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乡域沿革第一节 乡基本情况马家乡位于长江南岸,乡政府驻地马家场,距县城 16 公里。东临江南镇和长宁县梅柏乡,西接翠屏区宋家乡,北临长江与罗龙镇隔江相望。幅员面积 51.29 平方公里,全乡辖 12 个村民委员会,1 个居民委员会, 70 个村民 小组。2000 年末有 3472 户,总人口 12054 人,其中回族 627 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 11854 人,非农业人口 200 人。耕地 面 积 12959 亩,其中土 3069 亩,森林面积 42550 亩。 第二节 乡域沿革1954 年,南溪县马家乡和长宁县长马乡合并为马家乡,归南溪县管辖。 1966 年,南溪分为大
2、观区、 长兴区、郊区、李庄区、牟坪区五个片区和城关镇,马家隶属于郊区,1986 年, 实 行区、镇、乡、村建制,全县为 3 区、 1 镇、 23 乡、 214 村、8 个居委会, 马家隶属于龙腾区。1992 年 8 月 20 日,南溪县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全县行政区划由原 3区 1 镇 23 乡撤并为 9 镇 7 乡。马家名称建制不变,2000 年末至今镇、乡行政区划未变。第二章 村(社区)简介第一节 马家社区马家社区是马家乡政府所在地,社区人口 1500 人,其中 2000 年场镇常住人口 526 人,场镇有 2 条街、 1 条巷, 场内个体工商户 102 户,集期逢 农历 1、4、7。 19
3、88 年投资 3.44 万元,安装自来水管 420 米(管径 80100 毫米),场镇 居民饮用上了自来水。1996 年 乡政府扩建场镇,投资343 万元修建新街 1 条,长 200 米, 宽 8 米,硬化街面 1600 平方米,修建乡 政府礼堂,计划生 育技术服务站、中学教学楼、教师宿舍楼、食堂、敬老院。 在新区修建 乡卫生院综 合楼一幢,面积 436 平方米。村民相 继在新街两 侧修建楼房 15 幢。到 2000 年末场镇有 2 条街、 1 条巷,场内个体工商户 102 户,常住人口 526 人,集期逢 农历 1、4、7。 第二节 白塔村马家乡白塔村位于长江北岸,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其
4、中耕地980亩(水田780亩),林地3450亩。全村辖6个生产社共237户,全村居民237户,共 937人,其中回族人口394人。 2009年人均纯收入4870元。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白塔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水果为主;养殖以养牛、养猪、养鹅为 主。白塔村现有300余亩绿竹,120余亩优质水果。这两大经济林产业历来就是全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撑点。近年来,白塔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 苏家桥肉牛养殖协会”为龙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现养殖 规模已达年
5、出栏190头。同时,水果种植经过近年来的品种改良,水果产业年产值逐步提升。目前, 经济 林产业和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白塔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三节 大明村马家乡大明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亩,林地5300亩。全村辖 8个生产社,共300户, 1182人。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 (最高37.8,最低-0.5 ),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大明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鸡、养鹅为主。2008年,大明村通过马牟建设项目全村通水泥路。该工程投入资金近6万余元,建成了该村50
6、余户农户,里程达2.8公里的泥石路,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明村现有900余亩绿竹,400余亩柿子。这两大经济林产业历来就是全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撑点。下一步,大明村将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马家灵凤生态养殖协会”为龙头,大力发展以林下生态养殖产业,采取 “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路子。目前,经济 林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已成为大明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四节 大阳村马家乡大阳村紧临江南镇和长宁县下场镇,幅员面积 4.2平方公里。全村居民286户,共1046人, 2009年人均 纯收入5133.75元。大阳村是省级扶贫新村,全村
7、以绿竹、油樟等经济林种植和林下特色养殖业为主。近年来,大阳村通过上级村级阵地建设工程项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 一建设,完成了面积15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建设工程,彻底改善了村办公条件。同时,大阳村通过省级扶贫新村项目资金,实施了“ 联户路”工程。该工程投入资金近20万元,建成了连接该村270余户农户,里程达15公里的联户路,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阳村现有2000余亩绿竹,700余亩油樟。这两大经济林产业历来就是全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撑点。近年来,大阳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 马家灵凤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以林下养殖贵妃鸡、野山鸡、本地土鸡、 乌骨鸡为主的
8、生态鸡养殖产业。2009年,大阳村以灵凤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为主体成立了“马家灵凤生态养鸡协会”,采取“协会基地农户” 的发展模式,在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基础上,建成了本地土鸡、乌骨鸡、野山鸡三个无公害生产基地。目前,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已成为大阳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五节 和平村马家乡和平村位于南溪县马家乡西北面,与翠屏区宋家乡接壤。全村幅员面积 4.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980 亩(水田 780 亩),林地3450 亩。全村 辖 5 个生产社共 353 户,总人口 1367 人,其中有回族826 人,是南溪县少数民族最多的村。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
9、 18(最高 37.8,最低-0.5 ),年降雨量 1077 毫米,无霜期351 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平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水果为主;养殖以养猪、养鹅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5766.56 元。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二十字 ”方针,依托我村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第六节 华林村马家乡华林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5亩,林地3000多亩。全村 辖6个生产社共309户,1144人。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 (最高37.8,最
10、低-0.5 ),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 长。华林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鸡、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江马公路、马宋公路、 马下公路硬化项目的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第七节 济民村马家乡济民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800亩,林地3000多亩。全村辖6个生产社共320户,共833人。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 ),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 作物生长。济民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
