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跳槽的时机选择上,选择“工作后 13 年”进行第一次跳槽的受访者为 43.18%,“工作后 1 年内”就会选择跳槽的受访者为 29.86%.在跳槽原因上,“提高工资”、“换一个工作环境”以及“职业发展需要”位列前三,受访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 30.11%、22.43%以及 16.44%.而在跳槽方式上,选择“裸辞跳槽”的受访者为 49.33%,选择“骑驴找马”的受访者为 50.67%.实习择业需谨慎切莫盲目“试错”对于现代职场人而言,大多数人都认可工作有以下三个目的:赚钱、学到东西以及收获自我价值的肯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对此的需求则更加强烈。前几天找工作想看看有关面试方
2、面的知识,无意中发现厦门人才网里面有很多有关职场的文章,学习了不少知识。 而这,也正是许多毕业生想要急于求成的原由之一。浮躁的心态让不少人在初入职场的短时间内就选择另谋高就。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 2011 年 4 月发布的2011 年应届生调研报告显示,在 6 个月内就离职的应届生比例达到了 42.7%,而在入职后 3 个月就离职的应届生也达 18.4%.如果说实习助力了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而第一份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从业领域。因此,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若是奠定了个人职业规划的第一步,那第一次的跳槽就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起跑点。在龙岩人才网很多,想要在众多的人才
3、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今年起,“90 后”的职场新人开始走入职场。对于这些年青人而言,工作不再是他们生活的重心,“自我意识”非常强的他们更加追求工作中的自我感受,想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一点相信很多“80 后”也深有体会。但是,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些年,“80 后”们也深深明白,结合了兴趣的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数的时候,工作更会是兴趣的坟墓。“85 后”的 Olivia 就直言:“不要说找份完全结合了自己兴趣的工作了,我就连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都被学校人品了一把,申请转专业,学校还推三阻四。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也只找到了一份和专业搭了点边的工作,
4、第一次跳槽时我也没特别要求专业对口。 这两天正在找工作,无意中看见泉州人才网还不错,面试到了一份很满意的共走,值得信赖。不过万幸的是,现在的工作还算是与自己的某一项兴趣搭了一点边。不过在工作了这些年之后我也算是明白了,工作是工作,兴趣是兴趣,若是当初执意要找完全符合自己兴趣或是专业的工作,恐怕我现在还指不定在哪个角落里飘着呢!”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第一次跳槽时选择“同行业同职位”的受访者比例为 21.85%,“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受访者比例为 24.11%,“不同行业同职位”的受访比例为 19.02%,而“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受访比例则为 35.03%.职业经历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身在职场
5、,要想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一靠晋升,一靠跳槽。跳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因为一次糟糕的跳槽很有可能毁了你先前打下的职业基础。生活工作中的“小我”切勿影响到自己对于职工被判刑一事,某橄榄油销售员李捷认为,职工苟同企业行为实属于情非得已,“相较于企业,职工属于弱势群体,违背老板命令,除非是不想干了。”她说,受雇于这类“小作坊”的职工,多半谋生能力不强,这么做也是为了糊口。“俗话说,治标要治本,企业主才是最大的幕后指使者,他们应该重罚。要是他们没有造假的念头,职工又怎么会这么做。”对此,在某著名台资食品企业工作的何婷也十分认同。她坦言,如果自己是该厂职工,“换位思考”的话,即使知道企业生产的食品有毒,也不
6、会冒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去多管闲事。“站在我的角度,将心比心,这些职工这么做,还是情有可原的。”她告诉记者:“我是一名普通职工,每月靠三千多元的工资吃饭,如果我将企业的内幕捅出去,肯定会丢饭碗,说不定还会遭到报复,这样的事情我也听说过。况且现在工作那么难找,如果失业了,我们一家的生活怎么办?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南平人才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非我们没有良知,但是在生计和道德的天平之间,我们只能选择前者,就好像如今见义勇为的行为越来越少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保障措施,有时候即使想做好事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何婷认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顽症,就连新东阳、湾仔等不少知名企业也频频
7、被媒体曝光。“如果政府部门不作为、监管力度不到位的话,仅仅依靠职工职业道德的觉醒,是无法让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法添加剂远离食品生产企业的。”无论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小我”随处可见:一个“小我”膨胀的老板,走起路来都是迈着方步,发言他得在先,进电梯他人帮他按键钮,把所谓的“自尊”、“尊严”、“尊重”展现在摆谱上,稍一照顾不到就可能不乐。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三明人才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这当然是个负面的、极端的例子。大多数情况下,“小我”随时都在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其表现是微妙的。比如,在电梯里遇到了上司,她和其他几位同事都打招呼寒暄了,唯独没理
8、你。出了电梯后,你一直在烦恼:是不是上司不喜欢我?是哪位同事给我打了小报告?等等。一连串令人烦恼的疑问,会影响你一天的工作状态。直到有一天,上司给你的评语远远好过其他同事并委重任于你,你才恍然大悟:你的“小我”是如此之错,如此之庸人自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通常他的“小我”被控制到了最低点,大事小事上很难看出“小我”的存在。这可能是天性的顿悟,可能是通过长期的修炼,也可能是早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大家都在称赞和怀念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可你知道他的“小我”有多大?在创业早期初获成功后,他曾目中无人,“小我”处处可见。据说,他当时面试新员工,双脚经常搭在办公桌上,语带刁难。在梅州人才网很多,想
9、要在众多的人才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不免要花费一些时间。到后来,他的“小我”几乎找不到了。就在临终前的几个月,他还亲自去苹果公司总部所在的帕洛阿尔托市政府(用中国标准,最多算个镇政府),当面向市府人员陈述计划新建的苹果办公大厦方案。整个陈述半个多小时,乔布斯表现出了自信、谦恭、感恩,没有前呼后拥的高管陪同,也没有跑前跑后的工作人员为他提供支撑,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个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老总的派头。无意识中,“小我”坑害了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营销人员如果带着膨胀的“小我”去工作,客户不会舒服,产品也卖不出去。放下身段、用平常心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对待客户、同事、上司,一定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受益!送一句我们在泛太平洋(601099,股吧)公司培训新员工时使用的话给您做参考吧:进门开始上班的时候,请把“小我”留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