所选的每一篇材料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如有写人的孙中山破陋习 、 军神;有描景的北大荒的秋天 、 西湖等等。二是具有时代性。即所选课文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易于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如石头书 、 航天飞机等。三是具有审美性。所选文章从内容到语言表述,从课文插图到装帧设计,都注意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在读课文看图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与低年级的教材相比,本册课文后的作业题略有变
3、化:一是变铅笔字描红为钢笔字描红,意在训练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二是增加了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意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增加了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写法等,意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3、习作本册课本仍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 8 课,有记事的、写景的、学写动物名片的等等。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有的还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迁移。同时还注意“大小结合”即将专项的习作训练(大作文)与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 (小
4、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大作文自成系列,小练笔机动灵活, “大小”相得盖彰。4、练习教材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共 8 个。综合练习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特点。二、教学建议(一)习惯篇教学“习惯篇”教材以纯图片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文字的解释,因此教学中要以图为师,以帖为范,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明确写好钢笔字与毛笔字应当做哪些准备?应该注意些什么?同时通过示范、学生的亲身体验,明确钢笔和毛笔握笔、运笔的不同,以及适用场合与使用保管的要求。(二)识字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
5、 “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因而我们应创造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比如寓识于读,即通过朗读,读通全篇的文字,然后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进一步确定字音,再通过朗读来巩固字音。再如寓解于境,让学生通过与词句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义。更为主要的是要通过指导、评比、活动等多种途径抓好学生的写字,让学生感受、体会、欣赏汉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汉字,亲近艺术的情感。另外,也可通过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吸纳爱好者,帮助和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以带动大批学生的积极
6、参与。(三)阅读教学备课时,我们要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把学生领进文本的精神家园,共享文化大餐。在阅读教学时,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做好读通、读懂、读好的基础上还应关注以下几点:1、重视语言的积累。所选课文的字数大都在 300500 之间,便于学生背诵、吸收,以形成规范化的语言积累。课本强化了背诵、复述的训练要求。这样做,能保证小学生有足够的语言储备。此外,每课还安排了读抄词语的练习,意在让学生记住这些词语。教学时,我们应有这样的积累意识,帮助学生系统地储备优美的汉语言。2、重视语言的感悟。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
7、阅读,对作品、事物、生活有所感触、领悟,激发学习的欲望、激情和灵感。一要引导学生扣住文本感悟,即“扣读导悟,读中见悟” 。要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发自内心地与课文产生共鸣。一句话,就是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二要注意生活感悟,即让学生体验、探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幻化为文本中的“我” ,去动手实践,用心体悟,真切感知“我”的情感意志。3、重视读写结合。 “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语言,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常写一些细节段,
8、以具备自由、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说意思的能力,享受表达的乐趣。(四)习作教学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我们在教学时,起点要低,内容要真,要求要严,训练要实,切实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爱写、会写。具体说,一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和范围,不断丰富他们有关写作素材、语言材料、认知与表述经验的储备。二要抢抓时机,积极创设和拓展学生动笔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乐于动笔,善于动笔的能力和习惯。三鼓励自主写作。本册的 8 次习作要求宽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主拟题,达到叶老所说的境界:“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不勉强
9、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实话,对自己负责。 ”同时教师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间互相修改,评阅习作,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本册教材安排了 6 次口语交际的言语实践活动,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言语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交往能力,让学生能健康安全地生活,动脑筋富有创意地生活。为此,组织教学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学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如开展模拟的抗震活动,让学生学会求救、说实话、介绍逃生方法等。二是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可以介绍一些生动的例子,如奥运比赛的现场解说、运动员训练故事介绍等,启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三要重视
10、各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多样的活动,鼓励他们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说话得体,举止大方。三、教学进度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说明: “习作”用 3 课时(包括誊抄和讲评)。本学期“每周三写”,除完成课堂作业本外,还须完成 20 篇。建议用统一的小作本完成此项作业。教师应该细致批改,及时评讲。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备注1 9.19.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会查“无字词典” (2)古诗两首(1)2 9.89.12 古诗两首(1)做一片美的叶子(2)习作 1(3)练习 1(1)3 9.159.19 练
11、习 1(2) 北大荒的秋天(3) 西湖(1) 中秋节放假 1 天4 9.229.26 西湖(1)拉萨的天空(2)习作 2(3)练习2(1)5 9.2910.3 练习 2(2) 国庆节放假6 10.610.10 蒲公英(2)三袋麦子(3)哪吒闹海(2)7 10.1310.17 习作 3(3)练习 3(3)第八次(1)8 10.2010.24 第八次(2) 卧薪尝胆(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2)9 10.2710.31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1) 习作 4(3)练习4(3)10 11.311.7 复习、测试(4) “东方之珠” 期中考试11 11.1011.14 小露珠(3) 石榴(3)练习 5(1)12 11.1711.21 练习 5(2)习作 5(3) 石头书(2)13 11.2411.28 石头书(1)小稻秧脱险记(3)航天飞机(3)14 12.112.5 习作 6(3)练习 6(3)军神(1)15 12.812.12 军神(1)掌声(2)金子(2)练习 7(2)16 12.1512.19 练习 7(1)习作 7(3)每逢佳节倍思亲(2)孙中山破陋习(1)17 12.2212.26 孙中山破陋习(1)习作 8(3)练习 8(3)18 12.29元.2 总复习 元旦放假一天1920 元.5元.16 总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