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 A. 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 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C. 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 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满分:2 分2.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A. 垄断竞争 B. 完全竞争C. 完全竞争D. 完全垄断满分:2 分3. 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 ) A. MR=MC B. MR=SMC=LMCC. MR=SMC=LMC=SAC D. MR=SMC=LMC=SAC=LAC满分:2 分4.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基尼系数越
2、大,收入分配越( )A. 不平均,平均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D. 平均,平均满分:2 分5. 如果价格下降 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 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富有弹性B. 具有单位弹性C. 缺乏弹性D. 无法确定满分:2 分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A. P = MC B. P =MC = ACC. P =MR=MC D. P=MR=AC满分:2 分7.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 6 元,平均成本为 11 元,平均可变成本为 8 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 继续生产但亏损D. 停止生
3、产且不亏损满分:2 分8. 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 )A.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 发生平行移动 D. 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满分:2 分9. 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 12 元,平均成本为 11 元,平均可变成本为 8 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C. 继续生产但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满分:2 分10. 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A. 无差异曲线B. 消费可能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生产扩展路线满分:2 分11. 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
4、业时,那么( )A. 垄断市场的价格等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B. 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C. 垄断市场的价格小于竞争市场的价格 D. 垄断价格具有任意性满分:2 分12.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C. 贡献利润D. 亏损满分:2 分13. 当 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 )A. 正常商品 B. 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D. 独立商品满分:2 分14.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A. 与横轴平行的线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D. 与横轴垂直的线满分:2 分15. 需求
5、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A. 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B. 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C.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D. 是一回事满分:2 分16.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 1.5,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B. 发散型C. 封闭型D. 圆圈型满分:2 分17. 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B. 发散型C. 封闭型D. 圆圈型满分:2 分18.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 A.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无法
6、确定C. 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满分:2 分19. 商品 X 和 Y 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满分:2 分20.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D. 与横轴平行的曲线满分:2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 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 A. 满足全家人的欲望B. 愿意购买C. 满足心理要求D. 有能力购买E. 满足自我实现的要求满分:4 分2. 下列
7、属于低档商品的是( )A. 收入效应 X1X*=-2,替代效应 X*X2=+3 B. 收入效应 X1X*=-5,替代效应 X*X2=+2C. 收入效应 X1X*=-5,替代效应 X*X2=+8D. 收入效应 X1X*=+5,替代效应 X*X2=+2E. 收入效应 X1X*=+5,替代效应 X1X*=-5满分:4 分3.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 )A. 工资B. 利润C. 利息D. 税率E. 地租满分:4 分4. 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C. 进入市场障碍较小D.
8、 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E. 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满分:4 分5. 总成本分为( )A. 平均成本B. 边际成本C. 固定成本D. 变动成本E. 平均变动成本满分:4 分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垄断竞争厂商的 AR 曲线和 MR 曲线相互重合。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A. 错误B.
9、 正确满分:2 分6.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 )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边际技术替代率:( )A. 是指在
10、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满分:2 分2. 限制价格:(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11、.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 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 B 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
12、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满分:2 分3. 供给:(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
13、,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满分:2 分4. 总产量:(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C. 一般是指经济
14、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满分:2 分5. 委托代理问题:(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
15、溢出效应。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满分:2 分6. 短期成本:(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G.
16、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满分:2 分7. 一级价格歧视:(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满分:2 分8.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
17、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满分:2 分9. 消费者剩余:(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 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
18、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满分:2 分10. 供给价格弹性:(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
19、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 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 B 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满分: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