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的通性 、pH 教案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电离观点了解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并会运用。3了解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1重点: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2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引言】 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出认识酸一般性质的必要性。导入新课。【板书】 酸的通性 pH一、酸的通性【练习】 复习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完成表内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规律。学生总结 酸的通性【板书】 1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3)酸能跟某些
2、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5)酸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讲述】 通性是一般规律,带有普遍性。但规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能绝对化,任意套用。如金属和硝酸、浓硫酸反应就得不到氢气,不发生置换反应。也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金属与酸反应有哪些规律呢?观察下列实验。演示实验 (1)实验,铜、银分别置于稀盐酸中观察有无反应发生。(2)补充实验:在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2 mL3mL,然后向三支试管里同时加入镁、锌、铁三种金属,观察发生的现象,比较它们跟盐酸反应的激烈程度。引导观察:铜、银不跟盐酸反应。锌、镁、铁能跟盐酸反
3、应,反应激烈程度各不相同。结论:金属活动性各不相同。【板书】 2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讲解】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与酸反应)(3)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五个一组分段记忆)【板书】 3碱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4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设问】 在中和反应中怎样才能证明可溶性碱与酸发生了反应?【演示实验】 实验,中和反应。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最好接近,各取0.5mdL
4、 为宜。滴入盐酸的速率要慢) 。引导观察:试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结论:溶液碱性消失。【讨论】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小结】 1酸的通性。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3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关系。4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作业】 1阅读课文2记忆酸的通性及有关化学方程式。3理解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4课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分类和命名。2了解 pH 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 pH 试纸的用法,溶液酸碱度对生产的意义。重点和难点 溶液的 pH。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引言】 上节课学习了酸的通
5、性,这节重点学习酸的分类和命名,以及酸碱度的表示法pH。【板书】 二、酸的分类和命名学生阅读 酸的分类和命名。讨论问题 课本中介绍了酸的几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如何命名?【练习】 (1)给下列酸分类并命名。HF、HI、H 3BO3、H 2SiO3(2)在 H2S、HCl、H 2SO4、H 2CO3、H 3PO4 中选适当酸的化学式填入空格里。说明硝酸的特殊性。【引入】 在生产和科研中只知道溶液酸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测定和控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演示实验】 (1)补充:用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盛有 0.1molL 的盐酸、醋酸、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四个试管中。(2)分别将上述四种溶液滴
6、在 pH 试纸上。实验结论: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而 pH 试纸能测出溶液的 pH。【板书】 三、pH酸碱度的表示法【讲解】 (1)pH 的范围(2)pH 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板书】PH=7 时,溶液呈中性。pH7 时,溶液呈酸性。pH7 时,溶液呈碱性。【演示实验】 实验,测土样浸取液的 pH。 (讲明正确操作方法,忌用 pH 试纸直接浸入试液中) 。【阅读】 课本相关内容。【讨论】 (1)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哪些重要的实际意义?(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酸碱度的应用。【小结】 1酸碱指示剂只能测试溶液的酸碱性,而 pH 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2pH 大小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3pH 试纸的使用方法。4酸的分类和命名方法。5酸的通性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作业】 1阅读课文。2课本相关练习。3理解并记忆酸的通性及有关化学方程式。