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点偶像 56.txt43 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论点偶像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 崇拜偶像不能盲目。 偶像的魅力在于精神,不在于外表。 盲目追星不可取。 偶像也有平凡的一面。 偶像能产生凝聚力。 高扬自我,拒绝偶像。 面对偶像,要有独立的思考。 成为偶像,需要拥有高品位的人格魅力。 名言野蛮人崇拜木石的偶像;文明人崇拜血肉的偶像。萧伯纳 人世间常有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人,他对你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你和
2、他萍水相逢,你就像获得了新生一样,你的整个生活情调也变得与前不同了。高尔基 假如真的想当明星,就必须问问自己到底有多大勇气,到底心理有多大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的吃苦精神。郭达 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拜倒在他们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某些谬误。爱迪生 爱所有的名人吧,他们交给了你们理论,交给了你们科学,他们把世界交给了你们。罗丹 那些偶像穿戴和装饰得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德谟克利特 高尚的人物所受的折磨与他们的崇拜者所想像的完全不同。卢梭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自己高贵的品质超出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
3、一切者,他一定是个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歌星之所以存在,是现代唱片业的产物。和影视明星是电影业、电视业的产物完全一样。佚名 典型论据周杰伦:从默默无闻到超级偶像 偶像付出的是艰辛与执著的努力 未成名前,周杰伦买不起缎质床单、 Ducati 摩托车,也没有追星族尖叫陶醉在他的演唱会上,更没有少女们像朝圣般,只为了摸一摸他坐过的钢琴座椅。他只是反复梦到旋律和歌词,当曲子的片段像梦游的声带般泉涌而来,他就会起身、踉跄地走向键盘,把如夜景般的旋律写成乐谱或录成示范带。 歌迷都认为我不帅 在这个重包装的偶像速成音乐圈中, 24 岁周杰伦的成功是个奇迹。周杰伦说:“我大部分的女歌迷都不
4、会对我说,我很帅;相反,她们会告诉我,她们喜欢我的音乐,被我的音乐吸引。 ” 自从 2000 年 11 月,他所发行的周杰伦同名专辑,十首耐人寻味、好听又特别的曲子和抒情调,周杰伦的音乐已经引领、改造亚洲的乐坛。最近,他入选 MTV 台亚洲音乐奖最受欢迎的台湾歌手,为他在两年来所赢过的超过 30 座音乐娱乐奖项之上再添殊荣。香港媒体封他为“小天王” ( 周杰伦坚称讨厌这项封号 ) 。 老师认为我有学习障碍 年轻时的周杰伦,说来有点自闭、笨笨的。高中英文老师以为周杰伦有学习障碍。但周妈妈叶惠美,却注意到这个安静又害羞的小孩,从小就对西洋流行乐或古典音乐特别敏感。 “他在学会走路前,就对音乐很敏感
5、。 ” 但是你要记得,音乐是周杰伦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音乐救了他,给他带来幸运。有一位学妹周杰伦并不熟帮他报名“超级新人王”这个台湾的偶像征选节目。该节目制作人后来和讶异不已的周杰伦联络上,要他参赛表演。但周杰伦不敢独唱。 你不知道哈利?波特和流星花园 ?偶像满足了人们渴望纯真、追求梦想的心理 假如你不想让人觉得落伍了,千万别说没看过哈利?波特 ;假如你不想让人觉得你不再年轻,千万别说不知道流星花园 。 真可谓流行无国界,中国的“哈利?波特热”丝毫不亚于其原产地。那个身着白衬衫、黑西服,系红色小领带,戴黑边小眼镜的少年形象总在我们眼前晃悠。一位影院职员这样兴奋地描述:来看哈利?波特的人,就像一
6、群蝗虫飞来似的,电影开映后,那些爱闹的孩子再也不跑去上厕所了。 当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还没有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时候, F4 又来了,他们可不是什么战斗机,而是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中的 4 人组合。这部偶像剧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牧野杉菜、 F4 成了少男少女们聊天的话题。尽管哈利和 F4 的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都是沿着米老鼠、超人和蝙蝠侠的足迹,从童话世界进入大众文化名人殿堂的新偶像。哈利?波特通过巫术魔幻的超常规方式,制造了现实世界无法达到的想像空间。 流星花园讲的是个贵族男孩和一个平民女孩杉菜之间由恨到爱的爱情纠葛,它描写的校园纯真的爱情,是一个实足的现代版“灰姑娘”故事。 这两部影视