11、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鸡、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马下公路及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的实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济民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白鹅产养殖产业。目前, 绿竹林产业和养殖产业已成为济民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八节 平泉村马家乡平泉村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32亩(水田875亩),林地3589 亩。全村辖7个生产社共352户,共1328人。2009年人均纯收入5253.24元。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 ),年降雨量 1077毫米,无霜期351 天
1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平泉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猪、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马宋公路、马牟公路及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的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平泉村现有2300余亩绿竹,是全村群众历来增收的一大支撑点。近年来,平泉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白鹅产养殖产业。目前,绿 竹林产业和养殖产业已成为平泉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九节 青年村马家乡青年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7亩(水田489亩),林地2700 亩。全村 辖 4个生产社共154户,共615人。全村以
13、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 ),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 农作物生长。青年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猪、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自青年村横穿而过的马牟公路硬化项目的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青年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新建PIC猪养殖场一个,大力发 展生猪养殖产业,现养殖场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绿竹林产业和PIC猪养殖 产业 已成为青年村广大群众 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十节 社林村马家乡社林村东邻马家乡大阳村,南邻长宁县下场镇,西
14、邻马家乡华林村,北 邻马家乡楠木村,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居民 307户,共 1181人, 2009年人均纯 收入5149.95元。全村以绿竹、油樟等经济林种植和林下特色养殖业为主。近年来,社林村在各级的支持下,通过全村人民的努力,实现每个村民小组通公路,全村公路里程达12.2公里。但是,以上公路仅是土路,成为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位于该村的“ 川南八卦民居”,引来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成 为民俗观光的又一亮点。境内还有“寨子山 ”、“五块石”等处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社林村现有1500余亩绿竹,500余亩油樟。这两大经济林产业历来就是全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
15、撑点。近年来,社林村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 发展四川白鹅、贵妃鸡、野山 鸡、本地土 鸡、乌骨鸡为主的林下生态养殖业。目前, 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产业已成为社林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另有一定规模的藠头、花生种植。第十一节 新立村马家乡新立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2亩(水田?亩),林地3400亩。全村辖4个生产社,共220户, 845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8070元。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新立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
16、;养殖以养猪、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的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大坡水库病险整及沟渠整治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近年来,新立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白鹅产养殖产业。目前, 绿竹林产业和养殖产业已成为新立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十二节 雄英村马家乡雄英村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0亩,林地3500亩。全村辖 3个生产社158户,共580人。 2011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
17、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雄英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为主;养殖以养猪、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硬化项目的施,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大坡水库病险整及沟渠整治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近年来,雄英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白鹅产养殖产业。目前, 绿竹林产业和养殖产业已成为雄英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第十三节 楠木村马家乡楠木村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860亩(水田415亩),林地4500 亩。全村 辖 8个社,有 253户,总人口 1036人。2
18、009年人均纯收入3740元。全村以高丘低山为主,年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 ),年降雨量 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楠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水稻、绿竹、油樟 为主;养殖以养鸡、养鹅为主。近年来,随着江马公路硬化项目的实施和社道的建设,制约该村发展多年的交通瓶颈得以打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目前,全村有社道4条,全长9公里,有山坪塘24口,基本能满足全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近年来,楠木村更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产业。目前,绿竹林产业 、油樟 产业和养殖产业 已成为楠木村广大群众产业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