7、都采用了一种讨巧的创作方式,利用偶像流行法则,用小说和漫画带出影视,再衍生出相关产品,在市场的撮合下,不但完成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还创造了文化经济的奇迹。据说从“哈利?波特”身上流淌过的金钱数额直逼比尔?盖茨的财产总量,曾经靠政府救济金度日的此书作者罗琳,因此成为英国排名第三的富人,这本身就像一个奇幻的童话。 童话的流行反衬出现实的需求,像 F4 所在的“超级白金”学校没有上课、考试、作业之类的压力负担,看着梦寐以求的“奇迹”在荧屏上实现,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心理渴求和梦想。哈利?波特手持魔法石击退伏地魔的情景,使人们在短时间里完成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畅快之旅,在与童话的碰撞中重拾希望。 陈道明针
8、砭哈日哈韩 盲目崇拜偶像是一种文化病态 陈道明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一个观众喜欢日剧、韩剧是他们自己的权利,我们无权干涉。可是如果是个有分量的人在做着媚外的事就不同了。我觉得有点悲哀,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血性是挺可怕的,这也算我一点一滴的民族心吧。可能我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其实人家特简单,就是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来你这儿淘金,所谓开发市场。我说这番话无意干涉别人的价值取向,我是希望我们那些伟大的导演和伟大的制作人真的和国际接轨,让人家也来请你。说句有点过分的话,我们应该自重一点。 ” 爱上韩国偶像剧的 N 理由 偶像反映了时代的心理文化需求 卖相清秀、口感别致、回味悠长,如同韩式泡菜般风
9、味独特的韩国偶像剧现正来势汹汹,大热荧屏。 魅力之一:偶像当道 从安在旭、张东健、金喜善和金南珠到元彬、宋承宪、沈银河和宋慧乔,每个人都以其独具个性的魅力共同支撑起韩剧的偶像大旗。韩剧中的镜头清新鲜艳,场景极富时代感,更在其中加入了时尚元素,男女主人公的衣着打扮都紧跟潮流。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韩星不只依靠其漂亮的外形和包装吸引观众。 天桥风云中亦正亦邪、深情款款的李政 ( 张东健饰 ) , 最爱是谁中为情所困的英珠 ( 李英爱饰 ) , 火花中独行自我、极具男性魅力的忠赫 ( 车仁彪饰 ) 和妙手情天中善良得发傻的韩秀延 ( 金喜善饰 ) 等众多角色,都成功俘获了“哈韩族”的心灵视线。不同于
10、韩国的歌坛组合给人的视觉冲击,韩剧的人物清新自然,显然更易于让人接受。拥有众多偶像演员是韩剧的一张王牌。 魅力之二:生活化的剧情 电视剧不同于电影的特点之一,便是它具有更强的生活气息,有时表现生活甚至到了琐碎的程度。韩剧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特点,它的台词极少有诗意的感慨和琼瑶式的排比,而是简单得如同一碗白水,而它又不是无味的,来自于生活朴素的质感散发出的小幽默和小感动会使人品尝到其中的甘洌。 和日剧一样,韩剧表现出来的本土文化也引人注意,随意温暖的小吃馆和街头排档,繁华的闹市区和陈旧的小街道,透射出韩国人现代抑或简单的生活基调,由华丽的季节和锦绣年华等剧中所呈现出的城市、住所、食物和生活习惯展现了
11、独特的“泡菜文化” 。这样夹杂了韩国独有的文化习俗的爱情故事,在观众看来才更有兴致,更“够味” 。 魅力之三:商业文化的渗透 就日韩的偶像剧来看,演员包装、拍摄手法、运行机制都渗透着浓厚的商业气氛,电视剧的前期宣传,和演员有关的报纸杂志,媒体炒作,甚至是有关剧中人物的明信片、饰物和挂件都会渗入到观众日常的生活当中。 正是因为商业的运作增强了交流,才使中国观众领略了韩剧的魅力。反观刚刚起步的中国偶像剧,在剧本和拍摄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也显然没有深谙电视剧的商业运行模式,种种原因使得中国偶像剧到现在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没有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在这一点上的确值得中国偶像剧向韩剧吸收经验。 四大
12、天王统领 20 世纪 90 年代香港歌坛 偶像的辉煌是短暂的 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并称为 20 世纪 90 年代香港歌坛“四大天王” 。 1990 年刘德华、张学友在角逐中占得先机, 1991 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 。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 1992 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一家媒体戏谑式地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没想到广泛传开, “四大天王”正式确立。 他们推出专辑总能轻松地卖个满堂红,他们推出的歌曲总能轻易打上排行榜榜首,他们瓜分了 20 世纪 90 年代香港各大乐坛
13、颁奖典礼绝大部分的大奖,而他们也总是轻易地击败一批批的挑战者从而更进一步地奠定自己的位置。可以说, 20 世纪 90 年代是四大天王的年代,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由于大势影响,他们的歌曲质量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显示出一些疲态。 1999 年底黎明在成绩斐然之时突然宣布退出一切乐坛颁奖,随后张学友也表示附和。这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结束。 陆毅的偶像 偶像自己也有偶像 现在的陆毅,是很多女孩心目中潇洒英俊的标准白马王子典型,但是孩提时代的他,却有过小胖弟的岁月,也因此在 5 岁时就接拍了生平第一部电影泉水叮咚 ,之后还断断续续演过不少戏,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童星呢 ! 初二时期的陆毅身
14、高 165 公分,体重竟是 60 多公斤,圆嘟嘟的他肯定没有异性缘,不过这并不是让陆毅减肥瘦下来的原因,陆毅回想说:“后来我考上儿童艺术学院,连续两年每天练功,要翻筋斗,耍枪、刀、棍,累得自然就瘦下来了。 ”所以别看他现在一派斯文的模样,奶油小生的武功可高强得很。 陆毅的偶像,说出来会让很多人惊讶,他很欣赏无厘头天王周星驰:“他的戏很搞笑,而且还可以让人想很多东西。 ”从赌圣 、 大话西游 、 食神 、 喜剧之王 ,陆毅对周星驰的作品如数家珍,可惜这位帅哥男主角,还没有尝试过喜剧的演出, “我的幽默感不足吧 ! ”陆毅说,有机会的话最想过过饰演反派的瘾。 斯大林与个人崇拜 领袖偶像化贻害无穷
15、1929 年,苏联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的 50 寿辰,人们对他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称颂他为“活着的列宁” ,报纸上甚至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人们不惜夸大事实,一味地歌功颂德,俨然把他当作神明与真理的化身。这种对领袖的偶像化导致狂热的个人崇拜,也使斯大林在很多问题上迷失了自我,发布了许多错误的命令,比如, 1936 1939 年,苏联进行大清洗运动,大批无辜的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被杀害,很多普通干部和群众遭到残酷的迫害。 少女追星受伤 盲目追星酿悲剧 1999 年 12 月 28 日晚, 17 岁的成都少女徐娟狂热追星,不幸被偶像的车轮碾得盆骨骨折,丧失了生育能力。当天成都
16、有关单位邀请了许多港台明星,举办“迈向 21 世纪群星演唱会” 。当晚,明星的车队由下榻的酒店驶出开往演出会场时,等候在外面的一群追星少女蜂拥而上,要求偶像给他们签名。在拥挤中,徐娟被推倒在地,最后一辆奔驰车从她身上碾了过去。司机竟然毫无觉察,径直开走了。 保尔?柯察金 英雄偶像的榜样作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 1934 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鼓舞了千百万青年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成了一代青年的偶像。卫国战争时期,战斗在前线的苏维埃青年在他的精神的鼓舞下,同法西斯浴血奋战。他们在执行战斗任务之前,常常集体朗诵这本书,为的是再次重温保尔的精神。在奥斯特洛夫斯
17、基博物馆里,保存着许多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的书页被烧焦了,有的书被子弹打穿了,有的还沾染着青年团员的血迹。 当代青年崇拜的偶像 香港偶像排名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家在去年 4 、 5 月份利用电话访问了 833 名 12 岁 19 岁的青少年,每人最多可列出三位偶像,共排出 266 位,其中最多的是歌、影视、体育明星,共有 181 人, 23 位是学者、思想家、政治家等杰出人物,排名前三位的是陈慧琳、谢霆锋和陈奕迅;母亲排第 6 ,父亲排第 9 ;耶稣排 31 位,孙中山排 59 位,毛泽东排 74 ,李嘉诚排 162 位。 哲理材料塑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对保卫英国有卓越功勋
18、。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令众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丘吉尔却一笑回绝。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粪,还是免了吧。 ” 贝聿铭是谁 ? 在上海某单位举办的一次中学生知识竞赛上,主持人问:最著名的华裔建筑师是谁 ? 在场的近百名选手和观众竟无一人知晓。我们的许多学生不知道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贝聿铭实在让人遗憾。联想到不少青少年把歌星、影星、球星视为偶像,对他们的名字倒背如流,更显出他们对科学家、科学的热情和重视不够。 一次关于偶像的班会 昨天我们班开了一次班会,老师让我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的:有人喜
19、欢孙燕姿,有人崇拜比尔?盖茨,有人的偶像是撒切尔夫人,这些都不足为奇。当有人说到席娟、金庸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可是后来,有人开始提到希特勒、蒋介石的时候,我们都笑不起来了。老师皱紧了眉头,她打断了我们的讨论,然后,她讲述了希特勒对犹太人犯下的罪恶,讲了蒋介石对共产党人的屠杀,告诫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偶像,我们都觉得获益匪浅。 创新论证变换的偶像 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偶像是雷锋、焦裕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偶像是张铁生、红卫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偶像是军人、文学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偶像是大款和明星,二十一世纪初是网络高手和明星。这偶像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
20、变化。但其中价值观念的失落却也是趋势之一,这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价值观念与信仰、思想有关,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我的偶像鲁迅先生 10 月 19 日已到了,蓦然回首,鲁迅先生已经逝世 67 年。 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静坐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 67 年了,先生已经去了 67 年了”夜雨淅沥,灯色愈照愈昏黄。 几度误解,几度怀疑,几度逃避和疏远,终究还是回归了。现在我们谈先生的文字,或许会觉得它过于冷峭和沉重。的确,先生是缺乏梁实秋的闲适,林语堂的“性灵” ,周作人的
21、散淡,徐志摩的诗情画意。然而,如果那个时代只给我们留下了吟风弄月的感性文字,只留下一片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那么我们又怎能体味到那个时代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眼里恐怕只是一具时间的骸骨罢了。 我崇拜先生,并不因为他是那个超凡入圣的“神” ,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当然会有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内心世界;他怀着三闾大夫般的旷世忧愤,用一枝如太史公一样的奇崛文笔去书写黑暗;他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吊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亮今天。 作为 21 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样的一位伟人
22、寂寞呢?然而事实上,先生是越来越寂寞了。记得曾有一位朋友问我:“你的偶像是谁?”从他闪烁的笑眼中,我看出他等待着我说出某位“星”的名字。然而当我平静地告诉他,我的偶像是鲁迅先生时,他竟满脸惊奇,狐疑地大笑起来。当时,我是气愤的,几天后,我再次回想这件事时,却不禁有些悲哀了。 难道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了?已经不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了?已经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笔而可以轻轻带过了?已经作为一份文化遗产而被束之高阁了? 当我们沉醉在商业的喧嚣中无法自拔时,一颗浮躁的心怎能容得下那痛苦的灵魂拷问和锋利的匕首投枪?看看老一辈学人,他们在文章中那么深切地怀念先生,他们不断以呐喊告诫我们:今生今世
23、,年轻一代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直面繁杂的人生;不读他,我们无法看到心灵深处的鄙陋;不读他,我们无法守住那片高洁的精神家园;不读他,我们无法具体而透彻地了解中国! 在这雨潇潇的夜里,静静地翻着先生的照片集,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是的,只要先生的书在,就一定有人读;只要有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先生一直在以一种父亲般的博大胸怀宽容着我们。他在等待,等待着我们走出浮躁的海面,等待着我们以后辈学子的身份,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习气的心,去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没有偶像也能健康成长 同学们都有各自的偶像,有的喜欢明星,有的崇拜英雄,惟独我没有。我也喜欢周杰伦,也敬佩周
24、恩来,但是他们并不是我的偶像,我不会让自己的思想受别人的主宰。去年, F4 在北京开演唱会,很多同学都去看了,有的人回来之后嗓子都喊哑了。那天,我只在家里静静地听他们的磁带,享受纯净的音乐带给我的恬淡。我相信,没有偶像我也会快乐地成长。 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偶像 顾晔一说出她的偶像的名字时,我们差点没笑趴下。她竟然崇拜居委会那个土了吧唧的张大爷,还说要拜师学艺,太可笑了。张大爷除了会发发牢骚之外还能干什么呀。可是两天后,顾晔拿着一张精致的剪纸过来时,我们都傻眼了。我们涌进张大爷的家里,一看,啊,满墙都是漂亮的剪纸,那复杂的图案让我画也画不出来呀。没说的,他当时就成了我们共同的偶像,以后我们每天放了学都去他那里学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